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马洛替酯缓释片治疗肝硬化低白蛋白症效果
我院2003年采用马洛替酯缓释片(亚宝欣,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低蛋白血症患者36例,并设双盲随机对照组比较.病例选择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要求[1].治疗前2组在性别、病情、肝炎病原、肝功能损伤、白蛋白低水平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
马洛替酯缓释片治疗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我们从2002年10月-2003年12月应用马洛替酯缓释片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代偿期患者31例(治疗组);并与同期住院患者随机1:1:1对照观察(建立对照组1和对照组2).全部病例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1].治疗前3个组在性别、病情、肝炎病原、肝功能损伤、肝纤维等指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可比性.
-
采用正交设计评价四种药物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目的验证丹参、马洛替酯,肝复肽和疗尔健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并探索四种药物间可能存在的协同或拮抗作用.为临床联合用药防治肝纤维化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用大剂量CCl4在短期内诱导大鼠肝硬变,模拟临床慢性肝炎中、重度的病理模型.以大鼠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作为疗效判定指标.采用多因素正交设计评价各药物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采用L8(27)正交表格,各药物在正交表中的顺序安排按主效应不与交互作用混杂的正交表安排位置.大鼠用药剂量按人与大鼠等效价剂量换算公式由临床常规治疗剂量换算而来.采用正交设计方差运算,以各因素的F值作为判断各因素显著性的统计学指标.采用有重复实验的正交设计方差运算计算F比值.结果①马洛替酯对CCl4所致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显著的防治作用(P<0.05);②丹参、肝复肽、疗尔健均对CCl4所致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无显著的防治作用(P>0.05);③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在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防治方面,丹参、马洛替酯、肝复肽、疗尔健四种药物间不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P>0.05).结论大鼠用药剂量与人体治疗量等效价时,马洛替酯作为肝脏蛋白产生的诱导剂对CCl4所致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显著的防治作用.由于本实验是在肝细胞坏死较突出的模型基础上得出的实验结果,提示马洛替酯可能对较严重的肝细胞坏死引起的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阻断作用.而丹参、肝复肽、疗尔健均对CCl4所致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无显著的防治作用.上述结果提示,丹参对严重的肝细胞坏死所引起的肝纤维化无防治作用.
-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对3种小鼠肝损伤模型的影响
目的研究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对3种小鼠肝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制备CCl4,D-Gal及BCG+LPS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模型,按比色测定法和改良Fletcher法测定小鼠血清中ALT和肝脏TG水平及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灵芝总三萜GT(80 mg·kg-1)和其组分GT2(10,20,40 mg·kg-1)与阳性对照药马洛替酯(91 mg·kg-1)相仿,均明显降低模型动物的血清ALT和肝脏TG含量,并不同程度减轻动物肝损伤的程度.结论灵芝三萜类化合物GT和GT2均有明显的保肝作用.
-
清肝化瘀方药、马洛替酯对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及门脉血流的影响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共同病理过程,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阻断其发展.本研究于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用自研中成药清肝化瘀方药(下称清肝液)对肝硬化患者进行了治疗实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马洛替酯应用于晚期血吸虫病合并肝纤维化防治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马洛替酯应用于晚期血吸虫病合并肝纤维化防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晚期血吸虫病合并肝纤维化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马洛替酯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相关指标变化情况,采用多普勒超声测定2组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脾长径和脾厚度,比较2组总有效率。结果2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总胆红素( TBil)较治疗前降低,白蛋白( ALB)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olⅣ)、层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较治疗前和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门静脉内径、脾长径和脾厚度均较治疗前减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4%,高于对照组的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洛替酯能改善晚期血吸虫病合并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疗效满意。
-
丹酚酸B联合马洛替酯防治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丹酚酸B联合马洛替酯对刀豆蛋白和CCl4引起的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刀豆蛋白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和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丹酚酸B和马洛替酯单独及联合应用后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丹酚酸B联合马洛替酯可显著降低刀豆蛋白所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MDA及NO含量,提高肝组织SOD活性;并可显著降低CCl4致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及HA及LN含量.结论:丹酚酸B联合马洛替酯联合用药可增强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
马洛替酯无晶化物的制备
以胶态二氧化硅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了马洛替酯无晶化物,经DTA热分析与X-ray衍射实验证明,马洛替酯以无晶化形式存在于载体.不同粒度的马洛替酯及其无晶化物的溶出度测定结果表明,无晶化物的溶出度明显优于不同粒度的马洛替酯.
-
马洛替酯乳剂治疗慢性肝病低蛋白血症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
我们用马洛替酯乳剂治疗慢性肝病低蛋白血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141例慢性肝病患者,符合统计病例123例,脱落、剔除病例数共18例.符合统计的123例中,男80例,女43例.其中肝炎肝硬化99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晚期血吸虫病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10例,肝炎肝硬化合并酒精性肝硬化7例,以及肝炎肝硬化合并晚期血吸虫病1例.入组时患者血清白蛋白为25~35 g/L,随机进入马洛替酯乳剂组(A组)和马洛替酯片剂组(B组),其中乳剂组69例,片剂组72例.
-
卡介苗联合脂多糖诱发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免疫性损伤模型的构建
目的:联合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构建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免疫性损伤模型,用于护肝药物的初步筛选.方法:预注BCG 12 d的大鼠制备原代肝细胞,用10 mg/L LPS诱发肝细胞损伤.用联苯双酯(DDB)、马洛替酯(MLT)、水飞蓟宾(SB)和甘利欣(GRZ)进行防护, 同法进行整体动物实验,以论证该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测定血清和上清液中AST、LDH和一氧化氮(NO);计算肝脾指数;进行肝脏病理检查.结果:体外实验中,BCG+LPS组上清液AST、LDH和N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呈时间依赖性增加,12 h达稳态.DDB、MLT、SB和GRZ均可明显抑制12 h的AST、LDH和NO.整体实验中,BCG和LPS处理6 h后血清AST、NO及肝脾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LDH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病理损伤明显.DDB、MLT、SB和GRZ对上述指标和病理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结论:BCG联合LPS诱发的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免疫性损伤模型可望用于护肝药物活性的初步筛选.
-
马洛替酯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Smads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马洛替酯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Smads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传导分子Smad3、smad4和Smad7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和马洛替酯组各15只。在造模的同时给药灌胃。6 w后,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 法检测 Smad3、smad4、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肝组织Smad3、smad4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0.38±0.09)、(0.29±0.08)和(0.16±0.05)、(0.16±0.07),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0.84±0.08)、(0.76±0.11)和(1.01±0.12)、(0.94±0.11),P<0.05];对照组肝组织Smad7 mR-NA和蛋白分别为(0.73±0.14)和(0.44±0.15),模型组Smad7 mRNA和蛋白[(0.22±0.08)和(0.17±0.08),P<0.05]表达明显减弱;与模型组比较,马洛替酯组肝组织smad3、smad4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0.52±0.10)、(0.40±0.10)和(0.51±0.08)、(0.41±0.09),P<0.05)],马洛替酯组肝组织Smad7 mRNA和蛋白分别为(0.48±0.09)和(0.39±0.10),表达有所升高(P<0.05)。结论马洛替酯可明显抑制DMN诱导的大鼠肝脏损伤,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mad3和smad4表达,上调Smad7表达有关。
-
全反式维甲酸、马洛替酯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马洛替酯对小剂量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治疗作用.方法对肝脏Ⅰ、Ⅲ、Ⅳ、V型胶原及结蛋白(desmin)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并用电镜观察肝细胞、Ito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可有一定程度的自然恢复.全反式维甲酸能抑制Ito细胞的激活与增殖,马洛替酯有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但效果较秋水仙碱差.结论全反式维甲酸、马洛替酯有轻微的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
●本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治疗策略在于调节机体免疫机能。熊去氧胆酸是目前唯一被认为具有肯定疗效的药物,长程应用可延缓肝组织学进展。●皮质类固醇在疾病早期应用,可能有效,但需注意骨病加剧等不良反应。硫唑嘌呤、环孢素、苯丁酸氮芥等的疗效尚待进一步评价。●青霉胺、马洛替酯、秋水仙碱对本病的疗效未得到证实。抗纤维化治疗以应用“活血化瘀”中药为宜。●由于本病病程甚长,对症治疗甚为重要。瘙痒主要采用消胆胺;骨营养不良主要由于维生素D和钙吸收不良,应予补充。●肝移植可消除免疫性破坏的靶目标,为后治疗措施,适用于进展型病例。
-
乌鸡白凤丸与马洛替酯联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40例
为探讨治疗肝炎后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的方法,笔者采用乌鸡白凤丸与马洛替酯联合治疗,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观察对象:120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均经乙肝病毒标志物、肝功能、B超(脾肿大,肝实质弥漫性改变)和胃镜(食管静脉曲张)检查,结合临床作出诊断,受试前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男81例,女39例,年龄31~79岁.随机分为观察组、一般治疗组和马洛替酯组,每组40例.
-
马洛替酯对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及免疫功能的实验观察
马洛替酯(malotilate)是一种治肝病新药,用于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已初具疗效[1].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肝硬化的治疗是血防工作的难点.马洛替酯若能用于治疗或缓解晚血肝硬化,将是一个较大突破.基于此,设计了以下实验,建立动物模型,探讨马洛替酯对晚血的作用机制.
-
马洛替酯防治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
目的:观察马洛替酯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6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和马洛替酯组。正常对照组不造模,其余各组用 DMN 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马洛替酯组用马洛替酯混悬液灌胃(0.1 g /kg,加适量生理盐水),秋水仙碱组用秋水仙碱混悬液灌胃(0.1 mg /kg,加适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d,共6周。6周后,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显色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肝组织TGF-β1、CTGF mRNA 表达量。结果马洛替酯组、秋水仙碱组肝纤维化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 <0.05),并且马洛替酯组较秋水仙碱组低(P <0.05);马洛替酯组、秋水仙碱组α-SMA 显色指数均低于模型组(P <0.05),且马洛替酯组低于秋水仙碱组(P <0.05);马洛替酯组、秋水仙碱组血清 TGF-β1、CTGF 水平和肝组织 TGF-β1、CTGF mRNA 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1);马洛替酯组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马洛替酯可显著抑制 DMN 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促肝纤维化因子 TGF-β1、CTGF 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与活化有关。
-
苦参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8例疗效观察
迄今为止国内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其肝纤维化尚无理想药物,虽然应用了一些西药如秋水仙碱、马洛替酯、拉米夫定、γ-干扰素等,但疗效仍未完全肯定,并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且价格昂贵,不易被患者广泛接受.
-
马洛替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马洛替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晚期血吸虫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马洛替酯;对照组服用护肝片,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肝门静脉主干内径、血清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γ-GT、AST、ALT、肝门静脉内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的γ-GT、AST、ALT、肝门静脉内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 HA、LN、PⅢP、C -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的 HA、LN、PⅢP、C -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马洛替酯临床用于晚期血吸虫病副作用轻微、短暂、可自行消退,患者易于接受,临床疗效较好,可作为用于晚期血吸虫病的药物之一。
-
马洛替酯缓释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
目的研究马洛替酯缓释片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20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分别单次及多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与普通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中马洛替酯的浓度,用3P97程序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单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与普通片(600 mg)后,AUC0~24分别为(130.77±39.81)和(135.47±46.39)μg·h·L-1;AUC0~∞分别为(164.49±51.69)和(173.03±65.69)μg·h·L-1; Tmax分别为(4.15±1.73)和(2.25±0.72)h;Cmax分别为(24.23±11.23)和(35.05±16.02)μg·L-1;t1/2分别为(11.11±2.92)和(10.51±1.98)h.多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每次300mg,每日2次)与普通片(每次200mg,每日3次)达稳态后,AUCss0~τ分别为(112.57±34.37)和(76.97±18.09)μg·h·L-1;Tmax分别为(3.35±1.22)和(2.00±0.65)h;Cmax分别为(21.46±7.82)和(25.28±7.78)μg·L-1;Cmin分别为(5.45±1.24)和(5.06±0.81)μg·L-1;Cav分别为(9.38±2.86)和(9.62±2.26)μg·L-1;波动度(DF)分别为(1.69±0.40)%和(2.08±0.62)%.马洛替酯缓释片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稳态时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8.23±12.99)%和(96.66±8.84)%.结论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缓释片具有缓释特征.
-
4种药物对大鼠肝纤维化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验证丹参、马洛替酯、促肝细胞生长素(以下简称促肝)和疗尔健4种药物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并探索各药物间可能存在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用大剂量CCl4在短期内诱导大鼠肝硬化;以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分期作为疗效判定指标,验证4种药物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用正交设计方差运算,以各因素的F值作为判断各药物差异统计学指标.结果:马洛替酯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轻,中心静脉区及汇管区可见纤维组织增生,但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其余治疗组虽未形成假小叶,但正常肝小叶已被破坏;对照组则形成典型假小叶.结论:马洛替酯对CCl4所致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有防治作用(P<0.05);丹参、促肝、疗尔健对CCl4所致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还不能认为有防治作用(P>0.05);4种药物在肝纤维化防治方面不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