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对神经功能恢复及胸椎稳定性的影响
脊柱椎管内原发性肿瘤多为良性,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 ~4% ,按照其生长部位不同可大体分为髓内肿瘤(7% )、髓外硬膜下肿瘤(64% )及硬膜外肿瘤(29% )[1 ] .手术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的主要方式 ,目的是彻底剥离并切除肿物 ,解除对脊髓及神经的压迫 ,阻止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恶化,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
-
1例颈段巨型哑铃形神经纤维瘤围手术期护理
神经纤维瘤是椎管内肿瘤中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髓外、硬膜内,多生长在神经根及脊膜,尤其多见于脊神经后根.我院于2001年3月5日至4月16日收治1例颈段巨型哑铃形神经纤维瘤患者,经积极术前准备,精心手术,术后精心治疗与护理,痊愈出院.
-
早期护理干预对椎管内肿瘤术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椎管内肿瘤术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肿瘤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椎管内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6.0%,高于对照组的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内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接受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
60例椎管内肿瘤的磁共振分析
目的 分析椎管内肿瘤的磁共振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患者60例进行临床分析,采用磁共振检查分析其分型.结果 60例研究对象脊髓内肿瘤13例(21.67%),髓外硬膜下肿瘤36例(60.00%),硬膜外肿瘤11例(18.33%).结论 针对椎管内肿瘤患者采用磁共振诊断展现出良好临床价值,对评估手术和预后有着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脊髓造影对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2008年7月~2009年4月收治腰腿痛患者106例,经保守治疗2周效果不佳者行脊髓造影,造影剂为碘海醇,术前均做过敏试验,1例出现过敏反应,105例未出现症状者顺利实行脊髓造影术.术后于X线诊断机上拍腰椎正侧、双斜、过伸过屈位片,并行CT扫描.其中椎间盘突出者80例,椎管狭窄者10例,腰椎失稳及滑脱者8例,椎管内肿瘤5例,正常2例.
-
椎管内肿瘤23例临床护理体会
收治23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均行手术全切除或部分切除可获痊愈或好转.本组治愈好转率为90.1%,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对于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5例以显微外科技术作为辅助手段、通过手术治疗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患者,对临床症状、基本体征、病理的类型以及手术的疗效等方面进行讨论及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当中,75%属于髓外硬膜下肿瘤,其他25%属于髓内肿瘤,对100%的髓外肿瘤进行了全切除术,对半数的髓内肿瘤进行了全切除术,肿瘤全切除率达到了87.5%。经肿瘤切除及手术治疗后,本次研究当中的12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2例患者症状无任何变化,1例患者症状恶化,本次研究中无发生死亡的患者。结论以显微外科技术作为辅助手段,进行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切除手术能够有效改善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症状,预后效果良好,而且能够对脊柱稳定性进行重生性建立,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
椎板回植术的ICD-9-CM-3编码探讨
目的:探讨胸腰椎板回植术准确的ICD-9-CM-3编码.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4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病案为研究对象,并详细研究其中12例行肿瘤切除+椎板回植术(后路)患者的病案.首先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然后查阅工具书和文献,再在高年资编码员主持下进行科内讨论,后确定该手术的编码.结果:椎板回植术(后路)准确的ICD-9-CM-3编码为78.09.结论:在对临床新开展手术操作编码的之前,应该将患者的病历进行深入分析,并与临床医生沟通,再查阅文献资料,在资深编码员主持下进行详细讨论,后才能确定编码.在给予ICD-9-CM-3字典库临时编码字段的时候,应考虑与临床医生的书写习惯相结合.
关键词: ICD-9-CM-3编码 椎管内肿瘤 椎板回植术 新开展手术 临时编码 -
手术切除治疗颈椎管内良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治疗颈椎管内良性肿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至2005年经病理证实的颈椎管内良性肿瘤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18~56岁,平均43.8岁.22例患者术前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四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锥体束征等.术前行X线、CT和MRI检查,诊为神经鞘瘤11例,神经纤维瘤4例,脊膜瘤3例,脂肪瘤和椎管内囊肿各2例.完全切除18例,切除60%以上3例,切除25%并取活栓1例.11例Ⅰ期行颈椎稳定性重建.结果:2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84个月,平均12.5个月.复发并再手术2例.JOA评分:术前为(6.52±1.10)分,术后为(11.42±0.79)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8,P<0.001).手术改善率为(46.70±2.46)%,颈椎稳定性重建手术改善率为(62.37±3.58)%,其他手术方法的改善率(41.21±4.63)%.按JOA评定方法:优18例,良2例,中1例,差1例.结论:手术切除治疗颈椎管内良性肿瘤,术后复发率较低,肿瘤切除不全是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MRI(MRA)是鉴别诊断、指导手术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
揭盖式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治疗颈椎管内肿瘤16例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椎管内肿瘤诊断并不困难,但其治疗仍存在一些困难.我科近3年来手术治疗颈椎管内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1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椎管内肿瘤早期临床表现及误诊分析
我院自1989年1月~1996年8月共收治椎管内占位病人15例,其中胸段11例,腰段4例.早期就诊过程中无论在我院或者外院,均有不同程度的误诊.现复习病例,将早期临表现及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
胸腰椎全椎板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1995~1997年,我院开展全椎板切除术32例,效果满意。现就全椎板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问题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中男24例,女8例;年龄28~68岁。其中腰椎骨折并截瘫3例,陈旧性腰椎骨折1例,椎管内肿瘤1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①对截瘫病人应尽早帮助患者作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预防关节僵硬、挛缩及疼痛,维持肌肉的长度,并告知患者进行未瘫痪肌肉的主动活动。在围手术期内均应谨防褥疮、泌尿系感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②术前3d,让患者练习俯卧位及在床上使用便器,以克服术后因突然卧位改变不习惯自解大小便所增添的不便和痛苦。
-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7例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但一些其他疾病如:腰椎结核、椎管内肿瘤、腰椎骨髓瘤等,早期的临床表现往往与之相似,极易造成误诊误治,我院2000年1~12月共收治7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
椎管神经鞘膜瘤术后剧痛案
患者,女,58岁,于2009年7月21日初诊.主诉:会阴部坠胀疼痛4个月.患者就诊前4月以"L5、S1椎管内肿瘤、马尾综合征"于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腰椎后路肿瘤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经病理诊断为神经鞘膜瘤,术后即出现会阴部坠胀感,伴有烧灼样、切割样剧痛,无法缓解,严重影响睡眠.
-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椎管肿瘤有效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8月~2004年12月收治的89例椎管肿瘤患者的诊治方法及预后.结果 89例肿瘤中,位于颈段30例(33.9 %);胸段38例(42.7%);腰段13例(14 .6%);骶段8例(8.9%);肿瘤为髓外、硬膜下66例(74.2%),髓内肿瘤23例(25.8%).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73例(82%),次全切除9例(10%),7例(7.9%)行肿瘤大部分切除加椎管减压术.术后出院时85.3%的病例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疼痛得到缓解的多.有10.4%的病例术后症状与术前无变化.另有4.3%的病例术后症状加重.无手术死亡.结论椎管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环节,影像学检查和显微外科手术则是其关键的诊治手段.
-
椎管内黑色素细胞瘤1例
患者男性,56岁.主因双下肢无力伴麻木1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及黏膜无异常黑斑、黑痣,双下肢肌张力正常,肌力V-.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MRI示胸5~6水平椎管内腹侧硬膜下可见一类圆形等短T1、等T2信号影,大小1.5 cm ×0.9 cm ×0.8 cm;增强扫描示病灶呈中度均匀强化,冠状位病灶以宽基底与硬脊膜相连,病灶邻近脊髓受压变形(图1~3).临床诊断:椎管内占位(T5 ~6).
-
舒芬太尼或曲马多用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后镇痛的比较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或曲马多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用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ASA分级I~II级、18~65岁、拟行后正中入路椎管内肿瘤切除术、自愿接受术后镇痛患者150例,随机双盲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75)和曲马多组(T组,n=75)行术后PCIA.S组:舒芬太尼150 μg+盐酸托烷司琼10 mg+生理盐水稀释成100 ml;T组:曲马多1000 mg+盐酸托烷司琼10 mg+生理盐水稀释成100 ml.镇痛泵设置均为2 ml/h,PCA 0.5 ml,间隔15 min.开始镇痛后2 h、16 h、24 h和48 h观察并记录患者的VAS疼痛评分、Ramsay评分及瘙痒、恶心、呕吐和头晕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Ramsay评分及恶心、呕吐、瘙痒、头晕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和T组术后16 h、24 h和48 h VAS在0~3分的比率分别为69.3%比69.3%、74.7%比80.0%、84.0%比84.0%.结论 舒芬太尼或曲马多PCIA用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后,均可提供一定程度的镇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可作为术后镇痛的选择.但以上两种方法均有部分患者镇痛不全,如何完善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镇痛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12例椎管内肿瘤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5年来收治的早期误诊后经病理证实的12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过程.结果 椎管内肿瘤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症状,易误诊误治.结论 重视对椎管内肿瘤认识,详细询问病史,细致体检,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减少误诊.
-
半椎板入路椎管内髓外肿瘤显微切除21例
目的 探讨经半椎板入路在显微镜下切除椎管内髓外肿瘤的应用.方法 经半椎板显微镜下切除21例椎管内髓外肿瘤,其中神经鞘瘤11例,脊膜瘤7例,神经纤维瘤2例,蛛网膜囊肿1例.结果 肿瘤均获全切,随访期内(2-48个月)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 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损伤小,有利于脊柱稳定性,具有术后住院时间短,反应轻微,远期疗效好的优点.
-
椎板成形术与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椎板成形术与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治疗的椎管内肿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椎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使用椎板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肿瘤全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椎管腔窄处的截面积大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发现,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4.3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脑脊液漏、脊柱不稳以及脊柱成角畸形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板成形术较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效果好,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且患者长期预后好,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也较低,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