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外科围术期诱发电位监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步金梅;张彦;李恒林

    1病理生理1.1皮层血流量对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 ,EP)的影响EP与局部脑血流量改变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平均动脉压降低与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SEP)的相关性为显著.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高龄冠脉旁路移植术中监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罗纲;王誉霖;黄维勤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高龄冠脉旁路移植(CABG)术中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年龄≥70岁冠脉旁路移植术,采用联合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结果,术中将SEP的变化分为四型:I型:没有显著变化;I 型:有显著变化,但很快恢复至标准水平;I I型:有显著变化,能部分恢复至标准水平;IV型:波形消失,不再有改善。结果 I型12例,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I 型39例:3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I I型8例:全部出现神经功能障碍;IV型1例:患者死亡。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变化与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存在显著关系。阳性预测价值为100%,阴性预测价值为94%。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可有效预测并减少高龄CABG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 围术期神经功能监测与麻醉的研究进展

    作者:范双炽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脊柱矫形手术有了较大的飞跃,无论从手术类型、手术范围、国内外各大医院的开展普及情况,都有很大的发展。围术期神经保护也越受到重视,脊髓神经功能监测是近年较大的应用与发展,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已经成为常规的神经功能监测手段,在脊柱手术中为手术医师连续提供病人感觉和运动功能信息,麻醉及术中多种因素影响监测的信息获取和判读,本文从麻醉学角度看手术中神经损伤、麻醉与神经功能监测之间的相互影响,指导麻醉医师术中麻醉管理与用药。

  • EEG、TCD、SEP联合监测对重症脑功能损伤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南平;陈景云;周立明;林树敏

    目的 探讨重症脑功能损伤客观、可靠、准确的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脑电图(EEC)、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体感诱发电位(SEP)三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对72例重症脑功能损伤患者进行观察.结果 72例中TCD52例具有脑死亡频谱改变特征;EEG 42例为电静息,评分为V级;33例SEP检测28例P14以上皮层电位消失.结论 EEG、TCD、SEP联合检测不但为临床脑死亡的判定提供了可靠指标,也为临床抢救复苏提供了理论依据.

  • 体感诱发电位和中年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玉霞;李娜;董惠珍;张荣艳;韩芳;赵丽丽;付传芳;李玉玲;刘芳;王丹红;乔惠敏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对急性期中年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潜能预测作用.方法 在患者入院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简易运动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40例中年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按照患者病情在急性期、稳定期行正中神经SEP检测,2个月后再次评估以上量表,对正中神经SEP N20的振幅、潜伏期与急性期、稳定期及2个月后的各项量表做相关分析.结果 患者健侧正中神经SEP N20潜伏期、波幅正常,而患侧正中神经SEP N20潜伏期延长,波幅较健侧降低或波形异常(P<0.05).患侧正中神经SEP N20消失的患者患侧上肢FMA评分和MBI低于N20可引出者(P<0.05).40例患者2个月后患侧上肢FMA评分和MBI为:2个月>急性期存在组>稳定期(P<0.05).结论 急性期和稳定期中年脑卒中患者患侧正中神经SEP N20消失者上肢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较差,应尽早联合实施康复功能锻炼及治疗,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 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手术监测中的运用

    作者:王盛;邱小辉;王和平;徐建华

    目的:探讨运用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在脊髓手术中的监测作用,以减少医源性脊髓功能损伤.方法:在手术中记录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及脊髓诱发电位来了解脊髓感觉传导通路在术是否存在损伤.结果:手术中报警提示的26例(86.6%),表现为叠加图像潜伏期延长,及时图像波幅高尖宽大或下降.结论:监测皮层及脊髓诱发电位较准确客观的反映脊髓传导功能状态,对术中患者的脊髓功能监护、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 体感诱发电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彭波;赵丽梅;苏刚;朱庆林

    目的 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术后进行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寻找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客观评价指标.方法 随机选取诊断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分为两组: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手术组术前均行诱发电位检查,术后7、21天再行诱发电位检查,对比术前、术后诱发电位的改变.结果 保守组诱发电位改变无明显差异,手术治疗组诱发电位改变差异明显,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结论 体感诱发电位作为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的标准,准确、客观、有效.

  • 新生儿、婴儿体感诱发电位及临床意义

    作者:肖农;蔡方成

    按美国脑电图学会推荐操作标准,对100名0~2岁健康婴儿同时进行双侧正中神经、胫神经SEP测试.分别获得新生儿及不同年龄婴儿SEP年龄特征.与峰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相比,传导速度的成熟变化与年龄呈更密切相关.各项测试参数的左右侧间差值皆无显著性差异.建议将传导速度及侧间差值列入婴儿SEP的判断项目,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 SEP联合实时EMG在腰骶神经根术中监护的价值探讨

    作者:李晖;田江华;王晓平;张永江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联合术中实时肌电图(electrom yography,EMG)在腰骶神经根疾病术中的监护价值.方法 自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利用SEP联合实时EMG对48例腰骶神经根疾病手术患者进行术中监护.结果 38例术中、术后获得满意SEP,EMG未出现持续肌电活动的,手术效果非常满意,6例术中SEP潜伏期延长小于5%~10%,波幅下降小于30%~50%,提醒手术医生谨慎操作,避免过度牵拉或长时间压迫止血,待SEP恢复后再进行手术.术后患者效果良好,4例SEP潜伏期延长大于10%,波幅下降大于50%,出现持续肌电活动,提醒手术医生暂停手术查找原因及时调整手术方式、术中给予相应处理等方法,待SEP恢复、持续肌电活动消失后再进行手术.2例手术效果良好,2例出现下肢疼痛,2周后症状减轻.结论 SEP联合术中实时EMG对腰骶神经根疾病术中的监护可全面及时反映脊髓及神经根的功能状态,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及手术安全性.

  •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胸椎骨折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作者:戴小青;荣国强

    目的 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在胸椎手术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共18例患者因胸椎骨折在我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男16例,女2例,平均年龄(32.6±12.3)岁;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6例,D级8例,E级1例.术前和术后1周检测18例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术中均行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检测胸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术后行CT扫描评估置钉精确性.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67±36)min,平均出血(423±141)mL.术前局部后凸Cobb角平均(31.2±5.7)°,术后矫正至(10.6±4.9)°.在置入的144枚螺钉中,其中86枚(59.7%)螺钉在置入过程中SEP和MEP未见明显波动,40枚(27.8%)螺钉置入过程中可见SEP和MEP监测变化,但未达到报警标准,其余18枚(12.5%)螺钉在置钉过程中SEP和MEP改变均达到报警标准.术后CT扫描显示置钉满意率为93.1%,穿孔率为6.9%.患者术后1周SEP监测结果较术前显著改善.本组病例术中术后无一例神经症状加重.结论 SEP和MEP监测在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过程中可早期发现可能的神经系统损伤,及时停止正在进行的操作,大限度降低神经系统损伤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 术中电生理监测在脊柱侧凸翻修截骨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乐乐;马华松;吴继功;高博;王加旭;马树伟;孙荣智

    目的 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Ce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监测在脊柱侧凸翻修截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科全麻下行脊柱侧凸翻修截骨术的患者176例,均行SSEP监测,其中134例同时应用TCeMEP监测.分别统计单独SSEP、单独TCeMEP及TCeMEP联合SSEP监测的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单独SSEP成功监测162例(92.0%),TCeMEP成功监测109例(81.3%).134例应用TCeMEP联合SSEP监测患者,有124例(92.5%)采用任意一种监测方式成功监测.162例成功监测的患者中共有14例报警,报警率为8.6%(14/162).终残留神经损伤患者3例,占1.9%(3/162).统计单独SSEP监测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7%和98.7%,单独TcMEP组为90.9%和98.0%,而联合TcMEP及SSEP监测组的敏感性为高100%,特异性为98.2%.联合TcMEP及SSEP监测组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为85.7%和100%,高于单独SSEP组(80.0%和98.0%)及单独TcMEP组(83.3%和99.0%).结论 脊柱侧凸翻修截骨术手术操作复杂,联合TcMEP及SSEP监测较单一监测能更早地发现神经损害,降低手术风险.我们建议对于脊柱侧凸翻修截骨患者应常规应用TcMEP及SSEP进行联合监测.

  •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重度脊柱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涛;陶惠人;黄景辉;李涛;陈向波;杨卫周;刘明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在重度脊柱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7例行Ⅰ期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进行术中 SEP 监测,男性47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17.8±8.2)岁(6~46岁)。先天性脊柱畸形91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5例,结核后凸 1例。SEP 监测异常的标准为波幅下降大于50%和/或潜伏期延长大于10%。分析体感诱发电位波幅变化率与手术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中,12例患者出现术中 SEP 监测异常,其中10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2例为假阳性病例;1例患者术中 SEP 未见异常,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为假阴性病例。本组资料中 SEP 监测敏感性达90.9%,特异性97.7%,假阳性率2.3%,假阴性率9.1%。手术时间、出血百分比、固定节段与术中 SEP 监测波幅的下降率存在直线相关(P =0.000,P =0.000,P =0.000),出血百分比影响大。结论SEP 监测敏感性较高,但影响因素多、单独使用SEP 存在缺陷,因此需要合理的联合使用多种监测手段,并注意对各种干扰因素的分析、处理。

  • 青少年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参考值研究

    作者:陈志军;邱勇;马薇薇

    目的 探讨及建立青少年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 对45名13~24岁健康青少年记录和测量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P40、N50及P60的正常值.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探讨性别、年龄及身高等生理因素对峰潜伏期的影响.结果 所有45例受试者均检测出可清晰辨认的波形.左右侧峰潜伏期差值无明显差异,与性别、年龄及身高无关.P40、N50、P60的峰潜伏期与身高呈正相关(γ=0.766~0.896,P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感诱发电位诊断

    作者:陈建;沈宁江

    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对于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影响到躯体感觉通路的疾病可以提示病理生理改变.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体感诱发电位分析

    作者:王国选;林文茂;阿力;高萍;李波;张利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LD)是因髓核突出.膨隆导致椎管相应的狭窄,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从而引发了临床上一系列症状及体征也导致了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1,2].作者从1997年5月至2002年5月临床上确诊为LD的112 例患者手术前后的SEP检查结果进行了总结,以期探讨在LD的112 例中的应用价值.

  • 体感诱发电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评定中的应用

    作者:张振兴;李贵涛;孙鸿涛;罗狄鑫;王雄昌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感觉功能评定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按照下肢感觉神经功能是否合并下肢麻木,分为疼痛组(A组)和麻木组(B组).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分析P40峰潜伏期变化.结果 主要表现为P40峰值潜伏期延长,两组患者体感诱发电位检测阳性率分别达91.7%、92.8%,A、B两组患者患侧P40峰潜伏期较健侧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健侧P40峰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患者患侧P40峰潜伏期及两侧间差异值均降低(P<0.05).结论 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评定下肢感觉神经功能状态的工具.

  • SEP联合TES-MEP监测对脊柱手术患者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的影响

    作者:饶珊珊;徐爽;尚辉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联合监测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脊柱手术的患者98例,根据术中监护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术中采用SEP联合TES-MEP监测,对照组术中仅采用SEP监测.术中所有患者采用全静脉麻醉维持,持续观察并记录SEP及TES-MEP的波幅和潜伏期变化.将2组患者术中监测的结果及其与术后脊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符合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术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监测的成功检出率分别为100%和9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组判断脊髓运动功能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约登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组判断感觉功能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约登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P和TES-MEP联合监测脊柱手术中脊柱功能变化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单一使用SEP监测,能准确反映手术中脊柱的功能状态,为手术的进行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 体感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黄英辉;张吉强

    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简称SEP)是常见的感觉诱发电位之一,是当感觉器官、感觉神经或感觉传导途径上任何一点受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引导出的电位.

  • 双苯氟嗪对大鼠缺血脑皮层诱发电位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作者:王永利;何瑞荣

    目的:测定双苯氟嗪(Dip)对大鼠缺血脑细胞内外氨基酸含量及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雌性Wistar大鼠,用HPLC法测定脑透析液和脑组织中的氨基酸含量,用电生理技术测定SEP.结果:Dip ip 50 mg·kg-1可防止缺血所致SEP潜伏期的延长及其幅度的过分增大,降低脑透析液中的谷氨酸、天冬氨酸和甘氨酸浓度以及减轻脑组织中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牛磺酸和γ-氨基丁酸的消耗.结论:Dip能够改善脑缺血所致的皮层功能紊乱和脑内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释放失调,为其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

  • 脊柱外科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的模拟训练系统开发

    作者:徐晗辉;徐圣普;谢小波;崔红岩;李佳宁;胡勇

    目的:开发一个由模拟人体和系列体感诱发电位(SSEP)训练数据的虚拟训练系统,有效地提高受训者的操作技能和临床技巧。方法:对30例脊柱侧弯病患者进行跟踪手术,采集体感诱发电位信号,提取典型的体感诱发电位信号和噪声数据,开发一个虚拟的训练系统对电生理技师的监护操作进行评价。结果:该系统可通过检测SSEP电极安放的位置产生不同的信号,在评判不同信号输出后训练者需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信号正常与否以及异常的原因进行判断。结论:本研究使用的SSEP信号均为实际信号的合成,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509 条记录 25/26 页 « 12...18192021222324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