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FOLFOX4与FLP方案在食管胃结合部癌和远端胃癌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对比

    作者:智建朝

    目的 对比FOLFOX4与FLP方案在食管胃结合部癌和远端胃癌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进行化疗的食管胃结合部癌和远端胃癌患者各50例,分为Ⅰ~Ⅳ组.分别采用FOLFOX4与FLP方案进行化疗,观察各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与Ⅱ组比较,Ⅰ组的总有效率为52%,Ⅱ组的总有效率为3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组与Ⅳ组比较,Ⅲ组的总有效率为48%,Ⅳ组的总有效率为44%.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不良反应方面,FOLFOX4方案主要为外周神经毒性,FLP方案主要为消化道的反应,血液学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两种方案的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结论 在食管胃结合部癌辅助化疗中,FOLFOX4方案优于FLP方案.在远端胃癌辅助化疗中,FOLFOX4方案与FLP方案无显著差别.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例

    作者:韩璐荣

    患者老年男性,69岁,因“间断上腹部胀痛不适1月”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上腹痛,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怀疑食管胃结合部癌,活检病理报告为腺癌.既往无慢性胃炎及溃疡病史.近1月来体重减轻约3 kg.查体:身高175 cm,体重62kg,BMI 20.2.锁骨上淋巴结及双侧腋窝无肿大.腹平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全腹未触及包块,肠鸣音2次/min,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入院后腹部增强CT示:贲门管壁、胃底及小弯侧胃壁不均匀增厚,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突向胃腔内增强后呈不均匀性明显强化.

  • 腔镜保留残胃的双通道重建术在食管胃结合部癌中的应用

    作者:燕归如;阚炳华;孙民昌;申武峰;应可明;张子良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保留远端残胃的连续间置空肠调控性双通道重建术在食管胃结合部癌( AEG)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AEG根治术患者( SiewertⅡ型,部分SiewertⅢ型)行腹腔镜辅助D2根治性近端胃次全切除,保留远端残胃的连续间置空肠调控性双通道重建术,即不离断空肠的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残胃-空肠侧侧吻合、空肠-空肠侧侧吻合。结果3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75±16)min,切缘阴性,清扫淋巴结平均(17±3)枚,无围手术期死亡、大出血、吻合口漏及狭窄梗阻发生。术后钡剂造影结果显示,大部分钡剂直接进入空肠,少部分钡剂经过残胃-十二指肠径路进入空肠,且在残胃中有延滞40~60 min,无钡剂明显反流入食管。随访6~18个月,患者无明显上腹饱胀感及反流性食管炎表现,近期生活质量满意。结论腔镜辅助保留远端残胃的连续间置空肠调控性双通道术式在AEG根治术重建中是安全可行的,操作相对简单,切除清扫范围合理;连续间置空肠,既减少离断肠管可能的污染及干扰肠蠕动,又增加了残胃储袋作用,且进食具备调控性双通道路径,能较有效的减少上腹饱胀感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近期生活质量满意,是SiewertⅡ型、Siewert Ⅲ型AEG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3D-CT勾画的食管胃结合部癌放疗疗程中靶区体积和位移变化研究

    作者:宋均洲;李建彬;王玮;张英杰;王金之;刘同海

    目的 三维适形放疗过程中靶区各方向的位移差异很大,有关食管胃结合部癌适形放射治疗过程中靶区位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三维CT(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3D-CT)探讨食管胃结合部癌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疗程中靶区位移和体积变化.方法 选取2014-01-01-2015-12-31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行3D-CRT的20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基于放疗前3D-CT定位图像勾画原发肿瘤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并定义为GTV1,基于GTV1构建相对应的临床靶区体积(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和计划靶区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并分别定义为CTV1和PTV1;放疗至15~20次时重复定位,基于复位3D-CT扫描图像勾画GTV并定义为GTV2,构建CTV2和PTV2.比较初次和重复定位GTV体积变化和中心位移,计算初次和重复定位靶区间包含度(degree of inclusion,DI)和匹配指数(matching index,MI).结果 GTV靶区中心位移中位数分别为X轴1.7 mm,y轴2.5 mm,Z轴3.0mm,但是3个方向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2;GTV1和GTV2间MI1、PTV1和PTV2间MI2分别为51.75%和69.39%;GTV2对GTV1的DI1、PTV2对PTV1的DI2分别为81.49%和84.33%;GTV2较GTV1体积缩小平均15.98 cm3,体积回缩率为25.26%.PTV、GTV的MI和DI与GTV几何中心在X、y、Z轴的位移成负相关,相关性强的是GTV DI、MI与GTV几何中心在X、Z轴上的位移.GTV靶区中心在X、y、Z轴上的位移,在临床分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TV靶区中心在X轴的位移在3种病理类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 在放疗过程中,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体积变化和靶区中心位移是明显的,因此有必要重复定位以重新勾画靶区,保证放疗计划的合理性,减少脱靶体积及不必要正常组织照射.

  • 术前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

    作者:周文杰;吴骏;李晓东;王琦;倪雪峰;蒋敬庭;季枚;吴昌平

    目的 评价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对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并将M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以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309例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LR、NLR和PL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MLR、NLR和PLR判断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佳截点值分别为0.201、1.697和96.960.全组309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1.4个月.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MLR与患者的性别、浸润深度、病理分级、TNM分期、NLR和PLR有关(均P<0.05),PLR与患者的肿瘤大小、TNM分期、NLR和MLR有关(均P<0.05),NLR与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TNM分期、PLR和MLR有关(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数目、病理分级、是否神经浸润、是否有脉管癌栓、TNM分期、PLR和MLR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TNM分期、神经浸润和MLR是影响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而PLR和NLR并非独立的预后因素(均P>0.05).MLR的佳截点值设为0.201时,得到的曲线下面积为0.603,明显高于PLR和NLR(均P<0.05).结论 术前MLR是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患者非常有用的预测因子.术前MLR>0.201是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术后生存不良的因素,但若患者的PLR>96.960亦应考虑有预后不良的风险.

  • 393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张彦军;王军;张小龙;刘青;景绍武;王祎;曹峰;焦文鹏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AEG)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393例AEG患者的资料,手术共清扫淋巴结5119枚,平均13枚。分析不同Siewert分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分布情况以及临床病理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0.0%(275/393),淋巴结转移度为29.1%(1492/5119)。Siewert各分型AEG均主要向下转移至腹部淋巴结,并可向上转移至纵隔淋巴结,其中Ⅰ型转移率高,Ⅱ型次之,Ⅲ型低。 T1期患者无淋巴结转移,T2、T3、T4期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9.4%、75.0%和74.6%,转移度分别为10.1%、14.4%和32.0%,随浸润深度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均增高(均P<0.05)。低分化组和中高分化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9.3%和61.7%,转移度分别为36.0%和2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肿瘤大径≥4 cm组和<4 cm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3.1%和46.8%,转移度分别为30.9%和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有脉管瘤栓和无脉管瘤栓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4.6%和67.1%,转移度分别为44.8%和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度为34.9%,明显高于腺癌患者(28.5%,P<0.001)。肿瘤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是影响AEG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均P<0.001)。结论 AEG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均较高,不同Siewert分型有各自的淋巴结转移特点。 AEG的淋巴结转移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肿瘤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是其独立的影响因素。

  • 超声内镜和多层螺旋CT在SiewertⅡ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TN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国良;黎家驹;向国卿;朱佳;赵岩;朱海涛;杨东;王跃;张峻;孟祥宇;郑志超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检查对SiewertⅡ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术前T、N分期准确性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未行放化疗的14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且临床资料完整的SiewertⅡ和Ⅲ型AEG患者,均于术前进行EUS和MSCT检查,结合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US诊断SiewertⅡ和Ⅲ型AEG各T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MSCT;其中EUS诊断T分期总的准确率为90.3%,明显高于MSCT(63.5%;χ2=29.52,P<0.01);EUS诊断T1、T2、T3期SiewertⅡ和Ⅲ型AEG 的敏感度分别为89.5%、91.1%和85.2%,均明显高于MSCT(分别为42.1%、66.7%和29.6%,均P<0.01).EUS和MSCT诊断SiewertⅡ和Ⅲ型AEG N分期总的准确率分别为75.9%和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EUS诊断N1期SiewertⅡ和Ⅲ型AEG的敏感度为82.1%,明显高于MSCT(53.6%,P=0.02);EUS诊断N2期SiewertⅡ和Ⅲ型AEG的敏感度为79.3%,明显高于MSCT(60.4%,P=0.03).但在N0和N3期敏感度的比较中,EUS和MSCT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US诊断T1、T2、T3期SiewertⅡ和Ⅲ型AEG的优势明显大于MSCT;EUS较MSCT对N1、N2期转移淋巴结的判断效果更好.

  • 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田书锋;欧阳召一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4年5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10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状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状况,包括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禁食平均时间、卧床平均时间等几个方面,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疾病在进行治疗方式选择上可将近端胃切除术作为首选方案,此治疗方式与全胃切除术进行比较,前者各项临床指标均更好,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 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李德川;杨静波

    目的:探讨临床对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方式(近端切除/全胃切除)治疗的价值。方法通过随机对照法将近3年到我院治疗的68例食管胃结合部癌病例均分成两组,观察组34例接受全胃切除术处理,对照组34例选择近端胃切除术治疗,研究两组的临床处理情况。结果①近期指标:两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接近,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相比对照组明显增加,术后合并症出现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远期指标:观察组的3年存活率是64.7%,相比对照组的38.2%明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全胃切除术对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展开治疗,相比近端胃切除术对淋巴结的清扫效果更好,更利于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适合加强推广。

  • 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中兴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2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资料,施行全胃+贲门切除17例,近端胃大部切除+远端食管切除21例,全胃切除+远端食管切除4例。结果本组40例患者行手术全切除肿瘤,切除率为95.2%,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肿瘤复发者5例,食管下端癌患者与贲门癌患者术后复发率与一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年生存率与五年生存率比较,贲门癌患者明显高于食管下端癌患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胃结合部癌应尽可能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可有效保证手术根治度,提高预后效果。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静;徐姝;徐岩

    近几十年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出现胃远端肿瘤发病率降低,而近端胃癌特别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却呈上升的趋势.目前国内外对AEG的定义、分类、诊断与治疗尚存在许多争议,明确相关的一些问题对临床诊治方案的选择将大有裨益.本研究对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概念、分型及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癌多学科协作诊疗1例

    作者:贾子豫;符涛;步召德;张小田;李永恒;唐磊;李忠武;季加孚

    食管胃结合部(esophageal gastric junction,EGJ)癌的生物学特性不同于胃癌和食管癌,其初始治疗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1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癌病例,试图通过多学科协作的方式指导治疗,对放化疗的治疗模式进行总结,以期给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并对胃上部癌治疗模式提出新的策略,以助于制定规范的临床路径及治疗指南。

  • 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姑息性全胃切除术中行脾脏保留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乾富;李军华;林振海;张志东;魏海龙

    目的 探讨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姑息性全胃切除术中行脾脏保留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海南省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中脾脏是否保留分为保脾组52例和切脾组46例.保脾组给予姑息性全胃切除术,切脾组给予姑息性全胃切除术+脾脏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变化情况;术后随访并记录2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保脾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流质饮食时间明显短于/少于切脾组(P<0.05);术后10 d,2组患者IgA、IgG、IgM、CD3+、CD4+、CD4+/CD8+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1个月,保脾组较术后10 d IgA、IgG、IgM、CD3+、CD4+、CD4+/CD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切脾组IgA、IgG、IgM、CD3+、CD4+、CD4+/CD8+水平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脾组术后1个月IgA、IgG、IgM和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切脾组(t=3.206,6.243,3.809,3.705,2.707,2.342,P<0.05);2组患者随访12~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3个月,保脾组1年生存率为42.1%,切脾组为39.3%,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4,P=0.773).结论 晚期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姑息性全胃切除术中应尽量保留脾脏,有利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对于术后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胃结合部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菜梅;罗泽民;李勇;黄瑞文;史华帝;李乔巧

    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接受替吉奥化疗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食管胃结合部肿瘤患者为本文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替吉奥化疗方案,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食管胃结合部肿瘤患者而言,在三维适形放疗基础上联合替吉奥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可收到满意治疗效果,临床应予以推广使用。

  • 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郭雅明;李艳杰

    目的 探讨在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中对近端或全胃切除术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70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其分成2组,每组35例,将其中实施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者纳入A组,将实施全胃切除术治疗者纳入B组,评估两组的临床治疗结局,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A、B两组在手术时间上要较为接近,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在胃癌特异性评估量表(QLQ-ST022)方面,A组的饮食受限评分要较B组更具优势(P<0.05),而在味觉改变、反流方面则以B组更理想(P<0.05).结论 为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实施近端或全胃切除术治疗均有确切效果,且术后均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临床需要予以充分重视,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术式.

  • 新辅助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在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预后分析比较

    作者:樊光明;王纪青;苏鹏程

    目的:通过比较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预后的影响,探讨术前辅助放化疗的必要性.方法:回顾分析89例局部进展期胃癌病例,将其分为两组.45例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术后辅助化疗(A组),44例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腹腔镜手术+术后辅助化疗(B组),分别比较两组的R0切除率(R0切除指显微镜下上下切缘无残留)、术后淋巴结阴性率以及总生存期、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结果:A组和B组的R0切除率分别为55.5%和81.8%(P=0.048),术后淋巴结阴性率分别为28.8%和63.6%;B组在接受腹腔镜手术后的总生存时间较A组明显延长(HR:0.425,0.244~0.742,P=0.003).结论: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明显提高了食管胃结合部癌的R0切除率、术后淋巴结阴性率,延长了总生存期,虽然3、5年生存率新辅助放化疗较新辅助化疗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但其生存率已经显示出明显延长的趋势,值得进一步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一步论证.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联合脏器切除指征及疗效评价

    作者:师英强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无论从发病机制还是生物学行为上,均不同于食管癌和胃癌,外科治疗时常需考虑是否行联合脏器切除术,尤其是脾脏切除.然而,行脾脏切除术对此类病人术后存活率的影响目前尚存在一定争议.因此,临床上行手术AEG治疗时,应首先明确肿瘤的不同分型、慎重考虑手术的难易程度、全面综合评估原发灶与脾脏的关系及脾门淋巴结的状态,再决定是否行联合脾脏等脏器切除术.

  • 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国栋;武爱文;程晓静;邢晓芳;张连海;季加孚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癌病人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我院1995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后复发的147例病人临床资料.通过卡方检验和Logistie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索.结果: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后平均复发时间为16.3±1.2个月,1年内复发率为76.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与组织分化类型为低分化/未分化、阳性淋巴结转移数目、脉管浸润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显示,低分化/未分化、脉管癌栓是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组织分化类型和脉管浸润是预测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后早期复发的重要因素.

  • 叶丽红教授治疗噎膈经验

    作者:吴婷;叶丽红

    [目的]总结叶丽红教授治疗噎膈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诊,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从噎膈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探讨其治疗本病的经验,归纳用药规律,并予病案佐证.[结果]叶师认为,阴津亏耗是噎膈发生、发展的关键,气滞、痰凝、血瘀相互搏结,阻滞食管,胃失通降而致本病.叶师在治疗中主张以扶正祛邪为治则,采用理气降逆、祛痰化瘀的方法辨证施治,尤其重视滋润通降、运用经方及虫类药.所举病案以胃阴不足为主要病机,夹有痰瘀之邪,治疗以益胃养阴、祛痰化瘀、和降胃气为主,兼以抗癌解毒散结,获得良效.[结论]叶丽红教授认为噎膈本虚而标实,阴虚为本,气滞、痰阻、血瘀为标,强调噎膈的治疗以扶正为本、祛邪为辅,临床疗效显著,对指导中医药的临床工作意义重大.

  •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手术治疗

    作者:陈国安;王绚茗;周宏

    目的 总结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早期诊断及术后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的46例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手术病例资料.结果 46例中,44例手术切除肿瘤,切除率为95.6%.术后后生存率与发病至就诊时间有一定关系.手术路径以左胸切口和胸腹联合切口为佳.结论 食管胃结合部癌临床梗阻症状出现较晚,易延误诊断;早诊断、早手术是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