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对策及疗效比较

    作者:樊嘉;吴志全;周俭;邱双健;陈荣新;史颖弘;汤钊猷

    目的比较肝功能处于代偿期的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并探讨影响其疗效的因素. 方法 138例肝功能处于代偿期、术前估计可以手术切除的门静脉癌栓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4组:保守治疗组14例、化疗组41例、手术切除组19例、手术切除加化疗组64例. 结果保守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3.5个月;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7.1个月;手术切除组中位生存时间10.3个月;而手术切除加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13.4个月,术后半年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3.7%、37.6%、30.7%、14.0%,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后化疗次数是影响手术切除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结论 (1)门静脉癌栓患者在肝功能处于代偿期,术前估计手术能一并切除原发灶与癌栓时,应行剖腹探查,而手术切除加术后化疗的疗效好;(2)术后在患者肝功能许可的情况下,可行多次栓塞化疗.

  • 肾癌伴静脉癌栓外科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宋毅;何志嵩;李宁忱;李鸣;周利群;那彦群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的预后.方法自1994年8月至2004年7月共33例患者行肾癌根治术及静脉癌栓取出术,其中男性26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60岁(20~82岁).肾静脉癌栓15例,下腔静脉癌栓Ⅰ级(肝下水平)9例、Ⅱ级(肝后水平)5例、Ⅲ级(肝上水平)1例、Ⅳ级(右心房水平)3例.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9例患者得到随访,14例死亡,平均生存(16.4±2.9)个月(1~42个月),15例存活,平均随访(17.3±4.6)个月(3~67个月).1例患者术后第2天死亡,3例失访.5年生存率为16%.肾静脉癌栓患者平均生存(49.9±9.8)个月,明显高于Ⅰ级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16.7±1.9)个月(P<0.05).结论肾癌根治性切除加癌栓取出术是治疗肾癌伴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肾静脉癌栓患者的预后好于腔静脉癌栓患者.

  • 持久亚甲蓝染色法在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蔡守旺;吕文平;杨世忠;曾建平;徐立宁;张文智;董家鸿

    目的 探讨持久亚甲蓝染色法在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的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对11例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实施解剖性肝切除术和胆管取癌栓术.其中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9岁.9例以黄疸为首发临床表现.按Satoh分型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1例.在肝门部解剖出预切除肝段的蒂,向Glisson 鞘内门静脉远端注射亚甲蓝后结扎该蒂,使预切除肝段染色,按着色的界限行肝段切除.结果 11例手术均染色成功,实施肝段切除4例,肝亚段切除3例,半肝切除2例,肝叶切除2例.平均手术时间137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46 ml.术后均无肝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随访14.6个月,2例出现肝脏肿瘤复发,l例发生肿瘤腹腔种植,1例复发胆管癌栓,2例死亡.结论 采用持久亚甲蓝染色法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能提高肝切除的精准性.

  • 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定量检测意义

    作者:刘志东;许绍发;李云松;李福根;刘树库;韩毅;宋小运;梁子昆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肺静脉和外周静脉血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分期、治疗及预后监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5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10例良性肺疾病者(对照组)、健康志愿者10位.经CD326免疫磁珠阳性分选富集循环肿瘤细胞(CTCs)标本后,行CK-FITC、CD45PE荧光抗体标记,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对CTCs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25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术中肺静脉血CTCs定量检测阳性率为64%(16/25例),明显高于外周静脉血CTCs阳性率40%(10/25例)的水平(P<0.05);Ⅰ期13例中外周血CTCs阳性3例(23.0%),肺静脉血CTCs阳性8例(61.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CTCs水平的定量检测是较为敏感的肿瘤进展、治疗反应和预后预测的评价指标;免疫磁珠富集联合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CTC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作者:沈长新;夏琳

    目的:总结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检测研究的进展,探讨其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循环肿瘤细胞"和"外周血"为关键词,检索1996-2008与外周血CTCs检测相关的文献共1 941篇,以检测CTCs方法、CTCs与患者的预后、病理分期、疗效入选标准,排除个案报道,重复研究类文章,精选39篇文献,纳入分析.结果:不同的方法、大量的肿瘤标志用来检测CTCs,得出各种各样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析前的富集技术、RT-PCR技术、多种分子标志的联合应用,提供了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有效的检测CTCs方法.目前,尚未证实检测外周血CTCs与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病理分期、疗效的监测有关.结论:检测CTCs还不能应用于临床.应该研究CTCs特异的生物特征和鉴定CTCs有致癌能力特异的基因.

  • 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赵丽娜;蔡莉

    目的:总结国内外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在检测手段及相关临床意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CTC检测项目在研究肿瘤转移过程中的地位、必要性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应用Medline、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以“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转移、上皮间质转化”等为关键词,检索2006-06-2011-06的相关文献,共选择文献48篇加以分析总结.文献纳入标准:1)乳腺癌CTC的起源及其特点;2)乳腺癌CTC的检测方法;3)检测乳腺癌CTC的临床意义;4)乳腺癌CTC的特性.结果:CTC的检测在预测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方面有重要价值;同时,它在预测和判断疗效方面优于一些传统方法.除此之外,CTC的分子学和生物学特性,如ER、PR、HER-2表达和上皮间质转化等,以及这些特性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结论:对CTC的深入研究能够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它,使其成为乳腺癌患者监测转移和预后的常规的检测指标,并有助于了解血行转移的机制,更有望发现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 实体瘤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转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传利;韩崇旭;王大新

    目的:总结实体瘤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和转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循环肿瘤细胞、实体瘤、转移"为关键词,检索2000-01-2010-10PubMed、Science Direct、Ovid、Springer、CNKI和维普等数据库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关于实体瘤CTC与转移密切相关的分子机制、临床相关性的文献.共纳入分析42篇文献.结果: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材料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方法有效地富集和鉴定不同类型实体瘤外周血CTC.细胞基因水平证实CTC具有恶性生物学特性,CTC自身基因和转移相关蛋白谱的表达,肿瘤微环境、免疫系统等因素影响着CTC远处器官转移灶的形成.CTC数目、特定基因、蛋白的表达与治疗疗效、预后等具有相关性.结论:研究CTC参与血液播散转移的机制,为全面、准确地阐明恶性实体瘤转移的机制、个体化的治疗提供新的工具.

  • hMAM和CK19 mRNA联合检测早期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艳;周永春;王熙才;伍治平;金从国;邹天宁;谷玉兰;刘馨

    目的:评价hMAM和CK19 mRNA联合检测早期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RT-PCR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CK19、hMAM mRNA阳性循环肿瘤细胞.结果:hMAM和CK19 mRNA联合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52.0%)均高于良性乳腺疾病患者(16.7%)和健康体检者(5.0%), P值分别为0.004和0.000;阳性率与癌组织HER-2过表达相关,P=0.049.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57.5%,特异度为88.6%.26例联合检测阳性患者,13例随访期出现转移复发,P=0.001;中位无瘤生存期明显降低,P=0.000.结论:hMAM和CK19 mRNA是一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好的诊断早期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基因标志,可能作为早期乳腺癌术后监测转移复发辅助指标.

  • 肺癌患者三种微转移标志物临床意义的比较研究

    作者:朱广迎;刘德林;陈杰

    目的评价肺癌患者外周血LUNX mRNA 、CK19 mRNA、CEA mRNA诊断微转移的特异性、敏感性,探索肺癌患者微转移的早期诊断.方法以肺部良性疾病30例、健康人10例的外周血为对照,以LUNX mRNA 、CK19 mRNA、CEA mRNA的表达为指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8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手术切除区域44个淋巴结的微转移,并根据淋巴结病理切片、临床分期、随访过程中复发转移率评价微转移的临床意义.结果①LUNX mRNA、CK19 mRNA、CEA mRNA在肺癌组织的表达率均为100%(35/35).②48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LUNX mRNA阳性30例(62.5%),CK19 mRNA阳性24例(50.0%),CEA mRNA阳性32例(66.7%);44枚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区域淋巴结,LUNX mRNA阳性16枚(36.4%),CK19 mRNA阳性12枚(27.3%),CEA mRNA阳性18枚(40.9%).③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表达阳性2例(6.7%),LUNX mRNA或CEA mRNA表达均阴性;10例健康人外周血和11枚取自肺良性疾病患者的淋巴结,3个指标检测结果均为阴性.④44枚肺癌区域淋巴结中,普通病理组织学检出6枚(13.6%)有癌转移,阳性率明显低于RT-PCR检测结果(P<0.05).⑤3种微转移指标的阳性率均随TNM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0.01).⑥随访发现外周血微转移阳性患者的复发率高于阴性患者.结论 LUNX mRNA、CK19 mRNA 、CEA mRNA有可能成为监测肺癌微转移的分子标志.

  • 循环肿瘤细胞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郝帅;田武国;孙启慧;高博;罗东林

    循环肿瘤细胞( CTCs)是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的肿瘤细胞,来源于原发肿瘤或从转移性病灶脱落入血。外周血CTCs检测已成为一种高度可行且可重复的非侵入性新型诊断方法。 CTCs的血源性传播在乳腺癌转移、进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CTCs检测既能评估临床干预措施的疗效及患者的预后,又可作为分析患者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实时样本,及时发现肿瘤的生物学变化。临床医师可根据CTCs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目前,在基因和分子生物学水平对CTCs的研究已广泛开展,有望为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主要介绍CTCs检测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 循环肿瘤细胞及循环肿瘤DNA检测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戚丽娜;郑树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常见的癌症,其早期检测、个体化治疗及实时疾病监测一直是科研及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重点.癌症患者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 CTC)和循环肿瘤DNA( ctDNA)的检测微创、简便,易实时获取信息.目前,有关CTC富集鉴定方法多种多样,CTC及ctDNA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前有所提高,未来研究面临的大挑战为肿瘤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开发以及ctDNA临床意义的研究. CTC及ctDNA在基础研究、检测方法、CTC培养、早期肿瘤检测、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均有开展.笔者对乳腺癌CTC及ctDNA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

  • 肝细胞肝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

    作者:穆洪;林凯璇;赵宏;李聪;孙玉琳;蔡建强;赵晓航

    目的 初步探讨肝细胞肝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效果.方法 收集50例经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的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前外周血,分别采用纳米磁珠负性富集和CaptorTM无标记捕获系统分离与富集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采用上皮细胞和肝细胞肝癌组合标记的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循环肿瘤细胞,探讨循环肿瘤细胞分离、富集和鉴定的效果,观察患者手术前后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 纳米磁珠负性富集和CaptorTM无标记捕获系统均可有效分离和富集肝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单纯手术治疗的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前外周血经纳米磁珠负性富集后循环肿瘤细胞检出率为96.0% (48/50),7.5ml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中位数为16个.术后7.5 ml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中位数为17个,术前为2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1).结论 采用纳米磁珠负性富集和CaptorTM无标记捕获系统均能有效分离和富集肝细胞肝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手术前后循环肿瘤细胞数目存在差异,动态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可辅助了解肿瘤进展.

  • 早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阳性循环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艳;邹天宁;王熙才;伍治平;金从国;谷玉兰;周永春;刘馨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阳性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应用RT-PCR检测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24例良性乳腺病变患者及20名健康体检志愿者外周血有核细胞CK19 mRNA的表达,并根据基因标志物结果随访.结果 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前外周血有核细胞CK19 mRNA阳性率40.0%(20/50),与良性乳腺疾病患者[12.5%(3/24)]及健康体检志愿者[5%(1/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04);外周血有核细胞CK19 mRNA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月经状况、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病理分化、激素受体状况、Her-2、血清CA153、血清CEA水平异常升高无关(P>0.05);20例外周血有核细胞CK19 mRNA阳性的患者中有11例随访期出现转移复发(P=0.002),中位无瘤生存期明显缩短(P=0.007).结论 CK19 mRNA可以作为循环肿瘤细胞基因标志物.检测CK19 mRNA阳性循环肿瘤细胞,可能作为早期乳腺癌术后判断复发转移的辅助指标.

  • 喉、喉咽癌患者外周血播散肿瘤细胞检测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平栋;于振坤;黄志刚;房居高;倪鑫;王琪;范尔钟;李颖

    目的探讨RT-PCR以CK19mRNA作为标记物在检测喉癌、喉咽癌患者外周血播散肿瘤细胞(disseminated tumor cell,DTC)的意义.方法采用套式RT-PCR,以CK19mRNA为指标,检测32例喉癌、喉咽癌患者外周血中的DTC.结果CK19mRNA总阳性率为46.9%(15/32);其中喉癌阳性率为40%(10/25);喉咽癌阳性率为71.4%(5/7).20例正常对照组全部阴性.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75%(9/12),非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30%(6/20),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期(20.29±5.16月)比阴性组(37.13±3.23月)明显缩短,经Log-rank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46,<0.05),阳性组的复发率(66.7%)比阴性组(18.8%)增高(P<0.05).并且做了生存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15,<0.05).结论以CK19mRNA肿瘤标记物,用精确设计的RT-PCR技术对外周血DTC的检测有助、于喉癌、喉咽癌转移的早期发现;随访初步发现用DTC的检测有望作为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早期预示手段.

  • 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内静脉癌栓的临床特点

    作者:杨蕾;郭朱明;陈文宽;曾宗渊;刘学奎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内静脉癌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复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内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资料、治疗方式及临床转归.结果 2例患者除颈部肿物外,均无明显临床症状,经CT检查均发现颈内静脉内低密度影,但不能确诊为癌栓,其中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可诊断颈内静脉癌栓.2例均接受了甲状腺全切除+单侧颈淋巴清扫+同侧颈内静脉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内静脉癌栓.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4个月、13个月因肿瘤局部未控死亡.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内静脉癌栓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手术切除全甲状腺及受累静脉有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术后还应补充放疗及131I治疗,但总体预后不良.

  • 微波固化和手术切除对肝癌细胞血行性播散的影响

    作者:马焕先;顾万清;李崇辉;陈永卫

    目的比较和评估手术切除和微波固化两种治疗方法对肝癌细胞血行性播散的影响.方法应用巢式RT-PCR检测治疗前外周血AFP mRNA、MAGE-1 mRNA和MAGE-3 mRNA表达均为阴性的92例TNM Ⅱ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及10例良性肝病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上述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直径≤3cm的TNM Ⅱ期HCC微波治疗后外周血AFP mRNA、MAGE-1 mRNA和MAGE-3 mRNA表达总阳性率为4.35%(1/23),手术治疗后总阳性率为30.43%(7/2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直径>3cm的TNM Ⅱ期HCC微波治疗后外周血AFP mRNA、MAGE-1 mRNA和MAGE-3 mRNA表达总阳性率为21.7%(5/23),手术治疗后总阳性率为34.8%(8/2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三项指标检测均为阴性.结论手术与微波治疗均可能导致医源性癌细胞血行播散,直径≤3cm的TNM Ⅱ期HCC微波治疗引起的肝癌细胞血行性播散概率较手术治疗低,但对直径>3cm的TNM Ⅱ期HCC而言,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

  • 右心房转移性肝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

    作者:程红岩;徐爱民;陈栋;徐雯;贾雨辰

    目的评价右心房转移性肝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所有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 3期薄层扫描,发现肝内肿瘤和右心房充盈缺损.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上均诊断为肝癌.结果 10例肝癌为巨块型,1例为多结节融合型;右心房癌栓大小不等,大为5.1 cm×7.7 cm,小为1.5 cm×2.1 cm;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可表现为圆形、卵圆形和水滴样,边缘清楚或模糊;平扫不易发现,增强3期扫描均表现为右心房结节状、块状充盈缺损,在动脉期显示明显,延迟期显示癌栓较为完整;癌栓在动脉期和门脉期可有轻度强化.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均受侵犯,8例门静脉受侵犯.结论当肝癌伴下腔静脉、肝静脉和右心房充盈缺损时,应考虑为右心房癌栓.

  • 门静脉癌栓合并门脉高压症的TIPS姑息治疗

    作者:姜在波;单鸿;关守海;朱康顺;黄明声;李征然;郭添胜;刘浪

    目的评价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 PVTT)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姑息治疗的疗效,并讨论其技术特点.方法本组报告14例终末期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及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平均年龄53.6岁.8例门静脉主干完全堵塞,6例门静脉主干及分支有不同程度栓塞,5例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1例单纯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单纯顽固性腹水,1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顽固性腹水.结果14例中10例患者成功行TIPS治疗,门静脉压力平均从术前37.2 mm Hg(1 mm Hg=0.133 kPa)降至术后18.2 mm Hg,平均降低19.0 mm Hg,腹水减少或消失,消化道出血、腹胀、腹泻等症状缓解,平均生存132.3 d.4例失败.结论 TIPS是姑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和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方法.

  • 覆膜支架成形术治疗癌栓性门静脉狭窄的临床应用

    作者:姜在波;黄明声;王劲;李征然;钱结胜;关守海;朱康顺;张雄军;单鸿

    目的 初步探讨覆膜支架成形术治疗癌栓性门静脉狭窄的技术要点及早期疗效.方法 5例原发性肝癌和1例胆总管癌患者,增强CT显示门静脉癌栓形成致门静脉主干狭窄超过75%(2例闭塞).采用经皮、经肝与经皮、经脾途径介入治疗,在狭窄部位放置直径10 mmFLUENCYTM覆膜支架,术后以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栓塞曲张胃冠状静脉及穿刺通道.支架置入前、后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 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支架成形前门静脉压力平均50.7 cmH2O(1 cm H2O=0.098 kPa),术后平均41.3 cm H2O,平均降低9.4 cm H2O.1个月后复查,2例支架内栓子形成,再狭窄,出现呕血、大量腹水症状,其余4例患者未发生门静脉高压导致的严重症状.结论 覆膜支架成形术治疗癌栓性门静脉狭窄安全可行,选择合适的适应证能有效控制门静脉高压的症状.

  • 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经皮介入引流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卢再鸣;梁宏元;孙巍;温锋;毛晓楠;郭启勇

    目的 探讨经皮介入治疗肝癌合并胆管癌栓致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及影像检查证实为肝癌合并胆管癌栓造成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资料,16例均行经皮穿刺造影后置管引流术,根据患者置管后的临床表现,分别采用永久性外引流、内引流定期调整引流管以及覆膜支架植入等治疗方法,术后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采用配对t检验与术前对比,根据TBIL下降情况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来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并在2年的随访期限内观察患者生存期.结果 16例穿刺引流均获得成功,其中永久性外引流2例,内引流并定期调管7例,留置覆膜支架7例.16例经皮介入治疗前总胆红素平均为(261.9±77.2)μmol/L,治疗后2周为(161.2±80.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66,P<0.01).16例生存时间为30~391 d,平均生存时间204 d,中位生存时间为200 d.穿刺引流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和感染,经止血及抗炎等常规治疗可有效控制.结论 对于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所致的梗阻性黄疸,经皮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高,临床疗效较好.

102 条记录 2/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