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预防手术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创伤小,感染机会少,患者痛苦小,但手术产生的并发症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其常见并发症有脑血管痉挛、动脉瘤破裂出血、血栓栓塞、穿刺部位血肿等.我院自2006年2月~2008年2月开展了39例经血管介入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现就如何预防并发症和术中护理配合经验总结如下.
-
术中微血管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影响颅内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因素较多,除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外,手术方法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在近期颅内动脉瘤手术中采用了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icrovascula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MDU)进行术中监测,以期探讨术中MDU对颅内动脉瘤手术的影响和意义.
-
CTA在颅内动脉瘤手术和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螺旋CT的问世对传统的血管造影带来了极大的挑战[1].本文总结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临床实践中依据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结果进行手术和栓塞治疗的72例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在颅内动脉瘤手术和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手术中血栓弹力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对血栓弹力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2月宁波市第一医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其他麻醉药的选择相同.观察麻醉前(T0)、手术开始前(T1)、手术结束时(T2)的血栓弹力图,比较2组患者血栓弹力图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T0时刻2组患者血栓弹力图中的R时间、K时间、α角、M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对照组α角为(67.8±10.9)°,显著高于实验组的(58.2±9.6)°(P<0.05),R时间、K时间和M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实验组K时间为(1.56± 0.42) min,对照组为(1.28±0.47) min,实验组的K时间高于对照组,实验组Ma值和α角分别为(69.3±9.7)mm、(64.3±10.2)°,对照组为(73.9±10.2)mm、(72.5±9.4)°,实验组的Ma值和α角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 美托咪定可缓解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有利于颅内动脉瘤手术进行并改善患者预后.
-
神经内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微创手术是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趋势,我科从2001年2月至2002年10月将神经内镜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手术65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尼莫地平与罂粟碱术野灌洗疗效的对照观察
本研究通过比较尼莫地平、盐酸罂粟碱术野灌洗对动脉瘤夹闭手术后脑血管痉挛(cereberal vasospasm,CVS)的治疗效果,对照观察灌洗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脑保护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行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则给予生理盐水,观察不同时间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等,检测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和脑氧摄取率,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水平,并观察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3天、6天脑认知情况.结果:T1、T2、T3、T4、T5、T6时间点,观察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2、T3、T4、T5、T6时间点,观察组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9时间点NS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6、T7、T8、T9时间点S100β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1天、术后3天和术后6天认知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可起到良好的脑保护的作用,对预防和减少脑免受损伤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1例巨大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手术大的危险是瘤体破裂出血,手术麻醉处理十分困难,随时危及患者生命.这就要求术者必须有高超的手术技艺,同时需要麻醉师的密切配合,方能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我院于2004年1月在控制性降压、静吸复合全麻下成功摘除一巨大大脑中动脉瘤.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
在显微条件下行颅内动脉瘤手术病人的护理
显微外科手术是颅内动脉瘤可靠的治疗方法.我科在1992年~1998年应用万向冷光源及眼镜式放大镜构成简易的显微条件行颅内动脉瘤手术34例,术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着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分析
颅内动脉瘤是指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因破裂出血导致患者死亡或残疾.虽然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发展迅速,但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疗效肯定,仍是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1].本院2005年手术治疗3例颅内动脉瘤,现报告如下.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手术是神经外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由于在手术技术,神经麻醉和监测技术上的进展,围术期病死率已有所下降 [1].现对在本院行颅内动脉瘤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
铂金丝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铂金丝弹簧圈(GDC)的问世以来,血管内栓塞治疗由于疗效可靠,微侵袭,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本院自1998年至2005年5月,对19例对颅内动脉瘤进行了铂金丝弹簧圈栓塞.现将麻醉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
吲哚菁绿荧光造影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58例护理配合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残死率很高,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和手术技巧的发展,此类患者的手术风险越来越小;但是手术后的风险依然很大,主要是脑血管痉挛、栓塞等闭塞性脑血管病以及动脉瘤复发等并发症[1].为进一步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我院近年来对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配合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颅内微血管超声及荧光造影等监测条件下进行手术夹闭,为手术保驾护航,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现将颅内动脉瘤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
48例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配合体会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上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原因,其临床表现为出血、缺血、脑动脉痉挛,若动脉瘤破裂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烦躁不安.
-
126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处理体会
颅内动脉瘤手术对麻醉处理要求很高,尤以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存在心血管应激反应如血压骤升或呛咳而引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故需施行控制性降压,以使瘤壁松弛,减少破裂机会,保证手术安全.我院自2000年3月~2004年3月行126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现对其麻醉处理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
全方位心理行为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方位心理行为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生理指标、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方位心理行为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生理指标、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同组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方位心理行为干预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生理指标,减轻负性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
自体血回输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2007年1月~2008年3月,我们对部分神经外科较大手术患者术中采用全自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15例,女13例;44~76岁,平均57.6岁.颅内动脉瘤手术18例,桥脑肿瘤切除术10例.1.2方法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该设备主要由储血过滤器、血液回收罐和各种一次性管道系统组成.
-
颅内动脉瘤手术39例护理体会
2006年1月~2007年4月,我们对3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46例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并非真正的肿瘤,实际是因各种原因促使脑血管壁变薄,形成囊性突出而压迫脑神经,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严重时可发生颅内出血.据统计,80%的颅内出血是由颅内动脉瘤引起.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有两类,即开颅夹闭动脉瘤和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的病人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存在血压骤升或呛咳而并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为防止血压增高导致动脉瘤破裂出血意外,术中常需实施控制性降压,以使瘤壁松弛,减少破裂机会,保证手术安全.我院自2005年至2009年8月共实施颅内动脉瘤手术46例;现就其麻醉处理进行总结,并分析讨论.
-
在简易的显微条件下施行颅内动脉瘤手术体会
1992~1997年应用冷光源及眼镜式手术放大镜施行颅内动脉瘤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