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循证护理在肝癌介入术后护理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30例肝癌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采用循证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疼痛、高热、恶心呕吐、排尿困难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可提高肝癌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
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后在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在2016年5月-2018年1月本院进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0人.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23.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较低(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当积极推广运用.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体会76例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提高,而且发病比较隐匿,一旦发现多中晚期,大多已失去手术机会.介入导向治疗作为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已被广大患者及临床医生所接受,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措施已广泛应用.回顾分析2003年以来76例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病例资料,现报告如下.
-
MRI常规+增强序列扫描评估肝癌介入治疗 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的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和探讨MRI+增强序列扫描评估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患者术前均行MRI常规+增强序列扫描,并统计患者灶周弥散值(ADC值)等.统计介入治疗前后患肝储备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患者介入治疗后3天、5天、7天和14天肝储备功能均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复发率、转移率分别为46.67%(28/60)和48.33%(29/60)且发生复发和转移患者的弥散值(ADC值)均低于无复发和转移患者,患者肝功能储备评分(吲哚靛青绿15min潴留率(ICGR15)和Child-Pugh评分)则高于无复发和转移患者(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反映肝癌介入治疗MRI检测所得灶周弥散值(ADC值)与其肝储备功能评分(吲哚靛青绿15min潴留率(ICGR15)和Child-Pugh评分)、复发率和转移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通过临床诊断和评价分析,原发性肝癌灶周MRI-ADC值越低,患者灶周肝实质肝硬化/肝纤维化越重,肝癌复发、转移率就越高,预后就越差.因此,MRI常规+增强序列扫描检测结果对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和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
疏肝健脾中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世界上流行广的10种恶性肿瘤之一,而中国每年约有13万患者死于该病[1].该病具有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生存期短的特点.对于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是目前为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广义的肝癌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射频消融术、氩氦刀等.
-
健脾生血丸治疗肝癌介入术后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2002年6月-2003年6月,我们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自拟健脾和胃疏肝、益气养血活血之健脾生血丸,对其减轻中晚期肝癌介入术后不良反应的作用进行对照分析,现总结如下.
-
大剂量清开灵注射液防治肝癌介入术后综合征79例
对于中晚期肝癌经肝动脉药物灌注栓塞治疗已取得显著疗效,但术后常出现肝癌介入后综合征(持续发热、腹胀、纳差及恶心呕吐等症状).1999年10月~2005年3月我院对137例中晚期肝癌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清开灵注射液防治介入术后综合征79例,并与常规治疗的58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
护理干预对减轻肝癌介入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减轻肝癌介入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收治的48例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开展护理干预。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统计患者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共出现1例重度疼痛、5例中度疼痛、13例轻度疼痛及5例无疼痛患者,而对照组对应的数据则为7例、9例、6例、2例,两组对比,观察组优势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癌介入患者实行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值得推广。
-
肝癌介入化疗患者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分析与防控对策研究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肝癌介入化疗患者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并研究防控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942例肝癌介入化疗患者,回顾性调查一般资料、介入手术情况、医院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等,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癌介入化疗者医院感染风险因素,总结防控对策.结果 94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0例,感染率为5.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60岁、糖尿病、白细胞计数<2.5×109/L、白蛋白水平≤30g/L、皮肤或黏膜溃损、侵入性操作、介入手术时间>180min、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天、术中出血量≥500ml、伤口疼痛明显和住院时间≥21天是肝癌介入化疗者医院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断加强肝癌介入化疗者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回顾性调查,明确风险,早期改进防控对策能大程度控制医院感染,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
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和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和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3月间接受肝癌介入治疗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胃肠道反应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疼痛症状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护理后的胃肠道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给予护理干预可缓解其疼痛症状及胃肠道反应,具有较好效果,值得在临床推荐.
-
进一步提高我国肿瘤影像学诊治的几点思考
新世纪的阳春5月,我有幸参加在广州召开的肿瘤影像学诊治学术大会,收获甚丰.通过知识更新、新技术和规范化教育讲座等,展示了近年来我国这一领域的新进展和成就,同时本次学术会议在某些方面颇具特色.例如循证医学的讲述,生命质量与经济效应分析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同时还安排了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病理讨论,尤其关于肝癌和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讨论争论热烈;在此基础上落实了我国肝癌介入治疗规范化方案的撰写工作;另外高质量的中、英文展板(post presentation)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优秀论文评选等,在国内学术会议上都是新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大会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
介入放射学操作的DSA准高千伏曝光的应用
介入放射学操作是通过X射线影像导视来完成诊断、治疗的一种先进的医疗技术,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但现在介入放射学操作多采用数字减影型X射线机(简称DSA),该机器为适应高清晰度的需要,曝光条件明显高于传统的X射线机,另外,介入手术每次累积X射线曝光时间平均在20 min左右,使患者在介入手术中受到较大的剂量照射[1,2].为降低介入手术中患者的受照剂量,我们利用仿真人体模型,模仿肝癌介入手术研究了在准高千伏条件下曝光降低患者受照剂量的方法,结果如下.
-
膈下动脉供血介入治疗肝癌
目的分析膈下动脉侧支形成原因和膈下动脉供血病灶的分布范围,探讨膈下动脉供血在肝癌介入化疗加碘油栓塞(TACE)术中的价值.方法膈下动脉供血的肝癌27例,男20例,女7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原发性肝癌22例,胃癌肝转移5例,术前行CT或MRI平扫,术中发现膈下动脉供血后,行膈下动脉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灌注化疗药,注入碘油,明胶海绵栓塞血管,并摄肝区碘油平片.结果膈下动脉造影显示接受膈下动脉供血的肝内病灶沿膈下动脉走行分布,供血以右膈下动脉为主,病灶多发,多数与其他动脉支同时供养肿瘤组织.注入碘油后,病灶内碘油沉积良好.结论膈下动脉是供养肝肿瘤的重要侧支血管,原发于肝动脉的供血支闭塞是促使其形成的重要原因,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综合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患者疼痛综合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组抽取该院于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78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综合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1.7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综合护理满意率为97.44%,对照组患者的综合护理满意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患者疼痛综合护理中的应用,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综合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使用。
-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肝癌介入治疗的12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和胃肠道反应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和胃肠道反应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90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疼痛护理及胃肠道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程度、疼痛程度以及胃肠道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疼痛护理及胃肠道反应后患者的焦虑程度、疼痛程度以及胃肠道反应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对于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综合性疼痛护理及胃肠道反应措施,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并且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的焦虑心理,减少胃肠道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手术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介入治疗肝脏疾病时近十多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型边缘学科,其特点是在影像学的指导下采取经皮穿刺插管,进行药物灌注,血管栓塞等非外科手术方式治疗。
-
肝癌介入术后护理
肝癌素有"癌中之王"的称号,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肿瘤介入治疗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特点是微创,简便、安全、并发症少以及疗效显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癌采取介入治疗可延缓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命质量.通过对16例肝癌介入术后的病例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因素,提出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
肝癌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常见护理问题及中西医护理措施
肝癌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结合临床治疗的原理,将导管等器材置于肝癌靶器官的血管内,注入化疗药物进行治疗的方法.
-
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评价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效果
对比脉冲序列技术(CPS)是一种低机械指数(MI)超声造影新技术,造影剂微气泡破坏较少,能实时观察肿瘤的血流灌注过程.笔者采用CPS超声造影技术对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进行检查,探讨该技术在HCC诊断和介入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