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健康教育在心导管插入术患者术前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张伟嫦;陈伟芳

    心导管检查及(或)介入性治疗具有创伤小,效果可靠的优点.大部分患者对心导管检查及(或)介入性治疗了解尚浅.需要采用心导管检查或介入性治疗时,多数患者感到恐惧和疑虑.为使患者消除恐惧和疑虑,更好地配合治疗,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开展了系统的术前健康教育,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心脏疾病介入治疗现状

    作者:冯义柏;周敬群

    介入心脏病学(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进入临床应用,早始于1929年,被视为科学怪杰的德国人Wener Forssmann受到一张照片的启发,该照片刊登在一本兽医杂志上,兽医正在用一根细长的橡皮软管插入马的静脉取血.从而萌生出从人体外周静脉插入一根类似的导管有可能继续推进到心脏的念头,随后他在自己身上进行了首例人体心导管术.迄今,使用导管和类导管装置经静脉或动脉插入心血管系统的各种诊断性和治疗性介入技术花样翻新、令人眼花缭乱.特别是1953年Seldinger经皮穿刺技术创立以后,更加简化了插管技术,减小了损伤,大大推进了介入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也不应忘记没有先进的影像设备、医用电子仪器、材料工艺技术的进步所提供的支持,也决不会有现代的心脏介入技术.有关冠心病和心律失常的介治疗是现代介入心脏病学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 全麻对心导管术患儿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秦培顺;钱小伟;叶雪飞;李兴旺;刘华程

    目的 研究全麻对心导管术患儿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某医院实施全麻心导管术患儿术后呼吸道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 共调查该医院363例实施全麻心导管术患儿,发生术后呼吸道感染43例,感染率为11.8%.全麻通气方法、患儿体重与术后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术后患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占26.1%;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占17.4%.结论 实施全麻的心导管术患儿术后呼吸道感染率较高,与全麻通气方法和患儿体重具有相关性,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 心导管术后急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梁娟;冯艮娇;余同珍

    目的 探讨心导管术后低血压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641例行心导管术的患者进行分析,对术后出现急性低血压的患者,针对不同原因、诱因积极给予相应的紧急处理.结果 在641例中有15例患者出现低血压,其中12例是单纯性低血压,经紧急处理后血压迅速恢复正常;3例血压低并伴有心率缓慢等症状,通过静脉注射阿托品、阿拉明和多巴胺维持血压及时补充血容量等处理,30 min后生命体征稳定.结论 心导管术是治疗各种心脏病的首选方法,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及早处理,就可把低血压的发生尽量降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

  • 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超声引导压迫修复

    作者:刘丽文;段云燕;钱蕴秋;周晓东;张军;王海昌;刘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压迫修复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心导管术后导致假性动脉瘤18例.利用Philips ATL 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凸阵探头行压迫修复.结果 18例假性动脉瘤均压迫修复成功,治愈率100%.结论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超声引导压迫修复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安全的方法,并可省时及减少患者痛苦.

  • 膜部室缺伞堵术及其术后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处理

    作者:张彤;杨俊;张翔;李文;武丽萍

    目的 探讨先心病膜部室间隔缺损伞堵术后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对30例已行伞堵术的膜部室缺患者术后常规进行为期2周的心电图随访,将心电图随访发现的2例术后3天合并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病例,重新收住入院,并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静脉用药1周,2例患者经治疗后心电图全部恢复正常.结果 术后3天心电图随访发现2例合并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病例,将其重新收住入院,并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静脉用药1周.治疗后心电图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膜部室缺伞堵术后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经早期治疗后可以逆转.

  • 心导管术后股动静脉瘘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周滔;周胜华;沈向前;刘启明;方臻飞;胡信群;李旭平;唐建军

    目的 探讨绷带延时包扎法治疗心导管术后股动静脉瘘(femo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FAVF)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心导管术后发生FAVF的13例患者用绷带延时包扎法进行治疗.结果 13例心导管术后FAVF患者经过绷带延时包扎法治疗(17.3±11.6)d后,9例临床治愈,3例瘘口明显缩小,2个月后复查B超瘘口完全闭合,1例失访,除1例患者出现股静脉血栓外,2例出现局部皮肤溃烂,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绷带延时包扎法治疗心导管术后FAVF简单有效,费用较低,值得大力推广.

  • 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心导管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探讨

    作者:刘秋云;傅晓红;陆佩华;丁晓静;朱竹青;贺雅菊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效果.材料和方法:心导管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3例,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结果:12例治疗成功,1例失败,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是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 经胸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X线球囊导管检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研究

    作者:施红;徐爱芬;张宏;余秀华;李黎;任森根;康康;吴丹宁;韩飞舟

    目的: 探讨经胸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动脉导管未闭31例,于封堵术前行常规经胸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降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异常通道和彩色多普勒分流血流束,测量动脉导管内径.在封堵术中用球囊导管探测动脉导管内径.将经胸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球囊导管的测值进行对照.结果: 经胸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测值与球囊导管测值均呈高度正相关,分别为r= 0.84(P<0.01)和r= 0.93(P<0.01).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测值更接近于球囊导管的测值,二维图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更为清晰.结论: 对于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受限的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较好的补充诊断方法,并可为封堵治疗提供更多的定量诊断信息.

  •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孔令秋;唐红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在结构性心脏病,尤其是先天性心脏病和心瓣膜病的心导管微创介入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近年来在经食管超声和矩阵探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 TEE),以其实时全容积成像和图像分辨高的特点,可立体显示心脏内部结构,因而为心导管医师所青睐[2].RT-3D TEE为心脏内部结构的可视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野,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拟将RT-3D TEE在结构性心脏病心导管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心导管术的外周血管并发症

    作者:王斌;郭继鸿;靳维华;李镝;许原

    目的探讨心导管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 745例次经股动脉/股静脉的心导管术患者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2例(5.9%)患者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其中穿刺部位单纯血肿77例(4.4%),假性动脉瘤4例(0.23%),动静脉瘘2例(0.11%),下肢动脉血栓形成2例(0.11%),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例(0.17%),肺动脉栓塞2例(0.11%),穿刺部位外出血13例(0.74%),死亡率0.06%,需要外科处理的占0.11%.结论心导管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并不少见,大多数经内科处理预后良好.

  • 超声引导下单纯压迫或合并穿刺抽积血法治疗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附5例报告)

    作者:许勇;文亚红;田巨龙;钱昌明;徐大文;高红梅;唐永江

    目的介绍超声引导下单纯压迫修复法(UGCR)和压迫合并穿刺抽积血修复法治疗5例心导管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例瘤体小于3.0 cm×3.0 cm者采用单纯压迫修复法,在超声引导下直接按压20~30 min;3例瘤体大于3.0 cm×3.0 cm者采用压迫合并穿刺抽积血修复法,在超声监视下先将带注射器的自制去针尖斜面的18号穿刺针沿原穿刺口刺入瘤腔,再按住瘤颈阻断血流继续进入瘤腔,用注射器抽尽瘤腔内积血,继续按压20~30 min后缓慢减压,仍有血流信号者可重复上述过程.结果 5例均成功,局部无大块硬结形成.其中4例1次修复成功,1例先用UGCR法失败后改用压迫合并穿刺抽积血法成功.结论在超声引导下根据瘤体大小选择单纯压迫修复法或压迫合并穿刺抽积血修复法能有效治疗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术后局部无大块硬结形成,不影响短时间内经同路径再次进行的介入诊治.

  • 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二孔型房间隔缺损

    作者:徐立;戴汝平;刘延玲;徐仲英;张戈军;朱振辉;唐红伟;蒋世良

    目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测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二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并对其近期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33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龄3~17(8.7±4.0)岁,体重12.5~53(28.2±12.1)kg,单发ASD 32例,多发1例.所有病例均于X线透视和TTE监测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闭合ASD.术后重复TTE、ECG及X线平片检查.结果术中TTE所测缺损大小为6~23(13.7±4.2)mm,采用封堵器直径为10~26(17.2±4.4)mm.33例封堵器置入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2例发生一过性ST段抬高,并自行恢复,无急诊手术和死亡病例.术后即刻TTE显示3例(9.1%)存在残余分流,2例微量残余分流于术后24 h消失,另1例为多发ASD患者,术后24 h及5周随访提示残余分流仍存.结论在合适患者中,TTE监测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二孔型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该部分患者中可以代替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但在应用过程中必须严格强调适应证的筛选.

  •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多孔的房间隔缺损及其初步疗效评价

    作者:徐仲英;徐立;戴汝平;张戈军;金敬琳;蒋世良;刘延玲;朱振辉

    目的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多孔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8例多孔ASD病人,男性1例,女性7例,年龄11~56岁(36.6±17.3)岁,体重28~90(60.1±19.5 kg).所有病例均于X线透视和术中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置入一个Amplatzer封堵器同时闭合大小缺损.术后重复TTE、ECG及X线平片检查以评价疗效.结果 8例患者封堵器置入均获成功.除1例术中发生短暂性ST段抬高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早期4例根据球囊测量值选择封堵器,余4例根据TEE测量值选择封堵器,采用封堵器直径为13~34(22.4±7.0 mm).术后即刻TEE/TTE检查显示8例患者大缺损均获完全闭合,但有5例(62.5%)患者其小缺损存在微量到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 h复查提示3例(37.5%)仍存在少量分流.近期随访中TTE检查发现2例(25%)患者仍存在少量残余分流,但同期TTE检查提示其右心室舒张末径(RVEDD)均较术前明显回缩,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多孔的ASD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满意,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 2000例心导管诊疗术护理配合体会

    作者:谢静琦

    介入性心脏病学,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脏病的诊治.同时,为护理学开辟了新的重要领域--心导管室的护理工作.自1993年3月至2000年11月,我院共开展心导管术2000例,其中介入性心脏病治疗术:冠状动脉扩张术、起搏器安置术、射频消融术、自动除颤起搏器植入术、动脉导管未闭及房缺封堵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等占31%.手术均达到预期效果,无感染及死亡病例,无差错事故发生.

  • 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六例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刘启明;周胜华;祁述善;沈向前;赵延恕;刘明辉;陈琳;方臻飞;胡信群

    目的总结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PA)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验.方法对1979年5月~2001年2月我院心导管术后发生的6例假性动脉瘤进行分析,除早期1例直接采用动脉修补术外,2例采用重复绷带加压法,3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压迫法治疗.结果 5例保守治疗者均痊愈,无并发症.结论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早期发现及时诊断与治疗,重复绷带加压法和超声引导下压迫法是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 经导管封堵成人多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体会

    作者:宋治远;何国祥;舒茂琴;胡厚源;张平;郭燕丽;仝识非;冉擘力;刘建平

    目的:通过对多孔型房间隔缺损(ASD)进行经导管封堵治疗,探讨多孔型ASD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方法:先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多孔型ASD,后在局部麻醉下用测量球囊进行试封堵,同时用心脏超声检测试封堵时两ASD闭合情况及孔间距,并确定置入封堵器数量及大小,术后用心脏超声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全组6例双孔型ASD患者中2例分别置入2个封堵器,4例置入1个封堵器.术后随访1个月至2年,4例无残余分流,1例随访2年虽仍有少许残余分流,但自觉症状好转,心影缩小.另1例术后1个月因残余分流而被迫手术取出.结论:经导管封堵成人多孔型ASD安全、有效,对两ASD相距较远者应放置2个封堵器,对两ASD相距较近者则可用1个封堵器封堵.

  • 心导管术创始人Werner Forssmann

    作者:周白瑜

    Werner Theodor Otto Forssmann教授(1904-1979年,图1),德国人,因发明心导管术获得1956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Forssmann教授毕业于柏林大学医学部,实习期间在Georg Klemperer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习,师从Rudolph Fick教授学习解削.1929年在柏林市内的Eberswalde医院进行外科实习.

  • Norwood术后心导管造影检查的应用及介入治疗

    作者:张炜;刘建实;Martin Schneider;Peter Zartner

    目的 探讨Norwood术后心导管造影检查结果以及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13例病婴均为Norwood术后而尚未行Glenn手术者,其中12例接受了介入治疗.结果 13例中6例出现新主动脉弓再狭窄,行主动脉成形术.1例左肺动脉狭窄,行左肺动脉球囊扩张术,3个月后左肺动脉置入支架.2例Sano-Shunt狭窄和1例BT-Shunt狭窄,均置入支架治疗,改善肺血流.4例合并体肺动脉侧支,其中3例采用Coil行侧支血管堵塞术,另1例于次日Glenn手术术中结扎.结论 Norwood术后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发生率很高,术后造影和血流动力学的评估以及对新主动脉弓或肺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是必要的.

  • PICU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术后并发症及处理(附69例分析)

    作者:钱娟;王莹;李璧如;赵醴;杨燕文;陆奕

    目的总结我院7年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导管术患儿,需入重症监护病房(PICU)治疗的严重并发症的类型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入PICU治疗的69例患儿并发症类型、发生率、死亡原因及防治等.结果需入PICU的先心病患儿心导管术并发症包括麻醉后呼吸抑制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肺瘀血、术中心率下降、严重心功能不全和/或低血压或肺水肿、严重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后心包积液、缺氧发作、麻醉后低血压、造影剂过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5%.入住PICU时间为30.5 h,呼吸机使用时间为26.9 h.死亡4例.结论对于不同类型并发症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减少心导管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病死率.

111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