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

    作者:吴海英

    1病例介绍例1:女,29岁,因左眼上睑下垂3天,于2003年8月来我院眼科就诊.查体:意识清,左眼上睑下垂,未查双侧瞳孔.故考虑眼科疾病,在眼科门诊给予针灸、理疗,每日1次,在此期间患者未述头痛,肢体活动正常,但治疗第七天时,在眼科门诊治疗时患者突然出现四肢抽搐、随之意识丧失,立即将患者行头颅CT检查,结果为珠网膜下腔出血.收入神经内科治疗,经抢救2天无效而死亡.

  • 加减羌活胜风汤结合电针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作者:董继先

    目的:观察加减羌活胜风汤结合电针及基础疗法对后交通动脉瘤(PCoAA)介入术后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效果.方法:将38例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术后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按就诊顺序奇偶数分为两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加减羌活胜风汤配合电针疗法进行治疗.评价两组的总体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眼眼裂及瞳孔的变化.结果:对照组痊愈7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8.9%.观察组痊愈13例,有效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患眼睑裂均增加(P<0.01),瞳孔均缩小(P<0.01),其中治疗组眼裂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羌活胜风汤结合电针及基础疗法治疗后交通动脉瘤致介入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 针灸治疗后交通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1例

    作者:苏春荀;邱文克;王春晓;蔡燕云

    动眼神经麻痹临床上比较常见,其中后交通动脉瘤易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目前后交通动脉瘤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夹闭动脉瘤蒂或电解可脱性微弹簧栓塞(GDC)介入治疗,文献研究表明,在症状出现后72h进行手术效果佳,在2周内手术者2/3可完全恢复,如1月后手术则效果不佳[1].通常行动脉瘤蒂夹闭术或电解可脱性微弹簧栓塞(GDC)介入治疗后瘤体可发生萎缩,神经受压得以缓解,动眼神经功能在术后1~6个月内恢复,6个月后较难恢复[2].笔者采用针灸治疗1例后交通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术后6月余,功能恢复不明显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 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1例

    作者:王琪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所致眼肌麻痹具有起病急并可反复出现的特点,作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本病1例,收到良好疗效,针刺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针刺
  • 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32例

    作者:崔艳杰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32例.结果:32例中,痊愈30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结论:该方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疗效确切,操作便捷,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 糖尿病合并鼻-脑毛霉菌病1例报告

    作者:杨成会;谢小华

    患者,男性,25岁。因口干、多饮、多尿、消廋1月余,加重伴恶心、呕吐3天,于2010年9月28日入院。入院前1个多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消廋症状,未予重视。3天前出现恶心呕吐,行胃镜检查示:胆汁反流性胃炎。口服胃药无好转来院,测血糖高(随机25.17mmol/L),收我科进一步诊治。自患病以来,精神食欲差,体重减轻15 kg。平素体健,无甲亢、糖尿病家族史。查体:T 36.3℃,P 120次/分,R 28次/分,BP 120/80mmHg,神志清楚,精神萎靡,急性病容。唇舌干燥,双肺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扪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正常,双足背动脉可扪及,双足底浅感觉可。辅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胸片:无异常。腹部B超:无异常。血常规:WBC 14.43×109/L, Hb 116 g/L, PLT 150×109/L。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 HbA1 c16.5%, CO2-CP 11.30mmol/L,血酮(+)。入院诊断:糖尿病(2型? LAD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院后嘱糖尿病饮食,监测血糖,积极补液,胰岛素降糖,补充能量,纠正酮症,改善微循环及对症治疗。入院第3天突然出现头痛、左耳痛,左眼睑下垂,眼球突出,瞳孔散大,直径5 mm,光反射消失,各向运动障碍。考虑并发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痛性眼肌麻痹?眶尖综合征?急诊请脑外科、眼科、耳科会诊,考虑眶尖综合征,建议行增强CT检查。结果回示左咽隐窝消失,鼻窦见软组织影填塞,考虑鼻咽癌可能。立即转上级医院,予降糖抗感染对症治疗,急诊头颅、鼻咽部、眼眶CT示脑实质内未见确切异常密度影,脑室系统及中线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左侧鼻咽部见肿块影,左侧咽隐窝消失,性质多系鼻咽部占位,鼻咽癌?鼻腔及全副鼻窦黏膜增厚,并见软组织密度影。左侧球后眼眶见软组织影,性质?鼻内镜示鼻咽部未见新生物。转入后第四天患者呕吐一次,随即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运动性失语,口角左斜,查右侧肢体肌力0级,左侧4+级。立即予脱水降颅压治疗。行头部MRI血管增强扫描:左侧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左侧额顶叶改变:感染?脑梗死?肿瘤转移?左侧牙龈、鼻咽部、咀嚼肌间隙及眼眶改变:感染?肿瘤待排?同时行鼻内窥镜下左侧鼻腔、鼻咽部软组织活检术,术中见:左侧鼻腔大量干酪样坏死物,鼻咽部桔瓣样突起。鼻窦活检:查见霉菌,见厚壁菌丝。给予两性霉素B及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病情逐渐好转稳定,复查头颅MRI示好转。后诊断: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鼻-脑毛霉菌病。

  • 综合康复治疗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1例

    作者:张黎明;王晓红

    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因素较多,而糖尿病并发的脑神经麻痹以动眼神经麻痹和外展神经麻痹较为多见,在继发性单发的动眼神经麻痹中糖尿病性患者约占6%~25%,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预后与糖尿病的控制密切相关.

  • 以一侧动眼神经麻痹为主要表现的脑多发星形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作者:喻良;黄雨兰;郭富强

    病例,男,48岁.因"颅内肿瘤"X刀治疗后9月,反复右侧头痛伴右睑下垂、视物成双4月第二次入院.入院前9月,患者不明原因出现左枕部持续性胀痛,伴恶心.院外头颅MRI诊断左颞枕胶质瘤.行X刀治疗后症状消失.入院前4月,患者受凉后出现右颞及眼眶持续性胀痛和呕吐.院外头颅MRI示既往肿瘤及水肿已消失,经抗感染治疗一周无好转,并出现视物成双,上睑下垂,再次查头颅MRI仍无异常,脑血管造影正常.遂于2000年11月6日来我院住院诊治.

  • 以动眼神经麻痹为唯一表现的脑梗死1例

    作者:张萍;李洁;何妮;王淳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因右眼不能睁开1周于2012年03月22日于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于入院前1周洗衣服时突感右侧头部胀痛,次日晨起后发现右上睑下垂,视物成双,症状逐渐加重,右眼睑睁眼不能.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已戒烟30年.查体示:生命体征平稳,双瞳直径不等大,右瞳直径3.5mm,光反射迟钝,左瞳直径3.0mm,光反射灵敏,右眼睑下垂,睁眼不能,视物模糊,右眼球外斜视,脑膜刺激征阴性,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

  • 症状性后交通动脉瘤临床与DSA分析

    作者:胡泳涛;奉丽敏;胡刚

    目的 研究未破裂的后交通动脉瘤的性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对血流动力学变化在颅内动脉瘤形成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 对11例症状性后交通动脉瘤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了解动脉瘤的性状,并联系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症状性后交通动脉瘤突出的表现是同侧的动眼神经麻痹,且动脉瘤体指向后外下侧常见.结论 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产生与动脉瘤的性状有关,尤其动脉瘤体的指向与产生动眼神经麻痹的关系密切.

  • 可脱式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二例报告

    作者:庞尊中;李雪松;张丽梅

    2000年5月我们用电解式铂金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例病人,1例以动眼神经麻痹,1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史就诊.2例均为非急性期治疗,经数字减影(DSA)全脑造影明确诊断.动脉瘤位于后交通动脉.

  • 穴位封闭法治后天性动眼神经麻痹

    作者:张跃红

    我科自1991年以来,用穴位封闭方法,配合中西药物治疗后天性动眼神经麻痹,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糖尿病伴动眼神经麻痹5例分析

    作者:刘辉

    目的:探讨糖尿病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自2010-2013年收治5例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表现、治疗过程以及预后效果等。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突然复视,一侧上眼睑下垂,上、下视及内收活动受限,常伴有头痛、眼眶部疼痛,其中1例患者瞳孔扩大,对光反应消失;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糖尿病,并且全部排除颅内肿瘤及动脉瘤的影响;入院治疗后,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10天-3月基本恢复正常,同时在持续一年的随访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复发,预后良好。结论伴动眼神经麻痹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临床中,及时快速的确诊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同时,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药物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分析

    作者:黄文甫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内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之间收治62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积极的临床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4例患者临床治疗后病情显著改善,且基本恢复正常,平均恢复时间为(1.6±1.3)个月;另外8例患者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心理疏导干预和药物治疗后,不良情绪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接受系统有效的临床治疗,有助于其临床症状的控制和改善,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

  • 血府逐瘀汤新用

    作者:王云琳

    例1 动眼神经麻痹马某,男,回族,63岁,退休.患者于2004年3月14日来我科就诊,症见左上眼下垂,眼肌无力,不能上抬,视力模糊,左眼瞳孔增大,对光反射迟钝,左眼球向上,下内转动受限,舌质淡红、有瘀点,脉细涩无力.眼科确诊为左动眼神经麻痹(不全).证系气虚血瘀,肝肾不足,宜益气活血,佐补肝肾.处方:当归、熟地、枸杞子各15g,白芍、川芎、仙灵脾各10g,桃仁、红花、川牛膝各9g,柴胡、枳壳各6g,甘草、菊花各5g,黄芪30g,水煎服,1d1剂.经用上方加减治疗,服药30余剂,诸症全部消失,3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 后交通动脉瘤的手术体会及切除瘤囊对术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赵新利;周国胜;周文科;张新中;王仲伟

    目的 研究切除瘤囊对术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求更有利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的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7月至2005年10月间,17例有动眼神经麻痹且直径大于8 mm的后交通动脉瘤手术体会.6例行单纯夹闭(A组),11例夹闭后切除瘤囊(B组).结果 术后6个月,17例患者中12例患者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70.6%),5例患者部分恢复(29.4%).A组2例完全恢复(33.3%),4例部分恢复(66.7%).B组10例患者完全恢复(90.9%),1例部分恢复(9.1%).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8).随访1年后,A组仍有2例动眼神经功能部分恢复,B组11例患者均完全恢复,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6).结论 单纯夹闭动脉瘤与夹闭并切除瘤囊相比,后者更有利于动眼神经功能的完全恢复.如果术中条件许可,应尽量切除瘤囊.

  • 表现为动眼神经麻痹的垂体腺瘤卒中的诊治(附15例分析)

    作者:马杰科;幸兵;王任直;连伟;姚勇;邓侃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卒中所致颅神经麻痹的手术疗效,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 总结从2002年4月到2012年6月,15例合并动眼神经麻痹的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5例,年龄18 ~68岁,平均49.6岁;病程从6d到7年;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动眼神经麻痹,外展神经麻痹,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等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术前均行内分泌激素测定、垂体增强磁共振;所有患者均行经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肿瘤.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证实15例患者均存在垂体卒中,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9例,部分恢复3例,另外3例合并外展神经麻痹术后眼肌麻痹均未恢复.66.7%的患者视力改善(6/9),83.3%的视野缺损术后改善(5/6).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4个月(6个月至2年).结论 垂体卒中合并动眼神经麻痹需尽快手术治疗,经蝶窦入路手术减压,肿瘤切除是治疗垂体卒中所致颅神经麻痹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后交通动脉瘤栓塞术后动眼神经麻痹预后分析

    作者:王晓东;闫凯旋;张恒柱;甄勇;何亮

    目的 探讨血管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OMNP)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对在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间血管栓塞治疗的13例大脑后交通动脉瘤伴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术后回访中对是否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前OMNP程度及治疗时机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所有患者出院时Rankin评分均为0分.随访中完全恢复5例(38.5%),部分恢复4例(30.8%),无恢复4例(30.8%).其中部分OMNP的患者完全恢复率(75.0%)明显高于完全OMNP患者(22.2%),而早期接受治疗的患者恢复率(55.5%)也高于中期(50.0%)及晚期(0.0%).结论 血管栓塞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改善OMNP症状,早期栓塞治疗效果更好.

  • 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1例

    作者:孙培宏;李爱莉;孙杰;靳亚莉;占城

    患者男,48岁.视物双影,左侧眼睑下垂2周加重伴右侧眼睑下垂2天.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血RPR 1:16(+),TPPA(+),脑脊液RPR 1:2(+/-),TPPA(+),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白细胞数:72×106/L,蛋白定性:阳性;头颅MRI平扫+MRA(1.5T)示:1.脑白质病变(DWMH I级);2.头颅MRA未见明显病症.全脑血管造影(DSA):颅内血管未见异常.诊断:神经梅毒.给予青霉素钠320万U每4小时一次静点,连续14天,出院后肌注苄星青霉素240万U,每周1次,共3次.6周后眼部症状明显好转,随访8个月,RPR滴度下降,现仍在随访中.

  •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研究

    作者:王成文;周达岸

    目的:探究传统中医针刺疗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5-05/2012-09来我院就诊的110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给予对照组康复训练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8 wk后患者的对光反射、屈光度情况、眼裂宽度及眼球运动改善总有效率的情况。
      结果:治疗8 wk后,治疗组患者对光反射改善情况、屈光度情况改善及眼裂宽度增大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眼球运动改善47例(85.5%)优于对照组[36例(65.5%),P<0.05]。
      结论:针刺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可明显减轻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65 条记录 17/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