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艾司洛尔治疗肺科手术全麻期间窦性心动过速的效果观察

    作者:代冬梅;李红新;温海明;陈敏敏;劳燕萍;徐宁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治疗肺科开胸手术全麻期间窦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 20例ASA Ⅰ~Ⅱ级开胸手术病人,全麻期间发生窦性心动过速,经一般临床处理后观察10 min以上心室率≥100次/分,静注艾司洛尔0.5 mg/kg者.测定用药前、用药后1 min、3 min、5 min、10 min HR、SBP. 结果全组20例均有效,无不良反应.与用药前比较,静注药物后1 min、3 min心率明显减慢,,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血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艾司洛尔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围术期窦性心动过速病人的控制;仅用小剂量艾司洛尔(0.5 mg/kg)单次缓慢静注即可达到控制心率又不影响血压的良好效果.

  • 艾司洛尔在全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乃旭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在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2例全麻择期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ASA Ⅰ~Ⅱ级.排除有既往心血管病史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诱导麻醉采用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5ug/kg,异丙酚1.5mg/kg,维库溴铵4mg静注.实验组在2min后采用艾司洛尔1.0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成10ml静注,对照组则采用生理盐水10ml静注.观察麻醉诱导前(安静状态时)、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1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管插管前收缩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1min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1min的心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全麻诱导期使用一定量的艾司洛尔,可减少全麻气管插管造成的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

  • 艾司洛尔对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操隆辉;周建华;曾维安;林文前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非心脏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C组)和艾司洛尔组(E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前,予以艾司洛尔或生理盐水前的基础值,及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1 min,3 min,5 min的无创血压、心率及心输出量的变化.结果:在气管插管后,C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心输出量上升的幅度均明显大于E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可以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 国产艾司洛尔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唯

    目的:评价国产艾司洛尔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国产艾司洛尔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2例,观察其转复窦性心律和控制心室率的情况,并记录用药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静脉注射国产艾司洛尔起效时间为4.2±1.5分钟,治疗有效率为78.6%;副作用较少,静脉注射后仅轻度影响收缩压,共有4例出现低血压,给予快速补液后好转.结论:国产艾司洛尔不仅能有效地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而且使用安全.

  • 8例早期应用艾司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室电风暴患者的护理

    作者:孙莲莲;高瞻;胡斌妹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艾司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室电风暴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8例患者,在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与电复律的配合下,早期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电风暴;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包括严密的观察病情、用药过程的护理、心理护理.结果 7例患者经过及时的治疗及护理,病情稳定,均康复出院,1例患者死于全身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早期正确应用艾司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室电风暴,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性较高.

  • 胺碘酮联合盐酸艾司洛尔救治心室电风暴的临床分析

    作者:何益平;郭航远;彭放;裘宇芳;杨芳芳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盐酸艾司洛尔治疗心室电风暴的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近5年来心室电风暴(VES)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符合心室电风暴诊断标准,心室电风暴定义为24 h内自发≥2次的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间隔窦性心律,通常需要电转复和电除颤紧急治疗的临床综合征.所有患者均予以电击转复或除颤,患者均应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胺碘酮无效者加用盐酸艾司洛尔.结果 符合条件的患者共15例,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Brugada综合征1例,急性心肌炎1例,乌头碱中毒1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所有患者均予以电击转复或除颤,平均电击4.5次.15例患者中5例经应用胺碘酮等治疗,心室电风暴得以控制,胺碘酮有效率33.3%.10例应用胺碘酮无效的患者,静脉应用盐酸艾司洛尔尚有7例有效,盐酸艾司洛尔对于胺碘酮无效的患者仍有70%的有效率.3例应用上述所有治疗措施无效,当天死亡.共抢救成功12例(80%),死亡3例.存活的12例患者继续口服胺碘酮及美托洛尔维持治疗,其中3例患者植入植入型自动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所有患者随访半年,猝死1例,其余11例未再复发心室电风暴.结论 胺碘酮联合盐酸艾司洛尔控制心室电风暴疗效显著,盐酸艾司洛尔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和应用.

  • 静脉艾司洛尔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作者:江明宏;舒茂琴;刘亚忠;侯聪聪;曹雪滨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解放军252医院心内科住院的49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年龄(61.72±3.32)岁.分为两组:单纯艾司洛尔组为电复律或电除颤+艾司洛尔(26例);联合艾司洛尔组为电复律或电除颤+盐酸胺碘酮+艾司洛尔(23例).结果 联合电复律或电除颤治疗,单纯艾司洛尔组有效率96% (25/26),在胺碘酮无效的基础上或同时加用静脉艾司洛尔,有效率69.5% (16/23),单纯艾司洛尔组终止交感风暴的成功率显著高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洛尔给药后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复发次数明显减少,相应除颤次数较常规组少;未发生不能维持的低血压状态和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结论 及时的电复律或电除颤和使用β受体阻断药艾司洛尔,可有效控制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

  • 艾司洛尔与尼卡地平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杨少东

    目的 研究分析艾司洛尔与尼卡地平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共抽取120例.根据患者的入院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尼卡地平治疗(单纯组)、艾司洛尔联合尼卡地平治疗(联合组).将以上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心率达标率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水平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治疗后6h,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联合组优于单纯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6h的血压达标率为85.00%,心率达标率为83.33%,均高于单纯组,P<0.05.结论 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艾司洛尔联合尼卡地平治疗的效果显著,在今后临床中具有推荐使用的价值.

  • 复合用药控制性降压在颅脑手术的应用

    作者:傅汉雄;易仁合;蓝胜文;岑雁源

    目的比较单独用硝酸甘油与硝酸甘油加艾司洛尔,在颅脑手术时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 34例在异氟烷全麻下行颅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Ⅰ组,16例)和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组(Ⅱ组,18例),术中MAP降至并维持在60~65mmHg,观察此降压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1.两组各行控制性降压时间无显著差异.2.Ⅱ组硝酸甘油平均用量和总用量比Ⅰ组分别减少42%和39%(P<0.05).3.Ⅰ组降压后心率明显增快(P<0.05).Ⅱ组合并使用艾司洛尔50μg·kg-1·min-1后,心率变化不大,各时段心率均慢于Ⅰ组(P<0.01).4.两组降压所需时间和停降压药后血压回升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异氟烷全麻下的颅脑手术患者,术中行控制性降压至MAP 60~65mmHg,如联合应用硝酸甘油和艾司洛尔,可显著减少硝酸甘油的用药量,并可避免降压过程中的心率增快,使降压过程确切、满意.

  • 艾司洛尔预先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Toll样受体4/核因子-кB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庞志路;付志杰;裴旭星;连洋洋;刘瑞杰;张加强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预先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кB(NF-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4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艾司洛尔组,每组16只.后2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术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艾司洛尔组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分别于术前经静脉泵注艾司洛尔200 g/(kg?min)或等容量生理盐水1 h.假手术组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而不夹闭,并于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后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1 h.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各组大鼠术前及术后1 d、3 d、7 d时的学习记忆能力,处死大鼠后取海马组织并测定其湿干重比,采用伊文斯蓝(EB)法检测脑组织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和IL-1β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海马组织中NF-кB p65、TLR4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组织中NF-кB p65、TLR4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术后1 d、3 d及7 d时的逃避潜伏期及游泳距离均明显延长,海马组织湿干重比和脑组织EB含量均明显升高,海马组织中TNF-α、IL-6、IL-1β 水平均明显升高,海马组织中NF-кB p65、TLR4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艾司洛尔组术后1 d、3 d及7 d时的逃避潜伏期及游泳距离均明显缩短,海马组织湿/干重比和脑组织EB含量均明显降低,海马组织中TNF-α、IL-6、IL-1β 水平均明显降低,海马组织中NF-кB p65、TLR4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洛尔预先干预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与艾司洛尔减轻海马炎症反应、抑制海马TLR4/NF-кB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 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洛尔诱导对喉罩置入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徐志杰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洛尔对喉罩置入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全身麻醉患者120例,随机化均分为艾司洛尔组和对照组各60例。记录观察诱导期喉罩置入即刻,喉罩置入后1 min、3 min、5 min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喉罩置入成功率。结果两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8.3%(59/60)和96.7%(5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艾司洛尔组喉罩置入后1 min、3 min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洛尔诱导行喉罩置入是安全的,血流动力学较单纯使用舒芬太尼更稳定,适合临床推广。

  • 艾司洛尔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旭亮;孙国磊;赵建刚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接诊治疗的5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将样本均分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脓毒性休克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另给予艾司洛尔微量泵入治疗,观察未接受治疗和治疗以后两组研究样本血液灌注、血流动力学、心肌标志物及组织代谢等指标变化指数.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CI较对照组低,GEDVI与SVRI较对照组高(P<0.05).而SVI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肌标志物及组织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TnI较对照组低(P<0.05).ScvO2与L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洛尔可显著缓解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提高心脏顺应性,改善心功能.

  • 艾司洛尔对老年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围插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作者:任治

    目的 研究艾司洛尔对老年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围插管期发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间收治、择期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72例,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均分成三组,诱导前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研究1组注射剂量为0.5 mg/kg的艾司洛尔、研究2组注射剂量为1 mg/kg的艾司洛尔,之后行麻醉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比较诱导前、插管时、插管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情况.结果 插管时与诱导前比较,三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值皆降低(P<0.05),研究1组降低程度要比对照组更大,但不及研究2组低,插管后1 min,对照组、研究1组各项指标值都有明显升高(P<0.05),但研究1组增高程度要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2组保持稳定;插管后1 min、3 min、5 min和10 min,三组各项指标值随时间的推移逐渐趋于插管前,插管后3 min、5 min研究1组和研究2组仍然要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相较于0.5 mg/kg的剂量,1 mg/kg剂量的艾司洛尔能更有效降低老年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围插管期发生的应激反应.

  • 艾司洛尔注射液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一例报道

    作者:周爱平;刘书明;严毅萍

    艾司洛尔属于超短效β受体阻滞剂,其注射剂型被广泛用于阵发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和控制阵发性血压急剧升高;特别适合于用作昏迷或不能胃肠给药的患者并发阵发性极度高血压以及阵发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快速控制。其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心动过缓,对于有支气管疾患的患者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等,而这些不良反应大多与剂量过大有关。笔者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一例因应用艾司洛尔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并频发室性早搏呈二联律病例,现予以报告。

  • 艾司洛尔对甲状腺手术中丙泊酚麻醉用量的影响

    作者:曾维安;徐湄;陈秉学;蒋艳波;谭红鹰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对全麻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拟全麻下行甲状腺叶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E组麻醉诱导前30 min时单次静注艾司洛尔0.5mg·kg-1,随后以50μg·kg-1·min-1的速度维持至手术结束:C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记录血压、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以及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的诱导和维持量.结果 E组和C组比较,丙泊酚诱导用量较少而苏醒较快(P<0.05).而两组丙泊酚维持用量无统计学差异.气管插管后E组BIS和心率较C组为低(P<0.01).气管拔管时舒张压和气管拔管后5min的心率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静注艾司洛尔可降低丙泊酚诱导用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轻气管插管前后的BIS和心率波动,对丙泊酚维持用量没有明显影响.

  • 艾司洛尔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小节摘除术麻醉中的心血管变化的观察

    作者:文晓兵;李敏;崔世兵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支撑喉镜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患者40例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各20例.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艾司洛尔组在置入支撑喉镜前2 min静脉滴注艾司洛尔2.0 mg/kg,然后以100μg/(kg·min)速度持续泵输注直至支撑喉镜取出时停药.两组全麻用药相同,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置入支撑喉镜时、置入支撑喉镜后5 min、退出支撑喉镜后5 min的HR、SBP、DBP.记录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艾司洛尔组在置入支撑喉镜时、置入支撑喉镜后5 min的心率、血压升高数值明显少于对照组.其余各时间点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艾司洛尔能安全有效地抑制支撑喉镜下声带小节摘除术中置入支撑喉镜引起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 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在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永发;吴涛;刘怀萍

    目的:探讨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在腭裂修复术中应用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40例ASAⅠ~Ⅱ级、Ⅱ~Ⅲ度腭裂患儿随机分为控制性降压组和对照组,各组20例.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15 min(T1)、手术结束时(T2)和睁眼拔管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HR,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及术野评分.结果:两组T0的MAP和HR比无统计学意义.T1和T2,控制性降压组的MAP和HR比对照组低(P<0.05).控制性降压组T3的MAP比对照组低(P<0.05),而H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控制性降压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术野评分较低(P<0.05);两组拔管时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用于腭裂修复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持续输注艾司洛尔对食管癌手术患者ACTH、Cor、AngⅡ和血糖的影响

    作者:杨富林;韩雪萍

    目的 观察持续输注艾司洛尔对食管癌手术患者ACTH、Cor、AngⅡ和血糖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B、C组患者术中持续静脉泵注艾司洛尔,B组的泵注速度为30 μg/(kg·min),C组为50 μg/(kg·min).A、B、C 3组均在插管和拔管前5 min缓慢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 mg/kg.分别在患者入室后10 min(T0)、切皮时(T1)、手术开始后60 min(T2)和拔管时(T3)各时间点留取静脉血标本,测ACTH、Cor、AngⅡ浓度和血糖值.记录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补液量和尿量.结果 3组ACTH、Cor和血糖在T2、T3比T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AngⅡ在T2、T3较T0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B组和C组AngⅡ在T2、T3比A组相应时间点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洛尔50 μg/(kg·min)持续输注并在插管和拔管前静脉注射0.5 mg/kg能够降低插管和拔管刺激引起的AngⅡ的升高,但对ACTH、Cor和血糖升高没有影响.

  • 艾司洛尔治疗心室电风暴病1例

    作者:刘韵;邱健

    患者,男,62岁,因发热2 d,反复胸痛伴头晕1 d于2013年5月23日23:55入院治疗.患者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曾服用日夜百服宁治疗,症状稍有缓解.1 d后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微胸痛,主要位于胸骨中段,呈紧缩感,持续约10 min后缓解,伴有胸闷、心悸、头晕,无呼吸困难,外院心电图、肌钙蛋白及心肌酶无异常.入院当天再次出现胸痛,形式基本同前,持续约1 h仍不能缓解.急诊心电图提示:室性心动过速.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心血管疾病病史.吸烟数十年,1包/d,少量饮酒.

  • 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预防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引起心血管副反应的效果

    作者:刘齐宁;何华;赵新京;朱宇麟;童华

    目的观察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联合应用预防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副反应.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联合用药组(B组),每组30例,患者均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诱导用药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2.0μg/kg,依托咪酯0.3 mg/kg,维库溴铵0.15 mg/kg,A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3 ml;B组静脉注射尼卡地平10μg/kg和艾司洛尔0.5 mg/kg,分别记录给药前(基础值),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3,5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在给药前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后3 min,抽取血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Ⅰ(AⅠ)、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皮质醇浓度,用试纸法测血糖浓度.结果两组静脉注射诱导药后SBP,DBP,MAP和H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时,A组较诱导前显著增高(P<0.05),B组较诱导前轻度增加(P>0.05),明显低于A组同期水平(P<0.05).AⅠ、AⅡ、皮质醇和血糖水平,A组较诱导前显著增高(P<0.05),B组轻度增加(P>0.05),且明显低于A组同期水平(P<0.05).结论在全麻诱导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时,尼卡地平10μg/kg和艾司洛尔0.5 mg/kg联合应用能有效地预防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副反应.

792 条记录 31/40 页 « 12...28293031323334...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