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利用毁损下肢未失活肌皮瓣修复巨大电烧伤创面一例
患者男,22岁,因高空作业时触及10 kV高压电线,致项背、右髂股等部位多处电烧伤5 h后入院.
-
电烧伤致脊髓损伤和右眼白内障一例
患者男,46岁 .1999年7月9日被10 kV高压电击伤头顶部,曾有短暂昏迷,醒后四肢活动正常、语言流利.在当地住院治疗6 d后出现双下肢瘫痪并逐渐向上发展,不能自行排尿.伤后10 d因双上肢活动障碍转入笔者单位.查体:患者神志清楚,语言欠流利,右眼视物不清.
-
电烧伤致脊髓神经损伤合并白内障一例
患者男,42岁.被10 kV高压电击伤头部,伤后有短暂昏迷,在当地急救处理后转入我院.查体:头颅左颞部有一7cm×6 cm大小的电流入口,呈Ⅲ度焦痂,左外耳廓有V形缺损,双足拇指干性坏死、跖底部有多个电流出口,右下肢及颈前、面部为Ⅱ度25%TBSA电弧烧伤创面.入院后给予抗感染、营养心肌及预防急性肾衰等治疗.分别于入院第2天、第7天行颈椎、胸椎X线片及胸椎5~11椎CT、MRI检查,结果提示正常.
-
电烧伤合并脊髓不全损伤一例
患者,男,30岁,被380 V电击伤面、颈及双上肢,造成9% TBSA深度烧伤.当时昏迷约30 min,伤后24 h入院.双上肢中胀,双手指冰凉,痛觉迟钝,急诊行双前臂切开减张术.面、颈部创面涂磺胺嘧啶银霜,溶痂后用氟哌酸纱布半暴露直至愈合.双上肢创面经换药、清除坏死肌腱后,在肉芽创面组织上植皮.伤后10 d,患者出现双下肢无力、触痛觉明显减弱症状,肌力Ⅰ级,颅神经检查正常,双上肢腱反身消失,双侧腹壁反射消失,提睾反射消失,双膝腱反射活跃,右下肢Babinski(+),左下肢未引出.双侧T1以下痛觉明显减弱,深感觉存在.诊断:脊髓不完全性损伤(颈膨大部).给予地塞米松20 mg静脉推注,1次/d,5 d后改为10 mg,1次/d,2 d后停用.质量浓度为200 mg/L的甘露醇200 ml静咏滴注,1次/d,1周后停用.口服苯妥因钠0 2 g,3次/d,1月后停用.维生素Bl、维生素B12各100 mg肌肉注射,1次/d,1月后停用.神经生长因子5μg肌肉注射,1次/d,2月后停用.伤后27 d,患者肌力恢复为Ⅲ级,双下肢触痛觉恢复正常.伤后57 d,肌力恢复为Ⅳ级,双上肢触痛觉恢复正常.伤后85 d,双下肢肌力基本恢复正常.
-
治愈严重电烧伤合并Ⅱ型糖尿病二例
例1,患者男,36岁.触及10 kV高压电,致颈部、头部、左手及右足电烧伤.伤后昏迷半小时,送当地医院经补液复苏等治疗,于4 d后转送本院.查体:体温37.4℃,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kPa).口角歪斜,张口时下颌偏向左侧,左颞顶部及左颈部为黑色焦痂,颅骨外露4 cm×6 cm.左颈部肿胀明显,创面约8 cm×13 cm,周围红肿,左颈总动脉搏动不能触及.左手虎口处创面3 cm×3 cm,深达肌肉.右足第4、5趾炭化、趾骨外露,第5趾骨远端缺损,第3趾骨部分外露.空腹血糖11.6 mmol/L,接连两天复查血糖,结果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0GTT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提示为Ⅱ型糖尿病.
-
电烧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严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尤以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障碍明显[1].但目前对特殊原因烧伤--电烧伤患者的免疫功能研究尚少.为此笔者观察了电烧伤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与普通重度烧伤患者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特殊性.
-
电烧伤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变化
一、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与分组: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电烧伤患者26例,年龄16~55岁.按致伤电场强度分为3组(表1),另按Ⅲ度烧伤面积分为3组(表2).将健康献血员10名(健康组)和重度烧伤(非电烧伤)患者10名(烧伤组)作为对照,男∶女均为8∶ 2,健康组年龄(31±6)岁,烧伤组(30±10)岁.有其他全身性疾病者及妊娠期妇女、严重复合伤患者均未被纳入本研究.
-
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科于1958年由丁岳良、浦树松、马奇、鲁新等老一辈专家创建,努力耕耘几十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目前烧伤专科是浙江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也是浙江省烧伤救治技术指导中心.科室开展床位32张,其中重症监护床位4张.主要治疗各种热力烧(烫)伤、电烧伤、化学烧伤、放射性烧伤、热压伤、瘢痕整形、瘢痕疙瘩、皮肤撕脱伤以及外伤(如车祸)导致各种骨折的皮肤软组织损伤、骨外露创面、各种慢性溃疡、褥疮、糖尿病足等,在国内率先创立了伤口治疗中心.
-
腹部多个单蒂薄皮瓣修复多指深度烧伤
1.1 临床资料1.1 临床资料 2005年2月-200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多指深度烧伤患者25例,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16~48岁,伤后1 h~23 d入院.28只患手共76个手指烧伤,面积1.3 cm×1.2 cm~9.0 cm×5.0 cm,Ⅲ~Ⅳ度,均有不同程度肌腱、指骨损伤及坏死.致伤原因:热压伤18例55指、电烧伤6例19指、氢氟酸烧伤1例2指.
-
颈横动脉为蒂的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电烧伤二例
例1 女,22岁.工作中右上肢触及配电箱高压电线(约4 kV),被击倒时头颅左侧颞部接触金属配电箱,意识丧失约30 min,头面颈、躯干及右下肢多处被烧伤,伤后9 h入院.诊断:头面部、颈部、躯干、双上肢、右下肢电烧伤总面积16%TBSA,其中浅Ⅱ度3%、深Ⅱ度4%、Ⅲ度5%、Ⅳ度4%TBSA.入院时患者精神萎靡,意识清楚,感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查心电图、头颅CT均显示无异常,全身查体无明显异常体征,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右上肢、头颅左侧颞部、前胸部创面的皮肤及软组织炭化,呈皮革样改变,Ⅲ度、Ⅳ度各占2%TBSA;右上肢Ⅲ度创面3%TBSA、Ⅳ度创面2%TBSA,其中右手4、5指干性坏死.
-
手部电烧伤的护理体会
电烧伤通常指电接触损伤,它既包括热力损伤,又包括电离损伤.故其对机体的损伤程度比热烧伤严重.电烧伤常见部位为手.我科自1992年至1994年共收治手部电烧伤36例,占同时全部电烧伤病人的73%,占全部烧伤病人的4.3%.以上36例全部经过手术治疗而痊愈,截指率占31%,故存在一定的致残率,病人身心非常痛苦.
-
电烧伤创面早期处理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电烧伤创面早期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电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侧肢体创面行切开减张术,17处行截肢(指)术,23处创面行缝合术,34处创面换药治疗.结果 23处创面行皮瓣修复,愈合优、良、差者分别为14处、5处、4处.67处创面行皮片修复,愈合优、良、差者分别为44处、13处、10处.一期修复组皮瓣修复16处,皮片修复43处,延期修复组皮瓣修复7处,皮片修复24处.高压电组皮瓣修复16处,皮片修复53处,低压电组皮瓣修复7处,皮片修复14处.延期修复组皮片愈合明显优于一期修复组(P<0.01),其余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清创术后合理选择皮片或皮瓣修复创面是取得电烧伤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皮片修复宜采用延期修复,皮瓣修复宜采用一期修复;DR脱细胞异种皮覆盖、VSD可为创面植皮创造条件.
-
成功救治严重电烧伤合并多发伤2例
报告2例严重电烧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以及探讨两种致伤因素所致烧伤的复杂性,并总结其救治成功的体会.
-
高压电烧伤创面的处理
本文重点介绍高压电烧伤特点,创面早期处理,清创时机及术中如何处理肌肉、肌腱、神经血管及骨等组织损伤.针对各种不同部位不同形状的创面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重点强调多处域损伤、颈部及阴茎等损伤的皮瓣应用与重建.
-
食指背侧岛状皮瓣在手部电烧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在手部电烧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9例采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结果9例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出现坏死.经随访,皮瓣弹性、色泽、感觉良好,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食指背侧岛状皮瓣血管稳定,手术操作简单,不损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
应用游离胸脐皮瓣早期修复足踝部严重烧伤
足踝部软组织少、电烧伤后易造成软组织缺损,肌腱、神经、血管、骨质外露或毁损,且局部血供及创面条件差,传统植皮、局部任意皮瓣转移修复很难取得满意效果.2003年3月~2007年10月我们采用游离胸脐皮瓣早期修复足踝部严重烧伤致大面积皮肤缺损1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
指动脉岛状皮瓣在手指电烧伤中的应用
手指在电烧伤中占较大比例,一手可多指受累,处理很困难,以往都采取脱痂、培养肉芽组织后再行植皮或皮瓣治疗,疗程长、费用高,因感染致肌腱、神经及骨组织缺损使截指率增加,后期常伴功能障碍及手指畸形.
-
胸脐皮瓣修复肢体电烧伤创面5例
我院于2001年6月~2005年9月收治5例四肢电烧伤,清创后一期或二期用带蒂或游离的胸脐皮瓣或胸脐一腹直肌皮瓣进行修复,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
我科自2000年至今对104例手部深度烧伤的病例进行了手术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计104例,男性63例,女性41例;年龄18~55岁,平均33岁.致伤原因:热力烧伤44例,电烧伤29例,热压伤15例,化学烧伤16例.烧伤程度:深Ⅱ°烧伤30例,Ⅲ°烧伤36例,Ⅲ°以上烧伤38例.手术时间:伤后1~8天,平均为4天.
-
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创面
深度烧伤尤其电烧伤和热压伤往往造成手指肌腱、神经、骨骼的外露或部分坏死,受区多不具备植皮条件,需采用皮瓣进行修复.因组织缺损较大且局部无供瓣条件的可选用远位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移植的方法;若组织缺损局限则宜采用局部岛状皮瓣或局部皮瓣进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