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向单克隆抗体在示踪裸鼠体内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

    作者:于长隆;Mark HARDY

    目的:应用双向单克隆抗体为桥梁对接种于雌性裸鼠体内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进行示踪,为示踪体内肿瘤细胞寻找更好的途径.方法:将MCF-7细胞经体外培养后接种于雌性裸鼠,待形成肿瘤结节再用自制的双向单克隆抗体(用两株分别分泌抗MCF-7细胞表面抗原及抗碘化的Bolton-Hunter, IBH试剂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再杂交,得到的双重杂交瘤分泌的双向单克隆抗体可同时结合MCF-7细胞及IBH试剂) 及125I-BH注射于裸鼠体内,用放射自显影法显示125I在MCF-7细胞表面的分布.结果:双向单克隆抗体确能将125I-BH带到裸鼠体内的MCF-7细胞表面.结论:应用双向单克隆抗体为桥梁进行肿瘤细胞示踪或局部放射治疗应是较单纯化学修饰单克隆抗体效果更加确切的方式.

  • 8例肾癌并下腔静脉癌栓手术的麻醉管理

    作者:王晓琳;张宏;肖序仁

    目的 提高对肾癌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术中麻醉管理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肝内膈下型,6例肝下型肾癌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该类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分别为(473.6±98.6)min、(5 028.6±849.8)mL,平均自体输血(1201.3±375.4)mL.术中下腔静脉完全阻断(14.8±9.8)min,与阻断前即刻比较,阻断后5min中心静脉压、收缩压分别下降58.4%±12.3%、33.6%±5.6%,心率升高24.8%±13.7%;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开放后即刻动脉血PH、BE值分别为7.13±0.05和-6.5±0.3.术中特殊事件:下腔静脉阻断后期,1例患者发生室颤.下腔静脉开放后,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sT段明显下移,另1例患者SPO2从100%骤降为0,后经尸检证实为肺动脉栓塞(癌栓).结论 术前明确肿瘤及癌栓大小,充分了解术式,术中采用自体输血,保护心、肾功能,预防和及时发现重要器官的栓塞尤其是肺栓塞,是麻醉医师关注的重要环节.

  • 肝癌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锐;王万祥

    肝癌的高复发率使得预防复发转移成为世界瞩目的问题。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出现为预防肿瘤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会对当前国内外CTC的检测和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 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姜镕;马春华;朱子龙;李金铎;王斌;孙立伟;吕远

    目的 初步探讨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5例经脑脊液细胞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后分别行肿瘤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TM-iFISH)、脑脊液细胞学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 TM-iFISH检测显示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数目为18~ 1823个/7.50 ml,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仅2例发现肿瘤细胞,肿瘤标志物检测5例均高于血清正常值范围.MRI增强扫描可见脑膜转移癌之典型征象.结论 TM-iFISH技术用于检测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较传统方法具有一定优势,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脑脊液肿瘤细胞检测方法,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尚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 卵巢癌循环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孙昱;符达;刘兴党

    卵巢癌病死率在妇科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一位,卵巢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就诊时多数已为晚期,卵巢癌患者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是复发和转移.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在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循环肿瘤细胞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笔者就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右心房瘤栓及肺栓塞一例

    作者:王静;贾彦焘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0岁.因咳嗽喘憋动则尤甚2月余,右下腹疼痛不适伴腹胀10d,于2008年1月15日收住人院.查体:体温:36.5℃,脉搏:105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9.95/11.97 kPa,神志清楚,精神疲倦,自动体位,营养中等,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

  • 一种新的富集并计数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的方法

    作者:马春华;姜镕;李金铎;王斌;孙立伟;吕远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平台(TM-iFISH)富集并计数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的恶性肿瘤细胞,探讨一种新的检测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的方法。方法选取6例经脑脊液细胞学或头增强MRI扫描确诊的肺癌脑膜转移患者,每例患者经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20 mL(共10份),其中7.5 mL应用TM-iFISH技术富集并计数脑脊液中的恶性肿瘤细胞,10 mL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2.5 mL行脑脊液生物化学检查。结果10份脑脊液标本均顺利完成上述检测,其中7份标本通过TM-iFISH技术计数示肿瘤细胞数为3~1823个/7.5 mL脑脊液,3份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9份脑脊液生物化学检查结果蛋白量高于正常值。3例患者治疗后应用TM-iFISH技术再次计数脑脊液恶性肿瘤细胞,2例患者计数较治疗前减少。结论 TM-iFISH技术可以富集并计数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可能成为肺癌脑膜转移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方法。

  • 肾癌并肾静脉癌栓的影像学诊断体会(附五例报告)

    作者:赵韩飞

    目的:通过B超、CT、MRI等影像学方法诊断肾癌并肾静脉癌栓,同时行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并肾静脉癌栓的5例B超、CT、MRI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5例肾静脉癌栓术前B超诊断2例;CT明确诊断4例,模糊诊断1例;MRI均明确诊断.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均明确诊断为肾癌并肾静脉癌栓,术后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3例,颗粒细胞癌、低分化癌各1例.结论:B 超、CT及MRI诊断肾癌并肾静脉癌栓各有优势与不足,应综合判断,全面分析,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 超声造影、常规超声、增强CT鉴别诊断门静脉癌栓与血栓的比较

    作者:任杰;曾婕;吕艳;廖梅;张艳玲;郑荣琴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CEUS)、常规超声(B型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增强CT(CTP)定性诊断门静脉栓子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临床确诊的43例门静脉栓子的常规超声、CEUS和CTP图像资料,比较3种手段对门静脉栓子的定性诊断准确性.结果 常规超声、CEUS和CTP定性诊断门静脉栓子的符合率分别为60.5%、100%和76.7%,3种方法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可以准确鉴别门静脉癌栓与血栓,较目前临床常用的常规超声和CTP更为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瘤栓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及其诊断价值

    作者:林礼务;林学英;何以敉;高上达;薛恩生;俞丽云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癌栓(PVTT)的诊断价值以及PVTT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病理或(和)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肝细胞癌伴PVTT患者38例,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16例.对癌栓与血栓进行二维超声定位,并对其周边与内部进行彩色血流检测,观察其动脉与门静脉血流的显示率以及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果癌栓组的周边与内部均以动脉血流为主,其显示率分别为 81.6%(31/38)与 86.8%(33/38),均明显高于血栓组的动脉血流显示率[31.6%(5/16)与 6.3%(1/16),均P<0.01];而血栓周边仍以显示门静脉血流为主,达 68.8%(11/16),高于癌栓组(P<0.01).同时,癌栓组周边动脉血流的高流速与阻力指数分别为(141.45±58.36)cm/s与 0.69±0.04,明显高于血栓组[(102.32±18.21)cm/s与 0.59±0.05,均P<0.05]. 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显示门静脉癌栓内部的动脉血流对PVTT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超声引导门静脉联合肝动脉注射无水酒精治疗门静脉癌栓的研究

    作者:林礼务;林学英;高上达;何以敉;薛恩生;俞丽云;林晓东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门静脉联合肝动脉注射无水酒精(PEI)对门静脉癌栓(PVTT)的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肝癌(HCC)合并PVTT 34例,其中行单纯门静脉穿刺PEI治疗PVTT 19例(A组),行门静脉、肝动脉联合PEI治疗PVTT 15例(B组). 全部病例同时行肝内肿瘤结节PEI治疗. 随访1~3年,统计A、B两组治疗后PVTT消失缩小率、甲胎蛋白(AFP)下降率与1~3年生存率.结果 B组的癌栓消失、停止发展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 53.3%、33.3% 与 86.6%,与A组(分别为 36.8%、36.8% 与 73.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34例PVTT中AFP升高28例,经超声引导治疗后, 89.2%(25/28)AFP呈不同程度的下降,B组AFP降为正常者高达 75.0%(9/12),明显高于A组的 37.5%(6/16)(P<0.05). B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86.7%(13/15) 、69.2%(9/13) 与 44.4%(4/9),均明显高于A组的 32.6%(11/19) 、27.3%(3/11)与0(均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采用超声引导门静脉与局部肝动脉PEI治疗PVTT有一定疗效,且1~3年生存率优于单纯门静脉穿刺PEI治疗PVTT,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 超声介入无水酒精治疗肝门静脉癌栓的探讨

    作者:林礼务;何以敉;高上达;叶真;薛恩生;林晓东;余丽云

    目的 探讨超声介入无水酒精治疗肝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 18例肝门静脉癌栓行超声引导注射无水酒精治疗,每周1~2次,连续5~7次为一疗程,注射结束后再随访6~12个月。结果 18例肝门静脉癌栓经超声引导肝门静脉穿刺注射无水酒精后,15例(83.3%)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7例(38.9%)癌栓消失,8例(44.4%)表现为癌栓缩小或停止发展,2例(11.0%)左右支皆有癌栓者均无效,1例(6.0%)因脑转移中断治疗。结论 选择细针于超声引导下进行肝门静脉癌栓穿刺无水酒精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其主要的副作用是较明显疼痛,强调掌握穿刺要点与必要的止痛是本技术的关键。

  • 术前栓塞治疗七例骶骨肿瘤

    作者:陈为军;李若宣;马跃斌

    骶骨肿瘤早期临床症状少,晚期出现症状时肿瘤已较大,手术切除范围广,术中出血量大,一般在3 500ml左右,易引起患者术中休克或死亡[1].我院1996~1999年共收治骶骨肿瘤7例,分别进行动脉栓塞治疗,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 肝癌介入治疗前肝储备功能测定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璟;张帆

    通过对肝储备功能的几种测定方法的分析,选择能准确评估肝储备功能的方法,从而指导原发性肝癌的介入化疗栓塞方案及周期的确定,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肝癌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现状

    作者:陈洪;王智;吴健

    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阶段,癌细胞就可侵入血管、形成远处转移,致使患者失去有效治疗机会、预后不良.如果在转移性病灶形成之前能够在血液中发现循环肿瘤细胞(CTC),则可早期发现转移倾向.因而,能否有效地检测出肝瘤CTC对判断治疗效果乃至阻断转移发生均有重要价值.目前用于检测肝癌CTC的分子标记物(如EpCAM、AFP等)在肝癌干细胞(CSC)也有表达,而且肝癌CTC在血液中数量极少,所以发现更加特异、敏感的CTC分子标记物以及开发更加高效的CTC检测技术对于提高肝癌CTC 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注射华蟾素与无水乙醇治疗门静脉癌栓的效果比较

    作者:冀建峰;肖秋金;邓晓莉

    目的 对比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注射华蟾素与注射无水乙醇治疗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2月解放军第九四医院收治的56例肝癌术后复发的门静脉癌栓患者,其中27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华蟾素注射治疗(华蟾素组),29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无水乙醇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期,并比较其治疗前后的TBil、ALT、AST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华蟾素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为63.0%,无水乙醇组58.6%,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1,P>0.05);华蟾素组治疗后的TBil、ALT和AST水平均低于无水乙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4、2.40、2.39,P值均<0.05);华蟾素组6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5%、63.0%、29.6%;无水乙醇组分别为82.8%、58.6%、31.0%,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16、0.111、0.013,P值均>0.05).结论 超声介入注射华蟾素和注射无水乙醇治疗门静脉癌栓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相似,均能起到抑制癌栓生长、延长生存期的作用,但华蟾素介入治疗在保护肝功能方面优于无水乙醇.

  • 多西他赛与奈达铂联合放疗对老年食管癌患者血清指标及肿瘤循环细胞的影响

    作者:吴瑾;周莉华;齐立伟

    目的 探究多西他赛与奈达铂联合放疗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指标及肿瘤循环细胞(CTCs)的影响.方法 92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放疗,观察组同期给予多西他赛与奈达铂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Cyfra21-1及外周血CTCs阳性率,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78%、6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EA、SCC及Cy-fra21-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CEA、SCC及Cyfra21-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TCs阳性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CTCs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及恶心呕吐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结论 多西他赛与奈达铂联合放疗能提高老年食管癌临床疗效,降低血清CEA、SCC、Cyfra21-1水平,减少CTCs阳性表达,毒副作用较单纯放疗略有增加,但患者均可耐受.

  • 胃癌患者45例外周血肿瘤干细胞样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

    作者:李熳;张志广;刘霞;罗丹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4(胃癌干细胞标志物)阳性的循环肿瘤细胞(CTC)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纳入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的45例胃癌患者和20名健康体检者。采集所有纳入对象的外周血,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双重免疫荧光法(细胞角蛋白19/CD44)检测C T C和CD44阳性的C T C。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 t检验。结果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未检出C T C。45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27例(60%)检出C T C ,其中19例为CD44阳性。两组C T C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6, P<0.05)。27例C T C阳性的患者中,近端胃癌19例,其中16例为CD44阳性;16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其中14例为CD44阳性;13例出现远处转移,其中12例为CD44阳性;14例出现复发,其中13例为CD44阳性;CD44阳性的C T C与胃癌患者的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复发有关(χ2=5.891、5.527、5.787、7.052,P均<0.05)。13例复发的CD44阳性CTC患者,其复发时间为(10.54±5.55)个月,短于1例CD44阴性CTC患者的1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54,P=0.004)。结论表达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CTC与胃癌的复发转移相关,检测这部分亚群的CTC可能更有临床意义。

  • 胰腺癌肝转移与循环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表型的关系

    作者:祝鹏;刘慧颖;姚骏;柴云笙;徐楷;孙延平;胡志前;王伟军

    目的:研究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表型和胰腺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普外科收治、术前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肝转移且术后病理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术后随访1年,根据随访期内有无肝转移将患者分为肝转移组和无肝转移组,每组随机选择50例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均采集外周血样本,同时收集10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作为对照;然后采用免疫磁珠法富集并分离外周血标本中的CTCs,并用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carbamoyl-phosphatesynthetase 1,CPS1)抗体的免疫荧光法对CTCs进行鉴定.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标本中EMT标志物Snail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这些标志物和胰腺癌肝转移的关系.结果:10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标本中,CPS1、Snail和Vimentin均无表达;在50例胰腺癌肝转移组患者的外周血标本中,Snail阳性表达41例(82%),Vimentin阳性表达36例(72%);在50例胰腺癌无肝转移组患者的外周血标本中,Snail阳性表达10例(20%),Vimentin阳性表达6例(12%).肝转移组的Snail和Vimentin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肝转移组(x2=38.455,P<0.01;x2=36.946,P<0.01).肝转移组中Snail 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657,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糖类抗原19-9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水平> 37 kU/L、肿瘤直径≥4 cm、胰头肿瘤、血管浸润、Snail表达阳性和Vimentin表达阳性均与胰腺癌肝转移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9-9>37 kU/L (β=3.411,P<0.01)、Snail表达阳性(β=2.882,P< 0.01)和Vimentin表达阳性(β=3.361,P<0.01)是胰腺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中CTCs-EMT表型标志物Snail和Vimentin的表达与其发生肝转移有密切关系.

  • CK19联合hMAM检测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价值

    作者:鲍慧铮;陈力;李思莹;徐娜;李忠锟;左淑波;于秀艳;刘岩;赵丹丹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 (cytokeratin 19,CK19)和人乳腺珠蛋白(human mammaglobin,hMAM)在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联合2种生物标志物CK19和hMAM检测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阳性率,并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CK19、hMAM及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5.5% (20/44)、38.6% (17/44)和56.8% (25/44).CK19联合hMAM检测的阳性率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P=0.031).治疗前乳腺癌患者CK19、hMAM及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 3、P=0.000 1和P=0.000 1);两个化疗周期后,联合检测结果由阳性转为阴性的患者在TNM Ⅲ期和Ⅳ期中分别为5例和4例,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 3和P=0.045 5);但在TNM Ⅰ和Ⅱ期患者中,CK19、hMAM或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患者经化疗后其数量均下降,且联合检测的阳性患者数量仍高于单一检测的阳性患者数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19联合hMAM可作为诊断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指导乳腺癌患者的早期微转移、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102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