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皮层功能区病变手术的术中唤醒麻醉与电生理监测

    作者:张冠妮;何永生

    对脑功能区病变患者在唤醒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中利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及直接皮质电刺激监测定位感觉区、运动区及语言区,可准确、实时确定脑功能区,大程度地保护功能和切除病变.本文简单介绍功能区病变唤醒麻醉、术中电生理监测的临床应用与技术细节.

  • 严重电击伤受损神经的体感诱发电位检测与病理分类

    作者:李青峰;张涤生;关文祥;钟斌;徐鲁平

    目的进一步分析严重电击伤神经损伤的特点,并探讨神经电击伤的病理分类.方法1995年~1998年,对12例严重电击伤者手术中行受损神经的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检测由手术显微镜下可见正常神经束状结构处开始,向近侧直至诱发出稳定的SEP预定有效值.并对此段神经干作病理切片检查.通过SEP值与病理切片,以及以SEP选择平面行神经移植患者的功能恢复比较研究,进一步了解严重电击伤神经损伤特点.结果 SEP波幅、潜伏期与神经干质量呈正相关.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神经束状结构正常处,未能诱发出稳定的SEP值,病理切片仍可见淋巴细胞浸润.SEP稳定出现处、病理切片显示神经结构已呈正常.根据病理切片将神经电击伤分为四种病理类型.结论 SEP术中检测,能更准确地确定电击神经损伤的受损平面及跳跃性受损特点,为提高电击伤受损神经修复效果提供依据.

  • 急性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神经电图表现

    作者:张力成

    为了探讨神经电图对判断急性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程度和预后的临床意义,对1997年9月~10月收治的4例急性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作了上肢的神经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随访4个月~5个月.结果证实,双上肢腋神经、肌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及正中神经的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都能引出.认为,连续检测SEP和MEP,对颈脊髓损伤的程度和预后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 兔脊髓分级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作者:方华;王泉云;李昌熙;刘进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体感诱发电位(SEP)、神经功能评分及脊髓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30min组、缺血45min组和缺血60min组.采用腹主动脉阻断法建立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缺血前、缺血5、10min、再灌注15、30min、1、2、24和48h监测SEP.于再灌注6、12、24和48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48h进行脊髓病理学观察.结果 阻断腹主动脉血流30、45和60min后开放分别表现为轻、中、重度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的病理学改变特点.脊髓轻度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EP波幅和潜伏期分别于再灌注15和30min时恢复至缺血前水平(P>0.05);脊髓中度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EP波幅和潜伏期分别于再灌注30min和再灌注1h恢复至缺血前水平(P>0.05);脊髓重度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EP波幅和潜伏期分别明显下降和延长,与其他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神经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EP波幅较潜伏期恢复迅速.术中SEP监测能够敏感而准确地反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脊髓功能的变化,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 重度脊柱侧弯患者术中血压变化对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作者:孙麟;罗超;宋跃明;刘立岷;龚全;曾建成

    目的 探讨重度脊柱侧弯患者术中血压变化对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3月手术治疗43例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资料.把CSEP相对于基准值的潜伏期延长超过10%和(或)波幅峰值下降50%定为异常判断标准.术中血压监测采用桡动脉有创血压(ABP)连续监测.结果 4例患者术中出现血压下降后CSEP降低,发生率为9.3%,均为双侧同时降低,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12~19岁,平均16.1岁;术前主弯Cobb角88.7~107.5°,平均96.1°.1例发生于后路手术安置椎弓根螺钉时,2例发生于多节段经关节突“V”形截骨时,1例发生于后路矫形后植骨时.术中ABP降至92/57 mm Hg(1 mm Hg=0.133kPa)左右持续约24~33min时,出现CSEP波幅下降,下降幅度约80%.经升高血压处理后,患者ABP升至113/75mmHg,持续5~10 min后CSEP波幅逐渐恢复.术后无神经并发症发生.结论 重度脊柱侧弯患者术中血压下降致CSEP降低的发生率较高,CSEP波幅峰值下降明显;术中应尽量维持患者血压稳定,对于由血压下降引起CSEP下降者,应积极纠正血压,尽快使CSEP恢复正常.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柱侧弯手术中的效果评价

    作者:刘一涛

    目的 探讨脊柱侧弯矫正手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对预防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科行脊柱侧弯矫正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A组,即不采取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组;B组,采取术中SEP监测组.B组患者均采用Cadwell神经电生理监护系统,分析两组脊柱侧弯矫正手术后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A组37例患者中,7例患者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B组41例患者中,10例术中出现了SEP异常,3例出现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脊柱侧弯矫正术术中联合应用SEP监测可通过实时监测脊髓功能,可及时发现造成脊髓损伤的因素,降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做为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常规监测项目.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经皮后凸成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宋偲茂;熊小明;万趸;王清兰;吴啟林;吴小英;吴晓

    目的:探讨在全麻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体感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 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和肌电图( electromyography,EMG)联合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种方式联合监测下行经皮后凸成形术53例,所有手术均在静脉合并吸入麻醉下完成。记录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VAS评分、ODI、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例患者推注骨水泥时MEP波幅下降超过50%,SEP正常,透视反复确认无骨水泥渗漏后继续完成手术,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EMG阳性而SEP、MEP正常,更换另一侧穿刺完成手术,术后第一次穿刺侧神经根损伤,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其余48例患者术中电生理监测无异常。结论 SEP、MEP、EMG联合监测可减少全麻下PKP手术中脊髓、神经根损伤发生,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

  • 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静吸麻醉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麻醉效果

    作者:罗礼君;曹德钧;刘少星

    目的 研究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的麻醉效果,探讨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在临床上的可行性与价值.方法 选取在医院行脊柱侧弯矫形术青少年患者2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04例.实验组采用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心率、血压以及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术后拔管时间和麻醉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T1到T5的5个时间点,两组血压和心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此后的3个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血压恢复更快,心率较低(P<0.05).结论 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更有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安全性更高,术后恢复更快,值得推广.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听觉及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

    作者:齐尚书;李新华;刘恒方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对评价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2例诊断符合TOBS患者的BAEP及SEP的检查结果,并与患者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作对比性研究.结果: TOBS患者SEP的潜伏期、BAEP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延迟,且反映其动态变化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转归密切相关.结论: BAEP及SEP对TOBS的治疗指导及预后判断有较高的价值.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神经肌肉功能的电生理学评价

    作者:潘晓丽;陈芊;冯雪梅;孟季红;马秀娟;姜英

    目的:评价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TE)患儿神经及肌肉功能,并对其进行病因学探讨.方法:检测63例CTE患儿(86足)胫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胫神经H反射、下肢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以了解CTE患儿的神经肌肉功能.结果:SEP异常率在轻、中、重CTE患儿组分别为6%、46%、64%.H反射异常率在中、重组分别为20%、24%.下肢周围神经传导及肌电图异常率在畸形程度的轻、中、重组分别为11%、9%、15%.确认病变位点在腰骶脊髓水平以上者33例(38%).总异常率经卡方(χ2)检验,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P<0.05;重度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CTE存在神经肌肉功能异常,异常程度与畸形程度相关.

  • 糖尿病假性脊髓痨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

    作者:蔡小芳;黄琼华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假性脊髓痨的神经电生理检测价值.方法:对4例临床诊断糖尿病性假性脊髓痨的病人进行了脊髓传导速度(SCCV)、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及四肢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CV、SCV)联合检测.结果:4例SCCV及下肢SEP均异常,SCCV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MCV及SCV 3例异常,1例正常.结论:SCCV、下肢SEP及四肢MCV及SCV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性假性脊髓痨的诊断以及与感觉性共济失调的鉴别诊断都是有帮助的.

  • 78例儿童孤独症患者体感诱发电位分析

    作者:古美华;陶细姣;蓝莉玲;高文芳;杨志伟;卢建平

    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儿童孤独症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改变,探讨其在儿童孤独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岁零8个月至8岁的78例孤独症儿童进行SEP检查,观察皮层第一个电位P40潜伏期及P40、N50、P60、N75波幅的改变.结果:78例孤独症患儿皮层电位P40潜伏期均有延长,其中双侧延长55例,单侧延长23例,并波幅分化差或左右不对称18例.结论:孤独症患者体感传导通路皮层电位潜伏期延长和波幅的改变,提示皮层下(包括脑干、丘脑)和相关皮层功能受损的可能,结合影像学检查,对评价神经系统功能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对孤独症患儿临床诊断有帮助.

  • 重症肌无力20例患者VEP、SEP、BAE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秀华;程焱

    目的:比较重症肌无力(MG)患者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VEP)、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3种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测定20例新诊断的MG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VEP、SEP及BAEP.结果:与正常人比较,VEP 6例(30%)异常,其中5例双侧和1例单侧P1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SEP 4例(20%)异常,其中3例双侧和1例单侧N13-N20波间期延长,波幅降低;BAEP 9例(45%)异常,其中7例双侧和2例单侧的Ⅲ-Ⅴ和Ⅰ-Ⅴ波间期延长,Ⅲ、Ⅴ波波幅减低.结论:有部分MG患者的VEP、SEP及BAEP有明显的变化,提示他们可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胆碱能通路不同程度受损害,并且这三种诱发电位可能对胆碱能传递受损程度的判断有临床价值.

  • 重症肌无力患者视、听、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作者:张永杰;马东耘;关文标;陈刚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MG)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的关系.方法:对22例临床及重复神经电刺激(RNS)确诊的MG患者行VEP、BAEP检测,其中的18例还进行了SEP检测.结果:22例MG患者中VEP异常15例(68.2%)、BAEP异常8例(36.4%).SEP检查18例均异常,其中上肢SEP异常8例(44.4%),下肢SEP异常10例(55.6%).结论:MG患者的VEP、BAEP、SEP均有不同程度异常,表明MG患者可伴有CNS损害,而VEP、BAEP、SEP可作为早期发现MG患者CNS改变的有效检测手段.

  • 股外侧皮神经损害患者的SEP检测

    作者:蔡小芳;黄琼华;林燕;庄晓荣

    目的:观察股外侧皮神经(LFCN)损害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SEP)变化.方法:对35例LCNT损害的患者进行SEP检测,并以健侧肢体作为对照组.结果:35例LFCN损害患者中异常29例(82%),表现为P40或(和)P60潜伏期延长11例(37%)、波幅降低9例(31%),两者兼有7例(24%),P40、P60未引出2例(6%),与健侧肢体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LFCN受损后神经传导冲动减弱,SEP潜伏期延长或(和)波幅降低,因而认为SEP是检测LFCN损害的一种敏感而有效的方法.

  • 脊髓体感与运动诱发电位术中联合监测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晖;赵瑛;贺斌;黄坚;黄小风;刘祖德;黄晨光;卢亦成

    目的:探讨脊髓体感诱发电位(SEP)与运动诱发电位(MEP)在脊髓手术中联合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脊柱手术患者进行术中SEP和MEP联合监测,并用日本矫形学会量表(JOA)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全部患者术中SEP的P1、N1波幅有暂时性波动,潜伏期无明显变化.10例患者MEP的D1波波幅降低,但经改变手术方向后恢复正常,另8例患者MEP无明显变化.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SEP及MEP术中联合监测,其波形稳定可靠,有利于避免"假阴性/假阳性"结果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

  •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VEP、SEP及BAEP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秀华;张涛;朱日华;张秀清;朱梅佳;关新华;王爱华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患者及直系亲属视觉诱发电位(VEP)、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方法:对10例Wilson病患者及其18名直系亲属进行VEP、SEP及BAEP检测并分析其结果.结果:5例患者双侧和2例患者单侧VEP的P100潜伏期(PL)延长.1例患者双侧和3例患者单侧SEP的N13-N20的波间潜伏期(IPL)延长.1例患者双侧和2例患者单侧BAEP的Ⅲ-Ⅴ的IPL和Ⅰ-Ⅴ的IPL延长.提示Wilson病患者视觉、躯体感觉及听觉神经传导通路有不同程度的电生理活动障碍.18名直系亲属中有4名双侧和3名单侧VEP的P10 PL有不同程度的延长,2名亲属单侧BAEP的Ⅲ-Ⅴ和Ⅰ-Ⅴ的IPL延长.结论:Wilson病患者的VEP、SEP及BAEP有明显的变化,提示Wilson病患者早期即有感觉通路功能异常.

  • 体感诱发电位磁共振对脊髓炎的定位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作者:贺斌;赵忠新;周晖

    目的:比较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脊髓磁共振(MRI)检查对视神经脊髓炎(NMO)和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TM)病人进行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1例临床确诊为NMO和36例ATM病人的SEP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定位符合率.结果:①ATM组病人MRI以胸髓损害为主,NMO组病人以颈胸段脊髓联合损害为主;②ATM组病人SEP主要表现为N20正常、P40异常,而NMO组病人则表现为N20和P40均异常;当病变位于颈髓时,NMO组SEP与MRI的定位符合率为94.1%,ATM组为78.6%;当病变位于胸髓时,ATM组为100%,NMO组为66.7%.结论:在NMO和ATM病人中,SEP提示的神经电生理异常部位基本与MRI所证实的病变部位相吻合.

  • 脑血管病患者中无肌阵挛症状的巨大SEP探讨

    作者:蔡小芳;童绥君;黄琼华;林燕;陈丽雪

    目的:观察脑血管病患者中无肌阵挛症状者的巨大SEP.方法:对21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并以43例40岁以上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巨大SEP标准为:①N20成分振幅>5μV;②P25或N35成分振幅>10μV.结果:216例中巨大SEP者27例(12.5%),其中P25或N35及N20成分均增高者18例(66.7%),P25或N35成分增高而N20成分正常9例(33.3%).与对照组比较N20、P25、N35成分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01、P<0.001、P<0.01).结论:脑血管病患者所呈现的无肌阵挛症状的巨大SEP的表现主要是N20及P25或N35成分波幅均增高,仅少数N20成分正常,这与皮质反射性肌阵挛的特征性P25或N35成分增高、而N20成分均正常的巨大SEP类型有一定差别.

  • 大脑性瘫痪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分析

    作者:毛晓川;马莎

    目的:观察大脑性瘫痪(脑瘫,CP)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的表现.方法:对15例CP患者作四肢SEP和磁刺激MEP测试,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4例CP患者SEP中有3例异常,异常率21%,15例CP患者中MEP有14例异常,异常率93%,与临床表现相一致.结论:SEP和MEP可检测神经感觉和运动通路功能状况,对CP的诊断可提供客观依据.

509 条记录 23/26 页 « 12...18192021222324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