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疫苗输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晏四平;全东琴

    本文了近年来缓释给药、控释给药、靶向给药等制剂新技术在疫苗输送系统中的应用,同时了经胃肠道和粘膜等途径输送疫苗的研究进展,其中疫苗缓释输送系统是研究活跃的领域之一.这些输送系统的研究对于免疫途径的多样化以及疫苗新剂型的多样化、减少接种次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曼月乐的可接受性观察

    作者:浦文英

    目的:调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在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的可接受性,并和正常经后期放置的12个月内避孕效果、副作用、使用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232例自愿放置曼月乐的生育妇女随访12个月.其中,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组(观察组)120例,正常经后期放置组(对照组)112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妊娠率、脱环率、下移率、续用率各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模式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优于正常经后期放置.结论:曼月乐是一种有效、安全、副作用小的宫内缓释避孕系统,是人流术后较理想的避孕选择.

  • 肝素缓释系统抑制兔眼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丽娟

    目的 通过观察肝素缓释系统植入兔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角膜、前房、后囊膜的浑浊分级及其病理变化情况,探讨其对后发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共48眼,随机分为4组,建立白内障动物模型,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分别囊袋内注入200U/ml肝素0.1ml(第1组),后房内植入空白缓释剂(第2组),后房内植入肝素缓释系统(第3组)及生理盐水滴眼(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前房及晶状体后囊膜等眼部组织的变化,光镜观察后囊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肝素缓释剂组前房反应小,后囊膜混浊程度及发生时间与其他三组的后囊膜混浊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肝素缓释剂能有效地抑制兔眼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 皮下埋植避孕

    作者:韩丽晖

    皮下埋植避孕法是通过缓慢释放药物的系统(缓释系统)释放孕激素以达到避孕目的的避孕方法.它以具有良好药物渗透性的高分子材料为控释膜材,每天恒定持续释放微量孕激素.

  • 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的临床观察

    作者:焦健

    人工终止妊娠对妇女生殖健康所造成的潜在危害日益受到普遍关注.流产后妇女的生育能力可迅速恢复,为避免再次非意愿妊娠,落实避孕措施极为重要.本研究对2002年3月-2006年12月期间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LNG-IUS的妇女进行了随访观察,以了解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的避孕效果、副反应等临床情况.

  •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微球的性质及应用

    作者:杜兵;程祥荣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是一类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发现微球形式的聚乳酸可作为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的载体,通过其自身降解来调节药物释放,用于骨组织工程及其它医学领域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聚乳酸及其共聚体的微球缓释系统的性质,并对其研究和应用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 组织工程中控释生长因子载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亢凯;张其清

    在组织工程中,生长因子的应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载体或缓释系统负载生长因子,既能保护生长因子的生物活性,又可以使生长因子缓慢释放,从而持续促进组织修复再生.由于生长因子的性质和作用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如何针对特定的生长因子设计缓释系统是十分重要的.对组织工程中使用较广泛的三种生长因子所使用的载体的进展做一简述.

  • TGF-β在骨缺损重建中载体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守宏;陈建钢;庞光明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是一类多肽生长因子,属于TGF超家族,由两个分子量相同的12500KD的亚基通过二硫键联结而成.TGF-β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成纤维细胞分泌纤粘素和胶原,并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对骨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免疫功能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体外试验发现成骨细胞和其它骨细胞能产生TGF-β,并在骨基质中富集.骨是TGF-β的大组织来源之一[1].实验研究表明它有加速骨折愈合,引导颅骨缺损愈合,加速脱矿骨引导成骨,加快喷陶种植体的固定和刺激骨小梁骨化和骨皮质形成等作用[2].它有望应用于临床,以促进各种骨缺损的重建.但由于TGF-β是多肽物质,在体内易扩散或被蛋白分解,作用于靶细胞的时间受限,加之骨缺损区生物力学的要求,故需要与一种载体复合,形成缓释系统,增强成骨效应.目前研究较多的TGF-β载体材料有胶原类、钙磷陶瓷类、脱矿骨及冻干脱矿骨类、聚酯类、透明质酸类、种植体类和复合类载体.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 左炔诺孕酮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分析

    作者:解敏

    子宫腺肌病是由于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所引起的疾病,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人群,约15%同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1];临床表现为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延长、渐进性痛经、子宫体积增大及不孕等症状和体征,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传统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具有创伤大、复发率高等缺点,也不适合年轻而且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传统药物如孕三烯酮、达那唑,用药量大且不良反应多,不适合长期用药[2]。因此,有必要寻找简单有效、不良反应少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来替代传统方法,本研究通过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 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联合米非司酮来治疗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低频超声控释尿激酶缓释系统对大鼠脑出血行为学改善的观察

    作者:贺宇波;吉宏明;刘卫东;段友容;赵建伟;陈胜利;张刚利;李荔荣

    本课题组在前期已经研究了pluronic P-105[1]-尿激酶缓释系统在低频超声的控制下缓慢释放,在大鼠脑出血中,其溶解血肿的效果要优于普通尿激酶,当时虽然也进行了行为学的评价及比较,因为样本量较少,其行为学的变化,NP-UK系统虽然较普通尿激酶组有改善,但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为了进一步研究NP-UK系统对脑出血的治疗情况,评价其对行为学的改善情况,我们进行了此研究,现报告如下.

  • 羧甲基壳聚糖载姜黄素缓释药膜抑制兔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作者:胡艳红;陈胜;胡俊;李颖;李四化;林淑娜;冯春燕;柯发杰

    目的:探讨羧甲基壳聚糖载姜黄素缓释药膜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6只(32只眼)新西兰白兔分别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术,并随机均分为4组:A组植入人工晶体襻上固定有载药量为50μg羧甲基壳聚糖载姜黄素缓释药膜,B组植入人工晶体襻上固定有不含姜黄素的空白缓释药膜,C组植入人工晶体术毕后前房内注入20 mg/L姜黄素溶液,D组植入不含药膜的人工晶体;术后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评价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前房闪辉、后发性白内障等,术后12 w对术眼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C组炎症反应重,A组和B组相当,但均较D组稍严重;术后12 w A、B、C、D组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分别为25%(2/8)、75%(6/8)、62.5%(5/8)、100%(8/8);光镜下各组角膜、虹膜、视网膜结构无明显差异.结论:羧甲基壳聚糖载姜黄素缓释药膜植入兔眼能明显减少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且对眼内角膜、虹膜、视网膜等组织无明显毒副作用,能安全、有效地防治后发性白内障.

  • 曼月乐环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致不良反应的中药应对

    作者:吕素媚

    曼月乐环,也就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以直接向子宫内缓慢持续地释放孕酮,从而起到避孕以及减少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等作用,目前已经应用于治疗多种妇科疾病,在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方面也应用广泛[1].10%~26%的曼月乐环放置者会出现一种甚至多种不良反应,其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不规则的子宫出血.本研究用中药应对曼月乐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过程中出现的不规则出血,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郑志君

    目的:探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7月在我院门诊就诊资料完整的子宫腺肌症患者78例,在月经结束之后的3~5d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分别在2个月、4个月、6个月时进行随访.采用VAS评分法对痛经程度进行评价,用PBAC评分系统对月经量进行评价,检查子宫内膜厚度,检查血清CA125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治疗4个月后月经量、痛经程度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CA125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症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应用水溶性壳聚糖为主要载体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系统:降解缓释和成骨作用评价

    作者:杨英军;谢富强;杨晓昀;孙健

    目的:将水溶性壳聚糖为主要载体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系统用于下颌骨缺损的修复,评价其降解缓释特性和诱导成骨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6/10在兰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分组:普通级家兔24只,体质量2.5~2.7 k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16),对照组(n=8).②实验方法:将复方骨形态发生蛋白生物黏附膜制备成试样1(复合材料,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壳聚糖),其中含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100μg;将单纯壳聚糖经同法制成试样2(单纯壳聚糖),并将其用于兔两侧下颌骨缺损动物模型的骨缺损修复.实验组分别于右侧骨缺损处置入试样1,左侧骨缺损处置入试样2;对照组则造成两侧下颌骨缺损后未置入任何材料.③实验评估:分别于第2,4,8,12周分批麻醉后处死动物,取下标本作大体观察、X线片、常规组织学检查,分别采用Motic Images Advanced 3.0和Freemax图像分析处理软件计算骨矿化沉积速度以及组织学成骨面积定量分析.结果:纳入家兔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期间各组实验位点均未发生炎症和排异反应,各组创口愈合均良好,成骨活跃.②4,8,12周时试样1组的骨矿化沉积速度分别为1.91,1.5,1.12 μm/d,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周时试样1组成骨量多,其余两组成骨量差异不大;12周时试样2组与试样1组相比,成骨量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是试样2组也存在一定的成骨活性.结论:复方骨形态发生蛋白生物黏附膜呈现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性,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后早期通过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作用对骨再生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修复颌骨缺损具有较好的效果和临床应用前景.

  • 功能型骨组织工程支架修复结核性骨缺损

    作者:孙效虎;袁景;张宇;乔永杰;曹雪飞;孟磊;高展望;甄平

    背景:随着抗结核功能型骨组织工程支架研究的深入,结核性骨缺损修复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目的:评价抗结核功能型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药物缓释性能和成骨性能。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相关功能型骨组织工程支架修复结核性骨缺损的文章,中文检索词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结核,骨缺损”,英文检索词为“Bone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Tuberculosis,Bone defect”。
      结果与结论:抗结核功能型骨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较好的药物缓释性能、组织相容性、成骨性能及抗结核杆菌性能,能长时间稳定释放药物,增强局部应用抗结核药的效果,解决临床上结核性骨缺损修复困难易复发的难题。目前,研制的抗结核性骨组织工程支架还未达到临床需求。首先,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多药物联合治疗常需3或4种抗结核药物的联合使用,而目前抗结核性骨组织工程支架只能达到联合2种药物;其次,抗结核治疗疗程常需6-12个月,现有的抗结核性骨组织工程支架药物释放时还不能满足该需求;制备抗结核性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文献居多,但应用此种材料在结核动物模型进行的验证实验缺失。

  • 载三联抗痨药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骨植入脊柱结核病灶内:植骨界面的组织学改变

    作者:张卓;孙宇航;耿广起;施建党;王自立;牛宁奎;马文鑫;刘海涛;王骞

    背景: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致力于脊柱结核病灶的局部药物缓释系统及骨缺损植骨材料的研究,但如何把两者有效结合成为具有药物缓释功能的植骨材料,并且切实观察该材料对疾病治疗效果的研究却较为少见。目的:观察兔脊柱结核模型病灶清除部位植入载三联抗痨药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的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骨后植骨界面骨愈合的组织学变化,评价此载药人工骨在兔脊柱结核模型病灶内的植骨融合能力。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等分为3组,实验组、对照组为24只建立成功的兔脊柱结核模型,空白对照组为健康兔。实验组植入载三联抗痨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的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骨;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植入未载药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骨。结果与结论:①植骨融合部位的脊柱段组织学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人工骨材料植入后2周时,各组动物体内的载药与非载药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骨均被纤维组织覆盖,并与创面紧密连接,植入后4周时植入材料均已明显分解,植入后8周时植入材料已大部分分解完毕,植入后16周后植骨材料已完全消失。实验组标本中,植入后4周已可见骨痂形成,但骨愈合程度在各阶段均晚于空白对照组。对照组骨愈合出现明显停滞。空白对照组4周可见骨痂形成,已初步连接,16周已基本愈合;②植骨融合部位的脊柱段组织超微结构: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植入后实验组成骨细胞可通过材料空隙爬行形成新骨;③结果说明:载抗痨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的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骨植入兔脊柱结核模型病灶清除后的骨缺损部位,载药人工骨在局部有支架作用,在骨缺损区骨细胞能够爬行替代并实现骨界面融合。

  • 载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涂层髓内钉治疗长骨开放性骨折带菌性伤口感染模型研究

    作者:王勇;万永鲜;张喜海;叶俊武;卓乃强

    背景:胫骨作为人体开放性骨折的好发部位,髓内固定已成为治疗的首选,但其术后感染的风险较高且处理较为棘手,从而限制了内固定的使用.目的:探讨载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涂层钛髓内钉对兔股骨开放性骨折带菌伤口模型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运用仿生溶液生长法,制备3种不同抗生素质量浓度的载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涂层髓内钉,并在体外进行抑菌实验.取健康雄性新西南大白兔40只,制作股骨中段开放性骨折细菌污染模型,根据植入髓内钉不同分为普通髓内钉组(n=10)以及低、中、高3种不同浓度载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涂层髓内钉组(n=10).动态观察动物伤口外观,监测实验动物的体质量、肛温、静脉血中白细胞、C-反应蛋白含量,定期对骨折周围软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及伤肢X射线片检查.结果与结论:①实验制备的载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涂层髓内钉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抑菌性能;②在造模后第3天普通髓内钉组肛温显著高于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组(P<0.05);③低、中、高浓度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组兔造模后第3,7,14,28天静脉血中白细胞、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普通髓内钉组(P<0.05);④造模后骨折周围组织病理学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载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涂层组在各时间点其炎症反应程度明显低于普通髓内钉组;⑤伤肢X射线显示普通髓内钉组骨痂生长缓慢伴死骨形成,载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涂层组骨痂生长明显好于同期普通髓内钉组;⑥结果表明,载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涂层髓内钉在治疗动物开放性股骨骨折细菌污染模型时能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缓释系统复合成骨诱导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

    作者:徐晓峰;王明伟;潘鑫;刘小平;张志坚

    背景:从目前文献报道来看,生长因子缓释系统在骨科方面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软骨修复方面,关于复合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构建复合组织工程骨,观察其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①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素和纤维蛋白胶的不同组合构建复合支架缓释系统,经检测选取优组种植成骨诱导的骨髓间质干细胞构建复合组织工程骨.②36只SD大鼠制备股骨干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植入上述复合组织工程骨和复合支架缓释系统,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3组均予内固定.③ELISA方法检测样本释放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以评价复合支架缓释系统的缓释性能;于植入后1,4,12,24周行X射线检查及骨组织碱性磷酸酶染色评价各组动物骨缺损修复水平.结果与结论: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素/纤维蛋白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复合支架缓释系统在体外环境缓释30 d后依然高浓度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且缓释曲线平直;动物实验中植入的复合组织工程骨在24周内完全降解,骨缺损修复完成,骨缺损部位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复合支架缓释系统组、空白对照组.结果显示该复合支架缓释系统具有优异的缓释性能,在该缓释系统上种植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能够提高骨缺损修复的速度和质量.

  • 阴道药环的临床应用和前景

    作者:庄留琪

    阴道药环是缓释系统中的一种,将甾体(类固醇)避孕药放在无活性的载体中,通过载体的物理性能,药物经其微孔向体内弥散,通过恒定释放小有效剂量的避孕药物,经阴道吸收,达到长效避孕的目的.

  • 避孕药临床应用40年回顾与展望

    作者:吴熙瑞

    激素类女用口服避孕药由孕激素和雌激素组成,早经美国Pincus教授和美藉华人张明觉教授多年研究后,从1956年开始临床试用并推广.国内1963年开始研发,次年(40年前)转入临床试用,1967年正式鉴定,并逐步推广.其后,相继有女用长效口服避孕药、避孕针剂、速效避孕药及缓释系统避孕药(皮下埋植剂为代表)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就[1~4].以孕激素和雄激素组成的男性避孕药研究也相应地获得了发展.近年来,第3代抗孕激素避孕药的推广应用,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了更为确实有效的口服避孕药,使避孕药的临床应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97 条记录 2/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