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首诊动眼神经麻痹35例病因分析
目的:分析首诊动眼神经麻痹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9-01/2012-12在我院首诊为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通过血糖、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检查,分析动眼神经麻痹的原因及特点.结果:动眼神经麻痹35例中,头部外伤10例(29%),颅内炎性8例(23%),糖尿病6例(17%),颅内动脉瘤4例(11%),颅内肿瘤4例(11%),脑血管梗塞、脑血管出血、原因不明均为1例(3%).结论: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复杂,以头部外伤常见,其他原因还见于颅内炎性、糖尿病等.各病因在各年龄段分布具有一定特点,有针对性及时准确查明病因极为重要,是正确治疗的基础和关键.
-
复方樟柳碱治疗颅脑外伤合并动眼神经麻痹42例分析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颅脑外伤合并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颅脑外伤合并动眼神经麻痹42例患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注射,颞侧皮下注射,2mL/次,1次/d,共14d 1疗程;辅助高压氧,1次/d,10d 1疗程.结果:治愈:复视、眼睑下垂消失,眼球活动恢复良好,眼位正,瞳孔恢复12例;好转:复视、眼睑下垂好转,眼球活动障碍改善,眼位不正,瞳孔部分恢复29例;无效: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变1例.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颅脑外伤合并动眼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
动眼神经麻痹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例
1病例报告例1,张××,女,59岁,务农.于2005- 01-13以左上睑不能抬起,伴眼红、胀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10d之主诉就诊.发病前1wk开始出现头痛,呈阵发性,自服去痛片可缓解症状.10d前,突然出现左上睑不能抬起,伴眼红、胀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曾在当地按"青光眼"治疗,症状有所减轻.既往高血压病史数年,一直药物控制.检查:T 37℃,P 80次/分,R 21次/分, BP 130/100mmHg.(1mmHg=0.133kPa).患者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部未见异常.
-
Terson综合征合并动眼神经麻痹1例
0引言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玻璃体出血称为Terson综合征,多见于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是病情危重的征象.此综合征为眼科少见病,临床上同时伴有动眼神经麻痹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近期收住1例Terson综合征合并动眼神经麻痹,经药物和手术治疗,视力恢复较好,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睑废”治验
睑废多由脾虚气弱不能升举或脑内肿瘤等因素引起,亦有因外伤所致。治疗较为棘手。本文介绍了一例因外伤引起血瘀于脑,脑络失和而致“睑废”,经服用桃红四物汤合天麻钩藤饮化裁的方剂,取得良好疗效的体会。
关键词: 睑废 动眼神经麻痹 桃红四物汤合天麻钩藤饮 -
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2例报告
例1 患女,56岁,因右眼上睑下垂就诊,否认有外伤、高血压及感冒发热病史.查体:BP19/11kPa,P72次/min.耳鼻喉科会诊未见异常.
-
鼻内镜手术并发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
目的:讨分析鼻内镜下手术并发动眼神经麻痹的解剖学基础和发生机理。方法回顾3例鼻内镜下手术并发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的机理以及相关解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鼻内镜下手术并发动眼神经麻痹3例,其中1例上睑下垂,2例视物不清、复视伴眼球活动受限、瞳孔散大,均于4~6h后自行完全恢复。结论鼻窦和眼部的解剖关系十分密切,机械性损伤以及局部应用药物的影响,均可导致眼部并发症,应及时发现处理,避免发生不良后果。
-
电针治愈动眼神经麻痹再发1例报告
动眼神经麻痹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神经损害而出现的临床证候,临床上不太多见,我们运用电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再发1例,取得很好疗效,报告如下。
-
经络辨证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案
动眼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常表现为上睑下垂、斜视、复试、眼球各方向运动受限、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该病病因复杂,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本案例属外伤性麻痹,作者运用经络辨证的方法,成功治愈,报告如下。
-
电针联合药物治疗动眼神经麻痹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药物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银杏叶注射液,每日1次,同时口服甲钴胺片,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电针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 电针联合药物治疗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显著,且可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
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的老年糖尿病12例临床分析
老年糖尿病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较少见。本文分析我院近8年来12例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及临床延误诊治原因。 临床资料 1 性别与年龄 男8例,女4例,大年龄75岁,小年龄60岁,平均年龄67.5岁。……
-
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多见于先天性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患者,常因情绪激动、咳嗽、排便或突然用力等因素致破裂出血。表现为起病急骤,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轻者神志清楚,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极少数患者有偏瘫和动眼神经麻痹。……
-
36例维吾尔族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分析
后天性动眼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其常见病因除动脉瘤,颅外伤外,因糖尿病导致核性或周围神经病变面发生的动眼神经麻痹随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也呈增长趋势.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的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当然会侵犯眼部,既往临床糖尿病是否有眼部波及主要考虑视力及眼底情况,糖尿病导致眼部并发症约占76.82%,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白内障多见,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发病率远低于前两者[1],本人就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糖尿病患者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分析,探讨.
-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3例
动眼神经麻痹是以患眼出现复视,上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重则患眼不能睁开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是糖尿病的一个并发症.笔者采用自拟动眼汤内服,配合针刺治疗,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
以头痛、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鼻咽癌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50岁.因“头痛2个月,加重伴右侧眼睑下垂、复视1个月”于2010年5月30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初为全头部疼痛,以右侧颞部及右眼眶部为重,疼痛呈间歇性发作,以胀痛为主,无眼前闪光,无恶心、呕吐,程度尚可忍受,未诊治,1个月前头痛明显加重,并出现右侧眼睑下垂,双眼视物模糊,呈双影,就诊于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头颈部CT血管成像示:①左侧椎动脉起自椎动脉弓,起始段轻度狭窄,左侧椎动脉较对侧细小;②右侧颈动脉窦部点状钙化斑形成,头颅部其余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术前定位及手术治疗
我院1996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治疗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1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1例,女5例;年龄18~51岁,平均38.3岁.12例外伤后即有脑脊液鼻漏,4例伤后1~2个月出现鼻腔流液.入院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12分7例,13~15分9例.伤后有昏迷史7例,脑膜炎病史3例,头痛8例,呕吐9例,嗅觉丧失10例,动眼神经麻痹4例.16例均有"熊猫眼"征.16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4周以上无效.
-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是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血管内栓塞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1995年9月~2000年1月笔者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TCCF 15例,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 1. 一般资料:男10例,女5例;年龄18~55岁,平均28岁。均为交通伤,其中8例为伤后1周内入院,7例为伤后1周以上入院。临床表现:15例均有不同程度搏动性突眼,球结膜充血、水肿及颅内杂音,视力下降12例,动眼神经麻痹9例,外展神经麻痹7例。15例均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结果左侧TCCF 10例,右侧5例,瘘口位于C3,4交界处2例,C4段10例,C4,5段交界处3例。本组TCCF均为A型,造影见12例显示不全盗流,3例显示全盗流,经眼静脉引流12例引流入岩上窦或岩下突者10例,经多支皮层静脉引流5例。
-
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分析和诊断进展
动眼神经麻痹是神经内外科和眼科常见症状,病因繁多,并且常与颅内动脉瘤有密切关系,而动脉瘤的破裂往往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因此,及时正确地诊断动眼神经麻痹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本文针对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分类和诊断进展进行分析讨论,希望对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
葛宝和应用电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经验
葛宝和为山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临证用电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疗效显著,介绍如下。1病案举例患者,男,62岁。2015年12月27日劳累后出现左眼视物重影,眼睑下垂。曾在济南某医院住院治疗,口服甲钴胺分散片1片,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1片2片,每日3次;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肌内注射,每日1次。效不佳。现左上眼睑抬起无力,左侧眼球向内侧运动受限,左眼视物重影,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脉弦。患糖尿病10余年,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血糖控制平稳。查体意识清晰,双侧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射存在,视野检查发现左眼视野呈右侧偏盲。眼底检查正常,头部核磁、脑血管造影检查均无异常。西医诊断为动眼神经麻痹。中医诊断为风牵偏视。证属肝肾亏虚,肝风内动。治以平肝熄风,补气活血。患者取仰卧位,局部取百会,印堂、太阳、睛明、四白(均取左侧),远部取养老、光明、合谷、足三里、太冲(均取双侧)。穴位常规消毒,局部穴位针刺选用0.3mm×25mm毫针。睛明穴避开眼球直刺10~15mm,不行提插捻转手法;太阳穴向后斜刺15~25mm,行捻转补法。远部穴位针刺选用0.3mm×40mm毫针,养老穴向上斜刺25~30mm,行捻转补法;太冲穴直刺20~25mm,行提插捻转泻法。余穴均常规针刺,行平补平泻针法。得气后用G-6805电针治疗仪、连续波,“+”极连接太阳穴,“-”连接四白穴,调节电流大小,强度以舒适为宜,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1周6次。针刺16次后左眼稍可向内侧运动,复视减轻,左上眼睑仍抬起无力。继续针刺18次后,左眼复视基本消失,劳累后仍有轻微复视,左上眼睑可正常开合。继续针刺6次而愈。
-
针灸结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中药补中益气汤联合针灸对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2014年8月~2017年8月在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眼科接受救治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行单纯针灸治疗(对照组40例)和中药补中益气汤联合针灸治疗(观察组40例).以10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为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行补中益气汤联合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