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奥扎格雷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吕春莲;赵恩平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晴尔160mg/天,连续静点14天,辅以复方丹参注射液及小剂量阿斯匹林、维生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u,腹壁皮下注射2次/天,连用7天.结果 观察组临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奥扎格雷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 进展性脑梗死与高血压关系的探讨

    作者:夏敏;郑启平;李建民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与高血压的关系.回顾性总结3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结果 3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伴高血压24例,其中5年以上占18例,脉压差小于30mrnHg1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与进展性脑梗死密切相关.

  • 奥扎格雷钠对TIA和进展性脑梗死病情转归的影响

    作者:何学芳;赵玉章;杜鑫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进展性脑梗死(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75例TIA患者和38例P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为全量与半量使用奥扎格雷钠,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CS)及临床疗效.结果 TIA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PCI治疗组的C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能显著改善TIA与PCI的病情及预后.

  • 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作者:廉全荣;赵高峰

    目的 观察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予阿司匹林加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明显.结论 进展性脑梗死时用大剂量阿司匹林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比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且能改善生活在质量,降低致残率.

  • 化痰通络组方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作者:郝秋艳;李艳捧;于艳芳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组方联合依达拉奉对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治疗组加用化痰通络组方口服及依达拉奉入液静滴;对照组予依达拉奉入液静滴.15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化痰通络组方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

  • 53例进展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与颈动脉斑块、血脂及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赛忠;严立平;孙杰;于佳卫

    目的 观察进展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与颈动脉斑块、血脂及凝血功能等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145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照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进展组53例和非进展组92例,人院后常规查颈动脉超声、血脂、凝血功能.比较两组在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血脂、凝血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方面,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血脂方面,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在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和P<0.05);在凝血功能方面,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在凝血活酶时间(APTr)和D-二聚体(D-D)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痰瘀阻络证是脑梗死的常见中医证候,无论是进展性还是非进展性均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和凝血功能等发病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进展性脑梗死与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APTT、D-D的相关性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提示我们在临床上对这类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要早识别、早干预,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刘立海;李红心;艾明华;杨立波;吕秀东

    笔者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进展性脑梗死5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100例均来自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均符合文献[1]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梗死,且于发病72 h内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为5~20分的非昏迷患者,对NIHSS的1a意识水平项目>1分的患者、脑出血、溃疡病、妊娠、过敏体质、脑血管畸形、免疫性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不予入选.治疗时需使用溶栓类药物患者排除.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49~71岁,平均56.35岁.对照组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51~73岁,平均58.46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浅谈进展性脑梗死的中医证型特点

    作者:马晓玲;潘维维;钱惠江;张丽萍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中医辨证特点.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进展组与非进展组5种中医证型的侧重差异.结果 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中医证型分布对照:风痰阻络,气虚血瘀两个证型在两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中医辨证分型与主要危险因素的关系:1)风火上扰证:低密度脂蛋白的数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2)风痰阻络证:血糖异常,低密度脂蛋白的数值,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或P< 0.01).3)痰热腑实证: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4)阴虚风动证:各危险因素未见有明显差异.5)气虚血瘀证:C反应蛋白数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风痰阻络证在进展性脑梗死中更为多见,若其同时伴有血糖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更容易进展.痰证与进展密切相关.

  • 凝血指标、炎症因子和CRP检测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大威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凝血指标、炎症因子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非进展组,n=47)、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展组,n=61)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89),研究比较3组凝血指标、炎症因子,以及 Hs-CRP水平的差异。结果进展组患者凝血指标、炎症因子及 Hs-CRP水平与非进展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发病72 h内血清 Hs-CRP水平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凝血指标、炎症因子及Hs-CRP均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其病程变化监测的重要参考依据。

  • D-二聚体检测在进展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玉芳;赵联营;王敏;罗文强;张建平;田亚平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进展性脑梗死中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并比较47例进展性脑梗死和162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用ROC曲线评价D‐二聚体的诊断性能。结果在脑梗死患者的众多监测指标中,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P<0.01);在不同时间段(0、24、48、72 h ),两组间D‐二聚体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D‐二聚体诊断进展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95% CI:0.745~0.973),当cut off值为1510μg/L时,血浆D‐二聚体诊断进展性脑梗死的敏感性为95.2%,1‐特异性为65.7%。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辅助诊断进展性脑梗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和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

    作者:齐子芳;许光霞;岳宗柱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中尿酸和D-二聚体含量变化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 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有无进展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分别测定血尿酸和D-二聚体浓度.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的血浆D-二聚体和尿酸比较,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 血尿酸和D-二聚体在进展性脑梗死的显著增高,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D-二聚体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晓慧;宋文平;杜青

    急性脑梗死(ACI)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 ,是因局部脑组织出现血液循环障碍 ,造成血氧不足 ,导致软化坏死[1 ] .该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 ,致残性高的特点 ,然后发展成相当比例的进展性脑梗死(PCI ).有研究试图通过早期的头颅影像学来预测患者随后发展为PCI的概率,但结果 却仍不确定.

  • 疏血通注射液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谈会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就诊日期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对照组患者给予香丹注射液30 ml或血栓通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两组患者均用药14d.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70%),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而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 奥扎格雷钠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72例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作者:陈文燕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44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研究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巴曲酶治疗,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凝血4项及第7,14天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同时评价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40例

    作者:俞敏;覃鹏飞;黄奕平;李明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与依达拉奉联用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均连续用药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为(6.35±3.26)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为(72.98±11.74)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P<0.05),且血浆黏度等4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与依达拉奉联用较单用依达拉奉更能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恢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33例

    作者:李加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予阿司匹林150 mg / d 口服,治疗组予氯吡格雷75 mg / d 和阿司匹林100 mg / d 口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 Barthel 指数(BI)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4 d 和28 d 时,两组 NIHSS 评分均下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 BI 分值均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20例

    作者:吴静;舒景;周秀成;韩淑霞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住院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 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参附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作者:穆婧;刘承玄;李云逸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将奥扎格雷钠16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将参附注射液5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54.7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有1例,治疗组有2例患者输注部位出现轻微发红,不影响治疗,均未予干预,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大脑中动脉的易损斑块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宋彦;丁旭萌;李旭;刘娟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HRMRI)技术,探讨大脑中动脉易损斑块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0例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将3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纳入进展组,将36例稳定性脑梗死患者纳入非进展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大脑中动脉HRMRI扫描,并对收缩压(SBP)、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斑决成分(斑块内出血、脂质坏死核、纤维帽较薄/破裂)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进展组患者SBP、空腹血糖、LDL和hs-CRP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处血管壁厚度、管腔内径、粥样硬化斑块累及管腔面积、斑块内出血、脂质坏死核与非进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大脑中动脉斑块的纤维帽较薄/破裂发生率高于非进展组.结论 大脑中动脉易损斑块与进展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预测病情进展的影像学指标.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脑利钠肽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海华;胡振龙;陈甜;代政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脑利钠肽(BNP)动态变化及其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研究组ACI患者78例,根据病情进展情况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PCI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NPCI组),在发病后1、3、7、14、28 d时检测血清BNP水平;对照组78例为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清BNP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BNP水平在1、3、7、14 d时与对照组和研究组发病28 d时比较显著升高(P<0.01),发病后28 d时血清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CI组与NPCI组在发病3 d与7 d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清BNP水平升高,而病情进展者升高更明显。因此,血清BNP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作为评估ACI病情发展的指标之一。

870 条记录 40/44 页 « 12...36373839404142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