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抗菌治疗是目前治疗细菌感染有效的方法,但是,抗菌药物如果不合理应用,不仅造成浪费,而且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使抗菌药物失去作用[1-4].为考察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作者对我院20D7年至2008年门诊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抗菌药物耐药监测及临床合理使用分析
抗菌药物是医院内临床应用为广泛的一类药物,但因其不合理使用而出现的不良反应、二重感染、诱导细菌耐药性等问题也日趋严重~([1]).200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的施行,使得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有据可循,推动了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
-
四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抗菌药物因其适用性广,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由于种种原因,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亦较为普遍.由此导致的病原菌耐药性、二重感染、过敏等不良反应日益严重,这不仅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使临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因此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药物滥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我院1997~2000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作一调查分析,通过对其分析,旨在了解临床医生用药情况,探讨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
妇产科患者抗菌药物用药强度的初步探讨
目的 针对50例妇产科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强度进行分析研究,为提高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性提供重要参考.方法 按照限定日剂量为单位,与患者病历相结合,根据限定日剂量/(百人·天)对应用抗菌药物的强度进行计算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在妇产科患者中的平均用药强度为99.47.用药强度排在前三位的是青霉素类、青霉素类与酶抑制剂、硝基咪唑类药物.结论 在抗菌药物应用方面,可能存在用药过度、集中、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比例较高等问题,在临床中应加强用药管理.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分析
选取本院2012年2~11月收治6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0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处方中,涉及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共512张,主要为单一给药或静脉注射给药。研究本院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DDDs),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居于首位,大环内酯类药物和青霉素类药物次之,抗菌药物的使用,使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偏高。本院的医师采用抗菌药物进行上呼吸道感染治疗过于频繁,医院应该加强培训本院医师的抗菌药的知识水平,从而医师在进行治疗时,懂得如何更加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
-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
抗菌药物是医院应用广泛的药物,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关键.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尚未发育完全,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方面都与成人不同,因此,儿童合理用药比成人更重要,难度也更大,尤其表现在抗菌药物应用方面.
-
我院2010年儿科住院患儿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抗菌药物在儿科应用较为广泛,但应用不当易给患儿机体造成危害.2010年1~12月,我院儿科共收治1220例住院患儿,现对其中800例资料完整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
剖宫产患者373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2001年1月~2007年12月,笔者对我院373例剖宫产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
-
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为降低剖宫产术后感染发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保障母婴用药安全,我们调查分析了2006年3月~2008年7月我院169例剖宫产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现报告如下.
-
我院2004~2006年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抗菌药物在临床的不规范应用(药物选择不当、联合应用不当、用药方法和剂量不当等)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现对我院2004~2006年180例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
-
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为了解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2005年1月~2006年8月,对我院普外科62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妇科手术患者126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为了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安全、有效、经济,我们对本院2006年1~6月妇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术前无感染妇科患者126例,年龄20~82岁,平均42.3岁.
-
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分析
抗菌药物是一类对病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感染疾病的药物.在其使用过程中,一定坚持选择有效药物,合理应用,防治不良反应,避免引起病原菌耐药,其中对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并合理应用是治愈疾病的关键.就抗菌治疗而言,尤应关注药物浓度与抗菌效果及毒副作用的关系.抗菌活性的持续时间是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两者内在关系的反映,根据抗生素的药物动力学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①时间依赖性和极短的后效应者;②浓度依赖性具有抗菌后效应持续者;③时间依赖性又有后效应者.以下我们就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临床合理使用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
动态降钙素原监测指导ICU脓毒症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对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脓毒症患者,进行动态降钙素原(PCT)监测的临床意义及其在指导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本院ICU 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8例脓毒症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进行动态PCT监测分为PCT组和常规组,通过对2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根据患者转归对PCT组进行分析,探讨PCT监测的临床意义.结果 2组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治疗,PCT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8.4±2.4)d、ICU住院时间(10.3±2.7)d、费用(15 087.9±4 154.8)元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PCT组分析发现,第1d、3d、5d、7d、9d存活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PCT值均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死亡组则逐渐升高.结论 对ICU脓毒症患者进行PCT动态监测,能够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同时PCT监测可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判断.
-
3212例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目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较为突出,细菌耐药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我们随机抽查本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1月住院病历3212例患者,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
360份住院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抗菌药物目前临床应用广泛、品种多,不合理的应用增加了细菌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规范、合理应用十分重要.我们对360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做以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开展医嘱评价工作.
-
外科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 临床致病菌耐药性普遍存在, 耐药水平越来越高, 多重耐药问题日益突出, 导致临床疗效降低, 甚至无效.合理用药, 避免医疗浪费, 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外科医师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抗菌药物的确切疗效, 才能提高外科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水平.
-
烧伤患者感染菌及抗菌药物的应用
烧伤患者是住院病人中易受各种病原体感染的人群.感染的原因是烧伤后患者抵抗力降低,内环境不稳定.机体丧失了保护屏障,创面的坏死组织和渗液利于细菌繁殖.在创面修复期,水肿回吸收有利于细菌入血,且进展快.本文对烧伤患者感染菌及抗菌药物应用作一综述.
-
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应用分析
我们回顾性调查我院儿科2868份出院病历的抗菌药使用情况,分析儿科抗菌药物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120例Ⅰ/甲类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结果
目前临床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十分普遍,据有关资料统计,预防用药占抗菌药物应用总量的30%~50%.本研究对我院2004年及2005年2月至6月已出院并在住院期间接受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乳腺部分切除术的120例患者进行围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调查,其调查结果见表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