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颈椎侧块内固定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王大巍;房清敏;孙兆忠

    自从Roy-Camille采用颈椎侧块固定技术以来,相关的解剖学、进针技术、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使颈椎侧块内固定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总结综述如下.

  • 三维曲度牵引仪结合中频治疗仪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闫恒志;毛桂华

    目的 探讨三维曲度牵引仪结合中频治疗仪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颈椎病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以三维曲度牵引仪结合中频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刺络拔罐结合中频治疗仪进行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的颈椎曲度Cobb角、椎间高度、颈椎活动度与等长肌力.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比较,P均>0.05.3个疗程后,两组Cobb角、椎间高度均有提高(P均<0.05),以研究组为著(P均<0.05). 研究组各个方向的颈椎活动度均明显提高(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仅前屈、后伸的活动度改善(P均<0.05). 研究组各个方向的颈椎等长肌力均提高(P均<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仅前屈、后伸的肌力有改善(P均<0.05).结论 三维曲度牵引仪结合中频治疗仪治疗颈椎病有理想的近期疗效,可促进颈椎曲度和活动度的恢复,明显改善颈椎肌力.

  • 颈椎后路手术后吞咽困难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于杰;陶晓晖;靳培浩;田伟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手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82例颈椎椎管狭窄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均行颈椎后路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人工骨桥成型术。参照国际通用的Bazaz分级系统,术后即刻发生吞咽困难17例(吞咽困难组),未发生吞咽困难165例(无症状组)。采集两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BMI、翻修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节段数),计算手术前后C2~C7角度变化( dC2~C7),对上述资料行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年龄、BMI、翻修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节段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吞咽困难组dC2~C7为4.8°±1.2°,无症状组为2.1°±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dC2~C7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C2~C7增大是颈椎后路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OR=1.144,95%CI为1.012~1.293,P<0.05)。结论颈椎后路手术前后C2~C7角度变化过大是患者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主要原因。

  • 成年女性颈椎嗜酸性肉芽肿1例报告

    作者:任守松;魏见伟;杨希重;陈占文;乔真理

    患者女,43岁.因颈痛伴活动受限1个月,于2008年11月1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疼痛不适,呈持续性,向肩部放射,服非甾体类镇痛药效果不佳,颈部活动受限.无发热、无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查体:颈椎曲度正常,颈后部轻压痛,颈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减小,四肢感觉、运动正常,肌张力正常,双侧Hoffmann征阴性.

  • 不同年龄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淑娟;李松山;辛凯;罗珊珊

    目的:通过对2106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统计,分析青少年颈椎病生理曲度改变的现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研究,分析其可能的发病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将2010年4月-2014年1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且有影像资料的2 106例颈椎病患者,按年龄不同分组,并运用SPSS 19.0统计分析不同年龄组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发病情况.结果:6~15岁组、16 ~25岁组、26~ 35岁组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变直及反弓)患者分别为37例(61.67%)、430例(71.67%)、1105例(76.42%),3组患者进行x2检验得出不同年龄组之间在发病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5 <0.05),6 ~15岁组与16~ 25岁组颈椎曲度异常发病率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 =0.104>0.0167);6~15岁与26~ 35岁颈椎曲度异常发病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9 <0.0167).结论:青少年颈椎病发病同青少年曲度异常有直接关系,不同年龄组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有明显差异(P<0.05),以26~ 35岁组发病率高(76.42%).

  • 颈椎病牵引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吕文科;李光胜;杨松涛

    颈椎病指因颈椎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如头晕颈痛、肢麻手胀等.治疗方面,手术作为一种有创手段,有严格的适应症,不做首选,更多的是选择非手术疗法,如针灸、理疗、按摩、牵引等,这些方法都有较宽适应范围,在不同程度上均可缓解症状,其中牵引因疗效较好而得到普遍推广.颈椎牵引可以改善颈椎曲度,增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减少椎间盘压力,解除嵌压,使神经根所受刺激和压迫得到缓和,使扭曲的椎动脉得到伸张.但影响牵引效果的因素也很多,只有综合评价、合理应用这些因素才能起到佳疗效.本综述将在前人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从牵引的角度、重量、时间三方面作一讨论.

  • 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与颈椎曲度变化观察

    作者:张立军

    目的 研究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颈椎曲度的改善情况,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2011-09-2012-09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1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脊柱微调为主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20 d后观察治疗效果和颈椎曲度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19例,显效26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椎曲度(10.28±2.67)mm,对照组为(8.53±2.42)mm,2组颈椎曲度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牵引疗法比较,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好,颈椎曲度改善情况明显,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途径.

  • 视屏角度与颈椎不适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欢野;黄小凤;关福源;张小红

    目的:研究视屏角度与颈椎病的关系,并推算出佳视屏角度,为预防颈椎病以及开展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东莞市8所医疗机构办公室人员进行颈椎病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共调查103人.结果:颈椎不适发病率与视屏角度有相关关系(R=0.479,P<0.05),并且存在线性回归关系(F=11.465, P=0.015<0.05),回归方程为:y = 2.562 x ,适宜的视屏角度为0-10度.结论:调整好合适的视屏角度,端正坐姿,能有效预防颈椎病发生.

  • 颈椎病发病年龄与T1倾斜角的相关性

    作者:林光辉;廖文胜;朱忠培

    目的 评价颈椎病发病年龄与T1倾斜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因颈椎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8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颈椎MRI影像上测量纳入研究患者的T1倾斜角,颈椎病发病年龄定义为手术干预时的年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评价颈椎病发病年龄与T1倾斜角的相关性.结果 颈椎病发病年龄与T1倾斜角呈正相关(r=0.29,P<0.01).结论 颈椎病发病年龄与T1倾斜角呈正相关,颈椎病发病年龄愈大,T1倾斜角愈大.

  •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术后轴性症状的分析

    作者:张杨;王利民

    目的 对比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术后的早期临床效果及轴性症状,探讨人工椎间盘对术后颈椎轴性症状(A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86例,均为单节段病变.46例患者(ACDF组)行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其中男21例,女25例,平均年龄51.6岁.40例患者(ADR组)行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其中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9.1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JOA评分、Odom评级情况、颈椎曲度指数(CCl)、颈椎总活动度(ROM)的变化情况,对比颈部AS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24个月,平均15.2个月.术后两组患者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3、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ACDF组与ADR组Odom临床疗效评级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椎曲度ACDF组术后较术前丢失明显(P<0.05),ADR组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ACDF组ROM术前较术后有明显减少(P<0.05),而ADR组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AS发生率为47.83%,ADR组为20.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能保留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ROM,未明显增加邻近节段的活动,且无需佩戴颈围领,可早期活动,从而能够有效减少AS的发生.

  • 微型钛板应用于颈椎病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廖兴华;李智;黄晓魏;曹智全;杨松华

    目的:比较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微型钛板固定与缝线悬吊固定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评价微型钛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开展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41例进行观察,其中 A 组21例,行缝线悬吊固定;B 组20例,行微型钛板固定。比较两组随访时 JO 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变化、椎板掀开角度及轴性症状。结果两组随访6~70个月,平均34个月。两组 JOA 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维持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 B 组较 A 组能更好地维持颈椎正常曲度;两组维持椎板开门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 B 组维持椎板开门更稳定;两组轴性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轴性症状轻于 A 组。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微型钛板固定与缝线悬吊固定治疗颈椎病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微型钛板固定在维持颈椎正常曲度、减压效果及减轻术后轴性症状方面效果更满意。

  • 不同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在改善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郭昊宇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对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长治市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每组4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前路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可调式颈枕纠正颈曲异常77例

    作者:李长辉;薛言锋;潘洁;方瑞风

    目的:研究可调式芳香枕在治疗颈椎病中恢复颈曲及临床症状的价值.方法:选择50岁以内,椎体未形成骨桥的颈椎病患者77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手法不可调颈枕组;治疗组:手法可调颈枕组),并进行数字颈椎摄影,采取Bordens测量法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测量颈曲,并进行观察颈曲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颈曲及临床症状缓解的疗效更为显著.结论:通过手法调整颈椎关节后选择可调颈枕并以0.垫枕位垫枕可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和纠正颈椎曲度,恢复颈椎力学平衡,维持颈椎病的远期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穆刚;王平;孔令勤;张君涛;张凯;赵冀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人55例,采取静脉点滴化瘀通脉液及手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X线及经颅多普勒的改变.结果:治疗后患者颈椎X线及经颅多普勒的检查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变,且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很好疗效.

  • 一种新颖的颈椎牵引器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李义凯;李军朋;王志宏;杨娟芳;方景如

    目的:观察一种新颖的,可以恢复颈椎前凸曲度牵引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15例颈椎曲度变直的颈椎病患者使用牵引器后的颈椎曲度变化情况.结果:未牵引前的颈曲值:0.4067±0.4598mm,牵引后颈曲值:1.2400±0.3155mm,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新型颈椎牵引器简便、实用,能较好地恢复患者的颈椎前凸曲度.

  • C7棘突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对轴性症状的影响

    作者:江泽华;程招军;方钊;万军;张学利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两种不同颈后路手术方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从而探讨C7棘突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对其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同一手术组2013年9月至2016年10月治疗的67例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经颈后路C3~C6单开门堆管扩大成形术组(A组)和经颈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组(B组).其中A组32例,B组35例.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以及术后2周、2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轴性症状评分、JOA评分、VAS评分及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结果:共有67例患者入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31例.年龄在41~70岁,平均年龄(54±3.6)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3.4±0.9)年,其中A组32例,B组3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在不同时间段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JOA评分在不断增加.所有67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颈肩疼痛,随访结果显示由于采取不同的措施(治疗、理疗或未处理)有23例患者在术后颈肩疼痛,麻木僵硬,持续时间长,即为出现术后轴性症状.其中A组7例,B组13例.两组的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21.88%和37.14%,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85,P>0.05).A和B两组术前颈椎曲度指数在术前、术后2周、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四个时间段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2个月颈椎曲度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1,P=0.036).结论:两组方法均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但选择性颈后路C3~C5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较之传统的颈后路C3~C7单开门手术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且更有利于术后颈椎曲度的维持.

  • 颈椎曲度测量方法进展与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靖慧;孙大炜;黄晓琳

    正常的颈椎曲度是维持有效运动功能的重要因素,颈曲异常引起的一系列椎体生物力学不平衡可导致颈椎退行性病变的进一步发展[1].颈椎侧位片测量颈椎曲度是临床上评价颈椎功能的基本方法和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价疗效的参考指数.

  • 颈椎曲度的X线测量在颈椎病康复评定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银海;姚红华;杨忠

    目的:探讨颈椎曲度的X线测量对颈椎病康复评定中的作用.方法:临床确诊的颈椎病患者82例,均应用综合物理疗法治疗.治疗前后颈椎X线侧位片采用Borden法测量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ROM).结果:82例患者治疗10-20次后,颈椎曲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弓深平均增加(13.98±4.52)mm(P<0.001);颈ROM明显提高(P<0.001);疗效评定:显效34例,好转4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6.3%.结论:颈椎曲度的X线测量能够判断颈椎病的严重程度并在颈椎病的康复评定中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

  • 颈椎病严重程度与颈椎曲度相关性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刘湘;龙耀武;王锋;赵晓东;黄凯;袁智锐;廖志盛

    目的 探讨颈椎病严重程度与颈椎曲度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64例保守治疗无效需开放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作为手术组,同时从保守治疗有效颈椎病患者、在体检科无颈椎病正常人员中选取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64例分别作为保守治疗组、正常组,三组皆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用Borden氏法、C2~C7Cobb角测量法及Har-rison氏法测量颈椎曲度,并对所测量数值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Borden氏法测量值、C2~C7Cobb角度、Harrison氏法测量值在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的Borden氏法测量值、C2~ C7 Cobb角度、Harrison氏法测量值均比正常组减小(P<0.05),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保守治疗组与正常组在各项颈椎曲度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保守治疗组及正常组颈椎曲度异常者分别占62.5%、46.9%、34.4%,三组颈椎曲度异常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06).结论 患者颈椎病越严重其颈椎曲度异常率也越高,异常程度也越严重,在临床治疗中应意识到颈椎曲度的重要性.

  • 自拟益肾强脊丸联合中医推拿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曲度疗效分析

    作者:杨永奇

    目的:分析自拟益肾强脊丸联合中医推拿对于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曲度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益肾强脊丸十中医手法推拿,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颈椎曲度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显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颈曲值,观察组(8.03±4.73),与对照组(7.82±3.6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曲值,观察组(10.32±2.61),对照组(8.09±2.73),两组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颈曲值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益肾强脊丸联合中医手法推拿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颈椎曲度的重建亦有积极作用.

135 条记录 5/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