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系膜上动脉影像学检查及进展
缺血性肠病又称为肠系膜血管病,是由于各种不同因素引起的肠急性或者慢性血流灌注不良所致的肠壁缺血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血运性肠梗阻.缺血性肠病包括急性肠系膜缺血、慢性肠系膜缺血及结肠缺血.缺血性肠病中以动脉缺血常见,60%左右为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arter,SMA)栓塞引起,其中常见为SMA 血栓形成,20% ~30%为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静脉缺血较少见,5% ~10%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缺血性肠病属少见病,但随着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的日益增多,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此疾病诊断有一定困难,常易误诊,延误病情,如果一旦发生即呈凶险重症,因此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按解剖来分,肠道的血流灌注主要为三支动脉:(1)腹腔动脉供应胃和十二指肠,因其有丰富的侧支循环,引起缺血性肠病较罕见.
-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合并肠梗阻10例诊治分析
肠系膜动脉栓塞(mesenteric arterial embolism,MAE)多因体循环栓子进入并堵塞肠系膜动脉导致相应肠壁缺血坏死而引起,是缺血性肠病的常见类型.临床上,常以剧烈腹痛,频繁恶心、呕吐,腹泻起病,症状重,进展快,但早期体征和全身系统表现多较轻微,若同时缺乏提示性的基础疾病,早期极易误诊或漏诊而错过佳手术干预时机.MAE晚期常导致血运性肠梗阻,肠壁缺血坏死,出现明显腹膜刺激征、血性腹腔积液和血便,预后凶险,手术难度、术后并发症乃至病死率均明显增高[1-3].本研究对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0例MAE合并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老年脾动脉栓塞患者术后麻痹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我院1996年8月至2006年5月共进行脾动脉栓塞术86例,其中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11例,均经检查除外机械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等.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65~76岁,平均68.7岁.术前经B超或CT、实验室检查证实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脾功能亢进症.合并腹腔积液11例;上消化道出血6例;重度脾肿大4例,中度脾肿大7例;血浆白蛋白28.6~32.8 g/L.
-
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
1护理评估
1.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1.1.1病因和分类:根据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可分为3类。(1)机械性肠梗阻,为常见的类型。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肠腔变狭小,使肠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引起梗阻。导致肠腔狭小的原因可有:①肠腔堵塞,如寄生虫、粪石、异物、大胆石等;②肠管受压,如粘连带压迫、肠管扭转、嵌顿疝或受肿瘤压迫等;③肠壁病变,如肿瘤、炎症性狭窄、先天性肠道闭锁等。(2)动力性肠梗阻。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使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而引起,但无器质性的肠腔狭窄。分为以下2类:①麻痹性肠梗阻:较常见,见于低钾血症、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腹膜后血肿或感染等;②痉挛性肠梗阻:发病较少,青年以下多见,肠道功能紊乱或慢性铅中毒可引起肠痉挛。(3)血运性肠梗阻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随着人口老龄化,动脉硬化等疾病增多,此类肠梗阻已不属少见。根据肠壁有无血运障碍,肠梗阻又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2类:①单纯性肠梗阻:只是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而无肠管血运障碍;②绞窄性肠梗阻:指梗阻并伴有肠壁血运障碍,可因肠系膜血管受压、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引起。 -
肠梗阻诊断治疗的临床观察
肠梗阻是不同原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症侯群,它的特点是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症状.根据病因可分为动力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其中机械性肠梗阻多见[1].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病、多见病,患者特别是农村患者,大多不能立即就诊,多在发病后较长时间甚至数日不能缓解时方到医院就诊,使原可在门诊确诊治疗的疾病转变为住院后才能逐步确诊,这主要因为其早期表现多不典型.
-
小肠坏死3例手术后护理分析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因肠系膜血管急性血循环障碍,导致肠管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血运性肠梗阻,临床常因认识不足而误诊.一旦发生广泛的肠梗阻坏死,预后凶险,死亡率很高.本文患者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致部分小肠坏死,经术前积极抗感染和术后严密监护,精心护理,转危为安,治愈出院.现总结报告如下.
-
第三讲社区常见疾病第三章外科常见疾病
六、急性肠梗阻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称肠梗阻.通常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根据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又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二类.
-
肠梗阻的手术适应证和剖腹探查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按发病原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为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各型肠梗阻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变化,由嵌顿性外疝引起者相对下降,而粘连性肠梗阻跃升首位,肿瘤性肠梗阻的比例也有明显上升.
-
机械性肠梗阻X线诊断要点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急腹症,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三大类:即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当今,医学影像学科的快速发展.对本病的诊断未体现优势.X线诊断目前仍然是临床主要的检查手段.因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不同,因此治疗方法上也不同,所以正确理解和认识其发病机理与X线表现特点,对临床拟定治疗措施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重点对机械性肠梗阻X线诊断要点作一分析.
-
肠梗阻病人的健康指导
肠梗阻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腔.主要是由于肠腔堵塞、肠管受压、肠壁病变或肠管痉挛、肠麻痹所致.按发病原因可分为机械性、动力性、血运性肠梗阻;按肠管有无血运循环障碍可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
-
双低剂量64层螺旋CT腹部多期增强扫描与血管成像对血运性肠梗阻治疗方式选择的价值
研究双低剂量64层螺旋CT腹部多期增强扫描与血管成像对指导血运性肠梗阻治疗方式的选择价值.前瞻性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收治的84例血运性肠梗阻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血运性肠梗阻.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对比剂浓度为370 mgl/mL的优维显和120kV管电压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研究组采用对比剂浓度为320 mgl/mL的碘佛醇和100 kV管电压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对两组血管图像主观评分和客观评价及辐射剂量进行比较分析,评估两组影像学图像质量及信噪比(SNR)、噪声比(CNR)、噪声、CT值等.分析两组辐射剂量情况,包括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CT计量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及碘总量.两组血管图像中肠系膜动脉血管图像及肠系膜静脉血管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图像噪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T值、SNR及CNR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TDIvol、碘总量、ED及DLP等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双低剂量64层螺旋CT腹部多期增强扫描与血管成像对血运性肠梗阻患者检查效果较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获得更好图片,利于疾病诊断和指导治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 双低剂量64层螺旋CT 腹部多期增强扫描 血管成像 血运性肠梗阻 -
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内容物不能顺利向远端运行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称为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上常根据其发病原因将其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以及血运性肠梗阻.此外,还可根据梗阻时是否伴有肠管血运障碍分为单纯性和绞窄(缺血)性肠梗阻;根据梗阻部位分为高位小肠梗阻、低位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根据梗阻程度分为部分性(不完全性)和完全性肠梗阻;根据发病急缓分为急性肠梗阻和慢性肠梗阻.如果肠管的两端均受压导致的肠梗阻则称为闭袢性肠梗阻,此类肠梗阻肠腔内压力升高明显,肠管高度膨胀,易引起肠壁血运障碍,导致肠管坏死穿孔.肠梗阻除可引起局部的病理改变外,还可导致严重的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如大量体液丧失、感染及中毒、休克以及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等,进而导致患者死亡.由于肠梗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病理过程,如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使病情逐渐加重.因此,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仍是外科医师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
46例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按发生的基本原因分为机械性、动力性和血运性肠梗阻.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又分为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肠梗阻使得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气体液体在肠道积聚,有毒物质吸收,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进一步引起全身性的生理功能紊乱.特别是绞窄性肠梗阻,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来势凶猛,需要紧急手术,若处理不当会导致患者死亡.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注意到,一些患者即使手术成功解除梗阻,也可能因肠梗阻引起的并发症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护理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肠梗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围手术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46例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机械性、麻痹性、假性肠梗阻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的病症,我院统计90年代发病的急腹症中,肠梗阻的发病率仅次于胆道疾病和阑尾炎而位居第三位.肠梗阻的分类比较复杂,根据梗阻的原因分类,可分为机械性、动力性和血运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是指由于肠腔狭窄、腹膜粘连、嵌顿疝、肠套迭、肠扭转等机械性原因造成的肠内容物不能运行而发生的梗阻现象.
-
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内容物不能顺利向远端运行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称为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上常根据其发病原因将其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以及血运性肠梗阻.
-
CT诊断结核性血运性肠梗阻1例报道
肠梗阻常见,也易于诊断,但梗阻的部位和原因,尤其是绞窄性肠梗阻是否合并肠系膜静脉血栓,通过传统的X线平片和常规CT检查确诊相对困难.本文收集了1例结核性血运性肠梗阻合并肠系膜静脉血栓,通过常规检查后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并图像后处理,后确诊,经治疗并痊愈出院.
-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性质及病因的临床应用价值
肠梗阻是脂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的状态.按梗阻的原因不同,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按有无肠壁的血运障碍又可分为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按梗阻部位的高低不同又可分为高位肠梗阻和低位肠梗阻.
-
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肠梗阻是指任何原因引起肠内容物正常运行或顺利通过发生障碍.按病因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按梗阻有无血运障碍分为: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根据梗阻的部位可分为高位和低位肠梗阻两种,根据梗阻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按发展过程快慢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若一段肠管两端均受压且不通畅者称闭袢性肠梗阻,闭袢肠管中的气体和液体无法减压,易发生血运障碍.肠梗阻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来势凶猛,需要紧急手术,若处理不当会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在肠梗阻患者护理工作中,围术期护理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对我院收治36例肠梗阻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