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髁状突骨折的治疗(综述)

    作者:杨敏;韩凤琴

    髁状突是人体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下颌骨在结构上的薄弱环节.易受外力而引起骨折.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痛,颌关系紊乱和下颌运动障碍.如果处理不当,后期常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关节强直和发育障碍,甚至面型的改变.髁状突骨折作为一种较严重的颞下颌关节损伤,在临床上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医疗界长期存在两种观点,一种主张采用保守治疗.另一种则主张手术切开复位固定.本文就不同的治疗方法对颌关节的功能影响做综述.

  • 下颌骨软骨肉瘤1例

    作者:李军;木合塔尔·霍加;李昊;徐前;张同盛;杨春梅

    软骨肉瘤是从软骨细胞或间胚叶组织发生,并可起源于躯体任何软骨内化骨的骨骼,临床上好发于40岁以上患者.我科于2006年收治1例16岁女性患者,现报告如下.

  • 心肺脑复苏方法 第2讲 心肺复苏通气方法4

    作者:张一;钟敬泉

    呼吸、心搏骤停或昏迷的患者,通常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气道阻塞.引起气道阻塞的常见原因有:①当头处于屈曲位时,松弛的下颌骨和颈部肌肉失去张力,对舌和会厌的支撑作用减弱或丧失,舌根后坠在咽水平阻塞气道,会厌松弛在喉水平阻塞气道;②上呼吸道、口腔异物、血块等阻塞气道;③急性喉痉挛、喉头水肿等.

  • 猪下颌骨撞击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及验证

    作者:雷涛;李瑛;郑加军;王婷婷;谢良宪

    目的 建立猪下颌骨撞击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动态模拟和验证,探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在颌骨撞击伤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方法 采用CT扫描数据建立猪下颌骨撞击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动态模拟猪下颌骨撞击动态损伤过程.模拟的结果与动物实验对比并进行能量守恒检查,验证模型和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结果 成功建立猪下颌骨撞击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其中六面体61 512个,三面体4 030个,四面体5 450个,节点67 159个.模拟过程真实逼真,应变、加速度等生物力学指标与动物实验实测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形态与动物实验标本有较高的相似性,能量检查符合守恒定律. 结论 利用有限元法可以有效模拟下颌骨动态撞击过程,模型及模拟结果可靠有效,可应用于颌面部撞击伤致伤机制的研究.

  • 低强度超声理疗防治犬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作者:吴高义;陈磊;朱国雄;刘宝林;王彦亮

    目的 探讨低强度超声对犬下颌骨骨组织放射线损伤的修复作用,为临床防治颌骨放射性坏死提供新思路. 方法 建立下颌骨放射线损伤的动物模型,并用低强度超声对其进行治疗,通过微血管密度检测、Micro - CT、丽春红三色染色等观察低强度超声治疗组(实验Ⅱ组)与未用低强度超声治疗组(实验Ⅰ组),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成功建立放射线损伤的动物模型.实验Ⅱ组微血管密度大于实验Ⅰ组.实验Ⅱ组骨小梁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表面积和骨体积的比值和骨小梁数量大于实验Ⅰ组(P<0.05).丽春红三色染色可见实验Ⅰ组骨细胞大部分消失,松质骨小梁萎缩;实验Ⅱ组见大量骨质形成,形成越来越多的骨小梁,骨小梁边沿可见大量成骨细胞. 结论 低强度超声对放射线照射后的骨组织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 猪下颌骨枪弹伤的三维有限元仿真模拟

    作者:雷涛;陈渝斌;缪莹赟;张纲;谭颖徽

    目的 建立猪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动态模拟子弹侵彻下颌骨过程,探讨颌面部枪弹伤有限元分析方法.方法 将CT所获得的本地猪下颌骨医学数字图像通讯(digital imagins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数据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利用ANSA软件划分网格建立猪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LS-DYNA软件中仿真7.62 mm制式弹致伤过程,仿真结果与实体动物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三维有限元模型和仿真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建立了几何外形高度相似的猪下颌骨枪弹伤三维有限元模型,成功仿真了7.62 mm制式子弹枪弹伤动态损伤过程,部分仿真数据与动物实验数据有较高一致性.结论 有限元法在颌面部火器伤基础研究中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下颌骨牵张成骨的组织学观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

    作者:邵祯;刘彦普;刘宝林

    目的观察下颌骨牵张成骨(DO)各期的组织学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探讨骨形成方式及TGFβ1的作用。方法生长期山羊8只,顺一侧下颌骨下缘行骨切开并牵引,建立羊下颌骨牵张模型,另一侧作对照,仅行软组织切开。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TGFβ1在各期的表达。结果牵张区首先为纤维组织填充,随牵拉进行,纤维组织沿牵张方向定向排列,新骨自骨切开边缘开始形成,终转化为成熟骨组织。TGFβ1在牵引过程中的各期均有表达,主要定位于未分化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幼稚软骨细胞、骨细胞、新生血管及细胞外基质。结论 DO中新骨形成主要方式是膜内骨化,TGFβ1可能是DO中成骨细胞趋化移动、分化增殖、胞外基质产生和推动血管形成的重要调节因子。

  • 38例面中部骨折的治疗

    作者:陆守昌

    临床资料 1995~1999年间收治127例颌面部外伤,其中面中部骨折38例。对38例面中部骨折患者采用经冠状切口或应用鼻根部、眼眶外侧、上颌前庭龈颊切口,暴露所有骨折部位,恢复颧骨的解剖位置,进行骨折复位,置微型夹板处于或平行于上颌骨力支柱方向作骨折内固定,保持面中部垂直高度、宽度及深度。已经恢复重建的上颌骨可作为骨折下颌骨恢复咬关系基础,先行上、下颌间固定,恢复咬关系,再行下颌骨骨折内固定。如下颌骨无骨折,则以下颌骨为基础,作上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术后半年、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颜面部外形功能检查。达到患者及家属满意的有34例,占89.5%,较满意的4例,占10.5%。

  • 汽车轮胎爆炸致口腔黏膜撕裂一例

    作者:刘银仙;陆军勇

    患者女,50岁.修理汽车轮胎时,因轮胎突然爆炸,面部受强大冲击力,致摔倒在地,随即出现下颌部口内疼痛,口吐鲜血.体检:意识清楚,体温、血压正常.面部肿胀,无伤口,口唇无发绀,左下颌部可扪及皮下游离气体,左下2-7及右下6-2牙列所对牙龈黏膜裂伤,伤口边缘不整齐,深部可见沙土.牙齿无松动,口腔、咽喉部黏膜无损伤,双耳听力正常.心、肺、腹部检查无异常.下颌骨X线检查未见骨折.入院后即在局麻下行清创缝合.术后每日青霉素640万U静脉滴注,共5 d,复方硼砂液含漱4次/d.术后5 d拆线,伤口愈合,痊愈出院.

  • 下颌骨在撞击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特点

    作者:薄斌;周树夏;曹建广;张少峰

    目的研究下颌骨在撞击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规律,探讨不同撞击参数与下颌骨应力水平间的数量关系.方法建立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人尸体下颌骨撞击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下颌骨不同结构的应力分布规律,并对影响应力分布的三种撞击参数(撞击速度、撞击质量、撞击部位)进行多元回归统计分析.结果(1)撞击颏部,其舌侧区、磨牙后区内侧面、髁状突颈外表面具有较高的张应力;(2)撞击下颌体部,颏部舌侧区,对侧磨牙后区内侧面、对侧下颌角外表面具有较高的张应力;(3)撞击下颌角,其内侧面、撞击侧髁状突颈内侧面、颏部舌侧面具有较高的张应力;(4)撞击速度对下颌骨应力水平的影响作用为显著,其次为撞击质量和撞击部位.结 论下颌角、髁状突颈部、下颌体部、磨牙后区是下颌骨撞击损伤的好发部位.建立应力水平和撞击参数间数量关系的多参数方程,可以推算下颌骨在一定撞击条件下的应力水平,为损伤判定、临床诊断和医学防护提供参考.

  • 先天性鱼鳞病合并眼、耳、肾、骨多发异常一例

    作者:李铁耕;秦雨春

    患儿女,40d,因"皮肤发硬40d"入院.第2胎第2产,孕36+2周因羊水污染剖宫产,出生体重2 050 g,Apgar评分不详.出生时全身皮肤硬,暗红发亮,四肢关节无法伸直,第8天出现全身米粒大小透明水泡,第11天后水泡渐愈,伴皮肤大片状脱屑.纳奶略少,睡眠、尿便正常.家族史及母孕期无特殊.查体:体重2 300 g,头围33.5 cm,身长54 cm,反应好,全身皮肤硬、肿、发亮,呈暗红色,局部脱屑.颅缝裂开2 cm,毛发浅黑、软,易脱落,凸眼,眼距宽,下牙床正中可见-牙萌出约0.5 cm,松动,鱼形口,小下颌,耳位低,耳廓小伴畸形,耳道开口于下颌角.四肢屈曲僵硬.心、肺、腹体检无异常.常规宫内感染筛查(-).B超示:左肾发育不良+多发性肾囊肿;左侧输尿管囊肿;X线提示:下颌骨小,左侧锁骨、左桡骨小头、左尺骨远端细小;眼底示左侧视网膜灰色病变;染色体正常.诊断:先天性鱼鳞病合并眼、耳、肾、骨多发异常.

  • Robin序列征2例(单卵双生)报告

    作者:刘玲;潘晓洁;蔡芝兰;杜琨

    Robin序列征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其特点是小颌畸形,腭裂和舌后坠并呼吸困难等症.现将我科发现的两例(单卵双生)报告如下:病例例1,男,14小时,因"阵发性青紫10余小时"入院.患儿系G2R2,双胎之大.入院查体:体温36.5℃,呼吸65次/分,心率120次/分,体重2 000 g,精神反应差,颜面青紫,仰卧位时三凹征明显(系舌后坠所致),侧卧位时三凹征减轻;前囟平软,下颌骨小且对称性后缩,腭裂呈"Ⅴ"型Ⅰ度;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音有力,律齐,腹平软;四肢肌张力正常.

  •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治疗进展

    作者:孙庆海;韩国婷;王建民

    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C)是一种以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良性病变,是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一种亚型.LCH的发生率在1∶1500000左右[1],而EG在LCH中常见[2].一般认为EG与急性弥散性组织细胞增生症(Letterer-Siwe,LS)、汉-薛-克氏病(HandSchüler-Christian,HSC)病是一种疾病在不同年龄不同系统的不同表现[3,4].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依次为LS病、HSC病和EG[5].其中LS病以儿童和婴幼儿多见,可累及多个器官,多危及生命;HSC病和EG多有骨损伤表现,但两者又有区别,HSC病在儿童患者的典型表现是颅骨溶骨性破坏、突眼症及尿崩症;而EG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颅骨、股骨、下颌骨、盆骨和脊柱,按照病变累及范围程度分为孤立性和多灶性,且多表现为孤立性骨损伤,但无论是孤立性还是多灶性骨病变均无内脏受累[6].脊柱EG占所有骨病患者的6.5% ~25%[7-9],其中,胸椎的发病率高,其次是腰椎和颈椎[7,10].

  • 重症颌面创伤病人的护理

    作者:李桂秋;赵秀芹;李莉

    颌面外伤是颌面外科常见急症,多由意外因素所致,受伤部位无可预知.病人多伴有颜面复合伤或与机体其它部位外伤并存.颌面部血运丰富,上接颅脑,下连颈部,为呼吸道和消化道起端.受伤时多涉及口周、鼻咽及上呼吸道.尤其重症颌面创伤,常伴有上、下颌骨多处骨折,窒息、出血、休克、昏迷时有发生,严重时危及生命.同时,病人面对突如其至外伤心理承受力下降至极限,精神高度紧张,存有焦虑、烦躁,术后护理极不方便.我院自1995年至2000年间收治颌面外伤千余人,其中重症外伤96人,现就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人尸体头颅在撞击载荷下的动态响应研究

    作者:薄斌;周树夏;郝卫亚

    目的探讨撞击参数与影响损伤严重程度的撞击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致伤机制和医学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甲醛浸泡的成年男性尸体头颅(颌面骨骼、软组织完整)用石膏包裹固定于撞击台面.采用不同撞击参数对下颌骨不同部位进行撞击.将力传感器固定于撞击杆和撞击砣之间,记录不同撞击参数时的响应曲线.对实验所得计量资料进行均数t检验比较.结果撞击力的响应曲线为半个正弦波形式,力值和响应时间随撞击参数而异.随着撞击速度增高,撞击力量显著上升,而响应时间缩短(P<0.01).下颌骨颏部斜向撞击作用力大小显著高于水平撞击(P<0.01);用橡胶垫覆盖撞击头可使撞击力显著下降(P<0.01).下颌骨不同部位在承受相同撞击载荷时下颌角受力大,其次为体部和颏部(P<0.01).结论下颌骨在撞击载荷作用下的响应与撞击参数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撞击的速度、方向、部位以及撞击头材料可以作为损伤限量的参考值.

  • 神经生长因子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时下牙槽神经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英华;刘晓昌;高乐;陈李彤;杨子桧;王磊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人神经生长因子β( hNGFβ)在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模型中促进下牙槽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分离兔下颌骨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并通过重组的慢病毒将hNGFβ基因插入到其基因序列中。对20只新西兰白兔进行下颌骨牵张成骨,并在手术时向骨牵张缝隙下牙槽神经周围植入经hNGFβ基因重组质粒转染的MSC或对照MSC(每组10只)。经过牵张,在固定期第14天处死动物并获取下牙槽神经样本进行神经组织学分析和神经组织形态定量分析。结果下牙槽神经组织分析显示,移植hNGFβ基因修饰MSC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更多的再生神经纤维和更少的神经变性。神经组织形态定量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移植hNGFβ基因修饰MSC组的有髓纤维密度显著增多,提示移植hNGFβ基因修饰MSC能够显著地加快兔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的下牙槽神经的修复。结论慢病毒介导hNGFβ基因修饰MSC将有希望为临床减少牵张成骨造成的下牙槽神经损伤提供一种有效的基因治疗方法。

  • 坚固内固定对兔下颌骨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一波;何黎升;田磊;张雅博

    目的 观察坚固内固定对兔下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用70天龄新西兰白兔10只,右侧下颌骨为实验组,造成下颌骨体部骨折同时行钛板固定;左侧下颌骨为对照组,不造成骨折,仅植入定位钛钉.术后3个月取下颌骨进行大体观察、Micro-CT扫描及组织学观察.应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实验组钛板固定区域颊侧骨皮质厚度、骨体积分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骨密度的差异不大(P>0.05).两组之间下颌骨的生长量未见明显差异,所有动物未出现两侧下颌骨发育不对称、中线偏斜及咬合关系紊乱的现象.结论 坚固内固定对下颌骨发育无明显抑制作用,仅影响发育期下颌骨成骨质量,造成局部骨皮质厚度、骨体积分数不同程度的减小.

    关键词: 下颌骨 内固定 发育
  • 感觉神经缺失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影响的生物力学观察

    作者:雷德林;王磊;曹健;杜兆杰;杨镟凝

    目的 研究离断下牙槽神经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生骨痂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对20只新西兰白兔进行双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左侧(实验侧)在手术显微镜下暴露并切取约0.6cm下牙槽神经,保护下牙槽血管束,右侧(对照侧)仅暴露下牙槽神经而不切断.术后动物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固定期14、28天取材.对双侧兔下颌骨新生骨痂进行外径测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生物力学测试.应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离断下牙槽神经侧与对照侧牵张区新生骨痂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双侧牵张区新生骨痂长度与外径未见明显差异(P>0.05);离断下牙槽神经侧牵张间隙可见神经组织完全变性,对照侧牵张间隙内神经组织完好.三点弯曲测试显示固定期14、28天时实验侧大载荷及挠曲强度分别比对照侧低40.1%、26.8%(P<0.05).结论 离断下牙槽神经可引起牵张区新生骨痂生物力学强度不足,提示感觉神经系统在牵张成骨的成骨过程中起到一定调控作用.

  • 预成型钛重建板联合血管化髂骨肌瓣在下颌骨修复重建的应用研究

    作者:魏博;陶冶;冯琳

    目的:研究预成型钛重建板联合血管化髂骨肌瓣在下颌骨修复重建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50例下颌骨肿瘤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预成型钛重建板联合血管化髂骨肌瓣进行下颌骨精确重建,对照组患者采用虚拟手术辅助血管化髂骨肌瓣进行下颌骨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手术疗效优良24例(占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例(占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95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5例(占20%),对照组为13例(占52%),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24,P<0.05).结论:预成型钛重建板联合血管化髂骨肌瓣技术治疗下颌骨损伤患者的疗效较好,术后不良反应较少.

  • 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病人下颌骨对称性的锥形束CT观察

    作者:王宏扬;范存晖;杨茜;姚品伊;李然;欧阳汉斌

    目的 了解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病人下颌骨的对称性.方法 选取UCLP病人20例(UCLP组)、非唇腭裂病人(CLP)20例(非CLP组),对两组均行锥形束CT(CBCT)扫描,用Mimics 17.0软件对下颌骨进行三维重建,定位标记点,对髁突长度、喙突长度、下颌角长度、下颌体中段长度、颏部长度、下颌升支高度、下颌体长度、髁突横径宽度进行测量.结果 UCLP组下颌骨裂隙侧喙突长度大于非裂隙侧(t=-2.135,P<0.05),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CLP组下颌骨左右两侧各指标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牙期UCLP病人下颌骨存在不对称性,其中裂隙侧喙突长度大于非裂隙侧,其余下颌骨结构基本对称.

1785 条记录 88/90 页 « 12...82838485868788899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