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红蛋白病产前诊断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问:血红蛋白病产前诊断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答:产前诊断出严重的血红蛋白病,及时终止妊娠是预防的重要方法.目前可采用的新方法是:(1)抽取胎血,检查珠蛋白链合成速率及异常肽链合成诊断地中海贫血和某些异常血红蛋白病.(2)DNA点杂交以诊断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3)限制酶酶谱分析和RFLP连锁分析诊断胎儿血红蛋白病.(4)寡核苷酸杂交诊断β-地中海贫血.(5)基因体外扩增产前诊断α及β地中海贫血.
-
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9明胶酶谱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目的:探测147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活性水平与其对应不同心脏功能分级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利用明胶酶谱方法测定了147例不同心功能等级的,行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的MMP-2,MMP-9的活性水平,比较不同心功能等级的明胶酶活性水平,并对血浆MMP-2,MMP-9活性水平与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不同心脏功能分级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严重心脏功能不全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NYHAⅢ、Ⅳ级)的血浆MMP-2与MMP-9活性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浆MMP-2与MMP-9活性水平,与心功能等级密切相关RMMP-2=0.443(P<0.05),RMMP-9=0.533,(P<0.05).结论:MMP-2,MMP-9可能在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衰)的诊断和治疗上有着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推测心衰进展及预后的有用分子标记物.
-
基质金属蛋白酶2、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在肺间质纤维化实验中的表达
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降解失衡是引起ECM积聚导致肺间质纤维化的重要病理生理因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物(TIMPs)是调节ECM降解的重要体系。我们以博莱霉素诱导的肺间质纤维化大鼠为模型,观察肺间质纤维化发生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 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MMP-2、9和TIMP-1在肺间质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1) 动物模型制备:雌性Wistar大鼠60只(沈阳军区医学专科学校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重(215±20)g,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每组各30只。模型组吸入乙醚麻醉后,颈前暴露气管,一次性气管内注入0.4%博莱霉素A5(天津华北制药厂)生理盐水注射液(5 mg/kg),制成动物模型。然后分别于第1、3、7、14、28天处死6只大鼠,心脏取血。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同样天数各处死6只。(2)酶谱分析:根据刘煜等[1]介绍的方法,对标本进行MMPs酶谱分析。(3) Northern Blot:取5 μg大鼠肺组织总RNA,行RT-PCR,引物序列为:MMP-2:5′-AGTGGGACA AGAATCAGATCACAT-3′(上游), 5′-TCGGTGGTACAGCTGT TGTAAGAG(下游);MMP-9:5′-AAGCAGACATTGTCAT CCAGTTTG-3(上游),5′-GACAGAAACCCCACTTCTTGTCAG-3′(下游);TIMP-1:5′-CTCATCGCGGGCCGTTTAAG-3(上游),5′-GAAGGCTTCGGGTCATCGAG-3′(下游),geneclean纯化回收PCR产物制备探针,随机引物法行α-32P-dCTP标记。20 μg RNA 样品经甲醛变性电泳、转入尼龙膜、65 ℃预杂交1~3 h、65 ℃杂交18 h,常规洗膜及放射自显影。
-
急性心肌梗死预后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预后与TGF-β1含量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双抗夹心法)检测AMI病人发病第1天和第7天血清中TGF-β1的含量及与心肌梗死发病的相关酶谱分析.结果 AMI病人发病第1天与第7天相比,TGF-β1含量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血清中心肌酶活力与TGF-β1含量呈负相关.结论 TGF-β1含量升高有助于心肌损伤的修复,促进微血管再生,测定血清TGF-β1与心肌酶活力可用于估价心肌梗心后心肌的修复与预后.
-
蚯蚓纤溶酶的分离纯化研究
目的从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lide)中分离纯化出一种相对分子质量(Mr)较小的纤维蛋白溶解组分--蚯蚓纤溶酶(EFE),为其注射剂的研制开发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盐析、透析、凝胶过滤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EFE,用SDS-PAGE对纯化的活性组分进行Mr测定,用酶谱分析方法初步探讨蚯蚓中存在的其它纤溶酶活性组分.结果分离纯化得到了EFE单一组分,经SDS-PAGE EFE呈单一条带,Mr约为25 000.经酶谱分析发现纤溶酶活性组分Mr分布在25000~50 000之间.结论反复使用色谱技术可分离纯化EFE,并得到单一组分.
-
轮状病毒对腹泻患儿血清心肌酶的影响
腹泻是小儿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6~ 24个月的婴幼儿,轮状病毒(RV)感染为其主要病因.近年来,RV感染导致其他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多有报道,其中尤以心肌损害较为常见,对小儿健康及发育造成影响.我们对98例腹泻患儿进行RV抗原检测及心肌酶谱分析,旨在探究RV感染与小儿腹泻病心肌损害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石家庄市妇幼保健医院儿科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住院腹泻患儿98例,其中男61例、女37例,年龄4~31(9.8±3.4)个月;均为急性起病,入院前病程≤3 d.大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3 ~ 10次/d;伴有呕吐、发热42例,轻度脱水症状38例,酸中毒16例.大便RV抗原(胶体金法)检测阳性41例(阳性组)、阴性57例(阴性组).两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P均>0.05).
-
IL-1α对体外培养的牛小梁网细胞MMPs及TIMPs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α(IL-1α)对体外培养的牛小梁网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的影响,探讨IL-1α降低眼压的机制.方法 采用酶谱分析法和反向酶谱分析法检测牛小梁网细胞MMP和TIMPs的分泌,并观察IL-1α对MMP和TIMPs分泌的调节作用.结果 体外培养的牛小梁细胞分泌MMP-2、MMP-3、MMP-9和TIMP-1;IL-1α对MMP-2、MMP-3、MMP-9的分泌有促进作用,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其中以IL-1α对MMP-3的分泌促进作用强;IL-1α对TIMP-1的分泌也有微小的增加作用.结论 IL-1α能够显著促进牛小梁网细胞分泌MMPs,打破了MMP/TIMPs的平衡,可能进一步促进小梁网细胞外基质(ECM)的分解,增强房水流动性.
-
人食管鳞癌组织中活性MMP-2、MMP-9的表达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活性MMP-2、MMP-9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谱分析法检测41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组织中酶原型MMP-2(proMMP-2)、酶原型MMP-9(proMMP-9)、活性MMP-2和活性MMP-9的表达.结果:正常食管组织中可检测到少量proMMP-2、proMMP-9和活性MMP-2,但检测不到活性MMP-9的表达;以正常组织为1标化鳞癌组织,其proMMP-2、proMMP-9、活性MMP-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1±0.42、2.52±0.75、1.92±0.42,均高于正常组织(P<0.01).鳞癌组织中可检测到活性MMP-9,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静脉侵袭及侵袭深度相关(P<0.05或0.01).结论:活性MMP-9的表达与食管鳞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是食管鳞癌侵袭转移的标志.
-
问号赖型钩端螺旋体重组质粒pDL121的初步研究
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染和流行常给人类生命及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我国曾发生过数十次大规模钩端螺旋体病流行.作为我国两个流行菌型之一的问号赖型钩端螺旋体在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有其独特性,但其遗传学特性和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为了探讨问号赖型钩端螺旋体抗原基因的特点,应用六种常见内切酶(BamHI,Bgl Ⅱ,EcoRI, Hind Ⅲ, Pst Ⅰ, Pvu Ⅱ)对从问号赖型钩端螺旋体017株的基因文库中筛选出来的重组质粒pDL121外源基因进行酶谱分析,同时用Digoxin标记的pDL121外源基因片段作探针对不同种属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和非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基因进行杂交分析.结果显示问号赖型钩端螺旋体重组质粒pDL121外源基因没有6种内切酶的酶切位点,重组探针与致病性钩体(serovar lai strain 017, serovar hebdomadis strain 56 610, serovar pomona strain 56 608)有杂交信号,与非致病性钩体(serovar patoc strain Patoc Ⅰ, serovar illini strain 3055)无杂交信号,亦不识别大肠杆菌.结果提示重组质粒pDL121外源基因可能是问号赖型钩端螺旋体的一个新基因,进一步测序分析将揭示该基因本质,同时因该重组探针能鉴别致病性钩体和非致病性钩体,提示其可用于钩端螺旋体病的早期诊断及钩端螺旋体的鉴定和分类.
-
β-防御素-1基因在大鼠皮肤和肾脏固有表达
目的:检测大鼠β-防御素-1基因表达的组织分布.方法:从Genbank检索到的Norway大鼠β-防御素-1 cDNA序列,据此设计一对特异引物,采用RT-PCR技术在Wistar大鼠10种受检测组织的总RNA中,扩增其特异cDNA片段,然后进行克隆扩增、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结果:在10种大鼠组织中,仅从皮肤和肾脏扩增出一条长度为272bp的cDNA片段,在气管、子宫、子宫颈、膀胱、小肠、脾脏、骨骼肌、腮腺等均未检测出其mRNA.其RT-PCR产物经测序分析证明系大鼠β-防御素-1 cDNA.结论:本研究显示大鼠β-防御素-1基因除在肾脏表达外,亦在皮肤组织固有表达,提示β-防御素-1亦可能在大鼠皮肤天然抵抗微生物感染机制中发挥作用.
-
蛇咬伤病人的血清酶谱分析
血清酶谱分析是检验科的日常生化指标.由于蛇毒对机体器官、组织的侵害,蛇科病人的血清酶谱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其改变程度与蛇咬的部位、严重程度、就诊时间有关.
-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化中的作用机制
目的:研究MMP-2的活化并探索其机制.方法:采用酶谱分析方法检测瘤细胞条件培养基中MMP-2在包被前后表达和活化的情况,用RT-PCR方法检测MT1-MMP mRNA的表达,观察MT1-MMP激活的MMP-2在细胞侵袭中的作用,Boyden小室膜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条件培养基明胶酶谱分析结果显示仅在三维聚I型胶原包被组存在MMP-2的活性形式;培养于I型胶原组的人MCF-7细胞MT1-MMP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1).Boyden小室膜侵袭实验可见,用MT1-MMP的抗体处理组的细胞数明显少于未用MT1-MMP的抗体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型胶原成分可以通过上调MT1-MMP的水平来调控人乳腺癌MCF-7细胞MMP-2的活化,MT1-MMP激活的MMP-2可以增强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侵袭能力.
关键词: 乳腺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2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 酶谱分析 -
乳腺癌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明胶酶谱分析
目的:探测乳腺癌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活性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量的可能关系.方法:利用光密度酶谱方法测定了20例健康人血浆和58例乳腺癌患者血浆的MMP-2,-9的活性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浆的MMP-2,-9活性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两种酶活性水平的升高均与淋巴结转移和c-erbB-2的过量表达显著相关(P<0.05),两种酶的活性和雌激素受体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MMP-2,-9可能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上有着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推测乳腺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的有用的分子.
-
毒鼠强中毒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
毒鼠强是我国严禁使用的一种灭鼠药,属于一种急性杀鼠剂,对人畜有剧烈的毒性,老鼠进食毒饵后在数小时至一天内死亡,代表化合物的毒鼠强(设鼠命、四二四)等,非正式的商品名甚多,如:猫鼠药、闻到死、三步倒、一扫光、灭鼠王等,其成分多为毒鼠强.近年来,因管理不当,时有人员中毒,现将我科收治的毒鼠强中毒人员14例心肌酶谱分析如下.
-
食管癌手术前后血清心肌酶谱分析及临床意义(附50例分析)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食管癌病人50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病例选择要求:1.术前无心脏病史且心电图和心功能检查正常;2.术前两周内未曾服用心血管活性药物和抗凝剂.
-
固定式Cu-IUD和固定式含吲哚美辛Cu-IUD对兔宫腔冲洗液及子宫内膜基质金属蛋白酶影响的初步研究
本文应用酶谱法,观察了正常成年家兔及置固定式CuIUD(FCu-IUD)或固定式含吲哚美辛CuIUD(FICu-IUD)的成年家兔宫腔冲洗液和子宫内膜组织中MMPs酶谱及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FCu-IUD组与对照组比较,酶活性增强及酶种类明显增多.FICu-IUD组与FCu-IUD组比较,部分MMPs酶活性明显降低,而且宫腔冲洗液和内膜组织活性降低的酶种类有所不同.结果提示IUD可以前列腺素为中介促进子宫局部MMPs生成,这一作用可能与IUD引起的异常出血有关.吲哚美辛减少IUD引起异常出血的作用可能与MMPs的生成减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