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体强化术治疗不同疼痛类型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进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发生率日益增多,尤其多见于五十岁以上的女性患者, OVCF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活动受限、脊椎不稳、脊椎后凸畸形,可能会影响患者肺功能[1-2],进而降低人们的生活和生存质量[3],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以往OVCF多采用对症综合保守治疗,包括止痛药物、抗骨质疏松药、支具治疗及长时间的卧床休息等方法,然而长期卧床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甚者危及患者生命,同时长期制动会使骨质疏松进展、加大患者再发骨折的风险,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椎体强化术相对于保守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能迅速缓解疼痛,稳定伤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方法。现就椎体强化术治疗疼痛性OVCF的研究作一综述。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X线、CT诊断意义及对照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爆裂性骨折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可导致局部疼痛、局部后突畸形及神经症状."爆裂骨折"一词由Holdworth[1]在1963年首先提出,用于形容纵向压力导致的椎体粉碎性骨折.胸腰椎损伤的准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如果漏诊,创伤性脊椎不稳定可导致严重的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后遗症[2].目前仍首选用X线平片诊断胸腰椎骨折,CT扫描对判断骨折后分型及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8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在描述、比较、讨论X线、CT的影像学表现基础上,评价其诊断和治疗的价值.
-
人工椎间盘和人工髓核置换的研究和临床(二)(附3例报告)
2 人工髓核研究和临床常见的椎间盘退变引发腰腿痛的传统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伴有滑脱或不稳脊椎行脊椎融合术,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受到普遍肯定.由于脊椎外科的发展, 对椎间盘生物学结构和生物力学认识的深化,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所致的脊柱生物力学紊乱和结构异常,出现腰椎活动度减小,脊椎不稳,顽固性下腰痛甚至脊椎滑脱等,引起骨科界的重视.脊椎融合必定引起邻椎的代偿运动,带来的邻椎的应力损害,使该节段小关节退变加剧,故其疗效大约在70%~85%,文献指出有3%~14%患者摘除突出变性髓核后,用人工髓核植入来代替并重建脊椎的稳定和力学特性.人工髓核的研究国内、外均有多年研究,如国内徐印坎等(2001)报告过硅胶髓核应用.限于脊椎的特殊性,进展缓慢,疗效尚需进一步深入观察[7,9,11,12].
-
应用RF器械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35例
目的探讨应用RF器械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 3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均应用RF器械治疗,同时行椎管侧前方减压24例,植骨融合21例.结果术后椎体复高85%~100%,畸形矫正满意,后凸角<10°,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RF器械复位固定可靠,能有效恢复脊柱力线,是一种较好的复位内固定系统.
-
椎板截骨减压回植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
椎体爆裂骨折是椎体骨折的常见类型,常发生在脊椎的胸腰段.这种骨折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尽快的恢复椎管形态、彻底减压、稳妥的固定,都有利于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后路手术操作简便,创伤较少,易于掌握,基层医院应用较多.以往多行全椎板切除减压,但其并发症如脊椎不稳、神经粘连、瘢痕导致的二次医源性椎管狭窄等,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我们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采用椎板截骨减压后原位回植加后路固定植骨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长期困扰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长期以来外科医生坚持摘除与减压的原则,以达到松解神经根与减压的目的,但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脊椎不稳等并发症,术后可能并发粘连、瘢痕等所致的神经性疼痛.
-
脊柱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摘除术20例护理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腰腿痛的主要病因,传统手术方法由于损伤过大,容易造成术后脊椎不稳,神经根粘连,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等并发症[1].脊柱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MED),是目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高新技术,具有精确度高,创伤小,恢复快,保持腰椎稳定等优点,我科于2004年4~8月开展MED手术20例.通过微创手术治疗和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取得满意疗效.
-
CT导向下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症是长期困扰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过去多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以达到松解神经根与减压的目的,但手术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脊椎不稳等并发症,术后可能并发粘连、瘢痕等所致的神经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