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硬膜外注射配合手法复位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电生理研究

    作者:张建宏;范建中;杨哲;彭楠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配合手法复位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观察体感诱发电位在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将46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注射组23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疗程3~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 d、1周及疗程结束后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对症状、体征进行临床评定,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并复查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结果硬膜外注射即时止痛效果明显,可缩短疗程,配合手法复位治疗,疗效显著,优良率占82.6%.两组患者患侧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治疗后均有改善. 结论硬膜外注射配合手法复位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体感诱发电位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及疗效评定的指标.

  • 截瘫患者功能恢复与体感诱发电位之间的关系

    作者:马超;燕铁斌;肖秀红

    脊髓因炎症、外伤等原因引起局部功能障碍,势必影响脊髓上下传导束的功能,因而会出现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的异常及损伤平面以下功能障碍[1].功能恢复情况取决于损伤平面及损伤程度.而SEP的改变可反应脊髓损伤的程度,但它与患者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如何尚不是很清楚[2].本研究检测3例脊髓损伤患者双下肢SEP,并随访6个月,分别在1、3、6个月时进行功能评定,以了解患者功能恢复情况.

  • 脑复苏预后判断研究进展

    作者:唐雪

    我国院外心搏骤停的发生率约为每年36~128/10万.其中,86%患者接受了心肺复苏[1].初步复苏成功判断依据为自主循环恢复[2].心肺复苏成功后,由于大脑长时间的缺血、缺氧,大脑功能可能完全丧失.因此,心肺脑复苏(cardiac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的终目标是脑复苏,据资料显示,在洛杉矶院外2000例心脏骤停者中,心肺复苏成功后神经系统完好者仅占1.4%[3].

  •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董伊隆;汤呈宣;杨国敬

    目的 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临床体会,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11月,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37例(37个椎间盘)颈椎病患者,男24例,女13例.年龄43~75岁,平均58.5岁.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9例.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颈椎活动功能检查、神经系统症状、JOA评分及X线分析,对Bryan人工颈椎间盘的临床应用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临床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37例(37个椎间盘)获随访12~19个月,平均随访12.5个月,术后患者颈椎活动功能检查、神经系统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JOA评分从术前(10.5±2.6) 分提高到后随访的 (15.4±2.5)分(t= 8.26,P<0.01).X线片示颈椎稳定性好,人工椎间隙高度与邻近椎间盘高度相同,假体位置良好.结论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近期疗效良好,安全可靠、病人恢复快;其能更有效解除神经压迫、缓解症状,同时还保留颈椎病变节段活动度、防止邻近节段退变加速;其为治疗颈椎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人胚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液压冲击伤的影响

    作者:张泽舜;万虹;历俊华;翟晶;王忠诚

    目的通过人胚神经干细胞(HNSCs)移植大鼠脑液压冲击伤(FPI)探讨HNSCs对脑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NSCs并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液压冲击大鼠右侧大脑皮质运动感觉区制作脑外伤模型,脑外伤后24 h移植HNSCs,分别于脑外伤前、脑外伤后24 h、4周行神经运动行为学评分(NMFE)和检测左下肢的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巢蛋白(nestin)、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半乳糖脑苷(GalC)蛋白表达.结果大鼠液压冲击伤后24 h,左下肢功能障碍明显,运动评分14.375 0±2.133 9,SLSEP潜伏期30.463±4.640与损伤前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移植HNSCs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HNSCs移植后1周,BrdU阳性细胞从移植区域向周围扩散,邻片nestin、MAP2和GFAP均为阳性,但MAP2阳性细胞较多;HNSCs移植后4周,未见nestin阳性细胞,液压冲击区域聚集GFAP/BrdU双阳性细胞和MAP2/BrdU双阳性细胞,且GFAP/BrdU阳性细胞较多.结论 HNSCs移植对大鼠脑液压冲击伤的功能恢复无影响,但早期HNSCs多数分化为神经细胞,晚期多数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

  • 体感诱发电位在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正全;肖龙;覃均昌;张德文;刘传康;李明;唐盛平;覃佳强;陈权

    近年我院骨科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下,开展了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以Harringtion和Luque联合手术施术10例,结果显示儿童病例术中亦能清晰地记录出SEP.特别是SEP监测下术中能够及时发现椎板下穿钢丝对脊髓后索的直接刺激或损害、哈氏棒撑开矫正脊柱侧弯过程对脊髓组织牵张造成的缺血损伤等,术者完全能在不改变麻醉深度的情况下了解脊髓的生理状况,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颈前路椎间孔开放术中体感诱发电位预防神经根损伤

    作者:李兴华;田会宾;贾连海;张国

    目的:评价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对预防颈前路椎间孔开放术中神经根损伤的意义.方法:对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间孔开放术,术中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节段性神经根监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神经根损伤并发症,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结论:在颈前路椎间孔开放术中,使用SEP监护预防神经根损伤,效果良好.

  • 体感诱发电位在昏迷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作用

    作者:周国琴

    收集有关体感诱发电位在昏迷患者预后评估中价值的文献,系统综述体感诱发电位对于因脑外伤、缺血缺氧性脑病和脑出血所致昏迷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家属提供更为确切有效的信息.

  • 体感诱发电位的基本原理

    作者:胡晓晴;唐娜

    体感诱发电位是由各种感觉刺激引起的神经系统反应,主要应用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脊髓外科手术的监测,为了解躯体感觉通路、感觉系统的认知和功能提供生理解剖上独特的手段.现就其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异常标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 SEP、EMG监测在岩斜区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世彬;钟永林;李明荣;陈景宇;林江凯;冯华;吴国材

    目的 探讨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肌电图(EMG)联合监测技术在岩斜区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过程中的应用.方法 对46例行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患者进行术中下肢SEP监测及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咀嚼肌和斜方肌EMG监测,并将术中监测记录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的记录进行比较,SEP潜伏期延长10%或波幅下降50%,EMG出现异常高电压作为预警参考值.结果 46例患者中,34例(74%)患者术中SEP监测到病变切除后潜伏期缩短超过3%或,波幅上升超过10%;7例(15%)无明显变化;5例(11%)潜伏期在安全范围,波幅下降到麻醉诱导时的30%.46例(100%)患者术中EMG均记录到不同程度的异常高电压,均根据情况调整手术方案,术毕EMG监测结果示异常放电均消失;术前25例眼胀、耳呜、面部疼痛较重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6例无明显改变甚至呛咳增加、视力下降、复视更严重,3月后复查6例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余术前症状不明显者,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SEP和EMG联合监测可大程度避免颅神经损伤,保护神经功能,降低手术风险.

  •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张治元;王汉东;成惠林;赵鑫;林毅兴;朱林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49例,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联合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辅助.结果 术中诱发电位结果:真阳性26例(26/29),假阳性3例;真阴性17例(17/20),假阴性3例.肿瘤全切除34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9例;无手术死亡.术后41例随访6个月至2年,神经功能改善31例(75.6%),无变化4例(9.8%),加重6例(14.6%);复发9例.结论 对于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术中采用SEP和MEP联合监测,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 椎旁定位腰骶体感诱发电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意义

    作者:耿晓非;刘淑艳;李晓井;魏东宁

    目的 探讨椎旁定位腰骶体感诱发电位(LSSEP)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变化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对84例有L4、L5和S1神经根损害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和椎旁定位LSSEP检查,测定其N40的潜伏期,并对多水平突出症患者的LSSEP与腰椎MRI比较.结果 胫后神经SEP检测异常率为42.86%;L5、S1DSEP检测的异常率为90.48%;椎旁定位LSSEP异常率为95.24%,比胫后神经SEP检测异常率明显增高(P<0.005).在L3-4椎间盘突出中,以L4的LSSEP异常为主;在L4-5椎间盘突出中以L5的LSSEP为主.结论 椎旁定位LSSEP检测可能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快捷、可靠、敏感的检测方法,其结果与神经根受累水平相一致.

  •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作者:罗华;谭华;熊先骥

    目的研究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变化.方法采用正中神经及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mSEP、tSEP)对30例患者进行检测,并与27例健康人作对比.结果mSEP和tSEP的异常率分别为43.3%(13/30)及28%(7/25),除N9、PF(腘点)、LP(T12点)峰潜伏期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峰潜伏期及峰间期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LS患者存在感觉通路损害,且中枢的改变较周围更明显,SEP检查对患者感觉损害的定位有一定价值.

  • 兔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参考值研究

    作者:严华;蔡贤华;张中;孙传笈

    目的 测定正常成年日本大耳白兔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建立本实验室SEP正常值数据库,为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实验参数.方法 选择日本大耳白兔30只,雌雄各半.选用英国牛津NHK30-Medelec Synergy肌电诱发电位术中监护仪.采用腹腔注射水合氯醛进行麻醉.测量日本大白兔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正向波(P1)、负向波(N1)的正常值.结果 30只日本大白兔均检测出清晰辨认的波形.在头皮记录到较一致的,由一个P1和一个N1组成的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为P1(12.32±1.73)ms,N1(21.95±1.88)ms;P1 N1复合波波幅为(2.02±1.56)μV.结论 SEP测量值较稳定,为进一步研究SEP的病理变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 椎管内异位支气管囊肿一例

    作者:李琦;吴景全;黄兴涛;吕发金;刘历;李丹

    患者 男,11岁.因"四肢进行性无力"4天入院.体检:四肢肌力Ⅰ级,肌张力降低,膝反射及跟腱反射减弱,痛觉基本正常.体感诱发电位(SEP)示双侧正中神经至对侧大脑半球感觉区各段通路电活动紊乱,双侧C2、C7段脊髓电活动兴奋性异常增高,传导时间缩短.

  • 术中体感诱发电位改善与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功能恢复及手术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丹;章汉平;曾尚广;魏书亭

    目的观察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改善对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及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中行SEP监护,记录术中SEP的改善情况,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的JOA评分及术后改善率,了解术中SEP的改善与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及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 A组15例(62.5%),术中SEP明显改善;B组9例(37.5%)术中SEP无明显变化.A组术后功能恢复及手术疗效均较B组效果好.结论术中SEP的改善可以作为患者术后近期(1~2周内)的功能恢复及手术疗效预测指标.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体感诱发电位的特征性改变和意义

    作者:黄亚玲;俞善纯;姚莉;王华荣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体感诱发电位改变特征及其对脑功能损害程度及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1例ADHD患儿实验组.27例精神发育迟滞(MR)儿童(病理对照)和23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进行了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观察各组成波的潜伏期和形态改变.结果ADHD儿童与正常对照组儿童相比较,N2、P2、N3等潜伏期延长、波形有缺失改变,右侧改变较左侧明显;MR儿童的SEP改变较ADHD更明显,且左侧改变较右侧明显,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DHD的脑功能损害以皮层及皮层下为主,右侧损害重于左侧,MR儿童脑功能损害更严重,且以左脑为主.

  • 脑白质稀疏症患者脑电图与体感诱发电位变化

    作者:孙玉平;张为;戚爱国;李义召

    脑白质稀疏症(L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据目前资料综合分析LA的临床意义尚不完全清晰, 本文对LA患者脑电图与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了临床研究, 以探讨LA的电生理变化, 现报道如下.

  • 体感诱发电位早期诊断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研究

    作者:王玉良;陆洪英;王益光;金成文;刘儒林;程秀臻

    观察了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刺激引起的体感诱发电位(SEPs)。结果显示,SEPs检查有助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特别是对其中枢神经损害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价值。

  • 肌苷对Tourette综合征的干预作用

    作者:江军;杨静

    目的:探讨肌苷对Tourette综合征的干预作用.方法:将90例Tourette综合征的患儿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氟哌叮醇组和肌苷加氟哌叮醇组,每组30例.空白对照组予以安慰剂治疗;氟哌叮醇组治疗第1~3天给予氟哌叮醇0.5~1mg/d,第4天根据患者主诉情况调整药物剂量至2~8mg/d,维持12周;肌苷加氟哌叮醇组治疗第1~3天给予氟哌叮醇0.5~1mg/d加肌苷0.4~0.8g/d,第4天根据患者主诉情况调整氟哌叮醇剂量至1~4mg/d,肌苷剂量不变,维持12周.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和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来评价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检查上肢体感诱发电位作为客观指标.结果:空白对照组病例的抽动症状无明显改变,氟哌叮醇组第1周总有效率13.33%,第4周为36.67%,第12周为60%;肌苷加氟哌叮醇组第1周总有效率36.67%,第4周为76.67%,第12周为83.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治疗后肌苷加氟哌叮醇组减分率高,副作用低,体感诱发电位波形恢复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肌苷能增强氟哌叮醇对Tourette综合征的疗效,减少副作用,提示肌苷对Tourette综合征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509 条记录 19/26 页 « 12...16171819202122...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