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几种肠内营养制剂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营养支持的疗效分析

    作者:赵鸽

    目的 探讨几种肠内营养制剂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能全力、百普力和百普素3种营养制剂分别对3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评价患者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营养状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疗效评价方面,百普素和百普力治疗组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和营养不良反应率均低于能全力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方面,不良反应的症状以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并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百普力和百普素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能全力治疗组,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则高于能全力治疗组.结论 能全力、百普素、百普力3种营养制剂均能够满足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需求,且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急性期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如盛;张娇娇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在诊断急性期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筛选2016年1月—2017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弥漫型轴索损害急性期(DiffuseatonalinjuryDAI)患者50例作为研讨目标,另挑选正常人员40名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急性期DAI患者胼胝体压部FA值为(0.51±0.05),胼胝体膝部FA值(0.69±0.06),内囊后肢FA值为(0.66±0.02)、大脑脚FA数值为(0.60±0.04),急性DAI患者的胼胝体压部、膝部、内囊后肢、大脑脚感兴趣区的FA值与健康对照组对应区域的FA值对比存在明显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期DAI患者胼胝体体部、内囊前肢FA目标与健康对照组对应区域的FA目标对比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急性期DAI患者胼胝体压部RA值为(0.55±0.01),胼胝体体部RA值(0.60±0.03),内囊后肢RA值为(0.50±0.05)、大脑脚RA数值为(0.49±0.03),急性DAI患者的胼胝体压部、体部、内囊后肢、大脑脚感兴趣区的RA值与健康对照组对应区域的RA值比较存在显著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急性期DAI患者胼胝体压部ADC值为(0.74±0.07),内囊后肢ADC值为(0.66±0.03),急性期DAI患者胼胝体压部、内囊后肢ADC指标与健康对照组对应区域的ADC值比较存在显著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期弥漫性轴索损害患者行DTI序列可见患者脑深部白质纤维束FA、RA、ADC值明显反常,据此剖析可知DTI依据患者脑深部各感兴趣区域FA、RA、ADC数值判别急性弥漫性轴索损害患者的反常弥散性改动,能够显著提高DAI的检出率与确诊能力.

  • CT、MR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法医学鉴定中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毛少平

    目的 探索CT、MR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法医学鉴定中应用价值.方法 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方便选取123例疑似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为试验对象,随后进行MRI、CT检查,且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价值性和诊断正确率.结果 CT+MRI对小脑诊断正确率为90.00%,对脑干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基底节诊断正确率为96.55%,对灰质与白质交界区诊断正确率为96.55%,且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特异性、 敏感性、 误诊率、 漏诊率分别为95.65%、90.00%、4.35%、10.00%,总之,MRI诊断正确率高于CT诊断结果,CT+MRI诊断正确率高于单独使用MRI、CT诊断正确率(P<0.05),同时CT+MRI对颅内异常表现的正确率诊断正确率高于CT、MRI组(P<0.05).结论 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实施MRI联合CT检查,能够为法医鉴定提供依据.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表现

    作者:韩策

    目的 回顾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直接的影像学依据.方法 对2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CT表现的回顾学习.所有病例均在伤后1~24h内行CT扫描,常规条件扫描,感兴趣区加做5mm薄层扫描.结果 共检出26个病灶,表现为皮层下及脑深部小出血灶,均伴有弥漫性脑肿胀,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合并硬膜下小血肿.病灶越趋近于中线结构附近, 病情越重.结论 CT能为DAI的临床诊断提供直接的影像学依据.

  • 高压氧联合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李亮;何家俊;黄山林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联合复方麝香注射液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苏醒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6年6月我院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1例采用高压氧联合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非高压氧治疗,并于治疗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意识好转情况,并作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疗效和预后.结果 实验组治愈率(52.38%)明显优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清醒率(90.47%)与对照组(71.00%)相比明显增高,清醒时间[(17.44± 10.22)d]短于对照组[(24.37±11.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实验组(10.00%、14.00%)明显优于对照组(33.00%、4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显著.结论 对弥漫性皱缩损伤患者的疗效良好,可显著提高患者清醒率,改善预后.

  • MRI弥散加权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卢占兴;谢伟杰;万碧肖;余伟民

    目的 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ifus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DAI患者的常规MRI和DWI的资料,分别比较DWI、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对DAI病灶的检出数目,并分析其分布特点和信号特征.结果 DAI病灶主要分布在白质、皮髓交界区、基底节、胼胝体、脑干及小脑等区域.DWI对DAI病灶的检出率高,与其它序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常规序列和DWI联合应用为临床DAI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应作为MRI检查DAI的常规和首选序列.

  • 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硫酸镁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杨子才;周忠义;李平雨;尹志钧;许裕彬;林静华;黄柳兰

    目的 总结分析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硫酸镁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早期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观察组早期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硫酸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的植物生存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硫酸镁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和精神状态,同时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早期高压氧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效果

    作者:蔡沉逐;郭协力;蔡明发;陈腾达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联合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意识状态好转率、意识平均恢复时间、清醒率及治疗6个月后的格拉斯格预后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意识状态好转率、清醒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意识平均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格拉斯格预后评分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早期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能够明显加速患者的意识恢复和苏醒,预后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早期应用纳洛酮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旭;刘成辉;黄志雄;关国梁;林启明;林倩君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纳洛酮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采用随机配对实验法,将4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伤后不同时间予GCS评分、血ET测定、运动功能积分、及GOS预后评定.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具有改善脑血流、脑代谢,保护脑细胞,改善脑干的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利于脑干功能恢复,并明显改善预后.

  • 弥漫性轴索损伤救治策略

    作者:王俊敏;张涛;刘一平;陈先海

    本文通过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预后,得出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原因多为车祸伤及坠落伤,根据伤后表现及颅脑CT影像及时明确诊断,早期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冬眠、亚低温治疗及对脑水肿、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的防治,对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的救治及预后恢复有重要的意义。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晴;尹兰兰;季晓红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导致患者植物状态生存或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颅脑损伤。通过总结5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找到适当的护理方法。加强急性期护理和恢复期护理,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保证。

  • 亚低温联合镁制剂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除应用统一的神经营养、阿片受体拮抗剂、脱水等综合治疗外,应用5%葡萄糖250 mL加入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10 mL静滴,治疗为联合亚低温为治疗组;对照组为:单独使用门冬氨酸钾镁,具体用法也和上述用法一样,为镁制剂组,另一对照组是单独使用亚低温组通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指标的观测等,结果治疗组(联合组)与对照组(亚低温组)脑脊液以上两组之间的脑脊液NSE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镁制剂组中的脑脊液NSE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1周时GCS计分:治疗组(联合组)12.0±2.6>镁制剂组11.2±2.6>亚低温组为10.1±2.8;但2月时GOS评分:治疗组(4.5±0.4)>亚低温组(4.0±0.6)>镁制剂组(4.1±0.3)。治疗组(联合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亚低温组)及镁制剂组。结论及早给予亚低温联合镁制剂治疗,能明显改善DAI患者治疗期间的GCS评分,远期生活质量和大脑功能,能改善脑损伤的神经功能及预后。

  • 颅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及MRI检查分析

    目的:探讨CT及MRI各不同扫描序列在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DAI的患者,分析CT及MRI各不同扫描序列的影像学资料,分别分析比较CT及MRI扫描序列内T1WI(T1加权成像)、T2WI(T2加权成像)、FLAI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DWI(弥散加权成像)及SWI(磁敏感加权成像)对DAI诊断的优劣。结论 CT对于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拥有迅捷及价格的优势,而MRI诊断DAI具有更加高的敏感性,尤其以FLAIR、DWI及SWI对DAI出血性及非出血性病灶敏感性更具优势,为首选扫描序列。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28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伤和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28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28例DAI伤者中,常见的为多次暴力所致的损伤,4例患者伴脑挫裂伤。CT/MRI检测有10例患者有出血灶。结论 DAI属于弥漫性脑损伤,比较常见,包括脑震荡与原发脑干伤,还常常和脑皮质挫裂伤并发。原发性脑损伤可分为局限性损伤与弥漫性损伤,这样分类更加的简单实用。

  • 交通事故致弥漫性轴索损伤72例法医精神病伤残鉴定案例分析

    作者:江红霞;李国荣;汤晨东;李婷;李亚玲;唐建良

    目的 探讨交通事故致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法医精神病伤残鉴定案例的特点、对伤残等级的影响,为此类案例的鉴定提供有益线索.方法 收集浙江省嘉兴市康慈医院司法鉴定所2014年1月-2015年6月因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案例530例,分为研究组(合并DAI的颅脑损伤)72例与对照组(未合并DAI的颅脑损伤)458例,调查2组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年限、受伤至鉴定时间间隔、伤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伤后昏迷时间、鉴定时头颅CT报告、鉴定时脑电图报告、鉴定诊断意见、鉴定伤残等级等资料,使用t检验、x2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组在年龄、受教育年限、受伤至鉴定时间、鉴定时CT报告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伤后昏迷时间、鉴定时脑电图报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伤残等级为7.92±1.39,对照组为8.72±1.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研究组轻度及中度异常脑电图、昏迷时间、GCS评分是影响伤残等级的相关因素,可以解释伤残等级70.6%的变化;对照组中度异常脑电图、昏迷时间、GCS评分是影响伤残等级的相关因素,可以解释伤残等级81.6%的变化.结论 合并DAI的颅脑损伤案例伤残等级更高,伤残等级与伤后GCS评分、昏迷时间及轻度和中度异常脑电图相关.提高对DAI的认识对此类案例鉴定结论的判定会产生积极影响.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CT表现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作者:程遥;周湘涛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早期CT征象及对临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对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早期CT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CT表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脑肿胀或脑水肿,皮髓质界限不清、模糊.双侧侧脑室、三脑室及脑干周围池大多对称性受压变小或闭塞,中线结构未见移位或轻度移位.脑实质内可见局部蜘蛛网样模糊影或单发、多发小出血灶22例(直径多<1.5 cm),出血灶主要分布在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处19例(双额颛区18例),胼胝体4例,基底节区2例,脑干5例,小脑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其中脑干周围池出血9例,有薄层硬膜下血肿11例,脑室内出血4例,硬膜外血肿3例,脑挫裂伤4例,颅骨骨折5例.入院时均表现为昏迷状态,GCS评分均较低,3分12例,4分5例,≤8分8例.本组中恢复良好5例(20%),中残8例(32%),重残或植物生存状态3例(12%),死亡9例(36%).结论 及时进行CT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降低DAI病死率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附5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旭;王兴铧;石敬增;潘锋;殷振奎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死亡13例(23.2%),其中4例死于脑疝;植物生存7例(12.5%),重残13例(23.2%),中残7例(12.5%),轻残10例(17.9%),良好6例(10.7%).结论 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大部分采取保守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方向明;陈毅力;甘海鹏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87.5%的DAI为交通事故伤,伤后立即昏迷并呈持续状态,CT扫描有异常者占75%,而MR对DAI的诊断敏感性优于CT,能清楚显示脑干损伤。DAI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亚低温治疗是处理DAI的关键。结论临床与影像学的结合有助于DAI的早期诊断,加强监护和治疗是防止DAI引起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环节。

  • 依达拉奉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沈晓燕;杨伟勋;朱志安

    目的 观察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2次/d,静脉滴注持续7 d.全部患者在入院第1天和治疗1周时进行颅脑MRI检查,每例患者选择其MRI提示多发散在的病灶中面积大的轴索损伤病灶作为测量对象,比较其治疗前后大长径和(或)大宽度的变化;同时记录患者出现意识改善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较入院提高3分的时间;伤后1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结果 1周时MRI显示面积大的轴索损伤病灶大长径(或宽度)缩小2 mm及以上者治疗组为9例,对照组为3例,治疗组变化显著(X2=5.00,P<0.05).GCS较人院提高3分的时间治疗组为(9.13±2.72)d,对照组为(13.87±2.4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P<0.05).伤后1个月GOS≥3分的人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8,P>0.05).结论 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早期使用依达拉奉对神经轴索有保护作用,能减轻轴索肿胀和轴突周围水肿,缩小轴索损伤病灶,有利于改善预后.

  •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

    作者:王玉仁

    颅脑外伤又引起颅骨骨折、颅内急、慢性水肿、脑挫裂伤及弥漫性轴索损伤,这时病变的占位效应又导致脑疝形成及颅内血管破裂引起颅内血流重新分布,但外伤引起缺血性脑梗死却少见.本文回顾复习总结本院1992年10月~2001年10月经CT检查发现17例外伤性脑梗死,重点分析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887 条记录 6/45 页 « 12345678...44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