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种植体支抗钉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
微种植体支抗应用在正畸矫形中十分重要,一个不稳定的支抗有可能会造成整个正畸治疗的失败.在探索正畸矫形的早期,通常采用患者自身后牙作为支抗牙,以控制牙弓内各牙齿的移动,从而获得一个良好的美观效果.然而,支抗牙在承受反作用力时,同样可能发生移动,占据预留的间隙,造成正畸治疗的失败.因此,如何寻找一个稳定的支抗成为正畸医师首要解决的问题.种植支抗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微种植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支抗手段,手术微创、便捷,易被患者接受[1].我科自2009年实施医护流程化配合完成微种植体支抗钉植入术.现将微种植体支抗钉植入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一种正畸粘结材料反复粘结托槽的剪切强度研究
自从Buonocore于1955年介绍了酸蚀粘接技术以来,各种树脂与釉面得以结合,从而使该技术在口腔科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1].其中包括了直接粘贴正畸托槽这项技术的提出和临床应用.在这项技术的应用中,临床医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托槽的脱落.因为托槽的脱落,正畸医师除了要完成繁重的正畸治疗,还要重新粘贴相当数量的脱落的托槽.本研究旨在评估反复粘贴正畸托槽后剪切强度的变化.
-
成人错(牙合)患者保留后牙局段烤瓷牙矫正效果观察
随着成人矫正患者的增多,在正畸临床工作中,常能碰到原已有局段后牙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烤瓷牙)镶复的错(牙合)畸形患者要求通过正畸治疗来进一步取得牙列美观的效果,以往临床正畸医师多要求这些患者拆除原有烤瓷牙换为粘接力更强的临时树脂牙冠,以便粘接托槽、带环,待矫正结束后再重新以烤瓷牙镶复.但此举会增加患者拆冠时的心理恐惧、经济负担,且有一定的牙体牙周损坏风险.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正畸与牙周炎性疾病
牙颌畸形患病率在我国已达67.82%[1],不论正畸医师如何高明能干,若忽略了病人的牙周炎性疾病,其治疗都会受到影响.正畸前、后及正畸期间,患者的牙周状况将影响正畸的近、远期效果.自然牙列的远期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畸病人对各型牙周病的反应性和全身抵抗力或易感性.
-
正畸医师行为与患者满意度、医患关系、患者配合程度间的关系
本研究是评价患者观察感觉到的正畸医师行为与下列三者的关系:1)患者眼中的医患关系;2)患者的满意程度;3)正畸医师对患者配合程度的影响评价.
-
安氏Ⅱ类错(牙合)的颅面结构特征研究进展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一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在我国恒牙期青少年中约占23%.正畸医师以往认为形成Ⅱ类错(牙合)的原因是上下颌牙弓矢状关系不调,上颌牙弓过大或位置靠前,下颌牙弓过小或位置靠后.
-
正畸托槽粘贴前的不同釉面处理方法
自从Buonocore于1955年介绍酸蚀粘接技术以来,该技术在口腔医学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包括直接粘贴正畸托槽的提出和临床应用.正畸医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托槽的脱落,其脱落率据统计在0.5%~16%.托槽脱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理想的粘接技术.影响托槽粘贴的技术因素有许多,包括:托槽粘贴前牙面处理的方式、时间;粘接剂的选择等.本文就托槽粘贴前不同的釉面处理方法进行综述.
-
Twinblock矫治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临床应用
Twinblock矫治器是一种上下颌分离的功能性矫治器,由于其制作简单,配戴舒适,患者24h戴用,疗效快,正日益受到正畸医师的关注.本文作者对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Angle 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病人应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正,取得一定效果.
-
牙周洁治结合菌斑显示剂监控对正畸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固定正畸可以改善口腔健康,还能够美化面型。但患者在使用正畸带环和托槽后致使牙面周围的菌斑微生物种类发生改变,导致一些致龋菌变成优势菌,容易造成牙龈炎等并发症。患者在矫治前和矫治过程中,牙龈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矫治效果及预后的稳定性,所以正畸医师要重视正畸时牙龈炎的产生。对正畸患者进行牙龈炎的防治,并观察防治措施对正畸矫治效果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对固定正畸患者采用牙周洁治结合菌斑显示剂监控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自锁托槽矫治器的研究及进展
自锁托槽(self-ligating bracket)是依赖滑动或转动的托槽盖、栓盖或弹性夹把弓丝固定于托槽槽沟内,它是相对于传统的结扎式托槽而言的.早在1935年,纽约正畸先驱Stol-zenberg[1]医生发明了早的自锁托槽--Russell托槽.自锁托槽矫治系统有摩擦力小、矫治疗程较短、利于口腔卫生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多的正畸医师开始认识并使用自锁托槽矫治器,而厂商对自锁托槽矫治器的研发更是如火如荼.笔者对其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
固定功能矫治器
由于下颌骨矢状关系不调导致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应用于青少年生长迸发期及儿童期的各类可摘、固定功能矫治器发挥着多托槽矫治器无法达到的效果;可摘功能矫治器需要患者的积极合作,对患者的依赖性大;固定功能矫治器患者24 h戴用,无需患者的更多配合,对患者的依从性小,效能高,效果好,临床应用广泛,是正畸医师不可缺少的矫治器.本文就固定功能矫治器的分类、作用机制、适应证,以及优缺点等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应用有借鉴意义.
-
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成人严重骨性Ⅱ类畸形后形态及功能的改变
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颌骨关系严重不调的成人患者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重建颌骨的三维空间关系,恢复牙颌面的生理功能及颜面美观,是正畸医师、外科医师和患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1,2].本文就临床较常见的成人严重骨性Ⅱ类畸形在经过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的颜面部软、硬组织形态改变及口颌系统的功能改变作一简要综述.1.软硬组织形态变化骨性Ⅱ类畸形患者无论是上颌前突或下颌后缩,还是双颌同时发育异常,通过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改变直接的是颌骨、牙齿等硬组织.面部软组织的形态改变由其所附着的硬组织框架的改变大小所决定,因为它对颜面美观有直接影响,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
第7届世界正畸联盟大会暨第七届亚太正畸年会在悉尼成功举办
第7届世界正畸联盟大会暨第七届亚太正畸年会于2010年2月6~9日在美丽的澳大利悉尼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 000余名正畸医师参加了大会,其中我国首次作为世界正畸联盟正式成员组织参加了该盛会,与会人数达到130余人,是继东道国澳大利亚和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的第五大参会组织,深为世界正畸联盟称道.
-
正畸技术和外科手术联合治疗20例埋伏前牙
埋伏牙是临床常见的错畸形,对口腔功能及颜面美观的影响极大.埋伏牙中除智齿外,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发生率高,且多见于单侧;形态多样,正畸难度大.特别是倒置阻生,临床上少见成功正畸报道.所以,临床治疗常选择将埋伏阻生牙拔除,但这又违背了保存自然牙及牙列的基本治疗原则.随着固定正畸技术的日益提高与口腔颌面外科的相互合作,对错畸形的矫治水平也不断提高,采取尽可能保留并矫正上颌前牙埋伏阻生齿,以维护牙弓的对称性的方法,越来越引起正畸医师与患者的双重重视.本文探讨用正畸技术及外科手术联合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疗效及机理.
-
前牙反(牙合)早期矫治的力学分析
矫治力是正畸医师执行治疗,并达成良好矫治效果的锐利武器.能够系统、全面地分析和掌握矫治体系的力学要素,并把矫治力科学而巧妙地加以利用,是正畸医师的基本职业素养.这就如同外科医师能熟练而灵巧地操控手术刀;内科医师能通过慎密的科学思维,因病施治一样,达到妙手回春、济世救人的目的和效果.然而,我们却发现有一些临床口腔医师,在开展矫治的时候,由于不能系统、全面地分析和掌握矫治体系的力学要素,因而谈不上科学地应用矫治力,并有时会因此而产生一些预想不到的事件甚至事故发生.
-
正畸托槽脱落原因临床分析
在口腔固定正畸治疗过程中,因直接粘结托槽的脱落,给正畸医师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额外增加椅旁操作时间,还对正畸治疗过程甚至治疗效果都有很大影响.我科2006年对一组固定矫治的病例在全程治疗期间托槽脱落的情况进行观察及分析,现就造成托槽脱落的诸多影响因素及应采取的措施分析如下.
-
019.正畸医师计算机化继续教育程序的设计及效果
-
应用多曲方丝弓技术打开咬合的临床效果
多曲方丝弓技术,即MEAW技术(multi-loop edgewise arch wire),是由韩国正畸医师Kim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它通过多曲唇弓配合前牙垂直牵引,直立磨牙,矫治前牙开(牙合)[1-3].笔者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多曲方丝弓技术去除前牙区的垂直牵引后,可对深覆(牙合)患者产生良好的打开咬合的效果.本文通过对采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的深覆(牙合)患者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的统计分析,来研究多曲方丝弓技术打开咬合方面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压低下前牙改良连续弓的设计及应用
在运用固定矫治器平整深覆患者过陡的下牙列Spee氏曲线阶段,Begg矫治技术中的双尖牙区及磨牙后倾弯、经典方丝弓技术中的摇椅弓形、上颌戴平面导板加后牙段垂直牵引、桥形弓和多用途弓等\+\{[1]\}都可供选择.对于主要为下前牙萌出过度的严重深覆患者,目前正畸医师大多采用多用途弓压低前牙,但有时因后牙咬合过紧,双孔颊面管的带环将无法放置.为此,作者设计一种只用一根连续弓丝,又发挥类似多用途弓压低下前牙作用的改良弓形,可以在较小体积的单孔颊面管及托槽上就位.经3例成人患者的试用,取得较好整平下颌曲线、打开咬合的效果.
-
牙齿易位的正畸治疗
牙齿易位的正畸治疗往往是正畸医师经常要面临的挑战之一.有关牙齿易位早的报道在19世纪[1].Peck医师[2]对牙齿易位给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即牙齿易位是发生在牙弓内同一象限两个恒牙位置的交换(尤其是指它们的牙根位置异常),是临床上较少见的牙齿位置发育异常,它不同于牙齿异位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