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代谢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作者:石光煜;张雪松;高晶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 MS 患者为 MS 组,20例门诊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按中医辨证分为五型,①阴阳两虚型,②气阴两虚型,③痰湿壅盛型,④痰瘀互结型,⑤肝火亢盛型。测量患者身高(cm)、体重(kg)、腰围(WC,cm)、血压(mmHg),并测定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清胰岛素(FIN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颈动脉 IMT,并观察有无斑块形成。结果 MS 组的 ISI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降低趋势在常见中医证型中依次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痰瘀互结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P<0.01或 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颈动脉 IMT、斑块形成率明显较高(P<0.01),上述五种类型中形成率高的为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痰瘀互结型、痰湿互结型、肝火亢盛型的形成率相对降低(P<0.05);MS 组的颈动脉 IMT 与 ISI 呈负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IMT 与 MS 密切相关,而且在所调查的不同中医证型 MS 患者中,其颈动脉 IMT 具有显著差异。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Adropin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郭莉;朱飞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血清Adropin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血清Adropin在动脉粥样硬化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84例脑梗死患者,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IMT,分为内膜正常组(n=20)、内膜增厚组(n=38)、斑块形成组(n=2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dropin含量,分析颈动脉IMT与血清Adropin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IMT正常组血清Adropin水平明显高于IMT增厚组和IMT斑块组(均P<0.01),IMT增厚组血清Adropin水平明显高于IMT斑块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年龄(r=0.342,P=0.001)、收缩压(r=0.536,P=0.000)、LDL-C(r=0.285,P=0.009)、尿酸(r=0.282,P=0.009)呈正相关,与Adropin呈明显负相关(r=-0.500,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尿酸、LDL-C、收缩压、Adropin下降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Adropin水平随着颈动脉硬化程度加重而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

  •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cadherin和MCP-1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丽;陈擘璨

    目的 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cadherin和MCP-1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的128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就诊64例2型糖尿病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入院1 w后观察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及测定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观察组血清VE-cadherin和MCP-1的水平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PCI组血清VE-cadherin和MCP-1的水平也明显高于非PCI组(P<0.05).观察组血清VE-cadherin和MCP-1的水平随着IMT的厚度增加而升高(P<0.05).PCI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PCI组(61.82% vs 35.62%,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cadherin和MCP-1水平显著升高,而且血清VE-cadherin和MCP-1水平与患者病情进展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

  • 替米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陈建光;刘峰涛;潘树洲;徐育华

    目的:观察以国产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探讨替米沙坦降压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方法:110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给予以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根据血压的反应加用小剂量的氢氯噻嗪,6个月后超声复查颈动脉情况.结果:110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8周比较,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米沙坦治疗6个月后,IMT≥0.9 mm患者的IMT有明显变薄趋势(治疗前(1.07±0.24)mm,治疗后(0.96±0.17)mm,P<0.01];IMT< 0.9 mm患者的IMT也有变薄的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国产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方案除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外,尚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改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特别是心脑血管病变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故而积极地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对降低其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等,其病理变化是动脉粥样硬化,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其进展程度及速度更能反映和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本文运用彩超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CIMT,并分析其与各种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吴继光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TC)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80例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对患者FBG、HbA1c、TC、总胆固醇、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LD)、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脂蛋白(a)(Lpa)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对病程<5年和病程在5~9年的两组患者IMT比较发现,P>0.05无显著性差异,病程10~14年与病程5~9年患者比较发现,P<0.01有显著性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以IMT为因变量,与因变量有线性回归关系的自变量主要有TG和Lpa.结论 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IMT明显增加,并随着病程呈现递增趋势,IMT的增厚与Lpa呈正相关.

  • ET-1联合IL-6检测与冠脉综合症患者斑块稳定性及IMT值相关性分析

    作者:谭桂花;权小玲

    目的 探究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与冠脉综合症患者斑块稳定性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杨凌示范区医院就诊的178例冠脉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不稳定斑块组(59例)、稳定斑块组(68例)及无斑块组(51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格检查的7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研究对象ET-1及IL-6水平.同时根据患者IMT检测值将其区分为狭窄组(44例)、斑块组(39例)、增厚组(49例)与正常组(46例),对ET-1、IL-6水平与斑块稳定性及IMT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ET-1及IL-6水平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ET-1及IL-6水平狭窄组>斑块组>增厚组>正常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ET-1及IL-6水平与冠脉综合症患者斑块稳定性呈负相关(r=-0.867,r=0.867,P值均<0.05),上述因子水平越高,稳定性越差,ET-1及IL-6水平与冠脉综合症患者MIT值呈正相关(r=0.749,r=0.638,P值均<0.05),上述因子水平越高,MIT值越高.结论 ET-1及IL-6能够反映冠脉综合症患者斑块稳定性及IMT值,可以作为评估冠脉综合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

  • 氨氯地平、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CAP及IMT的影响

    作者:蔡超;陈珍;王崇全;王治校;毛山;陈孝强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中心动脉压(central artery pressure,CAP)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MT)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4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5 mg/d,对照组给予比索洛尔2.5 mg/d,疗程均为1年.测定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压、CAP、IMT变化情况以及心绞痛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AP收缩压、舒张压、IMT分别为(130.36±5.09)mmHg、(73.38±5.76)mmHg、(0.89±0.08)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4.82± 6.54)rnmHg、(84.89±6.14)mrnHg、(1.01±0.1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76.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合并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相当,但氨氯地平在降低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CAP、IMT方面的效果优于比索洛尔.

  •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瓣钙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关系

    作者:周叶;毛亮;张景旭;李建华;晏沐阳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瓣膜钙化(aortic valve calcification,AVC)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62例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合并肾动脉造影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和主动脉瓣钙化的情况,根据患者是否患有ARAS进行分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病史、血脂水平、CIMT、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和AVC发生率,计算颈动脉粥样硬化和AVC对ARAS的预测价值.结果:ARAS组高血压病史患者的构成比、胆固醇水平、CIMT、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AVC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ARAS的灵敏度较高,特异度偏低;AVC的灵敏度低,而特异度高;二者联合特异度明显增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AVC对ARAS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用于排除诊断.

  • 糖调节受损和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作者:王丽娟

    目的 探讨糖调节受损和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1月期间收集我院心内科收治的糖调节受损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进行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的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冠脉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BMI、FPG与2hP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SBP和DBP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糖调节受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伴随有冠脉病变程度加重,为此需要合理控制血糖,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万婷玉;王丹;任志军;李孟修;沈友进;任庆华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UA)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选标准分为内膜正常组(57例)、内膜增厚组(60例)和斑块形成组(61例)三组,观察各组之间血UA及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内膜正常组比较,内膜增厚组及斑块形成组的血UA、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空腹血糖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内膜增厚组比较,斑块形成组的血UA、低密度脂蛋白及空腹血糖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颈动脉IMT的增厚、局部斑块的形成,血UA水平呈增高趋势,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UA水平与颈动脉IMT严重程度呈相关性,通过降低血UA水平,可以更好的做好脑梗死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

  • 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心肌梗死的临床关系

    作者:蒋丽娜;王亚丽

    目的 通过超声检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 超声检测50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患者为观察组,4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内的斑块数及其性质.结果 2型糖尿病组颈动脉(IMT)明显增厚,斑块数也较对照组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明显增厚,对心肌梗死的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一级预防有重要意义.

  • 健康体检人群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作者:周松伟;唐宗青;张小斌

    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2223名健康体检者的CIMT,同时测定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bA1c等指标.根据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将健康体检者分为CIMT正常组(1773名)、CIMT增厚组(240例)和斑块组(210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导致颈动脉内中膜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评估HbA1c和CIMT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bA1c和血糖对颈动脉内中膜异常的诊断价值.结果 CIMT正常组、CIMT增厚组及斑块组之间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Hb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IMT增厚组及斑块组性别比例、BMI明显高于CIMT正常组(P<0.01),CIMT增厚组TC明显高于CIMT正常组(P<0.05).其他指标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舒张压、TC和HbA1c是颈动脉内中膜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排除性别、年龄、舒张压、TC的影响后,偏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CIMT呈明显正相关(r=0.077,P<0.01).HbA1c和血糖诊断颈动脉内中膜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64(0.62~0.66)和0.59(0.57~0.61),前者优于后者(Z=3.36,P<0.01).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HbA1c水平与CIMT异常,特别是斑块形成密切相关,但其诊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有限.

  • 新诊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C反应蛋白的研究

    作者:戴晓慧;朱月潜

    目的:观察新发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硬化情况.方法:采用格式化调查表收集仪征市社区人群中477例新发高血压患者的信息,并检测其血糖、血脂、颈动脉IMT、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477例新发高血压患者的平均颈动脉IMT为(0.87±0.20) mm,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为16.8%,平均CRP为0.70 mg/L(0.01~26.80 mg/L).调整年龄和性别因素后,高CRP组(CRP≥3.0 mg/L)患者的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吸烟率、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CRP<3.0 mg/L组(P<0.05).随着心血管疾病的累积风险增加,患者的IMT持续增厚、高CRP的发生率持续增高(P<0.05).结论:新发高血压患者中已存在一定程度的动脉硬化,高CRP者的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升高,而颈动脉IMT、高CRP发生率随着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累积的增多而逐渐增高.

  • 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临床相关因素的探讨

    作者:张祎昀;刘建民;张翼飞;郭永平;薛冠华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临床相关因素及其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根据有无大血管病变将189例2-DM患者分为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97例)和2-DM无大血管病变组(92例),2组间无性别及年龄差异(P>0.05),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微血管病变发生的情况.结果: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患者尿素氮(BUN)水平、肌酐(SCr)水平、尿酸(UA)水平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微血管病变发生率均高于2-DM无大血管病变组患者,其肾小球滤过率(GFR)则低于2-DM无大血管病变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2-DM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为UA、GFR、C-IMT结论:2-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与UA升高、GFR下降、C-IMT增厚有关,大血管病变与微血管病变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

  • 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对冠心病早期诊断价值的评估

    作者:孙冰;许佳毅;蒋金法

    目的:探讨无创性动脉硬化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踝臂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以及对冠心病的早期预测价值. 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33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IMT、ABI、PWV检测.用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线性相关系数分析Gensini积分与IMT、ABI和PWV的相关性,观察这些无创性动脉硬化指标对冠心病的早期预测价值. 结果:(1) IMT与Gensini积分明显相关(P=0.000),IMT数值越大Gensini积分越高;ABI和PWV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2)绘制IMT、ABI和PWV预测冠心病的ROC曲线,IMT的曲线下面积为0.815,预测冠心病的灵敏度为62.7%,特异度为92.9%;ABI和PWV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不显著. 结论:无创性动脉硬化指标IM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对冠心病有较好的早期预测价值,而ABI和PWV对冠心病无明显早期预测价值.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谭雯;黄宇新;汪海东;陈芳;孙皎

    目的 研究HP感染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关系.方法 收集413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Hp感染分为Hp阳性组及Hp阴性组.比较2组血压、血糖、血脂、超敏CRP(hs-CRP)、尿蛋白/肌酐比(ACR)、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外周动脉疾病(PAD)发病情况,并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p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2组在糖尿病病程、血压、血糖,血脂及吸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hs-CRP及ACR较Hp阴性组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颈总动脉IMT (0.99±0.38) mm高于Hp阴性组(0.88±0.29) mm (P<0.01),颈内动脉IMT (0.80±0.29) mm亦高于Hp阴性组(0.74±0.22) mm (P<0.05).HP阳性组发生PAD比例为48.89%(88/180),多于HP阴性组32.19%(75/233) (P<0.01).回归分析提示,HP感染为颈总动脉IMT升高(OR=2.33,P<0.001)及PAD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2,P<0.001).结论 Hp感染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及PAD有关.

  • 糖调节受损人群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婉婉;刘宇;王天歌;李勉;徐佰慧;黄飞;杨枝;张婕;任晨曦;田晓光;徐敏;徐瑜;毕宇芳

    目的:研究糖调节受损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在上海市嘉定区2519名40岁以上的居民中纳入523例糖调节受损患者(6.1 mmol/L≤空腹血浆葡萄糖( FPG)<7.0 mmol/L和(或)7.8 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浆葡萄糖水平(OGTT-2hPG)<11.0 mmol/L).分析患者HbAlc水平与其两侧CIMT中较大值(CIMTmax)之间的关系.结果:校正性别、年龄、FPG、2h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质量指数(BMI)、是否有高血压、吸烟、饮酒后,HbAlc与CIMTmax呈显著正相关(β=0.034,P=0.0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MTmax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HbAlc、吸烟,其中,HbAlc的回归系数为0.042(P=0.012).将CIMTmax上三分位CIMTmax≥0.7定义为CIMTmax增厚,校正全部因素后,HbAk每升高1个单位,CIMTmax增厚的风险增加87%[比值比(OR)=1.866,95%可信区间(CI):1.04~3.346,P=0.036].结论:在糖调节受损人群中,HbAlc水平升高与CIMTmax增厚风险显著相关,HbAlc是CIMTmax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 不同方法测量腰围与腹内脂肪面积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锐;贾晓娇;尹福在;刘兰祥;刘德丰;马宁;王翠娟;马春明;陆强

    比较不同腰围测量方法与核磁共振成像(MRI)测定的腹内脂肪面积的关系,探讨能反映腹内脂肪面积的测量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对207名20~60岁受试对象,分别采用经脐水平(WC1)和腋中线肋弓下缘与髂棘连线中点水平(WC2)测量腰围,与MRI测量的腹内脂肪面积进行比较.男性腹内脂肪面积高于女性[(132.17±59.49对70.56±35.33)cm2,P<0.01];相关分析显示WC1、WC2均与腹内脂肪面积呈正相关(r=0.779,r=0.809,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WC1和WC2均与腹内脂肪面积独立相关(β=0.553,R2=0.714,P<0.01;β=0.603,R2=0.735,P<0.01).两种测量方法均能反映腹内脂肪面积的大小,其中WC1更为简便.

  • 低度白蛋白尿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婕;李勉;王天歌;徐瑜;徐敏;陆洁莉;毕宇芳;王卫庆;陈宇红

    目的探讨低度白蛋白尿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海市嘉定区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尿生化检测以及CIMT的测量,对数据完整的9523人进行分析;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 UACR)≥本研究人群性别特异性上四分位定义为低度白蛋白尿,CIMT≥本研究人群上十分之一定义为CIMT增厚;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探讨两者相关性。结果本研究人群CIMT增厚的患病率为21.44%,CIMT增厚患者UACR水平显著高于非CIMT增厚者(4.79对4.51 mg/g,P<0.01);随着UACR四分位水平的增加CIMT增厚的患病率依次升高,从第1到第4四分位的患病率分别为18.99%、19.24%、20.20%和27.33%( P趋势<0.01)。校正了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UACR第1四分位相比,第4四分位患CIMT增厚的风险将增加25%。结论独立于其他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低度白蛋白尿是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

429 条记录 10/22 页 « 12...78910111213...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