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FGF和地塞米松对骨骼系统的骨髓基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作者:魏宽海;裴国献;郑磊;金丹;王前;马忠立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地塞米松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或地塞米松作用一定时间后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为100μg/L时,对骨髓基质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明显,但同时碱性磷酸酶活性也低.地塞米松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起抑制作用,这种作用随地塞米松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同时,地塞米松可显著增强骨髓基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浓度越高作用也越明显,到6 d时与对照组相比可增加2~4倍.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分化;地塞米松抑制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但可促进它分化,浓度为10-8mol/L合适.

  • 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NF-200和神经胶质酸性纤维蛋白免疫阳性细胞

    作者:杨萍;应大君;王宇飞;宋林;李振强

    文献报道,存在于成年动物骨髓中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能横向分化成身体绝大多数组织的细胞,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其中,微环境因素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我们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RA),神经生长因子(NGF)等后,观察成年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在离体被诱导分化成NF-200和神经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lial acidic fibrillary protein,GFAP)阳性细胞的可能性,为进一步了解成年动物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内被诱导分化成有功能的神经元的可能性奠定实验基础.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赖氨酰氧化酶的表达

    作者:洪昊;苏伟;董念国;史嘉玮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及其赖氨酰氧化酶(LOX)的表达.方法 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和纯化大鼠MSC,取第3代种植于去细胞瓣叶支架上.分别将瓣叶置于含10 μg/L bFGF的培养液(A组)、普通培养液(B组)中构建TEHV,大鼠肌成纤维细胞构建的TEHV为C组,培养14 d后,采用Amplex red荧光法检测各组中的LOX蛋白含量,RT-PCR检测LOX mRNA表达.结果 B组的LOX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0.137±0.003)mg/L,2.08±0.03]高于A组[(0.124±0.002)mg/L,0.87±0.01]和C组[(0.127±0.002)mg/L,0.90±0.01](P<0.05),A、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FGF可能通过降低MSC的LOX表达,使MSC构建的TEHV达到与肌成纤维细胞构建的类似.

  •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韦良宏;陈凤坤;李淑德;谭宗群;陈海东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大肠腺癌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手术切除的大肠腺癌组织(n=60)、癌旁组织(n=60)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n=20)中HIF-1α和BFGF表达.结果 HIF-1α和BFGF在大肠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61.7%(37/60),65.0%(39/60)]较癌旁组织[10.0%(6/60),13.3%(8/60)]明显升高(P<0.05),正常肠黏膜组织中未检出HIF-1α和BFGF表达;HIF-1α和BFGF在大肠腺癌组织中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肿瘤Dukes分期有关(P<0.05):HIF-1α和BFGF在Dukes A、B期(n=3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2%和52.7%,在Dukes C、D期(n=24)分别为83.3%和83.3%(P<0.05);大肠腺癌组织中HIF-1α和BFGF表达具有相关性(r=0.4276,P<0.001).结论 大肠腺癌组织中HIF-1α和BFGF表达水平上调,可能与大肠腺癌的预后有关;HIF-1α和BFGF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大肠腺癌的发生.

  • bFGF与ki-67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法

    作者:黄莺;王康敏;康安静;靳耀锋

    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是同在一张切片上显示两种不同抗原的免疫组化法,能同时观察细胞及组织中两种不同抗原的分布情况,对于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成功地在一张切片上显示卵巢肿瘤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 F)与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用以观察bFGF表达的细胞是否为增殖细胞,介绍如下.

  • 缓释bFGF微球体外降解和释药性质研究

    作者:段宏;裴福兴;胡隽宇;屠重棋;刘钰;樊瑜波

    通过体外降解释药实验,初步探索bFGF微球在体外的降解释药特点.以PBS液为体外降解和释药介质,初步研究bFGF微球体外降解和释药特点.bFGF微球与空白微球体外降解和质量丧失趋势一致,各个指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约在10d时PLGA的重均分子相对质量下降一半,14~18d时微球质量下降一半,说明微球质量丧失滞后于重均分子相对质量下降.突释期内微球体外释放度仅为19.26%,21d后体外累积释放度高达85.46%,释出bFGF浓度稳定,其平均浓度为(72.47±6.26)ng·mL-1,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ichi方程(r=0.9978).本实验bFGF微球与空白微球降解和吸收趋势一致.聚合物的质量和形态结构变化相对滞后于重均分子相对质量的下降,降解可能主要发生在分子链断裂.

  • bFGF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多孔β-TCP陶瓷复合移植修复兔节段性骨缺损

    作者:郑启新;郭晓东;刘勇;段德宇;吴永超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转染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否构建出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提高骨缺损修复质量.方法:体外将具有促进MSCs增殖分化及刺激毛细血管增殖等多重生物学效应的bFGF基因转入骨组织工程首选种子细胞MSCs,并与具有良好力学强度及生物活性的可降解β磷酸三钙(β-TCP)多孔基质材料复合移植,修复同种异体兔桡骨15mm长节段性骨缺损.以单纯空载体转染MSCs为对照,通过扫描电镜、X线、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结果:转基因细胞/基质材料体外复合培养扫描电镜观察证实bFGF基因修饰的MSCs增殖分化活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体内实验X线及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骨缺损正常修复,有大量活跃的新骨及丰富的毛细血管生成;对照组各时间点则以纤维结缔组织为主,未见明显的新骨及血管生成.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转基因细胞可持续表达bFGF至少4周以上.结论:把组织工程学与分子生物学有机结合,使bFGF持续高效发挥作用,研制出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为高质量地修复骨缺损,特别是治疗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疾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雷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

    作者:杨学文;马利敏;赵小强;阮林海

    目的:探讨雷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和对VEGF、bFGF表达的影响,分析雷利度胺与白血病疗效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M3除外)患者,随机分为化疗+安慰剂组、雷利度胺+化疗组及健康组.检测临床疗效和VEGF及bFGF的表达.结果:雷利度胺+化疗组与化疗+安慰剂组有效率分别为87.9%和77.2%.治疗前雷利度胺+化疗组和化疗+安慰剂组血浆VEGF水平远高于健康组,治疗后血浆VEGF水平明显下降,且在雷利度胺+化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化疗+安慰剂组.同样治疗前雷利度胺+化疗组和化疗+安慰剂组血浆bFGF水平高于健康组,治疗后血浆bFGF水平明显下降,且在雷利度胺+化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化疗+安慰剂组.结论:雷利度胺联合化疗使血管新生因子VEGF及bFGF表达明显下降,并提高急性白血病缓解率.

  • SCF与bFGF联合诱导脐血CD133+细胞分化及基因表达的变化

    作者:张静;朱敬松;李倩如;杜英;杨波;李国喜;胡祥

    本研究探讨干细胞因子(SCF)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体外联合诱导脐血CD133+细胞分化及基因表达的变化,认识脐血CD133+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体外诱导分化和临床应用打下基础.利用MiniMACS免疫磁珠法从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出CD133+细胞,用含干细胞因子(SCF)、bFGF、B27的DMEM/F12细胞营养液培养10-15天,提取培养前后细胞总RNA,利用Oligo GEArray(R)芯片和GEArray表达分析软件进行相关基因表达的芯片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63个基因中,发现21个基因培养后表达比培养前显著上调,7个基因表达显著下调.这些基因主要涉及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细胞周期、干细胞分化标志以及与干细胞相关的信号转导、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等.结论:SCF和bFGF通过一些特定基因的变化影响脐血CD133+细胞增殖分化,这一结果有助于从基因水平理解SCF与bFGF联合作用对CD133+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有利于细胞因子诱导的CD133+细胞在临床上的应用.

  • bFGF和VEGF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对HL-60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张伟平;陈协群;张永清;梁蓉;李亚红;高广勋;朱华锋

    为了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细胞株培养上清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并初步探讨白血病患者VEGF水平的评价方法以及VEGF特异性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的抗血管生成作用,用夹心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细胞株(HL-60、U937、NB4、JM和K562)培养上清中bFGF和VEGF浓度,比较其差异,将VEGF血清浓度测定值(pg/ml)、血清浓度测定值经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标化后标化值VEGF/PLT(pg/106)分别作为比较指示;HL-60细胞经不同浓度VEGF ASODN作用后,利用噻唑蓝、ELISA法分别测定靶细胞的生长状态及其VEGF分泌水平.结果发现:①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bFGF阳性率(37.5%)高于健康对照者(10%)(P<0.01),在5株白血病细胞株中,NB4、U937和K562细胞上清中检测到了bFGF表达;②急性白血病患者及健康者血清VEGF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但二者标化值测相差显著(P<0.05);除U937外,其余4株细胞株培养上清中均有VEGF表达;③HL-60细胞经0.5,1及5 μmol/L VEGF ASODN作用24小时后,其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经1,5,20μmol/L VEGFASODN作用24小时后,HL-60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P<0.05).结论: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管生成调控中bFGF、VEGF均有作用,但以VEGF为主;采用不同计算方法评价患者血清BEGF水平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本研究所用方法较为实际地反应出患者血清中受白血病影响而升高的VEGF量;VEGF ASODN可以抑制急性白血病细胞生长,从而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

  • 垂体肿瘤转化基因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作者:丛佳;汪洪毅;张翠玲

    为了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与急性白血病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5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15例非急性白血病患者的PTTG蛋白和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组PTTG蛋白和b-FGF表达较非急性白血病组明显升高,两者呈显著性差异(P<0.01).在急性白血病组中,化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与初发的病人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并且PTTG蛋白和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P<0.01).结论:PTTG蛋白和b-FGF在急性白血病中高表达,而且与化疗疗效密切相关,这提示PTTG蛋白与b-FGF的检测对于急性白血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估计均有一定意义,PTTG与b-FGF参与了急性白血病的发展.

  • 川芎嗪对BMT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FGF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吴宁;周登锋;齐洁琳;张锡芹;步兵;刘蒲香;王明玉;孙汉英;刘文励

    本研究探讨川芎嗪对骨髓移植(BMT)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FGF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促进骨髓造血重建的机制.取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不做处理),BMT+生理盐水组(简称生理盐水组)和BMT+川芎嗪治疗组(简称川芎嗪组).生理盐水组和川芎嗪组分别胃饲生理盐水0.2毫升/只和川芎嗪注射液每次2毫克/只,2次/天,直至处死为止.在BMT后第7、14、21、28天处死小鼠,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bF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BMT后第7、14、21天川芎嗪组和生理盐水组骨髓基质细胞bFG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但川芎嗪组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或P<0.05),到第28天,川芎嗪组bFG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已恢复正常,而生理盐水组仍未恢复正常,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增加bFGF的表达水平而促进骨髓微环境的修复,加速BMT后骨髓的造血重建.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管新生相关因子血清水平研究

    作者:赵梅青;赵洪国

    为了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检测43例MDS患者的血清.结果表明,MDS患者VEGF、bFGF血清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RAEB、RAEBT组均明显高于RA、RAS组,RAEBT组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VEGF、bFGF水平无显著差别.VEGF、bFGF水平与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受累、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有关,VEGF与bFGF正相关(r=0.539,P<0.01).结论:MDS患者VEGF、bFGF增多,其水平与MDS类型及预后有关.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胃癌的发展及预后

    作者:赵仲生;茹国庆;马杰

    我们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人胃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分析bFGF与MVD及其与胃癌各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

  • PDGF、bFGF和EGF在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以及表型转换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邹晖;张愚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增殖、迁移和表型转换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ASMCs,给以PDGF、bFGF和EGF干预,采用BrdU掺入法和细胞计数检测细胞的增殖;Boyden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qRT-PCR)检测平滑肌α肌动蛋白(sm-α-actin)和肌球蛋白重链(sm-MHC)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m-α-actin和sm-MHC蛋白的表达.结果 细胞分裂指数PDGF、bFGF和EGF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细胞计数PDGF、bFGF和EGF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迁移细胞数PDGF、bFGF和EGF十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细胞内sm-α-actin mRNA表达量PDGF、bFGF和EGF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PDGF下预后明显增高,而bFGF和EGF干预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细胞内sm-MHC mRNA表达量PDGF、bFGF和EGF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PDGF干预后明显增高,而bFGF和EGF干预后明显降低,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细胞内sm-α-actin蛋白表达量bFGF和EGF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PDGF干预后明显增高,而bFGF和EGF干预后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细胞内sm-MHC蛋白表达量PDGF、bFGF和EGF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PDGF干预后明显增高,而bFGF和EGF干预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DGF、bFGF和EGF在体外可以直接诱导ASMCs的增殖和迁移,同时,bFGF和EGF导致ASMCs收缩表现型的表达降低,而PDGF则使其表达增高.

  • VEGF受体结合抑制肽的重组表达与活性分析

    作者:向军俭;钟振东;王宏;杨红宇;邓宁

    通过阻断肿瘤血管新生的相关因子与受体的结合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已成为近年肿瘤治疗的重要研究策略.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重要的因子.本研究前期工作中已通过筛选噬菌体随机肽库,获得阳性克隆之一7P419(所带肽序列为GWYYDAX,X代表一特定氨基酸),该短肽具有明显的抑制VEGF的活性.本文将7P419与硫氧还蛋白Trx融合表达,检测该融合蛋白的抑制效果,并与人工合成肽7P419比较.

  • IL-22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损伤内皮细胞中的调节作用

    作者:孙懿;韩志君;黄元兰;谷明莉;陈燕;胡志德;邓安梅;仲人前

    目的 研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通过IL-22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RL-1730)增殖的影响及机制,初步探讨IL-2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检测8例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健康个体和30例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IL-22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22例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健康个体和79例AS患者血浆IL-22的浓度,分析IL-22的表达与AS患者冠状动脉大狭窄程度及受累支数的关系.使用不同浓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CRL-1730细胞,24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IL-22R1阳性细胞百分比.100 μg/ml ox-LDL和20 ng/ml IL-22共刺激CRL-1730细胞后,MTS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RT-PCR和ELISA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 随着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受累支数的增加,AS患者外周血PBMC中IL-22 mRNA和血浆中IL-22水平逐渐降低.ox-LDL呈剂量依赖性地上调CRL-1730细胞中IL-22R1的表达.ox-LDL刺激可以引起CRL-1730细胞增殖能力受损、表达bFGF的能力降低,IL42可以部分逆转ox-LDL的此种效应.结论 IL-22可能具有抗AS的生物学效应,这种生物学效应可能与其拮抗ox-LDL对CRL-1730细胞增殖能力和表达bFGF的抑制作用有关.

  • 脑梗死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变化及意义

    作者:宋水江;吴国平;闻树群;黄鉴政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5例脑梗死患者、32例其他疾病对照组和3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清bFGF含量.结果 (1)脑梗死患者血清bFGF含量较两组对照组显著升高.(2)脑梗死患者血清bFGF含量变化与梗死灶大小关系密切,而与血脂水平及高血压关系不密切.结论 (1)监测脑梗死患者血清bFGF含量变化有助于判断病灶大小.(2)外源性bFGF治疗对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腺苷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再生的影响

    作者:李丹阳;赵葵;陈鹏

    目的研究兔心肌急性缺血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密度的变化及bFGF、腺苷(adenosine,Ado)对其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兔分为6组,1、2组各给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28 d和14 d ,组3、4各给bFGF28和14 d,5、6组分别给Ado、bFGF和Ado 14 d,处死后取心脏标本切片,HE、Masson染色及VEGF、bFGF、CD34免疫组化染色后显微镜观察并用图像分析软件定量.结果 2组梗死区肉芽组织较组1新鲜,其VEGF的表达、毛细血管密度(capillary density,CD)高于1组(P=0.003,0.030);3、4组急性缺血心肌的VEGF、bFOF、CD均显著增加(P=0.0014~0.043);5组梗死边缘区的VEGF表达增加(P=0.006);6组梗死后心肌的VEGF、bFGF及CD与5组无差异.结论静脉内给bFGF能使AMI处VEGF、bFGF量增加,促进新生血管形成;Ado能使梗死边缘区VEGF表达增加,但不能增强bFOF促血管再生的作用.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保护兔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研究

    作者:马岳峰;张茂;江观玉;徐善祥;干建新;陶祥洛;洪岸;李校坤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大白兔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和bFGF组(C组);C组再灌流后输入bFGF持续6 h,B组应用等量生理盐水,A组仅分离血管.分别测定缺血前、缺血30 min及再灌流0.5、1、3、6 h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并比较脑水含量和病理损害情况.结果B组和C组的NSE、S-100B于再灌流1 h开始增高,6 h达峰值,再灌流3 h、6 h时B组明显高于C组;TNF-α缺血30 min后升高,再灌流后和IL-1、IL-8一起升高,6 h达峰值.TNF-α、IL-1在3 h、6 h时C组较B组为低,IL-8差异无显著性.B、C两组脑水含量差异无显著性,后者病理损害轻.结论bFGF对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少再灌流过程中炎症因子生成及介导的损伤有关.

2278 条记录 5/114 页 « 12345678...1131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