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磁敏感成像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易自生;刘一平;陈志斌;易凡;吴剑飞

    目的:评价磁敏感成像(SW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DAI的SWI序列影像特点,并与常规MRI序列对照分析.结果:所有序列共检出病灶413个.SWI序列检出病灶402个,其中水肿灶56个,表现为片状高(稍高)信号;水肿伴出血灶346个,表现为片状高(稍高)信号区内分布斑点状低信号.常规MRI序列共检出病灶392个,表现为单纯水肿灶316个,水肿伴出血灶76个灶.SWI检出病灶以及病灶内合并出血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检查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WI能高效检出DAI病灶,同时可明显提高出血性病灶的检出率,有助于准确评价病变的严重程度,为DAI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SWI在出血性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郭春锋;陈秀云;王晓玲;文宝红;冯晓菁

    目的:探讨SWI在诊断出血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出血性DAI患者的MRI资料,将SWI与常规MRI(T1WI、T2WI和FLAIR)及DWI对比,评价SWI对出血性DAI检出的优越性。结果:70例SWI均得到明确显示。 SWI发现病灶436个,明显多于T1WI显示的98个、T2WI显示的132个、FLAIR显示的236个、DWI显示的302个;SWI典型表现为:脑白质、皮髓质交界区、基底节、胼胝体、小脑上脚、脑干背外侧等易损区散在点状、串珠状、斑点状、团状、点片状显著低信号灶,边界清晰,大小不均呈多灶性。结论:SWI比常规MRI及DWI序列对出血性DAI的检出更敏感,能检出更多微出血灶,结合常规MRI及DWI序列能做出出血性DAI的定性及定量诊断,为出血性DAI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多帮助。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护理特点

    作者:杨华堂;刘秀杰;邢瑞敏;王桂青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导致患者植物状态生存或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颅脑损伤.为探索有效的护理措施,通过总结护理2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经验,提出: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加强亚低温脑保护及恢复脑功能的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保护易受累的重要器官,给予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尽早给予智能训练和康复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保证.

  • 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继发性轴索断裂的发生机制

    作者:侯雷;冯东福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在特殊外力作用下发生的以神经元轴索断裂为主要特征的弥漫性脑损伤,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死亡、重残和植物状态生存的常见原因之一[1].根据伤后轴索断裂的病理过程,DAI可分为原发性轴索断裂和继发性轴索断裂.原发性损伤是由于机械性损伤直接导致的轴索离断,而继发性损伤则是由于损伤后一系列生化和细胞反应导致的延迟性轴索断裂[2].

  • 一例弥漫性轴索损伤致失语患者的言语治疗与康复进程

    作者:林爱翠;李雪萍

    患者男,26 岁,2010 年12 月25 日因车祸致颅脑损伤、失血性休克20 d 后神志渐醒,1 周后可下地,后行高压氧治疗患者进一步恢复,现可自己独立行走,遗留右上肢活动受限,言语困难,因无法正常交流,于2011 年3 月7 日入我科进一步康复治疗.入院时无发热咳嗽,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可自控.意识清楚,认知功能减退,失语,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无法进行.头颅CT(2010 年12 月27 日)示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头颈MRI(2011 年1 月3 日)示DAI,C4 ~5层面脊髓信号异常,诊断为重度颅脑外伤恢复期.

  • 早期中医康复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影响研究

    作者:应雪琴;张超;潘银河;周甜甜

    目的 探讨早期中医康复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IA)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使用早期中医康复治疗患者30例作为干预组,常规治疗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和自理能力评分,分析早期中医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 患者在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GOS预后得分及自理能力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中医康复治疗DAI能够降低伤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预后.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影像诊断进展

    作者:曹阳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俗称脑白质剪切伤,是以弥漫性神经轴索和毛细血管损伤为特征的原发性脑损伤.随着交通和建筑业的蓬勃发展,DAI在颅脑损伤中所占的比例直线上升,为重型脑损伤的一种,病情急,死亡率高,早期正确诊断对于急症处理非常重要.近年来,一些影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CT、MRI不断运用于临床,对DAI的早期诊断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就如何及时、准确地诊断DAI做了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我们现就其影像学诊断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 高压氧加纳洛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

    作者:林重辉;黄雪钦;徐声亮;林良山;黎永胜

    目的:总结高压氧加纳洛酮联合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促醒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6例DAI患者(GCS<8分)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高压氧加纳洛酮治疗,对照组28例,即在常规治疗加高压氧治疗,不使用纳洛酮治疗.2组于伤后3个月作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GOS)评分评估预后,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清醒时间.结果:高压氧加纳洛酮治疗组恢复良好率(39.3%)高于对照组(17.9%)(P<0.05).结论:高压氧加纳洛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时缩短昏迷时间,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安定;戴建平;艾林;李少武

    目的:研究对比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临床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成人患者进行头部CT、常规MRI、T2倡GRE及SWI扫描,分析各个序列影像表现,分析对比按不同脑分区应用SWI及T2倡GRE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微出血灶检出数目。结果:应用SWI能给DAI患者提供更多影像学信息,应用SWI所检出的DAI患者的出血灶的数目与T2倡GRE所检出的出血灶的数目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应用SWI技术有助于临床对DAI患者的诊断,特别是在微出血的检出优于T2倡GRE序列。

  • 输注冰冻液体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低温治疗中的护理配合

    作者:孙金凤;张秋霞;林丽萍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输注冰冻液体低温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方法:本次研究共选取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100例,均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均采用输液冰冻液体低温治疗,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方案护理(对照组)与整体、细致的护理配合(观察组)效果进行比较,回顾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非护理不当原因死亡9例,对照组10例,无明显差异( P>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褥疮形成和口腔感染各2例。观察组干预后Ⅰ级、Ⅱ级所占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随访示心理状态、社会活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弥漫性轴索损伤输注冰冻液体低温治疗的密切护理配合,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范不良事件,值得临床广泛重视。

  •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出血灶的应用价值

    作者:安定;戴建平;艾林;李少武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出血灶的检出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临床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成人患者进行头部SWI扫描,将脑分为九区,按分区的不同统计检出的出血灶数目,分析应用SWI所检出的出血灶数目与GCS分组间以及昏迷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应用SWI所检出的DAI患者的出血灶的数目,对成人DAI患者研究结果示,除小脑外,其他脑分区出血灶数与GCS有相关性;除小脑及丘脑外,其他脑分区出血灶数与昏迷时间有相关性。结论: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中出血灶检出与GCS及昏迷时间相关性,可为临床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作者:高如生;刘明;吴光辉;蔡智基;林晖;黄培根;汤明章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 降低致残、致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间一共92例临床诊断为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的受伤机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DAI 常见原因为车祸伤(81.5%),其次为坠落伤(13%),其它(5.5%).按 GOS评分结果, 治愈43例, 中残10例, 重残或植物生存22例, 死亡17例.结论:DAI具有诊断、治疗困难, 预后差等特点,GCS评分、昏迷时间和瞳孔变化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应结合病人情况采用综合治疗.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治疗分析(附48例)

    作者:期俊辉;雷永德;施镇江;李亚捷;陈昱云

    目的:总结4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救活经验.方法:DAI者诊断明确入院后,给予综合治疗及特别的专科治疗,综合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积极防治并发症,保持水盐及酸减平衡,支持,脱水及给予神经营养剂等.特别治疗包括亚低温治疗,给予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及纳络酮.结果:伤后3个月根据GOS判断疗效,年龄小者预后较年龄大者好,早诊早治者比延迟时间者预后要好.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特别的专科治疗,预后恢复情况改善,死亡率降低.结论:早诊早治、综合治疗结合特别的专科治疗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 弥漫性轴索损伤愈后相关因素临床评价

    作者:刘旭;李红梅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是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的闭合性脑损伤类型.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类型,该病是在1982年由Adams等正式命名,现已被医学界所广泛认识[1.3].它是日前重要的脑创伤类型之一,也是日前临床上引起死亡、严重致残、患者植物生存的主要原因[4,5].局灶性脑损伤一般较易诊断,但弥漫性脑损伤的类型诊断目前临床上仍较困难,标准也尚未统一.充分认识有关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理改变与临床的关系,不仅可以了解和掌握部分脑创伤患者的病程、症状及体征,而且对提高颅脑损伤的诊治水平及愈后均具有积极的意义[6,7].

  • 浅谈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苓甫;张士俊;靳春杰;杨大伟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指头部在受到加/减速性旋转暴力时,由于脑的扭曲变形,产生剪切或牵拉作用,造成神经纤维轴索的损伤;该病好发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胼胝体、大脑及小脑之间的脑干上端、灰质及白质的交界处.

  • 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急诊诊断价值

    作者:朱捷;陈晓雄

    本文报道1996年3月至2000年9月对急诊21例拟诊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的病人进行CT及MRI检查对比,以探讨一种更为确切的影象学诊断方法,为进一步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1例中,MRI均有特异性表现,CT与MRI相符5例,MRI显示的病状比CT数量多、范围大6例,CT检查未见异常,而MRI检查显示病灶者10例。作者认为:MRI可判断受损的确切范围,MRI弥散像更能为DAI的定位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详实的依据。

  • 小儿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体会

    作者:李家志;陈劲草;甄明;杨大明;寇林;李强

    目的探讨小儿弥漫性轴索损伤佳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1993年10月~2002年12月间的4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行多参数监测,维持体温、血氧分压及脑灌注压正常,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给予综合治疗.结果随访1年,GOS1分5例,GOS2分3例,GOS3分2例,GOS4分4例,GOS5分28例.结论小儿弥漫性轴索损伤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中发病率较高,一般病情凶险,但小儿修复能力较强,通过积极治疗预后较好,大多无任何后遗症.

  • 弥漫性轴索损伤意识障碍患者的脑默认网络研究

    作者:姚顺;宋健;黄河;高利臣;闫研;杜浩;徐国政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意识障碍患者的大脑默认网络(DMN)早期功能连接异常及其对伤后意识水平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临床诊断为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意识障碍患者.采集1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意识障碍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应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提取每例受试者的DMN成分,组间行双样本t检验得出差异性脑区,并将差异性脑区与患者采集磁共振数据当日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伤后6个月的昏迷恢复量表评分(CRS-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脑DMN内楔前叶/后扣带回、双侧顶下小叶、前额腹内侧皮质和左侧颞叶的功能连接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楔前叶/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与GCS评分及CRS-R评分均呈显著性幂相关(P<0.05,P<0.01).结论 弥漫性轴索损伤意识障碍患者的早期大脑DMN功能连接出现异常,楔前叶/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异常可成为评估意识障碍程度及意识障碍预后的一个指标.

  • 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CT表现与预后

    作者:孙奎胜;孙涛;高攀;张震;王峰

    目的 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早期颅脑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16 ~ 60岁DAI患者资料110例,根据颅脑CT表现将患者分为:脚间池出血组、中线区出血组、脚间池+中线出血组,以及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格拉斯哥评分(GCS)、原发性昏迷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与颅脑CT特殊征象之间的关系.结果 脚间池出血组、中线出血组、脚间池+中线出血组及对照组GCS分别为(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6(5 ~7)分、7(6 ~8)分、5(4 ~6)分、9(9~10)分;昏迷时间分别为:(l0.2±3.2)d、(5.9±2.0)d、(13.4±4.2)d、(1.8±1.1)d;脑干受损率分别为:84.2%、9.5%、90.5%、0%;远期预后不良率分别为:84.2%、61.9%、95.2%、23.3%.脚间池出血同查体脑干受损的诊断性试验研究显示:Kappa值0.8(95% CI:0.6,1),P<0.0001,脚间池出血作为脑干受损的标志,灵敏度96.2%,特异度86.0%.结论 DAI患者早期颅脑CT存在累及中线区域脑实质出血、脚间池出血是预后不好的标志;脚间池出血强烈提示存在脑干损伤.

  • 弥漫性轴索损伤磁共振量化分析

    作者:王洪财;马延斌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颅脑创伤中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损伤,为颅脑创伤患者伤后出现非血肿性迁延昏迷、致残的常见原因,患者伤情重、治疗难、预后差[1].MRI量化分析(定量或半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加深了我们对DAI的认识,也为判断患者伤情和预测预后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线索.

887 条记录 3/45 页 « 12345678...44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