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瓜氨酸血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男,29岁.于2001年8月29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恶心、呕吐,体检:神志清楚,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功能检查:ALT 137.5 IU/L,AST 104.7 IU/L,总胆红素(TBil) 54.4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 9.0 μmol/L,白蛋白 36 g/L.
-
精氨酰琥珀酸裂解酶基因突变致新生儿高氨血症、瓜氨酸血症一例
目的:总结分析新生儿期起病的由精氨酰琥珀酸裂解酶(argininosuccinate lyase, ASL)基因突变所致的精氨酰琥珀酸尿症病例的诊治经过,以期加深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2014年4月2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1例以高氨血症、瓜氨酸血症起病的新生儿,回顾其临床诊治经过。提取患儿及父母外周血白细胞DNA,对ASS1,ASL和SLC25A13基因进行Sanger测序。并通过检索文献对新生儿高氨血症、瓜氨酸血症及精氨酰琥珀酸尿症进行文献复习。总结精氨酰琥珀酸尿症的临床特点。结果患儿生后第3天开始出现嗜睡、哭声弱、拒食,呈进行性加重。生后第5天发现血氨显著升高(1332μmol/L),血氨基酸分析提示瓜氨酸显著升高(759.12μmol/L),Sanger测序示ASL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434A>G(p.Asp145Gly),c.857A>C (p.Gln286Pro)],其中突变类型c.857A>C是国内首次报道。该患儿的高氨血症及瓜氨酸血症明确为ASL基因缺陷所致的精氨酰琥珀酸尿症。予限制蛋白饮食、精氨酸、左旋肉碱治疗,病情缓解,血氨降至正常。5月龄时体格及智力运动发育较前明显改善,但由于合并肠道感染,病情反复,于当地医院行血氨检查示血氨480μmol/L,逐渐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终因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新生儿期起病的高氨血症、瓜氨酸血症需要考虑到精氨酰琥珀酸尿症,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
迟发型尿素循环障碍的临床与实验室研究
目的探讨迟发型尿素循环障碍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通过血、尿氨基酸分析和尿有机酸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筛查与诊断,对4例(男、女各2例)迟发型尿素循环障碍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特点、诊疗经过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分别于30、63、13、29岁出现高血氨性脑病.3例有家族史.例1分娩后出现意识障碍、呕吐、惊厥,8 d后死亡.例2因记忆力减退2年、痉挛步态1个月来院.例3口服氨酚待因后出现头痛、步态不稳、意识障碍、惊厥,23 d时死亡.例4肝功能异常、发作性意识障碍8个月,下肢痉挛性瘫痪2个月.4例患者血氨明显增高,伴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例1、2符合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例3为瓜氨酸血症Ⅰ型,例4为瓜氨酸血症Ⅱ型,通过基因分析在线粒体溶质载体家族25成员13中检出851del4和1638ins23突变.例1、3为死亡后诊断.例2、4经低蛋白饮食、精氨酸等治疗后明显改善,但遗留下肢运动障碍.结论尿素循环障碍是导致先天性高氨血症的主要原因.4例患者均合并进行性脑病和肝损害.早期发现、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建议对原因不明的急、慢性脑病患者进行血氨测定.
关键词: 高氨血症 瓜氨酸血症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 碎片质谱法 -
成人Ⅱ型瓜氨酸血症一例临床特征、治疗及随访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1例成人Ⅱ型瓜氨酸血症(CTLN2)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总结其临床和治疗特点.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2015年12月9日收治的1例CTLN2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结果,以及确定诊断后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和长期随访结果.结果 患者男性,23岁,因"反复精神行为异常1年余"就诊,MMSE评分为16分,血清转氨酶、血氨及瓜氨酸升高,腹部CT提示脂肪肝,头颅MRI呈脑水肿改变,经基因检测提示SLC25A13基因851-854delGTAT纯合致病突变,予以精氨酸降血氨治疗,2年随访期间无再发精神行为异常,转氨酶及血氨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精氨酸逐渐减量至今.结论 对于反复发作性精神行为异常、转氨酶及血氨升高的患者,需考虑CTLN2.口服精氨酸配合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有效改善预后.
-
成人Ⅱ型瓜氨酸血症一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总结1例成人Ⅱ型瓜氨酸血症( CTLN2)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随访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和各项辅助检查.对患者及其女儿进行SLC25A13基因检测.结果 患者女性,27岁,因反复头晕、呕吐2年余,伴发作性意识模糊1年半就诊,肝脏B超、MRI及肝活体组织检查均示肝硬化.脑电图示异常尖波.血氨基酸检测示瓜氨酸升高,SLC25A13基因检测示851 del4纯合突变,患者女儿系851del4杂合突变.结论 对于成人不明原因的脂肪肝及肝硬化,特别是伴神经精神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到CTLN2,SLC25A13基因检测可帮助早期诊断.
关键词: 瓜氨酸血症 神经病学表现 线粒体膜转运蛋白质类 随访研究 -
癫(癎)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升高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癫(癎)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升高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高抗癫痴药物疗效提供参考思路.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筛查无脑结构性损伤的儿童或青少年隐源性癫(癎)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部分患者行瓜氨酸代谢相关基因SLC25A 13和ASS1基因检测,以明确癫(癎)病因诊断.结果 共159例隐源性癫(癎)病例,18例血清瓜氨酸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1.53 ~ 3.61倍,其中6例行SLC25A13和ASS1基因检测,均未发现致病性突变或新突变.经抗癫(癎)药物治疗至少1年,发作完全控制率为7/18、发作频率减少>75%者占3/18、减少50% ~ 75%者占3/18、减少<50%者占5/18,抗癫(癎)药物疗效较血清瓜氨酸水平正常患者降低(Z=1.759,P=0.039).结论 儿童或青少年隐源性癫(癎)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升高至正常参考值上限1.53 ~ 3.61倍时,其抗癫(癎)药物疗效可能降低.
-
Citrin缺陷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研究进展
Citrin缺陷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遗传代谢缺陷病,是由于SLC25A13基因突变引起citrin蛋白合成障碍所致.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确诊需要依赖基因诊断,目前尚缺少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该文介绍了NICCD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以促进国内对NICCD的认识和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SLC225A13基因 Citrin蛋白 肝内胆汁淤积症 瓜氨酸血症 -
Citrin缺陷病的诊治
Citrin缺陷病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多发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目前已明确至少有两种主要表型:Citrin缺陷引起的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和瓜氨酸血症Ⅱ型.早期诊断、定期随访和适当的治疗有望改善预后,避免严重后果发生.
-
瓜氨酸血症患儿脑磁共振成像及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瓜氨酸血症的脑磁共振成像(MRI)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瓜氨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岁3个月女性患儿,生后经ASS1基因测序分析诊断为瓜氨酸血症I型,因反复嗜睡,血氨升高至311 μmol/L,予以精氨酸降氨治疗后第11天血氨降至正常,头颅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双侧额叶、顶叶、颞叶皮质弥漫高信号,提示细胞毒性水肿导致的弥散受限;继续治疗10 d后复查头颅MRI,与前次相比DWI上高信号范围相似,但弥散受限程度减轻,同时伴脑萎缩改变.国内报道的8例瓜氨酸血症,7例行MRI检查,1例同时行CT检查,发现3例脑水肿,2例脑萎缩.结论 瓜氨酸血症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脑MRI检查对临床早期确诊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新生儿瓜氨酸血症1例并文献复习
对1例新生儿瓜氨酸血症存活病例的诊断及治疗过程进行总结,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为提高新生儿瓜氨酸血症的早期认识及改善预后提供帮助.
-
新生儿高氨血症及尿素循环障碍的早期识别与护理
对3例新生儿高氨血症及尿素循环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例诊断为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高氨血症Ⅱ型),均死亡;1例诊断为瓜氨酸血症,经过积极救治和护理,患儿治愈出院.提出医护人员应了解此病的临床表现、病情变化,能够早期识别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加强气道管理及静疗高危药物的护理,对救治成功的患儿出院后给予其家属详细的用药及饮食指导,定期检查血氨和肝功能,以提高此类疾病患儿的存活率.
-
一例Citrin 缺乏症的护理
Citrin 缺乏症是由SLC25A13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Citrin作为一种线粒体内钙结合天冬氨酸/谷氨酸载体蛋白,在尿素合成以及NADH的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Citrin缺乏症包含成人发作Ⅱ型瓜氨酸血症(CTLN2)及Citrin缺乏所致新生儿肝内胆内淤积症(NICCD)两种不同临床表型,2001年Ohura等发现了伴有高氨血症及半乳糖血症的肝内胆汁淤积患儿存在SLC25A13基因的突变①-②,故将本病定义为Citrin缺乏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多于生后数月内发病,常见表现为黄疸、血瓜氨酸升高以及脂肪肝,此外还有半乳糖血症、低蛋白血症、出血倾向、低血糖以及甲胎蛋白明显升高,可有瓜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升高 ③-④.早期检测并发现瓜氨酸升高对确诊有重要意义,但并非所有NICCD患者均有瓜氨酸的升高.近来研究发现患儿有"Chubby Face"表现,面部丰满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同龄儿,提示其面部特征也可作为参考诊断指标.NICCD患儿症状多在1岁内消失,各项生化指标亦随之趋于正常,此时患者的确诊只能通过基因诊断或淋巴细胞及皮肤成纤维细胞的Citrin免疫杂交来明确.部分NICCD患儿仍留有易疲劳等非特异性症状,少数有胰腺炎、高脂血症和癫痫样发作,2岁起饮食有明显嗜食豆类、花生等,厌食甜食及谷类的饮食倾向,极少数需肝移植治疗.
-
瓜氨酸血症一例报告
患儿,男,6 d,因嗜睡伴进乳差17 h于2006年3月22日入院.患儿为第2胎第1产,足月,择期剖宫产,母孕期正常,出生无窒息史,出生体重3200 g,生后3 d内正常,自第4 日始出现进乳差,呕吐,哭声低,并逐渐出现嗜睡、昏迷,未抽搐.其母第一胎为人工流产,父母非近亲婚配,否认有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关键词: 瓜氨酸血症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
六例瓜氨酸血症患儿的ASS1、ASL和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 了解6例瓜氨酸血症患儿相关致病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应用MassArray技术结合Sanger测序法对6例瓜氨酸血症患儿ASS1、ASL和SLC25A13基因进行突变分析,寻找可能的致病突变位点.结果 6例瓜氨酸血症患儿中,1例患儿检测到ASL基因c.1311T>G(p.Y437*)纯合突变,确诊为精氨酰琥珀酸尿症;其余5例患儿分别检测到SLC25A13基因c.851_854delGTAT纯合突变、c.851_854delGTAT和IVS6+5G>A复合杂合突变、c.851_854delGTAT和IVS16ins3Kb复合杂合突变、c.851_854delGTAT和IVS6-11A>G复合杂合突变、c.851_854delGTAT和c.1638_1660dup23复合杂合突变,确诊为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其中,ASL基因c.1311T>G在中国人群尚未见报道,SLC25A13基因IVS6-11A>G突变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HSF软件预测结果显示该变异很可能导致剪接异常.结论 通过相关致病基因分析,从基因水平上证实了6例瓜氨酸患儿的诊断,发现1个新的突变位点,丰富了瓜氨酸血症致病基因的突变谱.
关键词: 瓜氨酸血症 基因突变 ASS1基因 ASL基因 SLC25A13基因 -
瓜氨酸血症患儿ASS1、ASL和SLC25A13基因的突变分析
目的 探讨4例瓜氨酸血症患者相关致病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提取4例患儿血基因组DNA标本,针对可引起瓜氨酸血症候选基因ASS1、ASL、SLC25A 13,应用PCR技术扩增包括外显子及其侧翼区在内的DNA序列.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确定基因突变类型.结果 1例患儿为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缺乏症,为ASS1基因c.236C>T(p.S79F)与c.431C>G(p.P144R)双重杂合突变;两例患儿为精氨酰琥珀酸尿症,分别为ASL基因c.434A>G(p.D145G)与c.1366C>T(p.R456W),c.331C>T(p.R111W)与IVS8+ 2insT双重杂合突变;另一例1岁患儿发现携带有SLC25A13基因851del4杂合突变,诊断为成年型瓜氨酸血症Ⅱ型.结论 通过相关致病基因分析,准确地确定了4例患儿的疾病类型.
-
新生儿瓜氨酸血症ASS1基因错义突变(c.970G>A)的分子鉴定
目的 对1个瓜氨酸血症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以确诊其病因.方法 抽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直接测序法对患儿ASS1基因14个外显子的PCR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检测.结果 患儿ASS1基因第13外显子发生纯合错义突变c.970G>A,使第324位密码子由GGT突变为AGT,使甘氨酸替换为丝氨酸,即p.G324S,测序结果显示在该位点其父母均为杂合突变.结论 c.970G>A纯合突变是该患儿的患病原因,父母均为该突变的携带者.
-
成人瓜氨酸血症Ⅱ型一家系分析
先证者男,29岁.因"发现肝功能异常7个月,下肢运动障碍2个月"来院就诊.患者来院前8个月出现乏力、恶心、呕吐,伴腹胀、肝区痛.当地检查:血谷丙转氨酶137.5 IU/L,谷草转氨酶104.7 IU/L,抗HBs Ag 弱阳性,抗HCV-IgM、抗HDV-IgM、抗HEV-IgM等均阴性,腹部B超未见异常,疑"病毒性肝炎",经保肝、中药等治疗后一度好转.来院前7个月出现嗜睡,神志恍惚.半年前检查发现血氨增高,开始低蛋白饮食,间断补充精氨酸、乳果糖.曾因高蛋白饮食、静脉高营养诱发昏迷发作3次,经灌肠、精氨酸点滴等后好转.病后易疲劳,食欲不振,记忆力下降,体重减轻,常有便秘.来院前2个月出现进行性下肢运动障碍,痉挛步态.来院前1个月不能独坐,大小便不能自理.个人史及既往史:患者为第2胎,自幼体格、智力、运动发育正常,喜欢豆类食品,无慢性疾病史.家族史:父母患轻度高脂血症,非近亲结婚.姐姐健康.家族中无急慢性肝病、脑病等类似疾病史.
-
新生儿瓜氨酸血症1例并文献复习
瓜氨酸血症(citrullinemia)属遗传代谢性疾病,临床分两型,瓜氨酸血症-Ⅱ型多见于成人,而瓜氨酸血症-Ⅰ型亦称为经典型瓜氨酸血症,多见于婴幼儿,患儿出生后可表现正常,但生后数日便会出现高氨血症的毒性病征.瓜氨酸血症在新生儿科临床属非常罕见病例,目前国内仅见7篇文献报道的5例患儿[1-7].该病患儿常因体内氨水平不断上升而造成患儿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以及脑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等危急症而导致死亡.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新生儿瓜氨酸血症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
新生儿瓜氨酸血症偶合红细胞增多症1例
患儿女,生后58小时,因精神反应差24小时入院;系第1胎第1产,胎龄39+3周,经阴道娩出,羊水Ⅲ°污染,出生体重3000 g;母乳喂养,于入院前24小时出现呕吐,呕吐物为奶样及黏液样胃内容物,伴精神反应差、肌张力低下。外院X线胸片: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右下肺纹理可见小条索状渗出影;血常规:白细胞30.4×109/L,血红蛋白(Hb)256 g/L,红细胞压积(HCT)72.4%;头颅超声:脑结构未见异常,外院诊断为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肺炎,给予抗感染、扩容及部分换血等治疗,患儿症状无明显缓解,复查血常规:白细胞16.4×109/L, Hb 219 g/L, HCT 61.0%,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