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傩戏活化石——芦山花灯
芦山花灯属于四川地方灯戏,兴起于汉,盛行于宋,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当地俗称“践花灯”.表演主要角色有两人,一是丑角(俗称“花鼻子”或“三花脸”)一是旦角(俗称“幺妹子”).在表演中,其眉眼、身段、步法、念白、唱腔等仍具有祭祀、驱邪的影子.所以,芦山花灯是“傩中有灯,灯中有傩”,是研究傩戏的活化石.芦山花灯的演员土生土长,台上台下方言土语、歇后语、大实话,诙谐机趣,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花灯表演也不择场地,村前广场,田间地头,随处都可表演;伴唱的乐器多少不拘,但二胡必不可少.芦山花灯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
汉中秧歌
秧歌又称"扭秧歌",是汉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民间扭秧歌历史悠久,据传始于春秋时期,有迎神驱邪的意义,后来逐渐演化成一种普遍的劳动和喜庆的歌舞活动.到了清末,秧歌还发展为一种"秧歌戏"的戏曲剧种,可见秧歌在民间的普及和盛行.
-
《伤寒论》中经方处方用药探讨
探讨"经方"处方用药的以下四个规律:①辨证组方,因症遣药;②配伍巧妙,组方严谨,剂量精确,剂型恰当;③驱邪扶正,重视固本;④整体调节."经方"能够在众多药物中选择有效的药物和适当的剂量,组成具有高疗效的方剂.
-
沉香首饰驱邪气,体虚佩戴更相宜
价格如此之高,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选择这种材质的首饰呢?主要的原因,是这些首饰能避邪,一说避邪,大家总能理解成迷信,理解为牛鬼蛇神,这是不对的,古人把有毒的东西、有害的东西都叫做"邪气",因为那时候科学不发达,说不上什么细菌、病毒,说成"辟邪",避免遭受这些病邪的侵害,跟牛鬼蛇神不是一个概念,所以很多中药方,都讲究一个扶正去邪,就是扶助正气,也就是一个人抵御疾病的抵抗力、免疫力.大家可能会注意到,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生活中,一般来说,那些出家笃信佛道的和尚或者道士,他们活的岁数都很大,在我们的想象中,那些大德高僧肯定是须眉俱白,年寿极高的.
-
凡是病,重扶正
所谓扶正,顾名思义就是指"扶助人体正气",通俗地讲就是"增强人体自然的免疫抵抗力".中医自古重视"扶正".明朝王肯堂先生就说:"大凡病久,不必泥于治病,只补正气以固本"(《医统正脉全书》).他认为久病之人,因为邪气久居,损伤正气,造成耗气伤阳,耗血伤阴现象.因此治疗上无须局限于驱邪,只要补益正气也就可以.正气盛有利于驱邪.清朝徐玉台认为:"治虚邪者,当先顾正气,正气存则不至于害"(《医学举要》).他的观点是"因为疾病都是邪气所致,治疗时应当首先考虑顾护正气,只有正气旺盛,人体就不易爱邪气侵害".
-
悬壶济世与驱邪蛇神
悬壶在我国古代,行医或出售药者都用一条红绸悬挂着一只葫芦作为标志,这种医药行业的标志一直沿用下来,并谓之"悬壶".至今,中医提到行医时,仍以"悬壶若干年"来表明"医龄".俗话里也有"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之语.
-
刘善锁老中医的经方治验
我师刘善锁老先生临证中对经方的应用得心应手,思路清晰缜密,特别在治法上突出化痰、驱邪而后扶正,开创了豫北地区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法。皂荚丸证、大黄甘遂汤证、十枣汤证乃难愈之疾,非浅学粗陋者能为也。刘老先生临证运用经方,对虚实夹杂之证的治疗,强调驱邪方可安正,经方各条必师其义,明其理,不拘成规,与整个临床中运用之如。
-
王洪图运用吐法病案二则
吐法又称催吐法.吐法是中医常用的治法之一,是医者运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呕吐,旨在因势利导,从上驱邪外出的一种方法.该法适用于上焦痰涎阻塞咽喉、呼吸不利,胸膈满闷不舒,饮食不节、胃脘撑胀欲吐及误食毒物而尚未入肠等实邪在上的病证.即<内经>"其高者,引而越之"之意.吐法具有起效迅速、操作简单的特点,同时,还能振奋人体的阳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王洪图老师曾多次用药物催吐法治疗疑难精神性病证,每获佳效,兹选两例分析之,以资参考.
-
论汗法的运用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方剂学>).这指的只是汗法的一般用法,但汗法不仅用于表证,亦可广泛用于内伤杂病、陈年痼疾等.因为,用发汗以治疗疾病,一是顺正气驱邪外出之势,以汗祛邪.
-
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研究进展
慢性盆腔炎常因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 本病多归属于中医" 瘕"、"少腹痛"、"月经不调"、"不孕症"、"痛经"等范畴.其病因多认为因经期、产后或人流术后,邪毒乘虚内侵损伤冲任,迁延日久,气滞血瘀,渐积成 .影响气血化生,正气渐衰,无力驱邪,故缠绵难愈. 在治疗手段方面,西医长期以抗感染为主,中医治疗已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现将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状况综述如下.
-
脾胃内伤百病由生
李东垣也叫李杲,字明之,号称东垣老人,是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其医论以为饮食不节、劳役所伤及情绪失常,易致脾胃受伤、正气衰弱,从而引发多种病变。治法上重视调理脾胃和培补元气,扶正以驱邪。对内伤脾胃的理论和治法均有贡献。所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流传较广。
-
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
原发性肝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发现时多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以及由此所致的肝功能损害.在对肝癌进行治疗时,中医药的全身扶正治疗与西医的局部驱邪治疗相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它能取得单一疗法无法代替的临床疗效,其目的在于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药对维护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治疗,已渗入肝癌治疗的每一环节,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以及肝癌介入治疗中.本文就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
卖杏儿姑娘
民谚云:"农历五月吃杏,驱邪防病治病."古人传下的民俗养生观,驱使我特地到农贸市场选购杏果.当我走近一排水果摊时,耳边一串清脆悦耳的叫卖声令我驻足,只见一个大约十四五岁,扎着两条小辫的农家小姑娘,正微笑着向我打招呼:"大爷,这是俺从自家树上刚摘下来的山杏儿,你老买几斤尝尝鲜吧."我一看这杏子的成色与众不同,个个宛若滚圆玲巧,色泽俊美的大玉珠,惹人喜爱,让人口馋."闺女,看你小小年纪,倒挺会做生意的,来,给我称二斤."
-
从中医“玄府气液”与“火郁发之”理论探讨治疗肺纤维化的方法
?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指出,诸病皆以“火热”为病机,以玄府通利为关键,应将玄府闭塞与“郁结说”“火热论”共熔于一炉。我们将该理论用于肺纤维化的治疗,在长期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中,结合肺主气、通调水道的特点,将玄府气液理论与火郁发之相结合,以宣通气机、布散津液、化痰行瘀、驱邪生新为基本治则,取得较好疗效,为治疗肺纤维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
艾乃中医之草
医家说:"杏乃中医之花,艾乃中医之草."艾,即艾蒿,又名蒿子,是一种极普通的常用中草药.五月端午这天,一些人家常将艾蒿悬于门户之上,以驱邪祛毒.据说,这还是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留下的避乱标记,所谓"挂艾保平安".
-
神圣雪莲花
相传青藏高原的雪山间,有一种神奇的植物,恰似神话中红盔素铠、绿甲皂靴、手持利剑的白娘子,屹立于冰峰悬崖,狂风暴雪之处,构成一幅雪涌金山寺的绝妙画图.高山牧民在行路途中,偶然遇到这种天仙般的花草时,被认为是吉祥如意的征兆,便以圣洁之物相待,遂视其为神物,如果饮其苞叶上的露珠水滴,则可以驱邪除病,延年益寿.这种罕见的花草即是一种珍稀中药材——雪莲花.
-
冰峰怒放雪莲花
相传青藏高原的雪山间,有一种神奇的植物,恰似神话中红盔素铠、绿甲皂靴、手持利剑的白娘子,屹立于冰峰悬崖,狂风暴雪之处,构成一幅雪涌金山寺的绝妙画图。高山牧民在行路途中,偶然遇到这种天仙般的花草时,被认为是吉祥如意的征兆,便以圣洁之物相待,遂视其为神物,如果饮其苞叶上的露珠水滴,则可以驱邪除病,延年益寿。这种罕见的花草即是一种珍稀中药材--雪莲花。
-
老年人度冬须护脚
中医学研究证实,人体脚部有许多穴位是内外环境的通道.用针灸、艾灸、电流、温水等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内脏功能,疏通全身经络,达到祛病驱邪、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同样,寒冷的刺激亦可通过这些穴位影响肌肉、骨骼和内脏的功能,使人致病.故在我国民间素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的说法.
-
艺术疗法养生益寿
史学家认为,古今文化艺术,特别是远古的神像、图腾等,无不被统治者蒙上特定的政治或宗教色彩,但它初作为祛病驱邪、吉样欢乐的用途却永久保留着.赫·斯宾塞曾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就会失掉一半.
-
又是三伏天来临冬病夏治正当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虚寒性胃痛,关节冷痛、怕冷、肩周炎,反复感冒等,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增强机体抵抗力,另一方面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