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注射液治疗椎底动脉供血不足致晕动症疗效观察

    作者:韩维明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常见的脑血管病,本院从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住院患者中随机选择66例,分2组比较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底动脉供血不足致晕动症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 依达拉奉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作者:游广宇;陶英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采用尿激酶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35例采用依达拉奉30mg,每日2次静滴;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及治疗前后血浆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脂过氧化物、血浆抗活性氧基标志酶-谷光甘肽过氧化酶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及谷光甘肽过氧化酶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脂过氧化物显著减低(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舒龙;王燕;张兆辉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4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后循环缺血患者52例,采用简单化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秦胶胶囊、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养血清脑颗粒。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经颅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超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25/26),对照组为76.9%(20/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P=0.042)。治疗后,2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速度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治疗组t值分别为20.624、13.773、9.485,对照组分别为13.203、9.550、5.655,P均<0.01),治疗组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410、5.151、3.837,P均<0.01)。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下降25例(96.2%)、未下降1例(3.8%);对照组下降18例(69.2%)、未下降6例(23.1%),2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下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8,P=0.02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明显改善后循环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短期疗效明显。

  • 仰卧牵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5例疗效分析

    作者:齐鸿

    椎动脉型颈椎病一般认为是由于颈部的椎间盘、椎骨发生退变后,刺激或压迫了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以头晕、头痛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手法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自2003年至2006年运用颈椎仰卧牵扳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 眼针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李志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复方丹参片,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眼针治疗,取上焦区、肾区、脾区,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 9/6,优于对照组的53.3%(P<0.05).观察组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疗法对CCC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良好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针刺风池、"供血"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及机制探讨

    作者:王强;朱广旗;胡蓉

    目的:观察针刺、药物两种治疗方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效应差异及针刺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VBI患者按经颅多普勒(TCD)提示的血流速度不同分为针刺组(31例)、药物组(29例).针刺组针刺风池和"供血"穴,药物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2周后对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TCD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及评价.结果:针刺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药物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能使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_s)、舒张末血流速度(V_d)、平均血流速度(V_m)回升,亦能使血流速度增快的V_s、V_d、V_m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改善幅度与药物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及药物治疗前后,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V_s/V_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风池及"供血"穴对VBI患者椎一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具有双相、良性调节作用,对椎一基底动脉血管顺应性尚无明显作用.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椎动脉CTA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云军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椎动脉CTA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7例经临床表现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椎动脉CTA的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椎动脉CTA对本组病例进行相关的治疗选择的意义.结果 在6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中双侧椎动脉:粥祥硬化斑块63例,钩椎关节增生32例,先天变异3例,局部无受压痉挛狭窄8例,闭塞4例.本组病例38例接受非手术治疗,18例接受介入治疗,11例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椎动脉CTA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采取相应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早期防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提供了确切的指导作用.

  • 椎基底动脉延长纡曲症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杨天和;张云亭;周乃珍;林建忠;康泰山

    目的 评价椎基底动脉扩张纡曲症(VBD)影像学佳检查方法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 分析64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VBD患者的各种影像学资料,均接受MR平扫,59例同时接受磁共振血管造影(MRA),45例接受螺旋CT扫描,其中31例接受CT血管造影(CTA)和三维重建(MIP、SSD、MPR),6例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各种影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颅神经受扩张和纡曲的椎基底动脉推压,以Ⅷ、Ⅵ及Ⅴ对颅神经受累为主.39例CT检查可见椎基底动脉血管壁钙化斑,22例合并小脑和(或)脑干的梗死.结论 MR及MRA对VBD的检出明显优于CT,可作为基底动脉延长纡曲症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椎动脉颅外段及颅内段超声对比观察

    作者:孙健;瞿国萍;颜冬华;罗伟权;刘海平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椎动脉颅外段和颅内段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210例VBI患者,采用CDFI和TCCD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CDFI诊断VBI的敏感性为80.95%,TCCD为89.05%,二者结合的敏感性为92.86%.两种检查结果一致者为77.14%(162例);结果不一致者48例,占22.86%.结论多数VBI患者椎动脉颅外段和颅内段的检测结果明显相关,但也存在部分患者两种结果不一致,采用CDFI与TCCD联合检测可提高超声对VBI诊断的准确率.

  • 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老年人后循环缺血的研究价值

    作者:贾芮

    脑卒中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已成为危害老年人生命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1].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占缺血性卒中的20%;但由于其症状欠典型、诊断标准欠明确、对其认识较模糊,使得对PCI的关注程度远不及颈动脉系统脑卒中事件[2].因此,如何利用磁共振新技术对老年人PCI进行诊断,进而达到早期治疗及预防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老年人后循环解剖与变异、PCI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磁共振灌注成像进展进行综述.

  • CT血管成像显示椎动脉解剖变异

    作者:王贺新;张婷婷;王正;杨涛;董少义;汪超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椎动脉起源变异与走行变异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椎动脉起源变异和(或)走行变异患者的MSCTA资料,应用容积再现、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和高级血管分析等后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分析椎动脉起源变异和走行变异的相关性.结果 114例中,67例仅走行变异,2例仅起源变异,45例同时具有起源变异和走行变异.起源变异与走行变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67,P<0.05),比值比为194.44,95% CI为46.13~819.67.结论 椎动脉起源变异与走行变异间存在相关性,起源变异是导致走行变异的重要因素.MSCTA可以清晰客观地显示椎动脉的起源变异和走行变异,对了解椎动脉变异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有重要价值.

  • 颅颈动脉狭窄的CTA与DSA对照研究

    作者:陈志军;梁立华

    目的:探讨64层颅颈联合CTA诊断颅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9月到2014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颅颈动脉狭窄患者75例,均行颅颈联合CTA及常规DSA造影。以DSA为金标准,评价颅颈联合CTA诊断颅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评价CTA与DSA在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上的一致性。结果:在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上CTA与D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颈联合CTA诊断颅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9%、99.1%;在评价颅颈动脉狭窄程度上, CTA与DSA的一致性较好,K=0.843。结论:64层颅颈联合CTA是可靠的血管成像方法,能较好地发现颅颈动脉狭窄,在评价颅颈动脉狭窄程度上与DSA有较好的一致性。

  • TCD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伟

    目的:探讨TCD在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82例单纯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均行TCD和CTA检查,以CTA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TCD诊断后循环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Kappa值. 结果:82例共检查后循环血管410条,CTA诊断血管狭窄51条,TCD诊断血管狭窄40条,其中34条与CTA诊断结果相符,TCD诊断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狭窄分别为13、7、20条,CTA诊断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狭窄分别为17、9、25条;TCD诊断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64.7%、66.7%、76.0%,特异度分别为96.9%、96.9%、98.3%,阳性似然比分别为17.5、21.5、44.7,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36、0.34、0.24,Kappa值分别为0.67、0.69、0.42.结论:TCD诊断后循环动脉狭窄与CT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为后循环脑梗死的病因诊断提供了依据,是后循环脑梗死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

  •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基底动脉狭窄的一致性分析

    作者:石光;彭晓新;程晓光;马志刚;程志远;张雁伟;张军

    目的 使用统计学方法评估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和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基底动脉狭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3D TOF MRA和DSA图像.把图像质量分为优、良、差三级,使用盲法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狭窄率≥50%的病变定为严重狭窄.MIP图像和原始图像相结合评估基底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在原始图像上测量狭窄率.利用MEDCALC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衡量MRA和DSA狭窄率的差异;计算Spearman秩相关系数评价二者之间相关性;使用Bland-Altman图法比较二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计算诊断严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患病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绘制ROC曲线.结果 MRA上38条基底动脉严重狭窄,DSA上35条动脉严重狭窄.MRA测得的基底动脉狭窄率(52.57±22.79)%稍大于DSA上测得的狭窄率(51.84±23.20)%,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52);相关性强(r=0.985,P<0.001);Bland-Altman图显示较强的一致性,95.71%(67/70)的点位于一致性界限内.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患病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29%、85.71%、6.6、0.07、50.00%、86.84%、93.75%.ROC曲线下面积为0.9(P<0.001).结论 和DSA相比,3D TOF MRA的诊断基底动脉狭窄的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 椎动脉狭窄性病变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程度的影响

    作者:李秋萍;华扬;王力力;段春;赵新宇;高明杰

    目的 分析椎动脉(VA)狭窄性病变对锁骨下动脉(SA)重度狭窄盗血程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检查诊断为单侧SA重度狭窄(70%~99%)患者148例,其中VA重度狭窄(70%~99%)组53例,非VA重度狭窄组95例;同侧VA重度狭窄组23例,对侧VA重度狭窄组30例.根据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VA椎间隙段血流频谱形态确定SA盗血类型.采用x2检验比较VA重度狭窄组与非VA重度狭窄组、同侧VA重度狭窄组与对侧VA重度狭窄组单侧SA重度狭窄患者SA盗血类型差异.结果 VA重度狭窄组单侧SA重度狭窄患者SA盗血类型表现为隐匿型50.9% (27/53),部分型47.2% (25/53),完全型1.9%(1/53);非VA重度狭窄组单侧SA重度狭窄患者SA盗血类型表现为部分型73.7% (70/95),完全型26.3% (25/95).VA重度狭窄组与非VA重度狭窄组单侧SA重度狭窄患者SA盗血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679,P=0.000).同侧VA重度狭窄组与对侧VA重度狭窄组单侧SA重度狭窄患者SA盗血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2,P=0.676).VA重度狭窄组单侧SA重度狭窄患者同侧VA血流频谱异常,以隐匿型伴血流速度降低及低阻力为特征性改变.结论 VA起始段重度狭窄可能导致SA盗血程度降低.VA重度狭窄病变是SA盗血程度与SA狭窄程度不一致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 经颅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基底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研究

    作者:杨洁;华扬;王力力;赵新宇;凌晨;刘蓓蓓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或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联合评估基底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及准确性。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同期进行TCD及TCCS检测,并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基底动脉狭窄患者261例,记录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BA)、舒张末期流速(EDVBA)与平均流速(MFVBA)、狭窄处距体表的检测深度(D),并计算基底动脉与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大脑后动脉PSV(取较高侧测值)比值(PSVBA/PSVVA和PSVBA/PSVPCA),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PSVBA、EDVBA、MFVBA、PSVBA/PSVVA及PSVBA/PSVPCA的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上述各参数在不同取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果(1)基底动脉近段狭窄发生于(90±5.4)mm处,中段狭窄发生于(97±3.0)mm处,而远段狭窄常发生于(104±4.2)mm处。(2)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佳血流动力学参数:轻度狭窄的佳参数标准为110 cm/s≤PSV≤150 cm/s或65 cm/s≤MFV≤90 cm/s。中度狭窄为150 cm/s≤PSV≤210 cm/s或90 cm/s≤MFV≤135 cm/s。重度狭窄为PSVBA≥210 cm/s或PSVBA/PSVVA≥3.5。结论 TCD或TCCS联合评估基底动脉狭窄,选择PSV、MFV及PSVBA/PSVVA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准确评估基底动脉狭窄性病变。

  • 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后循环脑梗死分布关系分析

    作者:徐萌萌;王玉洁;辛岳;武青;叶慧茸;王健

    目的 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vertebral artery hypoplasia,VAH)与后循环脑梗死分布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229例,根据有无VAH分为VAH组116例和非VAH组113例,比较2组间临床及影像特点;同时分析VAH同侧和VAH对侧后循环脑梗死分布的关系.结果 VAH组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比例高于非VAH组(28.45% vs 10.62%,P=0.001);VAH组同侧近段梗死和颅内段椎动脉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VAH对侧(15.52% vs 6.90%,P=0.003;10.34% vs 2.59%,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H组合并FTP的概率较非VAH组高(OR=2.932,95%CI:1.403~6.130,P=0.004);VAH组同侧近段梗死和颅内段椎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均高于VAH对侧(OR=4.397,95%CI:1.417~13.642,P=0.010;OR=11.996,95%CI:2.083~69.087,P=0.005);VAH组同侧基底动脉弯曲凸向多于VAH对侧(OR=4.076,95%CI:2.236~7.431,P=0.000).结论 VAH同侧较VAH对侧后循环近段梗死发生率高.

  • 症状性椎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短期疗效分析

    作者:赵宏峰;王东;张临洪

    目的 探讨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支架,运用保护装置支架置入术与药物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的疗效对比观察.方法 选择后循环缺血患者88例,分为药物组45例、未使用保护装置单纯支架组(单纯支架组)32例和使用保护装置支架组(装置支架组)11例.术后1、3、6、12个月随访,6个月复查64层CT血管造影,12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 单纯支架组和装置支架组共有45处重度狭窄置入支架,成功率100%.随访12个月,单纯支架组发生后循环缺血事件1例,DSA显示支架内再狭窄1例;药物组复发12例.与药物组比较,单纯支架组和装置支架组后循环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率明显降低(26.67% vs8.33% vs 0,P<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个月3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 单纯应用球囊扩张支架和辅助运用保护装置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安全、有效,其中保护装置联合支架治疗比单纯支架置入术治疗更能有效预防手术中栓塞事件发生.

  • 血浆中特定磷脂与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相关研究

    作者:姚存姗;舒刚明;高连生;许红霞;常立国;刘峰;孟晓落;宋来春;伍期专

    目的 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与血浆中特定的磷脂(AP)的相关性,以评价AP是否可以作为诊断CCCI的标准之一.方法 选择CCCI患者1212例为CCCI组,同期选择无CCCI症状者202例为对照组,用比色法测定AP.采用ROC曲线下面积等评估测定AP的准确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CCI组血浆AP水平显著升高[(6.27±0.69)Uvs(4.37±0.79)U,P<0.01].CCCI组血浆AP水平与年龄无相关性(r=0.001,P=0.902).用血浆AP作为CCCI的诊断方法的准确性较高,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61(95%CI:0.946~0.976,P<0.01).AP正常界值=5.39 U时,敏感性为92.1%,特异性为89.1%.结论 CCCI患者具有血浆AP水平升高的生化特性.AP可能是诊断CCCI的一个较好的分子标记物.

  • 74例脑缺血性事件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作者:王雪梅;谈晓牧;杜会山;耿晓坤

    目的 分析脑缺血性事件患者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资料,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74例脑缺血性事件患者,根据病因分为脑梗死组52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22例,行高选择性颈部及颅内DSA,观察血管狭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以及血管狭窄形态,并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DSA显示,脑梗死组患者有血管病变的47例(90.38%),前循环血管受累15例(31.91%),后循环血管受累8例(17.02%),前后循环同时受累24例(51.06 %);单支血管受累11例(23.40%),多支血管受累36倒(76.60%)TIA组惠者有血管病变的18例(81.82%),前循环血管受累9例(50.00%),后循环血管受累3例(16.67%),前后循环同时受累6例(33.33%);单支血管受累8例(44.44%),多支血管受累10例(55.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循环病变血管以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为主,后循环以推动脉为主,多部位多支血管受累常见.结论 DSA时脑缺血性事件患者临床治疗的指导、选定防治方案,判断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362 条记录 1/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