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关注脑卒中患者的情绪障碍

    作者:王春雪

    脑卒中,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脑中风”,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脑血管病变,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出血,另一种是脑血管堵塞导致的脑梗死.在临床中约有50%的脑卒中患者会在发病后不同时间内出现情绪问题,常见的是抑郁情绪,医学上称为卒中后抑郁.

  • 基于96例门诊病例浅析闫咏梅教授治疗郁火脾虚型PSD用药规律

    作者:周奇;王豆;黄国;赵兵兵;闫咏梅

    传统上,脑卒中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明显运动系统特征的疾病,因此医院的治疗、护理、康复和随访系统几乎完全集中在这一领域.然而,近年相关研究认为卒中病人的其他领域,如认知,行为或情绪等,在患者的生存、预后及生活质量方面有着同样重要的影响.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后发生的常见的情感障碍,也是限制病人康复的主要因素.PSD发生在1/3卒中后患者中,超过一半的患者未被诊断或治疗[1-2].约有30%的卒中幸存者临床上在卒中后的某个时间段有PSD症状[3].同样患有PSD的患者死亡率比没有患PSD的患者高3.4-7倍[4].其发病机制包括生物学,行为学和社会因素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反应迟钝、睡眠障碍、机体机能减退等.PSD在中医范畴上应归属于"郁病",普遍认为,卒中后之瘀血阻滞脉络,兼之肝气郁结、情志不畅、正虚邪旺、脏腑功能失调为此病病机之要.目前PSD患者中医证型有多重分类方法,常见的有:肝郁气结、肝郁化火、气滞痰阻、气滞血瘀、心脾气血两虚等证型[5].然陕西省名中医闫咏梅教授在临床治疗此类患者之际发现,多数患者身兼多种证型症状,其中以肝郁脾虚兼有热证为多见,遂提出"郁火脾虚"证型是PSD患者常见证型之一,且临证施药多具验效,为探索老师治疗郁火脾虚型PSD患者的用药规律,我们搜集了2016年01月至2017年07月期间闫老师门诊诊治的郁火脾虚型PSD患者所开药方,统计其中用药频数,总结出验方——解郁宁神汤组成.

  • 暗示疗法用于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睡眠质量的效应分析

    作者:侯爱玲;陈婷;李艳

    目的 了解暗示疗法改善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失眠症状的效应情况及影响此效应的相关因素.方法 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阿森斯失眠量表(AIS)筛选出卒中后轻、中度抑郁伴失眠的病例90例.随机分成自然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0人.自然组不给任何干预常规劳拉西泮治疗,对照组在自然组的基础上给予每周2-3次5 ml0.9%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实验组药物治疗联合每周2-3次5 ml0.9%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并暗示患者为助睡眠新药.四周后三组再次接受AIS评分.结果 自然组和对照组的AIS得分以及劳拉西泮片总量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AIS得分和劳拉西泮片总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文化程度与AIS得分呈正性相关.结论 安慰剂本身不具有治疗失眠的作用,而安慰剂暗示疗法改善PSD患者的失眠效果明显,大大减少助眠药物剂量;药物联合暗示疗法改善PSD患者失眠作用优于单纯使用助眠药物.暗示效应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有关.

  • 卒中后抑郁患者脑内神经递质活性的变化及SSRI类药物疗效观察

    作者:李秀芹;亓爱芹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患者脑内神经递质活性的变化.方法:选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莱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有临床表现及符合CCMD-2-R标准的卒中后抑郁49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组24例患者.治疗组用SSRI类药物治疗.分别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3个月,观察患者SAS、SDS、NIHSS及脑涨落图分析(ET)的变化.结果:卒中后抑郁的患者脑内5-HT,NE明显降低,分别是5.3±2.3和5.7±3.1.治疗组在治疗后4周及3月5-HT(治疗4周后为20.2±3.7,治疗3个月后为22.4±7.8),NE明显升高(治疗4周后为8.3±4.1,治疗3个月后为9.4±6.6),SDS明显的降低,NIHSS评分明显的降低.而对照组在发病后3个月脑内的5-HT才明显升高,NIHSS评分及SDS明显的降低.结论:5-HT及NE变化参与了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抗抑郁治疗不但可以改善卒中患者的抑郁,而且有利于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 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作用

    作者:张琼;王晓燕;陈玉宝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结果:心理干预治疗4周后,H AMD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干预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促进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志明;任传波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对比评定其疗效.结果:研究组HAMD评分较治疗后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少.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且起效快,副反应小,安全性高.

  • 氟西汀联合针刺综合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作者:刘艳霞

    目的:对盐酸氟西汀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纳入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按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方案按需要给予药物和心理治疗,治疗组加用①盐酸氟西汀口服;②针刺百会、四神聪穴.治疗30 d.结果:治疗组痊愈21例(60.0%),治疗有效率94.3%;对照组痊愈10例(28.6%),治疗有效率71.4%.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针刺综合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较好,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联合干预手段.

  •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浆谷氨酸、γ氨基丁酸的影响

    作者:苏牟潇;姚力英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浆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γ-GAB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7例PSD患者,系统随机化分成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4例).对照组给予假性tDCS治疗,治疗组给予真性tDCS,两组均给予氢溴酸西肽普兰治疗,疗程12周.结果: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来评定患者的临床抑郁状态,采用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Glu、γ-GABA的浓度,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HAMD评分和血浆Glu、γ-GABA的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

  • 综合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玉;杨萌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以及在护理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2个月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生活能力指数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体疗效(80%)优于对照组(65%),在治疗1个月、2个月后,观察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能力(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卒中后抑郁诊治进展

    作者:夏斯桂;潘化平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中风后常见和重要的并发症之一.PSD不仅加剧患者认知障碍,而且影响了生活质量,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显著增加死亡率,增加中风复发风险.PSD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涉及炎症及细胞因子、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功能紊乱.研究发现,药物治疗、音乐疗法、康复治疗及经颅磁刺激对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PSD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卒中后抑郁的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佟蕾;杨林

    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复杂,与神经内分泌、心理、遗传等多因素有关,目前对于该病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音乐治疗、高压氧治疗、重复经颅电刺激治疗、针灸疗法、运动疗法,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 卒中后抑郁患者事件相关电位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丹;王婵

    目的:了解卒中后抑郁患者(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的测定结果,重点了解卒中后抑郁患者的P3波幅和潜伏期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v)的关系.方法:选取卒中后抑郁患者139例,脑梗死患者140例和正常对照组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3ml,离心后分离血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量Hcy值,用ERP中P3的波幅和潜伏期评定各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分析PSD患者ERP测定结果与Hcy的关系.结果:三组P3波幅分别为(8.23±3.24) uv、(6.01±3.13) uv和(4 12±2.27)uv,差异具有显著性(F=8 500,P=0.004).三组P3潜伏期分别为(367.28±59.61) ms、(348.34±39.79) ms和(322.88±19.36) ms,差异具有显著性(F=6.409,P=0.012).PSD组Hcy水平(23.68±10.29)μmol/L明显高于脑梗死组(16.31±6.40)μmol/L和正常组(12.41±4.63)μmol/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Hcy与PSD组与N1潜伏期、P2潜伏期、P3波幅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48、-0.024和-1.898.与N2潜伏期、P3潜伏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44和0 036.结论:P3波幅和潜伏期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关,Hcy升高可能是PSD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

  •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抗抑郁康复治疗的体会

    作者:舒丽瑾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病情况,与脑部病变部位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入选的39例脑卒中患者均依据全国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及抑郁症焦虑症诊断标准诊断.结果 39例脑卒中患者中脑梗死患者26例,脑出血患者13例,上述患者在早期治疗过程中均有抑郁障碍,其中23例同时伴焦虑综合症.脑卒中不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而且与病变部位及发病率有关,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者发病率同中度或轻度神经功能缺损者发病率相比显著增高,而且发病率与性别年龄也相关.对于中重度脑卒中患者给予心理治疗及5-HT再摄取抑制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脑卒中患者中抑郁症障碍发病率较高,与病情轻重程度和病变部位有关,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临床上应给与足够重视,积极的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有效.

  • 黛力新对卒中后抑郁康复的影响

    作者:芦爱萍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总发生率为28%~80%.研究表明,PSD增加脑血管病的病死率,阻碍神经及认知功能康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我院确诊为PSD的1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探讨黛力新在减轻抑郁症状的同时对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报告如下.

  • 卒中后抑郁的些许总结

    作者:黄芬琴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事件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卒中后的情绪,使患者处于不好的心境状态,对于治疗和后期的康复失去信心,置于消极处境,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加卒中的复发率及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充分的了解PSD及早发现并且给予积极治疗尤为重要.

  • 合并不同内科疾病的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作者:郭红丽

    目的 观察合并不同内科疾病的卒中后抑郁临床特征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乡镇医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合并不同内科疾病的卒中后抑郁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实行常规谷维素治疗,实验组予以西酞普兰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HAN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临床总治疗效果达95.24%,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不同内科疾病卒中后患者出现抑郁的几率较高,通过西酞普兰治疗方式,可有效提升患者抑郁治疗效果,且有利于提升患者神经功能.

  • 护理干预脑梗塞并发症87例体会

    作者:梁花苹

    目的:探讨脑梗塞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从心理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与减压、加强饮食护理与及时康复指导5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护理,预防卒中后抑郁、肺部感染、褥疮、应激性溃疡、关节挛缩等主要并发症。结果:87例住院患者除1例肺部感染外,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到位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避免脑梗塞并发症的发生。

  • 卒中后抑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任大为;杨保林

    目的:分析卒中后抑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6月~2018年2月接收的卒中后抑郁患者161例,依照相应标准辨别其中医体质,分析卒中后抑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前三位中医体质类型为气郁质(30.4%)、血瘀质(19.9%)、气虚质(16.1%);男性、女性、不同年龄段、不同HAMD评分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也为气郁质、血瘀质、气虚质、阴虚质.结论:卒中后抑郁患者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为气郁质、血瘀质、气虚质、阴虚质,临床中应重要注意这四类中医体质患者.

  • 帕罗西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50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正阳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平均年龄(65±6.3)岁,其中男50例,女50例,所有病例均经头颅MRI检查证实,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及《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规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4、6w分别予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4、6w后治疗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娴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与脑卒中事件相关的、临床表现为抑郁心境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既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也显著增加患者的脑卒中复发和死亡率,对患者影响很大.研究显示,卒中后3-6个月是PSD发病的易发高峰期,发病率为9%-34%,近17%的患者甚至在卒中后5年仍存在抑郁症状.

944 条记录 47/48 页 « 12...4041424344454647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