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腰椎恶性肿瘤后路射频消融辅助椎体次全切除术15例临床分析

    作者:谢延平;刘炳智;刘振武;颜继英;杨朝晖;刘利

    随着肿瘤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化疗、免疫治疗、激素治疗和局部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M RI )、C T、血管造影、核索显像等现代诊断技术的应用,肿瘤分期系统的进步以及外科技术的提高,骨肿瘤治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患者总生存率与功能改善效果显著提高,局部复发率显著降低。现就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胸、腰椎椎体肿瘤患者15例,行后路手术切除联合术中射频消融(RFA )肿瘤灭活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

  • “安全减压间隙”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应用

    作者:杨海松;陈德玉;史建刚;许国华;陈宇;史国栋;石磊;陈德纯

    目的:探讨后纵韧带与硬脊膜间“安全减压间隙”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OPL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治疗的134例颈椎OPP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8例,女46例;年龄35~71岁,平均(50.5±16.7)岁。术前CT矢状面显示节段型105例,连续型12例,混合型17例,骨化均不超过3个椎体。术中以韧带未骨化处为突破口,使用后纵韧带钩钩起骨化物,形成后纵韧带与硬脊膜间“安全减压间隙”,锐利神经剥离子仔细分离,超薄型枪钳逐步咬除骨化的韧带。术中观察有无硬脊膜粘连及破损而导致脑脊液漏以及脊髓损伤,采用JOA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结果 CT横断面上椎管狭窄率<30%者58例,利用“安全减压间隙”行骨化物切除术,无硬膜破损;30%~60%之间者62例,1例硬脊膜破损导致脑脊液漏;>60%者14例,4例脑脊液漏。术中发现硬脊膜粘连97例,在“安全减压间隙”下用锐利神经剥离子成功分离92例。患者均未出现脊髓损伤,术后JOA评分(14.9±2.7)分,较术前(9.3±1.9)分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0, P﹤0.05)。结论利用后纵韧带钩钩起骨化后纵韧带创造“安全减压间隙”,可有效地分离后纵韧带与硬脊膜的粘连,避免骚扰脊髓,减少硬脊膜破损及脊髓损伤。

  • 两种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孟阳;张琰;沈彬;吴德升;赵卫东;黄宇峰;张振;于彬

    目的 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治疗连续2节段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自2001年1月~2011年8月收治连续2节段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48例,26例行ACDF术,22例行ACCF术,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患者获随访16~58个月.两组间比较术后住院时间、JOA评分、交感神经症状评分、融合率及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融合节段高度丢失及Cobb角丢失比较,ACCF组多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ACDF和ACCF治疗连续2节段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ACDF较ACCF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更好地恢复和维持术后融合节段高度及前凸角度的优点.

  • 前路选择性椎间隙减压组合椎体次全切除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樊健;俞光荣

    目的 探讨前路选择性椎间隙减压组合椎体次全切除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8例累及3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选择性椎间隙减压组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组合减压组).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根据影像学评估内固定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根据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并与同期由同一组医师采用两椎体次全切除长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例(长节段减压组)进行比较.结果 组合减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长节段减压组(P<0.05);术后两组内固定均稳定,无松动、脱落,融合节段Cobb角两组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术后9个月角度丢失率长节段减压组高于组合减压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植骨融合率均为100%,JOA评分均有改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前路选择性椎间隙减压组合椎体次全切除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够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可以兼顾减压需要和尽可能多地保留颈椎结构,减少并发症,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 颈前路减压两种术式治疗二或三节段颈椎病的比较

    作者:曾小军;施永彦;李安军

    目的 比较颈前路减压两种术式(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和椎体次全切植骨内固定术)治疗2或3节段颈椎病的优缺点,以确定哪种术式更适用于治疗2或3节段颈椎病.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7月~2011年7月行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2或3节段颈椎病70例,其中行颈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术(ACDF)者38例,椎体次全切植骨内固定术(ACCF)者32例.结果 ACDF组和ACCF组平均随访(15±5.2)、(13±6.2)个月,平均节段失血量ACDF组少于ACCF组(分别80±18.5 ml和193±67.2 ml,P =0.001);平均节段手术时间ACDF组少于ACCF组(分别61.7±16.9 min和83.4±28.2 min,P =0.026);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15.8%和12.5%)和随访期间不良情况发生率(分别5.3%和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前路手术治疗2或3节段颈椎病,如椎体中部后方无致压物,建议选择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 颈椎前路椎间撑开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建伟;贾连顺;谭军;陈德玉;周许辉;郭永飞;曹师峰;刘铁龙

    目的:研究撑开器撑开高度与撑开力的关系,探讨用撑开扭力的变化值来判断颈椎前路手术合适椎间撑开高度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新鲜尸体颈椎标本6具,用带扭力显示的撑开器测定椎间撑开高度与撑开扭力变化,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撑开扭力随撑开器撑开先平稳增加然后显著增加,依次切断不同结构后,撑开扭力值降低但变化相似,黄韧带切断后则不再表现扭力显著增加.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彻底减压后,撑开扭力显著增加为黄韧带紧张产生的阻力所致,根据扭力显著变化来确定合适的撑开高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 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基本术式

    作者:朱庆三;顾锐

    脊髓型颈椎病是脊柱外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诊断一旦确立,大多数学者同意应尽早手术减压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和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对于以单节段和相邻两节段颈椎间盘突出为主患者的术式选择争议较少,一般认为选择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或椎体次全切除术即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对于三节段或以上受压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争议较大.部分学者坚持"压迫来自何方就从何方减压"的治疗原则,进行多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

  • 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钛网沉陷的原因分析

    作者:郭永飞;陈德玉;徐建伟;王新伟;王良意;何志敏;陈宇;袁文;贾连顺

    目的:探讨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钛网发生沉陷的原因及其对颈椎曲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改善对策.方法:对24例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钛网发生沉陷的病例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骨密度、钛网修剪及放置情况、钢板类型、终板处理情况等,JOA评分法评价手术前后及钛网沉陷后神经功能改变情况,测量手术前后及钛网沉陷后颈椎曲度"D"值并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钛网发生沉陷的原因主要为钛网修剪放置不当、终板刮除过多、术中过度撑开、骨密度下降、选用钢板不适当.术后JOA评分平均增加6.5分(P<0.01),颈椎曲度"D"值平均提高9.25±2.52mm(P<0.05),发生钛网沉陷后18例JOA评分平均增加1.8分,6例平均下降2.1分,"D"值视钛网沉陷发生部位的不同增减不一,但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钛网沉陷对颈椎曲度和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通过合理修剪、放置钛网并使用垫片、椎间适度撑开、保留相邻终板、选用全锁定钢板等措施,可有效防止术后钛网沉陷的发生.

  • 前路不同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作者:储建军;裴少保;王涛;李定滨;李键

    目的:探讨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和椎间盘摘除联合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1年10月累及≥3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40例,其中20例采用≥1个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长节段组),20例采用单个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其他椎间盘单独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分节段组)。结果长节段组和分节段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8.2±23.4)、(102.3±20.4)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2.4±35.8)、(164.1±23.6)ml,住院时间分别为(7.1±3.2)、(5.2±2.8)d。2组除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外(q=0.848,P>0.05;q=0.854,P>0.05),其他各时点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术前后手术融合节段Cobb角有统计学差异(F=181.80,P=0.000;F=245.36,P=0.000),但术后各时点Cobb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随访Cobb角丢失率长节段组为(6.5±0.4)%,分节段组为(5.1±0.3)%。2组植骨融合率术后6个月均为100%,长节段组2例术后6个月时融合,余均4个月内融合,分节段组术后4个月植骨均融合。结论2种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椎体次全切减压加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7例

    作者:方大标;张平;侯冠成

    2002年6月~2005年3月,我们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加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17例中,男9例,女8例;年龄39~65岁,平均56.4岁.病程4~46个月,平均14.6个月.临床表现:颈肩部不适及疼痛,四肢麻木无力,步态不稳,躯干束带感.体检:腱反射亢进,Hoffman征阳性.

  •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郑道明;盛锡堃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方法:8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性62例,女性26例,年龄平均52.2岁,病程平均25.3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为8.5分.全部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结果:64例获随访,平均33.2个月,植骨全部于术后3~4个月骨性愈合.手术优良率为79.6%,术后JOA评分平均14.4分.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能同时直接去除椎间盘水平和椎体后方的脊髓压迫.

  • 钛网及钢板/钉棒材料植入物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黄民锋;何元诚;陈锋;马翠萍;许建文;贾经汉;袁振超

    选择2002-01/2007-06于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骨腰骶科及骨颈胸科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钢板(颈椎)/钉棒(胸腰椎)内固定治疗的脊柱疾病患者102例.随访13~72个月,102例患者置入前与终一次随访时神经功能ASIA分级变化:A级进入B级4例:B级进入C级8例、进入D级7例;C级进入D级12例、进入E级15例;D级进入E级44例(H=25.33,P<0.05).症状完全缓解59例,部分改善31例,恢复率为88.2%.置入后X射线显示无内固定、钛网松动及钛网明显移位.置入后4、8、12个月的骨融合率和钛网沉降率分别为69%、95%、 97%及7.5%、10.2%、13.0%,无1例出现骨不连或假关节形成.

  •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后钛网下沉原因及对颈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潘孟骁;陈德玉;陈宇

    背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伴钛网植入术是颈椎脊髓压迫性病变常规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其术后并发症尤其是钛网下沉较为多见.钛网下沉的危险因素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伴钛网植入术后钛网下沉的发生情况及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分析其原因探索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至9月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二科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伴钛网植入术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2个月,测量患者手术节段椎间高度,计算颈椎JOA评分.随访时椎间高度较术后1 d下降超过3 mm即定义为钛网下沉,将患者分为下沉组及非下沉组.结果与结论:①共有19例患者出现术后钛网下沉,发病率为56%,平均发生于术后(6.00±3.73)个月;②下沉组与非下沉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手术节段数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731,0.672,0.053);③通过颈椎JOA评分计算改善率,非下沉组患者术后改善率显著高于下沉组(P=0.01),提示钛网下沉与术后神经功能改善不佳可能有一定联系;④综上所述,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后钛网下沉较为常见,而且会影响颈椎修复效果.患者年龄、性别、手术节段均不是钛网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

  • 两种颈前路术式治疗老年患者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华仁;陈少文;杨焱鑫;曾辉

    目的:对比评价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 ACCF)及颈前路双节段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 ACDF)治疗老年连续双节段受累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42例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 ACCF治疗19例( ACCF 组)和 ACDF 治疗23例( ACDF组),根据颈椎侧位片测量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的变化,记录植入物下沉、移位等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植骨融合率,根据随访MRI评估手术减压效果以及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两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随访2年,两组患者都获得100%植骨融合率,MRI检查显示手术减压效果相当,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ACCF组Cobb角为(19.95±1.35)°,ACDF组Cobb角为(22.78±2.02)°,两组差异显著(P<0.05),ACCF组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明显高于ACDF组(0%,P<0.05)。结论老年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两种颈前路减压手术都可以获得满意的脊髓减压效果及神经功能恢复,终都能够获得骨性融合,而ACDF更趋合理,优势在于更利于维持颈椎生理弧度及椎间隙高度,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为植骨融合提供稳定的局部力学环境。

  • 多节段颈椎病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和椎体次全切除术的联合应用

    作者:叶晓健;何海龙;贾连顺;袁文;倪斌;陈德玉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切除和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效果及特点.方法 48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平均年龄57岁,累及椎间隙数3个,一期完成单个椎间盘切除和单一椎体次全切除术.术后观察神经功能评分、植骨融合率、畸形矫正和并发症情况.结果颈椎间盘切除和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应用能有效地解除脊髓的压迫,融合率高,较好地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并发症少,神经功能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结论颈椎间盘切除和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能够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可以兼顾减压需要和尽可能多地保留颈椎结构,减少并发症.

  •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作者:张钟元;张继东;刘中远;周健;韦民

    目的探讨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在多节段颈椎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24例颈椎病患者,累及椎间隙2个21例,3个3例.均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移植,并用颈前路纯钛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对全部患者平均随访22.5个月.术后6个月内植骨融合率100%,无椎间高度再丢失,颈椎生理弧度维持良好;无钢板和螺钉松动或断裂.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按Odom标准评定,优15例,良6例,可3例.手术优良率为87.5%.结论因减压彻底,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的手术效果好.植骨钢板内固定后,保证了颈椎术后的即时稳定性和植骨融合率.因此,本术式在多节段颈椎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洪瑞;冯纪川

    颈椎病以40~60岁的中老年人多发,是引起中老年脊髓功能障碍主要的疾患[1].多节段颈椎病是指存在连续或不连续的多个节段颈椎椎间盘变性、突出,并且伴有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等多种病理改变,进而对患者的颈髓、神经根前方等造成压迫并出现一系列相应症状及体征的病症[2].作者自2010年1月-2014年6月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颈椎病前路手术远期再手术原因分析

    作者:王云清;汪明星;魏东;李华;王斌;闫长明;王建强

    目的 对颈椎前路2种术式治疗颈椎病远期再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颈椎前路二种术式治疗226例颈椎病患者,对其中11例需再后路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椎间隙融合术159例,其中3例再手术(1.89%);椎体次全切除术67例,其中8例再手术(11.94%),椎体次全切除术的再手术率明显高于椎间隙融合术(P<0.01).再手术原因:椎体次全切术区空隙形成的增生性组织对颈脊髓再压迫6例,融合处上下相邻多节段退变对颈脊髓再压迫4例,原颈脊髓后侧轻度压迫加重1例.结论 颈椎体次全切除术对颈椎正常结构破坏比颈椎间融合术大,远期出现颈脊髓再压迫的可能性高.

  • 不同外科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

    作者:侯永洋;施伟;辛兵;袁峰

    目的评价不同外科术式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收住的经影像学诊断的186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主要依靠术式和术前脊髓功能评分,结合术时年龄、性别和病程,将符合标准的87例患者归类为均衡相似的3组,A组35例为颈后路椎管成形术患者;B组31例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患者;C组21例为颈前路多平面环锯减压椎间盘切除术患者.术后疗效利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随访各组并发症,并统计分析.结果随访3个月~3年2个月,平均约8个月,各组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3组优良率分别为65.7%、80.6%和71.4%,术后3组优良率经Chi-square检验无显著差别(x2=1.844,P=0.397>0.05),但B组优良率高,其并发症例次率也较高(22.3%),主要发生于B组多椎体次全切除术式患者,而该组单椎体次全切除附加椎间盘切除术13例患者并发症较低,仅1例,组内两术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不同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较好临床疗效,单椎体次全切除结合椎间盘切除融合的分节段混合减压术可能是较理想术式,其减压彻底有效且并发症少.

  •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与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邻近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唐鹏宇;杨海源;罗勇骏;程琳;张宁;蔡卫华;殷国勇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CCF)与经双间隙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CDF)治疗邻近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邻近双节段颈椎病患者分为ACCF治疗组(A组,27例)和ACDF治疗组(B组,19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资料。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内植物晚期沉降距离较B组增加( P<0.01或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 )评分提高( P<0.05),而颈椎生理曲度无明显变化(P>0.05)。与术后3 d相比,A组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平均椎间高度降低(P<0.05)。两组间植骨融合率、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及平均椎间高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DF和ACC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ACDF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随访时内植物沉降距离方面优于ACCF。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