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冠心病预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蒋鹏;吴云;苏布道;任志亮

    目的 探讨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对冠心病(冠心病)的诊断预测作用.方法 将无冠心病病史的184例病人以冠脉CT或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50%为标准分为冠心病组76例和无冠心病组108例.记录血压及血脂水平,测量大cIMT数值.结果 冠心病组中大cIMT明显大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10±0.3)vs(0.99±0.3),P<0.01.将入组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大cIMT进行logistic回归法分析,发现大cIMT(OR=2.796,95%CI 1.446~5.334,P<0.01)与冠心病的发生明显相关,是冠心病的强预测因素.结论 cIMT与冠心病的发生明显相关,可以作为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应用于临床.

  • 超声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内脂素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作者:白俊丽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内脂素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采用ELISA法测定内脂素,并用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内脂素显著高于对照组.内脂素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内脂素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超声能较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且对于有效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分型与斑块积分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雪玲;韦艾凌;骆峰;雷蓓;伍业冬;李坚

    目的:通过测量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探讨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阳两虚证(10例),痰湿壅盛证(14例),阴虚阳亢证(28例),肝火亢盛证(8例)及30例正常血压对照组,应用高分辨力超声对颈总后壁的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距离(IMT) 测量, 同时注意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数量及斑块性质等.结果:高血压病各证型与正常对照组的IMT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高血压病组各证型之间IMT比较,差别也非常显著,高血压病各证型之间IMT值比较,阴阳两虚、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火亢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比较,差别也非常显著,高血压病各证型之间斑块积分值比较,痰湿壅盛>阴阳两虚>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结论:颈动脉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法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分型的辨证的参考指标.

  •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初诊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作者:卢海;王维敏;胡云;沈山梅;周士海;冯文焕;朱大龙

    目的: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终点事件相关.试验拟验证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初诊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2006-06/2007-06本院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87例,男114例,女73例;平均年龄(51±1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4.7±4.7)kg/m2.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既往已存在心血管疾病者.患者对治疗及试验均知情同意.根据眼底照相检查结果,将所有受检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及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进行统计分析.②试验方法及评估:所有患者询问一般情况,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相关生化指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8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尿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呈显著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见显效因素.结论:单因素回归分析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他4项指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而多因素回归分析这些因素未进入主效基因模型.

  • 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影响对比研究

    作者:孙晓;佟浩;张曼;王晓航

    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简称冠心痛)患者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炎症因子表达的不同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从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循环内科冠心病患者中选取伴明确IMT增加或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80例瑞舒伐他汀组(A组)、80例辛伐他汀组(B组),同时选用60名体检健康人(C组)作为对照.用药前和用药后3个月,分别检测血脂、颈动脉彩超以及超教C-反应蛋白( 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MMPI和MMP9).结果 入组前,与C组相比,A、B两组IMT增加,颈动脉斑块数量增加,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增高,hs-CRP增加,MMP1和MMP9增加(P<0.05),但A、B两组之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3个月后,与入组前比较,A、B两组各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但与B组比较,A组颈动脉斑块数量、hs-CRP、MMP1、MMP9明显降低(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具有明确减缓动脉硬化进程的作用,但瑞舒伐他汀的抗动脉硬化作用更明显,这可能与其强效抗炎作用有关.

  • 上海城镇人群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分析

    作者:石景芳;王天歌;徐荣;金琳;周洁;王迎春;赵洪燕;毕宇芳;陈宇红;张寅飞;黄旭元;黄韵

    目的 分析上海城镇无糖尿病病史人群糖化血红蛋白( HbA1c)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 于2010年3月至7月整群抽取上海嘉定地区菊园社区40岁以上无糖尿病病史常住居民2365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空腹血糖、血脂、HbA1c和OGTT2h血糖等.结果 (1)无糖尿病病史人群中,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OGTT2h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也随之升高(P均<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而下降(P<0.01).(2)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患病率随着HbA1c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在HbA1 c<6.0%、6.0≤HbA1 c<6.5%及HbA1c≥6.5%患者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患病率分别为16.7%、23.2%和28.0%.(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所有混杂因素后,与HbA1c <6.0%者比较,HbA1 c≥6.5%者发生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OR值为1.90(95% CI 1.02 ~3.54).结论在无糖尿病病史的人群中,HbA1c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成正比;HbA1c水平升高(≥6.5%)是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中老年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陈宏;王天歌;高薇薇;封岚;陆敏;王迎春;毕宇芳;张寅飞;应秀玲;徐瑜

    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中老年糖尿病中的价值.方法 2010年3月至7月对上海市嘉定区菊园新区2504名40岁以上居民按照1999年WHO诊断标准分为糖调节正常组(1389名)、糖调节异常组(730例)及糖尿病组(38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身高、体重和血压等体格检查,进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和颈动脉B型超声检查,并检测血脂.结果 (1)从糖调节正常组到糖调节异常组,再到糖尿病组,UNIT逐渐增高,UNIT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均显著增加(P均<0.05)0.(2)与糖调节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CIMT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的患病危险度均增高,在校正年龄、性别、BMI、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脂等混杂因素后,显著性依然存在,OR(95% CI)分别为1.17(1.02-1.34)和1.21(1.01-1.47).结论 上海市城镇40岁以上社区居民中,糖尿病与UNIT增厚及颈动脉斑块显著相关.在糖尿病人群中,定期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价值.

  • 上海郊区人群血尿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奎;张寅飞;李勉;王天歌;陆洁莉;徐敏;毕宇芳;孙杰;应秀玲

    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升高,其是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1].通过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是评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非侵袭性方法,可作为反映早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2].近期研究显示,血尿酸增高为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3].本研究旨在分析上海市郊区40岁以上社区人群血尿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 上海城镇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管娅娅;李勉;陈晓鸥;杨玮;汤明明;陈宇红;张寅飞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脂代谢紊乱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通过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是估计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非侵袭性方法,可作为反映早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3].

  • 2型糖尿病血清白介素-10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作者:李铁;舒轶;赵晓娟

    目的:研讨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内分泌科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住院T2DM患者共60例,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IMT将其分为三组:IMT正常组(IMT<1.0 mm)20例、IMT增厚组(1.0 mm≤IMT≤1.2 mm)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组(IMT>1.2 mm)20例.同时从健康查体者中选取20名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均晨起空腹,记录一般资料,包括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和舒张压,并计算体重指数.口服75 g葡萄糖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采空腹静脉血10ml,测定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Alc)、血脂及血清IL-10浓度.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软件完成.结果:T2DM患者的颈动脉IMT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即使IMT正常的T2DM患者的IMT值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IMT正常的T2DM患者的血清IL-10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并且在三组不同IMT的T2DM组,IL-10水平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10水平与IMT、BMI、WC、FBG、HbAlc、TC、TG、LDL-C及HOMA-IR呈负相关,其中与IMT的相关系数高(r=-0.74,P<0.01).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L-10水平下降、病程、TG升高、HbAlc水平升高是T2DM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与颈动脉IMT呈明显负相关,提示IL-10降低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颈动脉IMT增厚的危险因素之一.

  • 更年期高血压妇女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颈动脉IMT和MAU的关系

    作者:耿彬;苗华为;何红涛;封亚丽;李艳青

    目的 探讨更年期原发性高血压妇女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130例首次确诊的更年期原发性高血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为杓型组72例、非杓型组58例,检测两组患者IMT、MAU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非杓型组妇女的血压变异性指标24hSSD、24h DSD、dSSD、dDSD、nSSD、nDSD值均显著高于杓型组妇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妇女的IMT (0.985±0.187) mm、MAU (180.45±88.62) mg/24 h均显著高于杓型组妇女的IMT (0.672±0.126) mm、MAU (28.19±7.68) mg/24 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年期原发性高血压妇女的IMT、MAU测定值与24 h SSD、24h DSD、dSSD、dDSD、nSSD、nDSD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更年期原发性高血压妇女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与颈动脉硬化、肾功能早期损害具有密切的关系.

  • 超敏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在评价冠心病类型中意义的研究

    作者:李旭东;王瑛;杨萍

    本文通过对60例患者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su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sCRP)、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指数,评价它们在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及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中的临床价值及相互关系.

  • 血尿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关系的研究

    作者:郭华涛;常哲兴;陈晓华;刘惠平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尿酸、颈动脉内膜厚度与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CHD)患者81例为实验组,其中血尿酸正常组(Uric≤416 mmol/L) 50例,高尿酸血症(Uric> 416 mmol L)组31例;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21例.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分析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 (1)尿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冠脉Gensin积分呈正直线相关(r=0.506,P<0.05;r =0.321,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210,P>0.05),但无直线相关性;(2)高血尿酸组空腹血糖、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冠脉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冠脉Gensini积分有正相关性,与高密度脂蛋白负相关.血尿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以联合预测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指标.

  • 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作者:余求龙;徐丽君;闵珺;王卫东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 AS)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 CRP)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的相关性。方法收集AS性脑梗死患者138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测量颈总动脉IMT。根据IMT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2组:IMT≤1 mm,为IMT正常组;IMT>1 mm,为IMT增厚组;并测定患者血清CRP、肌酐(Cr)、葡萄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同型半胱氨酸( Hcy)浓度。结果颈动脉IMT增厚组与IMT正常组相比较,血清 CRP浓度明显增高( P=0.001)。血清 CRP 水平与颈动脉 IMT 相关( r=0.508,P=0.000)。结论颈动脉IMT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 CRP水平可作为AS性脑梗死患者动脉IMT增厚的标志。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清白介素18、C反应蛋白、脂联素水平的关系

    作者:陈锦凤;唐娜娜;陈诺琦;吴金枝;郑舒静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联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选择新诊断T2DM组136例,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BMI)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NC 组)60例。用 ELISA法测定空腹血清 IL-18、脂联素、hs-CRP,超声测定CIMT。根据CIMT将T2DM组分为增厚组(CIMT≥0.9 cm)和正常组(CIMT<0.9 cm)。结果(1)与NC组比较,T2DM组血清IL-18、hs-CRP水平升高(P<0.05),脂联素水平下降(P<0.05),CIMT增厚(P<0.05);(2)T2DM患者CIMT增厚组血清 IL-18、hs-CRP水平高于CIMT正常组(P<0.05),脂联素水平下降(P<0.05);(3)T2DM患者血清IL-18、 hs-CRP与 CIMT呈正相关,脂联素水平与 CIMT呈负相关;(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L-18升高和脂联素下降是T2DM患者CIMT增厚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AS与慢性炎症反应有关,高 hs-CRP、IL-18水平和低脂联素水平是反映T2DM患者AS程度的指标。

  • 超声检测心外膜脂肪组织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在预测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诚;罗春生;芦桂林;郭坤霞;董珊珊;黄磊;刘奎灿;张彩云;唐斌

    目的 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冠心病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EAT预测冠心病的意义.方法 入选确诊冠心病需行冠脉造影住院患者160例(其中非冠心病86例,冠心病74例),入院后10d内彩超检测EAT厚度、CIMT厚度,分析EAT厚度与CIMT厚度、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 相关性分析显示,EAT厚度与CIMT有较好的相关性(r=0.79,P<0.001);冠心病组EAT、CIMT较非冠心病组明显高[(8.65±1.45)vs (6.30±1.53)mm;(1.17±0.21)vs(0.83±0.19)mm;均P<0.01)];CIMT≥0.92 mm预测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分别为0.81、0.78、0.59,EAT≥7.24 mm预测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4、0.80、0.64.结论 超声检测EAT和CIMT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指标.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

    作者:韦秀英;郑杨杨;周玉;梁晓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 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分为2组,颈动脉内中膜无增厚组(简称无增厚组)73例,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简称增厚组)62例,所有患者均测量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增厚组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明显高于无增厚组(P<0.01),且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尿素氮、空腹C肽、2hC肽呈正相关.结论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管内皮功能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作者:张雪娟;宋志清;蔡尚郎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肱动脉内皮功能(FMD)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探讨动脉粥样硬化、FMD与CRP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65例,正常对照组42例.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CRP浓度,B型超声检测IMT及粥样斑块,在静息、反应性充血时分别测量肱动脉内径.结果 高血压组CRP浓度、IM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IMT的增厚,CRP增高,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高血压组FM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FMD的减低,CRP逐渐增大.CRP与IMT的相关系数为r=0.201(P<0.01),二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CRP与FMD的相关系数为r=-0.693(P<0.01),二者具有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CRP浓度与FMD、IMT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CRP与IMT具有显著的正相关;CRP与FMD二者具有显著的负相关.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降低CRP浓度,抑制炎症反应可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 Klotho基因G-395A多态性与华中地区老年汉族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作者:刘玮;张韶英;徐慧敏;管斯斯

    目的 探讨Klotho基因G-395A位点多态性与华中地区老年(年龄≥60岁)汉族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78例华中地区老年汉族患者,根据IMT分为IMT增厚组(IMT≥1 mm,132例)和对照组(IMT<1 mm,146例),分别检测各组血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并用TaqMan基因探针法检测各组Klotho基因G-395A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MT增厚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从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降低,AG基因型无明显差异.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G等位基因频率与IMT增厚存在相关性,为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Klotho基因G-395A位点多态性与华中地区老年汉族人群颈动脉IMT具有相关性,G-395A多态性有可能作为颈动脉IMT增厚的预测指标之一.

  •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

    作者:杨斌武;韩冰;张璐;杨彩兰;邓爱云;雷鹏;吴增颖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及BPV对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226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将患者分为杓形组、非杓形组和反杓形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测定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评估BPV.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三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24 h动态BPV、LVMI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颈动脉IMT与BPV各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杓形组比较,非杓形组和反杓形组LVMI明显增高(P<0.05],且反杓形组LVMI明显高于非杓形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颈动脉IMT与24 h SBPCV及nSBPCV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4和0.517;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与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血压病程、dSBPCV和nSBPCV有关(OR分别为1.077、0.090、1.011、1.181及1.132).结论 SBPBPV变化越大,颈动脉IMT增加越明显,发生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风险越高.

429 条记录 9/22 页 « 12...6789101112...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