首页 > 文献资料
-
放松训练对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患者手术焦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逐渐性肌肉放松训练(CTPRT)对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患者手术焦虑症的作用.方法 用完全随机法将50例行PBMV患者分成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CTPRT.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状况、心率、血压及负性自动想法状况.结果 经CTPRT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负性自动想法总均分低于对照组(P<0.01),术前和术后心率低于对照组(t=16.743,8.065;P<0.01);术后收缩压低于对照组(t=2.239,P<0.05).结论 CTPRT可有效减轻PBMV患者的负性自动想法状况,纠正认知,改善患者身心紧张状况,缓解其手术焦虑状况.
-
1例二尖瓣球囊扩张致心包填塞的急救与护理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是治疗二尖瓣狭窄的有效方法,偶可致心包填塞.我院93年3月收治1位二尖瓣狭窄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并发心包填塞.经积极抢救,住院32天,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
组织多普勒测量Tei指数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经球囊扩张术后心室功能的评价
目的 探讨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测量左、右心室Tei指数来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rheumatic mitral stenosis,MS)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mitral ballon valvuloplasty,PBMV)后心室功能变化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36例MS患者,平均年龄(40.83±13.93)岁;正常对照组40例,平均年龄(39.56±12.34)岁.使用Philips 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正常对照组及入选病例术前、术后1d、术后1年左、右心室的Tei指数.分别比较正常对照组、MS术前组、术后1d组及术后1年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1)术前组左、右心室Tei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 PBMV术后1d组右心室Tei指数较术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PBMV术后1年组左、右心室Tei指数较术前组、术后1d组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组织多普勒脉冲法获取的心室Tei指数,能很好的反映心室整体功能,而且更简便、易行,是对传统测量心室功能的改进及有益补充.
关键词: 组织多普勒成像 Tei指数 心室功能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
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前、后肺静脉血流和左房压力的关系
目的:探讨定量评估左房压力和左室舒张功能的新途径.方法:利用经胸多普勒超声测量15例窦性心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在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前、后的肺静脉血流,并与PBMV术前、后的左房压力对比.结果:1、成功的PBMV术后,立即引起窦性心律患者肺静脉收缩血流的增加.收缩期血流峰值(S)从43.91±7.69cm/s增至50.97±10.09cm/s,P<0.002.收缩期血流速度时间积分(SVTI)从7.88±3.17cm增至9.85±3.13cm,P<0.001.2.左房压力和肺静脉血流有良好的相关性.左房压力和收缩分数(SF=SVTI/SVTI+DVTI)相关性好为r=-0.71,P<0.05.结论:肺静脉血流可以评估左房压力.即SF%<50%时,左房压力>18mmHg.
-
鲁登巴赫综合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图像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鲁登巴赫综合征(LS)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图像特征.方法:12例LS在CDE检查后10例经心导管检查,2例行经静脉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和房间隔伞闭合术治疗,8例经手术证实.结果:12例LS的CDE特征明显:二维超声均显示房间隔中部回声中断,二尖瓣开放受限和肺动脉高压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均显示三种异常血流信号,即过房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过二尖瓣五彩镶嵌射流束血流信号,过二、三尖瓣五彩镶嵌返流束血流信号.结论:LS的CDE图像特征明显,CDE对LS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可与心血管造影相媲美.
-
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的球囊扩张术
目的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经华法令抗凝治疗12周以上的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部位血栓患者11例,男性2例,女性9例,年龄25~62岁,平均(40.6±5.7)岁.采用Inoue单球囊技术行PBMV.术后随访1年以上,观察术中及随访期间有无体循环血栓栓塞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中及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术后即刻及随访期间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于经适当的华法令抗凝治疗后的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的患者,PBMV不仅安全可行而且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严重并发症及防治
目的总结分析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严重并发症及防治.方法采用Inoue技术.96%采用自制单球囊扩张管.对1?200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PBMV术治疗.结果实施手术1?200例次,成功率98.82%.总严重并发症53例(4.4%).总死亡率0.33%,死亡4例.其中,急性肺水肿.心脏骤停各1例,急性左心衰,心脏低排2例.急性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0.42%).急性心脏穿孔心包填塞8例(0.66%).严重心律失常28例(2.3%).急性左心衰竭4例(0.33%).体循环栓塞8例(0.66%).结论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虽已技术成熟,仍有一定的风险.严格选择适应证的病人,规范操作,严加防范,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2000例心导管诊疗术护理配合体会
介入性心脏病学,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脏病的诊治.同时,为护理学开辟了新的重要领域--心导管室的护理工作.自1993年3月至2000年11月,我院共开展心导管术2000例,其中介入性心脏病治疗术:冠状动脉扩张术、起搏器安置术、射频消融术、自动除颤起搏器植入术、动脉导管未闭及房缺封堵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等占31%.手术均达到预期效果,无感染及死亡病例,无差错事故发生.
-
房间隔穿刺点立体定位法和"染色"穿刺法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安全性大的优点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但也可出现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为此,我们改进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传统的房间隔穿刺的操作方法,以期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
球囊扩张术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三尖瓣重度返流患者的近中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三尖瓣返流患者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我院2001-01至2013-02在本院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住院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的患者1700例,其中60例合并三尖瓣重度返流,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47.4±8.7岁),男性24例,女性36例,病程3~20年,二尖瓣口面积0.4~1.5 cm2(平均0.9±0.3 cm2),三尖瓣返流面积12.2~26 cm2(平均19.6±6.5 cm2)。以76%泛影葡胺17 ml递增法扩张,每次增加0.5~1 ml,扩张终点使左心房压下降50%以上,或左心房平均压达到15 mmHg以下,二尖瓣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消失或明显减轻。 -
口服奎尼丁致额颞硬脑膜下血肿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0岁,1960年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阵发性心房颤动(AF).1996年5月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服用地高辛、阿司匹林及利尿补钾等药物.1998年10月,患者出现持续性AF,为转复心律,12月13日再次入院,化验:血小板233×109/L.
-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对非单纯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的近期和中期的临床和血液动力学作用研究
-
对某些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评价
近20多年来,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心脏病的技术发展迅速.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经皮冠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经皮经静脉通过房间隔穿刺进左房的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封堵等技术初见端倪.90年代以后,由于介入治疗装置材料及设计的进展,介入技术得到极大发展.
-
心血管介入性治疗导致心脏压塞的临床分析
统计了1999年1月~2003年5月介入性检查和治疗 1 031例患者,其中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335例、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390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263例、其它(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房缺伞堵术等)43例.男性715例,女性316例,年龄3~82(51.75±12.11)岁.
-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对非单纯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的近期和中期的临床和血液动力学作用研究
-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顽固性大咯血一例
患者男,24岁,因反复胸闷、气短10个月,咯血5 d入院.入院查体:休克体征,贫血外观,心尖部可闻及重度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及III/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余无阳性体征.经心脏彩超等检查后诊断为风湿性二尖瓣重度狭窄(MS)合并轻度关闭不全.入院后经用镇静剂、利尿剂、止血剂及抗休克等处理,仍咯鲜血不止,且生命体征极不稳定.遂于2 d后行急诊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术中未给肝素以防咯血加重造成窒息.手术操作时间仅16 min.术后舒张期杂音明显减弱,左房压由28 mm Hg(1 mm Hg=0.133 kPa)降至7 mm Hg.术后咯血停止,第3天出院.随访13个月,患者活动耐力增加,未见任何手术并发症.
-
10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并发心脏穿孔
1987年11月至2000年1月,我们行经皮球囊二尖瓣狭窄扩张术1?100例,其中并发心脏穿孔10例。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27~59岁。术前诊断均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行经皮球囊二尖瓣狭窄扩张术。术中病人突然左侧肩、背部疼痛、胸闷、气短、心悸,随即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血压下降。X线摄影显示心影增大(部分呈进行性),注入造影剂后溢入心包腔并沿心包内侧壁向下沉积于心底部。从剑突下或左侧第4肋间胸骨旁线处穿刺,可抽出大量血液,多为不凝固血,证实心脏穿孔并急性心包填塞;将心包内抽出的血液同时自体回输。 治疗方法与结果全组生存7例,死亡3例。死亡者均为早期病例,明确心脏穿孔并急性心包填塞后给予保守治疗,4?h后才考虑手术,但此时病人血压过低,继之心搏骤停,失去了手术机会。生存的7例中1例行保守治疗,心
-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及其术后瓣膜置换术
我们自1989年12月至1999年6月共收治了11例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术后,因症状加剧或复发而再就诊行瓣膜置换病人,现报道如下.
-
妊娠晚期重度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10例报告
在妊娠及分娩过程中,孕妇合并二尖瓣狭窄时常出现心功能衰竭(心衰),甚至急性肺水肿.既往在内科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只能进行急诊闭式或直视下二尖瓣分离术.但这对孕妇和胎儿都有很大的危险,胎儿死亡率可高达13%~30%,早产发生率高达37%[1].我院自1993年3月至2000年2月,对10例妊娠晚期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心衰者,在分娩期前进行紧急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使患者安全渡过分娩期,现报道如下.
-
二尖瓣替换加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并发格巴综合征一例
1 病例简介患者女,63岁.主因有风湿病史40余年,活动后心悸、气短5年于2006年9月3日入院.患者于42年前(1964年)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因无任何临床症状,且能胜任所有家务,故未治疗.5年前(2001年8月份),患者无特殊诱因出现心悸、气短症状,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提示二尖瓣中度狭窄伴有心房纤颤,当年即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