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肌间隙入路病椎置钉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临床观察

    作者:杨吉青;江和明;章国跃;洪黄源

    目的:观察经肌间隙入路病椎置钉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应.方法:将41例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治疗组(22例),2组均采用经肌间隙入路病椎置钉技术,治疗组配合身痛逐瘀汤内服治疗.比较2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矢状面Cobb角、椎前缘相对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glogue scale,VAS),评估阳性体征、腰背痛、活动障碍等恢复总体疗效.结果:术后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椎体局部Cobb角、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VAS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阳性体征、腰背痛、活动障碍等症状,恢复明显,治疗组总体疗效达100%,效应显著.结论:经肌间隙入路病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且联合中药改善术后疼痛及促进功能恢复更为显著,值得发展、应用.

  • Wiltse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对比研究

    作者:朱贤友;王家胜;吴威;韩中伟;路绪超;孟双全

    目的 探讨Wil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03-2014-03收治的行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52例.术前脊髓损伤分级均为E级,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均大于4分.根据随机原则分组,A组26例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B组26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治疗,余治疗方法相同.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影像学测量X线侧位片后凸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疼痛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2.7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A组明显少于B组(P<0.05).随访两组后凸角矫形及椎体前缘高度矫正、术后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固定方便,与后正中入路相比,不影响固定效果,且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与出血.

  • 30例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体会

    作者:孙树发;孙海燕;张引锋;刘学鹏;高孟亮;楚超;王英胜

    目的 探讨肌间隙入路治疗无神经压迫症状的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1-01-2011-06 收治的30 例无神经压迫症状的胸腰段骨折患者行肌间隙入路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手术时间、出血量、是否应用止痛药物、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前缘上下终板高度、术后第5 天复查血:WBC、CRP、ESR进行分析.结果 30 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 个月,平均12.6 个月.平均手术时间63 min,出血量178 ml,均未使用止痛药物,VAS 评分由术前8.5 降至术后1.7.结论 肌间隙入路是治疗无神经压迫症状胸腰段骨折的理想入路.

  • BASIS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26例

    作者:吴成如

    目的 评价BASIS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方法 2003年9月至2006年9月间采用BASIS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26例.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一年,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的40%恢复到术后的95%,椎体后缘平均高度由术前的80%恢复到术后的95%.结论 BASIS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操作简便,效果可靠.

  • 胸腰段骨折前路手术10例初步体会

    作者:张子峰;易志坚;陈富春;曹家树;孟宁波;毕海峰

    胸腰段位于胸椎和腰椎的移行处,临床上受伤机会较多.容易导致后果严重的脊髓损伤.以往胸腰段的骨折多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方法,无法根本解决脊髓的直接压迫问题,特别是陈旧性的胸腰段骨折,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胸腰段前路技术,给这一类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途径.

  • 脊柱胸腰段骨折截瘫合并胸外伤的治疗体会

    作者:徐祝军;费琦;龚荣福

    目的总结胸腰段骨折截瘫合并严重胸外伤治疗经验.方法回顾自1989年7月-2002年7月,共收治22例胸腰段骨折伴截瘫并发严重胸外伤患者.胸外科处理情况包括胸腔闭式引流21例,气管切开7例,呼吸机辅助呼吸6例,开胸探查止血肺、膈肌修补6例,不稳定型骨折椎管狭窄硬膜囊受压并行后路椎管减压加经椎弓根系统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12例,保守治疗10例.结果胸外伤治愈21例,死亡1例;截瘫治疗情况为痊愈4例,好转4例,无变化13例.结论正确处理胸腰段骨折和严重胸外伤两者的关系,及时后路手术解决截瘫和脊柱骨折,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胸腰段骨折36例分析

    作者:邵松;王鹏飞;江淮;黄俊;谢威;吕建军

    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在我国已广泛开展.我院自1998年9月-2004年5月选用Dick,TF,AF,RF,TSRH经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骨折并截瘫36例,经过1~2年的随访,疗效显著.

  • 自锁式悬吊牵引架治疗胸腰段骨折51例分析

    作者:王春江;王秀梅;蔡强;祝成社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0年2月至2003年1月共治疗单纯胸腰段骨折51例,男39例,女12例,年龄18~66岁,治疗时间8~12周.

  • 胸腰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中失误与并发症分析

    作者:任警;黄晓峰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的失误与并发症,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疗效.方法 113例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中有25例(26个椎体)疗效不佳,其中定位错误1例,螺钉位置不当3例,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20例,外院术后转入深部感染1例.结果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中发生问题的原因有:①定位错误.②螺钉位置不当.③螺钉的断裂与松动.④术后康复时间不足.⑤深部感染.结论术前术中准确定位,熟悉螺钉进钉方法,透视下确定螺钉位置,术中有效地植骨融合,选择设计合理的椎弓根螺钉,对合并有椎间盘损伤的患者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尽早取出内置物,以及术后常规佩戴支具能有效地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

  • 脊柱后路S-F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曾绍林;侯铁胜;李明;赵杰;纪方;邵卫;贺石生

    目的为探讨脊柱后路S-F技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外撑开器通过四枚椎弓根螺钉,使骨折椎体完整的复位,并紧锁在带螺纹的连接杆上.结果骨折完全复位10例,大部分复位13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愈合.结论脊柱后路S-F技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 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伤椎植骨与椎间植骨疗效比较

    作者:刘广意;杨庆国;张银顺;李伟;徐超

    目的 比较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植骨与椎间植骨两种植骨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40例Denis B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病人,按手术方法进行分组,伤椎植骨组(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经椎弓根植骨),椎间植骨组(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椎间植骨),统计两植骨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Cobb角和伤椎及其上位椎间隙高度,进行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9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即刻Cobb角、伤椎及其上位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即刻Cobb角、伤椎及其上位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矫正丢失度,伤椎植骨组大于椎间植骨组.结论 合并椎间盘损伤的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椎间植骨的治疗方法疗效可靠,能重建伤椎高度,恢复前中柱支撑,促进骨折愈合.

  • 蛋壳截骨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创伤性胸腰段后凸畸形

    作者:李海江;于海洋;李超;崔西龙;梁成民;翟云雷;姜济世

    目的 探讨蛋壳截骨矫形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创伤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 例骨质疏松性创伤性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行伤椎蛋壳截骨矫形、钉棒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后凸矫正、腰痛症状缓解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8.2±2.3)个月.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术前后凸Cobb角为30°~55°(45.2°±5.4°),JOA评分为12~17(14.5±3.1)分,疼痛VAS评分为6~9(7.6±0.2)分.术后2周后凸Cobb角为0°~10°(6.2°±1.5°),JOA评分为20~27(24.3±2.1)分,VAS评分为1~5(4.2±0.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为0°~11°(6.3°±2.4°),JOA评分为21~28(25.6±3.3)分,VAS评分为0~5(4.1±0.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C级2例恢复至D级1例、E级1例;D级3例恢复至E级2例,1 例无明显改善;7 例E级术后无变化.结论 蛋壳截骨矫形钉棒内固定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创伤性胸腰段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方法.

  • 导航辅助内固定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观察

    作者:王荣诗;万盛钰;周欣

    目的:探讨导航辅助下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3例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术患者,20例采用导航辅助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A 组),23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B 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伤椎后凸 Cobb 角、置钉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 VAS 评分 A 组明显少于 B 组(P <0.05)。两组方法术后均能明显矫正后凸角(P >0.05)。术后 CT 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参考 Richter 分类标准,A 组置钉准确性优良率高于 B 组(P <0.05)。结论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导航辅助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置钉迅捷、安全、准确,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

  • 胸腰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断钉原因分析

    作者:沈千生;叶蕃

    目的:分析椎弓根螺钉术后断钉的原因。方法分析45例胸腰段骨折患者术后10例发生断钉的骨折类型、术中操作、产品设计、螺钉负荷、椎弓根螺钉置入情况、术后活动情况以及术后预防措施。结果10例术后断钉患者中,术后1个月复查时发现断钉2例,术后4~6个月复查时发现断钉7例,术后30个月复查时发现断钉1例。 T11断钉1例,T12断钉4例,L1断钉3例,L2断钉2例。未减压24例(其中含Chance骨折3例)中断钉4例,减压未植骨5例中断钉3例;减压植骨16例(其中含骨折脱位型4例)中断钉3例。45例中椎弓根螺钉预留骨界面过长4例中断钉3例。结论骨折类型与植骨、术中操作、撑开后螺钉负荷过大、术后活动不当、内固定取出过迟为螺钉断裂的主要原因。

  • 胸腰段骨折微创手术疗效及术后局部镇痛效果观察

    作者:徐海栋;赵建宁;许斌;付强

    目的:评估胸腰段骨折微创手术疗效及术后局部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9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骨折患者经皮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持续伤口镇痛装置进行局部镇痛处理,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并发症情况,随访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65~110 min,术中出血量50~108 ml,无转为开放手术病例,无神经损伤及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VAS值呈稳定状态,无镇痛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出现。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 Cobb 角:术前为16.4°±7.2°,术后为4.5°±1.0°,末次随访时为4.8°±1.5°,术后、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安全有效,微创手术结合局部镇痛装置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

  • 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作者:焦伟;于海洋;崔西龙;干阜生;刘朝宇;梁成民;李超

    目的:评价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治疗17例胸腰段骨折患者,10~12个月后取出内固定。结果手术时间48~72(52.2±15.6) min;术中出血量60~100(80±10.5)ml。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9~54(36.4±7.2)个月。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假关节形成。伤椎 Cobb 角由术前20°~45°(25.6°±5.2°)校正至5.2°~14.2°(10.2°±3.1°);末次随访时脊柱JOA评分为23~28(25±4.2)分;伤椎活动度3°~10°(5°±2.2°);无相邻椎间盘退行性变。结论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保留脊柱运动单元,近期效果良好。

  • 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37例体会

    作者:熊绪成;褚开伟;余地龙;祝庆超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采取脊柱后正中入路椎管探查减压或单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37例.结果:37例患者均获6~24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按Frankel分级(除A级1例无改善外)均有1~3级的神经功能恢复.Cobb角由术前平均28.3°恢复到术后平均4°.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具有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安全性高等优点.

  • 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胡旭峰;丁国正;杨民;汪正宇;周茂生;王林

    目的:探讨经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2月76例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经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组(A组,40例)和跨伤椎短节段复位内固定组(B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5 d、术后12个月伤椎椎体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并收集术前及术后12个月CT资料,观察椎管占位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月,平均(13.6±4.7)月.术前两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伤椎前缘压缩高度比、Cobb角、椎管占位率、VAS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伤椎前缘压缩比及Cobb角术后5 d及术后12个月均优于B组(P<0.05),A组椎管占位率术后12个月优于跨伤椎B组(P<0.05);A组患者VAS及SF-36评分术后12个月较B组好转(P<0.05).结论:经后路伤椎置入椎弓根螺钉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能够有效重建并维持伤椎复位椎体高度,矫正胸腰段后凸畸形,降低椎管占位率,有利于增加内固定物强度.

  • 经皮椎弓根螺钉和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早期疗效比较

    作者:刘春红;严政;张小海;章玉冰;薛双桃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和传统切开内固定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患者35例.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微创组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方案:开放组接受传统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案.结果:微创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指标上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创组末次随访VAS比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放组末次随访VAS值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测量伤椎高度均较术前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比较,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均有差异(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两种内固定术式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李从明;徐宏光;王弘;张涛;张书丰

    目的:比较长节段跨伤椎内固定和短节段伤椎置钉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病人62例,按手术节段数分为长节段内固定和短节段内固定两组,以下简称A组和B组.A组行长节段跨伤椎8钉内固定;B组行经伤椎置钉联合上、下邻椎三椎6钉内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6月和1年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恢复佳.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恢复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随访影像学参数伤椎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脊柱后凸Cobb角的矫正有所丢失(P<0.05);短节段内固定组矫正丢失大于长节段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内固定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均可靠.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短节段组,但在随访期间脊柱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压缩率矫正丢失方面更有优势.

301 条记录 8/16 页 « 12...567891011...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