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肝脏切除的现状及展望

    作者:蔡秀军;林立忠

    目前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尚处于探索阶段,进展缓慢.由于其手术为部分肝切除,不同于脾脏、肾脏的整个切除,手术难度更大,迄今未见大宗病例报道.腹腔镜肝脏切除术不仅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高,而且还要有非常严格的手术适应证.

    关键词: 腹腔镜 肝脏切除
  • 肌浆网/内质网钙ATP酶在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和活性分析

    作者:吴灿;侯国俊;支樑健;王颖;叶波平

    肌浆网/内质网钙ATP酶(SERCA)主要位于内质网和肌浆网膜上,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钙离子转运酶.为进一步探讨肝再生过程中SERCA的表达变化,该研究构建了大鼠2/3肝脏切除模型,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测定酶活性的方法研究该酶的两种亚型(SERCA2b和SERCA3)在肝切除后O,1,12,24,48,72,120,168,216 h共9个时间点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肝再生早期两种亚型表达量均下调,但在一定时间内显著应激性上升,分别在12h和48h达到峰值,之后表达量下调至原始水平.同时,酶活性测定结果与基因表达变化相类似,在12~48 h酶活性达到峰值,以上结果表明SERCA参与了肝脏再生过程,可能的途径是调控内质网钙离子,进而影响细胞质的钙震荡和细胞周期.

  • 肝脏切除手术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作者:邢天宇;李齐根;夏强

    目的 建立肝脏切除术前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我科连续性完成52例半肝切除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明确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的预测因素.结果 术前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 R15)、残余肝脏体积/标准肝脏体积(RLV/SLV)、脾脏体积增大倍数(△SV/SSV)均为半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P=0.003和P=0.002),风险系数R=3.545×(ICG R15)-5.743×(RLV/SLV) +8.982×(△SV/SSV).结论 相对较高的ICG15R和△SV/SSV,以及较低的RLV/SLV可能影响肝脏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不全的发生.

  • 术前精确定位指导肝内胆管囊腺瘤的治疗3例

    作者:李强;孙喜太;周建新;丁义涛

    目的 观察肝内胆管囊腺瘤的临床、影像、病理及外科治疗特点,探讨该病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 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3例肝内胆管囊腺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诊疗策略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中2例男性、1例女性,临床上均表现为上腹痛,黄疸等症状;通过B超、MRCP及ERCP等手段予以肿瘤的精确定位,分别采用肝叶切除及胆道引流,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肝内胆管囊腺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明确诊断较为困难.精确定位对于肝内胆管囊腺瘤治疗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完整切除肿瘤是佳治疗方案,可有效防止其复发及恶变;全肝弥漫性多发囊腺瘤可以通过胆道引流得到较好的短期疗效,是肝移植的良好适应症.

  • 门静脉栓塞在肝切除术前的临床运用

    作者:谢坤;耿小平

    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通过栓塞患侧肝脏门静脉,使其萎缩而对侧肝叶增生,从而增加术后残肝体积(remnant liver volume,RLV),扩大肝切除手术的适应证,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目前临床主要应用于RLV过小而无法耐受肝叶切除术的肝肿瘤患者,现就PVE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 肝脏部分切除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道出血1例

    作者:王伟;项和平

    一位55岁女性患者,20年前曾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十年后发现有肝内外胆管结石,间断自服消炎利胆片,40余天前进食后出现呕血黑便、量较多,伴眼黄尿黄,及上腹部疼痛,在外院就诊考虑胆道出血,肝内外胆管结石.予抗炎、止血、保肝、输血等保守对症治疗后,大便颜色转黄,出血停止,但出院后因再次出血入住我科,再次予保守治疗,但患者反复出现胆道出血,且间隔期逐渐缩短,于是在全麻下行肝Ⅵ、Ⅶ段切除+残余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镜+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中见肝右后叶有二处明显扩张的胆管内含大量结石积聚伴脓性胆汁,其中一处见胆管壁有一大小约1×1 cm瘤样突出物,表面呈暗红色,有出血痂形成(图1),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失调,乳头开口无法闭合.术后患者恢复顺利,仅出现少量胆漏,引流通畅后愈合,康复出院.术后病理证实胆管壁瘤样突出物系胆管内出血伴机化(血肿).

    关键词: 肝脏切除 胆道镜
  • 肝脏切除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向鑫;徐波;赖良

    肝脏切除是肝胆外科常用手术方式,是目前治疗肝占位性病变尤其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1],大量肝内胆管结石也需肝脏切除。经过几代人努力肝脏切除手术技巧和切除率有明显提高,但肝切除术中出血仍然是肝胆外科医生所面临的难题。随着对肝脏解剖结构基础、病理生理、肝脏再生等知识的积累,以及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涌现出各种手术器械如超声吸引刀(CUSA)、水射刀(waterjet)、双极电凝(BIP)等[2]的运用减少了术中出血,不同程度地实现无血肝切除目的。肝脏切除技术的发展对尽量减少或避免出血及输血,防止术后并发症等则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常用肝脏切除技术及进展做一综述。

  • 射频止血联合术中超声在肝切除术75例中的应用

    作者:耿建利;周忠晓;李胜勇;孙运福;乔建文

    应用射频止血技术可以在不阻断肝门的情况下按切除路径的凝固坏死区域进行肝实质离断,并控制出血及胆瘘,降低术后并发症.术中超卢(intra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IOUs)的应用使肝脏切除更加精准.笔者2010年开始将射频止血技术联合术中超声用于肝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

  • 肝癌的微波凝固治疗

    作者:王义国;李双玲

    超声引导微波固化治疗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初主要用于肝脏切除时的切割和止血,后在手术过程中对无法切除的肝癌也开始利用微波辐射产生的高热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

  •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5例临床分析

    作者:田广金;李德宇;王连才;余海波;穆森茂;娄重阳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PHNEC)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组织病理证实PHNE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为疲劳、腹痛、腹部肿块;彩超示病灶呈病灶呈高回声2例,低回声1例,混合回声2例;CT显示病灶呈高密度影2例,低密度影1例,低密度影且有卫星灶2例;2例行MRI显示病灶在T1WI呈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肿瘤位于左半肝1例,肝左外叶1例,右半肝1例,多发病灶2例;肿瘤直径3.0~12.3 cm;组织病理示低分化癌2例,中分化癌1例,高分化癌2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5例患者突触素、嗜铬素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均阳性;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组织病理诊断为PHNEC;5例患者均存活,无瘤生存时间3~42个月.结论 PHNEC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确诊,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 肠内营养在肝移植中的作用

    作者:江艺;蔡秋程

    肝移植已成为各种终末期肝病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肝脏是人体内各种营养代谢和储存的总枢纽,是机体代谢的中心器官,肝移植病人往往存在严重的肝源性营养不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失调,且受到麻醉、肝脏切除、免疫抑制的影响,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

  • 不阻断肝门无血肝切除术

    作者:王焕民

    肝脏手术是外科领域的一个较为复杂的技术,主要困难在于出血的控制。自1908年Pringle首创暂时性肝蒂阻断方法以后,肝脏手术开始有了迅猛的发展。伴随着肝脏内脉管系统铸型的研究,肝脏区段解剖学知识的增加,肝脏切除由规则性肝切除向不规则肝切除,肝叶切除向肝段切除发展。随着肝移植技术的成熟,极量肝切除、危险区肝切除、血管重建肝切除、离体肝切除等相继成功,肝脏外科的手术已然没有了禁区。然而,在微创外科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支持日趋强大以后,也得益于生理病理学、分子生物学乃至社会心理学的进步,肝脏外科进入了精准外科时代。大程度切除病变,小程度损失机体组织和功能,增加预见性、减少盲目性,终达到佳的治疗效果。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在手术切除过程这一层面,少出血、不出血只是精准外科理念的基本要求。

  • 腹腔镜肝脏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葛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对15例经腹腔镜肝叶切除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行回顾分析并与23例经开腹肝脏切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密切配合手术进行护理,除3例患者中转行开腹手术外,其余患者均无出血、胆漏、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2~32 h下床活动,36~48小时肛门排气,12~20天出院.结论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具有安全性和创伤性小的特点,密切配合手术进行护理对手术术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具有重要意义.

  • 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外科肝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利红;陈小伍

    肝脏是易受伤的实质性脏器之一,2008年,据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统计,肝脏复合损伤的总发病率高达62.5%,需要肝脏切除的达30%,死于肝脏损伤的达9%[1],成为腹部外伤中突出的问题.原位肝移植是目前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供体来源受限,费用昂贵,加上需终身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弊端,且术后并发症多,因而临床肝移植的研究进展受到了限制.随着干细胞研究和应用领域的深入,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脏损伤已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本文就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外科肝损伤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肝胆管结石外科诊治及术后并发症预防

    作者:钟宏;邱钢;陈伟模

    目的 总结肝胆管结石外科诊治及其术后并发症预防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辅助检查诊断的准确性、手术方案选择的合理性及治疗效果.结果 136例患者,101例术前单独行B超(56例)或CT(45例)检查,35例联合B超和CT进行术前检查.两组患者术前辅助检查诊断与术中符合率分别为84.2%和94.3%.单侧肝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引流与未引流结石残留率相似,双侧肝胆管结石行肝段/肝叶切除+高位胆管切开取石+术后胆道镜取石,结石残留率明显低于单纯肝段/肝叶切除或高位胆管切开取石术患者.结论 (1)B超联合CT检查在肝胆管结石患者中诊断准确率高于单独B超或CT检查;(2)以切除含病灶的肝段或肝叶为主的手术方案在单侧肝胆管结石患者中效果较好,且患者可无需引流;(3)在双侧肝胆管结石患者中,肝段/肝叶+高位肝胆管切开取石+术后胆道镜取石的治疗效果好.

  • 肝脏切除标本中查见人小杆线虫1例

    作者:夏晓玲;朱淮民

    小杆线虫科(Rhabditidae)在线虫生活史中处于连接自由生活与寄生生活的桥梁地位.本虫一般营自由生活或腐生生活,常栖息于污水、腐烂的动、植物中,偶可通过饮用污水或接触污水而进入人体寄生,寄生部位多在泌尿生殖系统及肠道.本属中艾氏小杆线虫(Rhabditisaxei)的人体寄生国内报道有数十例,但多为腔道寄生.本文报道1例在肝脏手术切除标本中所发现的人小杆线虫(Rhabditis.hominis).

  • 间断低氧预适应对大鼠肝切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俊;王健;李鹏飞;韩效帆;朱世春;李广;张培建

    目的 探讨间断低氧预适应对大鼠肝大部切除术后残余肝脏合并缺血再灌注引发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78只SD大鼠,用SPSS软件将其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O组,n=6)、肝切除组(PH组,n=24)、肝切除合并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n=24)和间断低氧预适应组(IHP组,n=24).以无创伤血管夹阻断IR组大鼠入肝血流后切除肝脏的左叶和中叶(约占全肝的70%),20 min后开放入肝血流,残余肝脏发生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将IHP组大鼠暴露于10%的低氧环境中,每日持续1h,连续进行1周,后1次低氧暴露后行肝切除术(同IR组).SO组大鼠在术后2h取材检测,其余各组分别于术后2、6、12及24 h进行检测.检测血清转氨酶(ALT、AST)水平和肝匀浆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术后2h,PH组、IR组和IHP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均高于SO组(P<0.05).在术后6、12和24 h,IHP组大鼠血清ALT和AST均高于PH组,但低于IR组(均P<0.05).与IR组相比,IHP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残余肝脏中SOD活性明显升高,而MDA含量则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间断低氧预适应对残余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 家兔部分肝脏切除术中应用纤维蛋白胶防治术后出血及胆汁渗漏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东;彭吉润;朱继业;冷希圣

    目的 研究部分肝脏切除术中使用纤维蛋白胶防治术后出血及胆汁渗漏的效果.方法 制作家兔部分肝脏切除模型,将40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20).其中假手术组行单纯开腹术,对照组与实验组行肝脏部分切除术,对照组采用电刀烧灼肝脏创面,实验组在烧灼后再在肝脏创面喷洒纤维蛋白胶.术后观察动物进食、体重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定时记录腹腔引流量,检测腹腔引流液中血红蛋白(hemoglobin,Hg)、白细胞(WBC)、总胆红素(TBil)以及血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TBil的水平.结果 实验组平均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16.0±2.7)ml和(23.7±2.9)ra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8±3.5)ml和(27.3±2.9)min(P<0.01);实验组动物的腹腔引流量、引流液中Hg、wBC和TBil水平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P<0.05),其中实验组术后腹腔引流液中Hg水平在术后第1、2和7 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Bil水平在术后1、2、3、5和7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ALT、AST、LDH和TBil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实验组的ALT、AST(除第3 d以外)和LD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组动物进食良好,体重增加,无不良反应和死亡发生.结论 肝脏部分切除术中使用纤维蛋白胶对防治术后创面出血和胆汁渗漏是安全有效的.

  • 羟乙基纤维素(中性)可吸收止血纱布在肝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姚辉前;温新元;逯若国;冯计富;何明智;冯昌仲;李舒

    目的探讨羟乙基纤维素(德纳泰)在肝脏切除术后的止血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98例接受肝脏部分切除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55例患者在术后肝脏断面应用羟乙基纤维素(德纳泰)止血,43例患者在术后肝断面应用氩气刀止血。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和引流液血红蛋白浓度差异性。结果德纳泰组患者术后第2d腹腔引流液血红蛋白浓度(18.15±5.13,1g/L)明显低于氩气刀组患者(39.01±4.03,3g/L);德纳泰组患者术后腹腔引流液总量(232.03±82.69,3ml)明显少于氩气刀组(291.65±117.97,4ml)。而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并无明显差别。结论在肝脏手术后,相比用氩气刀方法止血羟乙基纤维素(德纳泰)起效更快、止血效果更好。羟乙基纤维素(德纳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材料,适合在外科手术中推广。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肝脏切除中的应用

    作者:何静;陈宇;张露;乔丽娟;杨楠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腹腔镜肝脏切除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腹腔镜肝脏切除手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术前给予缩短禁食时间、避免机械性的灌肠、呼吸道准备、多元化护理,术后早期活动、早期进食、及时拔除引流管等。结果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腔镜肝脏切除手术的患者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程度、改善患者肝功能恢复、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缩短了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少;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安全性好,可加速患者康复。

43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