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栓塞三例
肺动脉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形成的病理生理综合征.肺动脉栓塞发病急、致死率高,临床极易误诊和漏诊.近年来,肺动脉栓塞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
-
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一、背景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pulmonary hypertension, CTE-PH)是由于肺动脉内反复栓塞和血栓形成而造成的肺动脉高压.既可由急性肺动脉栓塞演变而来,也可因下肢静脉血栓等反复栓塞肺动脉所致.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呈渐进性,终造成右心衰竭和呼吸衰竭死亡.其自然预后与肺平均动脉压(mPAP)有关.mPAP>30 mm Hg(1 m Hg=O.133 kPa),5年生存率为30%;mPAP>50mm Hg,5年生存率为10%[1].
-
肺动脉栓塞的X线胸平片征象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中发生肺出血或坏死者称肺梗死[1,2].我们通过对肺动脉栓塞确诊病例的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描述了一些对提示急性肺动脉栓塞有价值的间接征象.
-
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方法与治疗
1.定义肺动脉栓塞又称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一种综合征.
-
肺血栓栓塞症的病理生理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 是一个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急性PTE起病急、病死率高,存在多种危险因素,涉及临床多个学科,而许多临床工作者对PTE缺乏认识,以至造成PTE误诊率、漏诊率高,使许多PTE患者丧失了宝贵的治疗时机.本文从PTE发病机制的角度,联系PTE的临床分类,解释PTE的病理生理改变.绝大数急性PTE的发病大致为下列连续的病理生理过程,即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栓子脱落栓塞肺动脉和栓塞后期3个病理生理阶段.
-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依据PTE的发生机制,大多数PTE包括以下3个连续的病理生理过程:DVT、栓子脱落栓塞肺动脉和栓塞后期(血栓溶解、移位、机化和再通).因此,可将PTE的临床表现进行以下分类:DVT表现、肺动脉栓塞期和栓塞后期表现.
-
肺动脉栓塞误诊致死尸检1例
肺动脉栓塞是栓子栓塞肺动脉及其分支所引起的肺循环的临床及病理生理综合征,病死率高.由于有时缺乏特异的症状、体征,部分临床表现往往与基础疾病重叠,漏诊、误诊率高[1].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肺动脉栓塞误诊尸检病例报告如下.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
MSCTA在预测溶栓治疗肺栓塞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PE)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近5年来所有住院治疗的肺栓塞患者,其中进行溶栓治疗且行MSCTA检查者,共选取48例,统计其PE的CTA改变和溶栓疗效,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48例患者治疗前,检出栓塞肺动脉支数共504支.其中中心型充盈缺损128支,锐角附壁型充盈缺损116支,钝角附壁型充盈缺损77支,蜂窝状充盈缺损65支,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118支.中心型、锐角附壁型和蜂窝状充盈缺损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型、锐角附壁型和蜂窝状充盈缺损与钝角附壁型和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阻塞型和钝角附壁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于不同部位的肺栓塞,在治疗效果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不仅能够及时准确的诊断肺栓塞,而且可通过肺动脉栓塞直接影像的不同表现提示栓子形成的不同时间,从而预测溶栓治疗的效果.中心型、锐角附壁型、蜂窝征高度提示栓子处于急性期,治疗效果较好;完全阻塞型中伴有肺动脉增粗者治疗效果较好,应属于急性期;钝角附壁型提示栓子处于慢性期,往往预示溶栓效果较差.
-
临床诊断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2例分析
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TEPH)是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于血栓不能完全溶解,或者是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反复脱落的基础上继发反复多次栓塞肺动脉,血栓机化,肺动脉内膜慢性炎症并增厚,发展为慢性肺栓塞,终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肺通气/血流灌注失衡,进一步会发展为呼吸功能不全、低氧血症和右心衰.由于起病隐匿,病程缓慢进展,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很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笔者在近期工作中遇到了2例以肺动脉高压为主要临床诊断收治的病人,现报导如下,旨在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为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
肺栓塞的护理进展与展望
肺血栓栓塞(PTE)是指静脉系统或右心内形成的血栓脱落,或肺动脉内血栓形成,血栓栓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动脉,致使所供应的肺组织循环障碍而引起的病理生理综合征,又称肺栓塞(PE).此病具有起病急、死亡率高、易猝死、误诊率和漏诊率高等特点.重视对PE高危人群研究,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对预防PE至关重要.
-
急性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肺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主要由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血栓迁移到肺循环引起,是常见心血管疾病,且发病率逐年升高.当并发肺出血或坏死者称为肺梗死.美国估计肺动脉栓塞年发病约65~70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其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1].本病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因此漏诊、误诊较多,病死率高[2].PE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3],故影像学发展对其研究有重大推进作用.为提高PE影像学诊断水平,现将PE影像学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
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价值的探讨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征,是临床极易漏诊和误诊的危重疾病,未经治疗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20%~30%,及时诊断并给予抗凝治疗后病死率可明显降低至8%[1],PE无可靠临床诊断指标,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螺旋CT,对其更是如此.
-
多层螺旋CT诊断多发肺动脉栓塞(附5例报告)
肺动脉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征.常见于心脏病和长期卧床不起的骨折患者以及妊娠、肥胖或静脉曲张等情况,年老者尤易发生[1].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多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是诊断肺动脉栓塞快速、有效、无创的诊断方法[2].
-
肺动脉栓塞的双排螺旋CT诊断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综合症.多数病人发病急聚,症状重,若不及时处理,死亡率高达20~30%.但也有部分病人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不易引起临床重视,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正确的早期诊断是及时治疗的关键,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够很好地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帮助.
-
多层螺旋CT在中心型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肺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中发生肺出血或坏死者称肺梗死,病死率达20%~30%.及时诊断治疗者病死率可降至2%~8%.因此,减少漏诊和误诊十分重要.CT因其敏感性及准确性,在肺栓塞的诊断中占据重要位置[1,2].
-
妇科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36例临床分析
静脉血栓形成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可使肢体静脉、动脉血流障碍,患者出现疼痛、麻木、浅静脉曲张,下肢肿,肿栓子脱落栓塞肺动脉致猝死等.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近年来明显增高,是妇科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手术方式和疾病恶性程度密切相关,而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血栓形成发生率更高.此外,术后卧床时间过长等对血栓形成发生率均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