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X射线辐照处理对光果甘草质量的影响研究

    作者:高智强;胡婷;尹彦超;张晓冬;李文东;刘颖

    目的:研究X射线辐照处理对光果甘草中三萜类及黄酮类有效成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辐照剂量分别为5、10、30、50 Gy的X射线辐照处理光果甘草种子,空白对照组为未经X射线辐照处理的光果甘草种子.栽培1年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各甘草样品中甘草酸、异甘草酸、甘草苷和异甘草苷的含量,并计算其产量,运用SA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各组光果甘草样品的干重、有效成分含量及产量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干重以及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和产量在辐射剂量为5Gy时达到大值,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和产量在辐照剂量为50 Gy时达到大值.结论:光果甘草经X射线辐照处理后,其黄酮类及三萜类有效成分的含量和产量均明显增加,辐照处理极有可能导致了三萜及黄酮代谢途径功能基因的变异,本研究可为光果甘草的品种改良奠定基础.

  •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作者:居锡萍

    目的 近年,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日益上升,抗糖尿病药物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以及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方向.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参阅国外大量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按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有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二肽基肽酶- Ⅳ (DPP- Ⅳ ) 抑制剂、其他口服降糖药.在临床使用中,二甲双胍、格列齐特、阿卡波糖应用广泛,居主导地位.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常常联合用药.结论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酶功能的紊乱密切相关.与糖尿病关系较为密切的酶,包括α- 葡萄糖苷酶、醛糖还原酶、一氧化氮合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肉碱脂酰转移酶Ⅰ和Ⅱ、蛋白激酶C、二肽基肽酶Ⅳ、蛋白酪氨酸激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这些酶都可能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靶点,是研发糖尿病治疗药物的新方向.

  • 黄酮类化合物对钙调素的拮抗作用

    作者:崔碧玲

    目的 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对钙调素的拮抗作用.方法 用化学实验证实并比较三种黄酮类化合物杨酶素、槲皮素、蛇葡萄素对钙调素的拮抗作用.结果 三种黄酮类化合物皆对CaM-PDE激活系统有拮抗作用.结论 表明三种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抑制钙调素而影响PDE.从以上实验表明三种黄酮类化合物皆为特异的钙调素拮抗剂.

  • 芹菜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状态

    作者:潘伦;徐溢

    芹菜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近年通过药理研究发现芹菜素抗肿瘤作用明显,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可抑制肿瘤血管形成,侵袭和转移,还能干扰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途径、抗氧化.

  • 测定虫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各法浅析

    作者:柳永青

    虫草属真菌是一大类昆虫病原菌,记载有360多种,在我国分布的有70多种[1].虫草属真菌,多是一类形态特殊的昆虫寄生菌,是药用真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其中以我国传统名贵药材--冬虫夏草负盛名.但由于盲目采挖,天然资源已告枯竭.

    关键词: 虫草 黄酮类化合物
  • 黄酮类化合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作者:欧碧云;刘代华

    各种资料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有着很强生理活性的物质,在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方面疗效显著,近些年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药代动力学的新进展,为黄酮类化合物的新药开发,质量控制打下基础。

  • 保健食品中黄酮的定量测定方法

    作者:王阳;郭健

    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于植物中多以甙类形式存在.

  • 蕨菜黄酮提取物的抗突变作用

    作者:陈乃富;陈存武;张莉;谷仿丽;韩邦兴;胡小亮

    为研究蕨菜黄酮提取物对敌克松致突变的抑制作用,采用改良的Ames试验方法,按<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要求,在以敌克松为致突变剂(50μg/皿)的Ames试验中添加蕨菜黄酮(100、500、1 000、2 500、5 000μg/皿),结果显示,TA97、TA102回复突变的菌落数均显著减少,与仅含敌克松的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蕨菜黄酮提取物能有效抑制敌克松的致突变作用.

  •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Free-Wilson模型

    作者:朱利兰

    目的 建立18种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lgTEAC)和分子结构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方法 采用Free-Wilson法产生黄酮类化合物分子的结构参数(Xij),运用佳变量子集回归法建立抗氧化活性的4参数(X2,X4,X5,X6)的Free-Wilson模型.结果 所建QSAR模型的相关系数(R)及估计误差(S)依次为0.952、0.071,通过Fischer和VIF检验,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和预测能力.结论 根据进入模型的4个参数可知,A环、B环上羟基是影响黄酮类衍生物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因素.

  • 麦胚黄酮类提取物诱导乳腺癌细胞株凋亡的作用

    作者:徐贵发;赵秀兰;赵丽

    目的检测麦胚黄酮类提取物对人体乳腺髓样癌细胞株Bcap-37凋亡的诱导作用,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麦胚黄酮类提取物对人体乳腺髓样癌细胞株Bcap-37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对bcl-2基因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果1.麦胚黄酮类提取物主要阻断乳腺癌细胞由G2-M向S期转变,并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呈现剂量-效应关系(P<0.0001).2.麦胚黄酮类提取物亦能明显抑制人体乳腺癌细胞株Bcap-37中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其表达率与麦胚黄酮类提取物浓度成负相关(P<0.01).3.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乳腺癌细胞出现凋亡特征性形态学改变,细胞体积缩小、胞浆浓缩、胞核固缩、染色质靠核膜凝集成不同形态,如马蹄型、月牙型、肾型,形成凋亡小体.结论麦胚黄酮类提取物具有诱导人体乳腺髓样癌细胞株Bcap-37凋亡的作用,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是促进细胞凋亡的重要条件.

  • 大麦麦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自由基动态研究

    作者:许钢;张虹

    目的: 研究4种大麦麦叶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 方法: 用氮蓝四唑(NBT)光还原法测定O2-*的清除率,氧化还原法测定*OH的清除率. 结果: 随着黄酮在反应液中浓度的增加,清除率呈上升趋势,当黄酮浓度达到12 μg/ml左右时,对O2-*和*OH的清除率可分别高达95.56%和94.12%.结论:体外实验证实,大麦麦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 竹叶提取物清除O2和@OH自由基的研究

    作者:许纲;张虹;董建红

    竹子属于禾木科(Poaceae)竹亚属(Babu-soideae)多年生常绿植物.竹叶性淡、微涩、寒,味甘、苦,具有清热利尿,明目解毒和止血的功能[1].其活性成分是竹叶中的某种化学物质.但目前对竹叶化学成分及其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氮蓝四唑(NBT)光化还原法,对竹叶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清除O2和@OH的效果进行测定,并与维生素C(VC)进行比较,以探讨其抗氧化作用的机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竹叶资源提供依据.

  • 宽叶大戟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张雷红;江永南;罗懿斌;叶文才

    目的 对宽叶大戟Euphorbia latifolia的化学成分作进一步的分离和鉴定.方法 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宽叶大戟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黄酮类成分,分别为山柰甲黄素(kaempferide,I)、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quercetin-3-O-α-L-rhamnopyranoside,Ⅱ)、山柰甲黄素-3-O-α-L-吡哺鼠李糖苷(kaempferide-3-O-α-L-rhamnopyranoside,Ⅲ)、山柰酚-3-O-β-D-葡萄糖酸醛乙酯(kaempferol-3-O-β-D-glucuronide ethyl ester,Ⅳ)、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kaempferol-3-O-β-D-(6'''-O-α-L-rhamnopyranosyl)glucopyr-anoside,Ⅴ]、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kaempferol-7-O-α-L-rhamnopyranoside,Ⅵ)、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Ⅶ)、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kaempferol-3-O-β-D-galactopyrano-side,Ⅷ)、小麦黄素(tricin,Ⅸ)、小麦黄索-7-β-D-吡喃葡萄糖苷(tricin-7-O-β-D-glucopyranoside,Ⅹ).结论 化合物Ⅰ~Ⅹ均为首次从宽叶大戟中分离得到.

  • 华桑茎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倪刚;张庆建;郑重飞;陈若云;于德泉

    目的 对桑科植物华桑Morus cathayana茎皮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和纯化,采用波谱和化学等方法鉴定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粗毛甘草素F(glyasperin F,1)、broussoflavonol F(2)、胡枝子黄烷酮C(lespe-dezaflavanone C,3)、异甘草黄酮醇(4)、桑根醇B(sanggenol B,5)、sanggenol L(6)、sanggenot D(7)、sanggenol G(8)、sanggenol A(9)、二氢槲皮素(10)、槲皮素(11).结论 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2、4~6和9对5种人癌细胞表现出细胞毒活性,其IC_5值为0.41~7.2 μg/mL.

  • 赶黄草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张潇;蒙春旺;何亚聪;朱欢;郭力;彭成;熊亮

    目的 研究赶黄草Penthorum chinense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硅胶和凝胶等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对其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赶黄草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和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6'-羟基-2'-甲氧基二氢查耳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2)、槲皮素(3)、槲皮苷(4)、广寄生苷(5)、阿福豆苷(6)、绣线菊苷(7)、乔松素-7-O-[4",6"-(S)-六羟基联苯二酰基]-β-D-葡萄糖苷(8)、乔松素-7-O-[3"-O-没食子酰基-4",6"-(S)-六羟基联苯二酰基]-β-D-葡萄糖苷(9).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赶黄草苷,化合物5~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黄连木食用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柳建军;刘锡葵

    目的 研究黄连木食用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以及RP-18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黄连木食用部位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为β-谷甾醇(I)、对羟基苯乙酸(II)、没食子酸乙酯(III)、赤杨二醇(IV)、穗花杉双黄酮(V)、对羟基苯甲酸(VI)、原儿茶素(Ⅶ)、没食子酸(Ⅷ)、槲皮素-3-O-β-D-木糖苷(IX)、芦丁(X)、胡萝卜苷(XI)、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XII)、槲皮素(XⅢ)、山柰酚-3,7-O-α-L-二鼠李糖苷(XIV)、柚皮素(XV)和4-羟基肉桂酸(XVI).结论 除化合物I、Ⅲ、Ⅷ、XⅡ和XIII外,其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珍珠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邹海艳;屠鹏飞

    目的 对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溶剂法和色谱法提取分离,波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珍珠菜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十六烷酸(Ⅰ)、对羟基苯甲酸(Ⅱ)、东莨菪亭(Ⅲ)、原儿茶酸(Ⅳ)、木犀草素(Ⅴ)、山奈酚-3-O-芸香糖苷(Ⅵ)、槲皮素-3-O-(6"-O-反式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Ⅶ)、柚皮素(Ⅷ)、山柰酚-7-O-葡萄糖苷(Ⅸ)、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Ⅹ)、蒙花苷(Ⅺ)、3β,16a-二羟基-13,28-环氧-齐墩果烷-3-O-{a-L-鼠李糖基-(1→2)-O-β-D-葡萄糖-(1→4)-[β-D-葡萄糖-(1→2)]-a-L-阿拉伯糖苷}(Ⅻ)、3β,16a,29-三羟基-13,28-环氧-齐墩果烷-3-O-{a-L-鼠李糖基-(1→2)-O-β-D-葡萄糖-(1→4)-[-β-D-葡萄糖-(1→2)]-a-L-阿拉伯糖苷}(红毛紫钟苷E,ardisimamiloside E,ⅩⅢ).结论 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Ⅶ~Ⅹ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HPLC-MS3法分析准噶尔大戟叶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

    作者:石心红;徐德然

    目的 研究新疆产准噶尔大戟Euphorbia soongaricn叶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70%乙醇提取后用大孔树脂纯化得有效部位,运用HPLC-MS<'n>联用技术推断化合物结构.结果 得到了样品紫外色谱图、基本色谱峰图及相应色谱峰的电喷雾-质谱(ESI-MS)的一至三级质谱图;通过对图谱进行解析,鉴别出12个化合物.结论 HPLC-MS3法能快速、简便和准确的分析准噶尔大戟叶中的黄酮苷类与鞣花酸衍生物类成分.

  • 葛根枳椇软胶囊中黄酮类化合物的UPLC/Q-TOF-MS快速分析

    作者:孙冬梅;董玉娟;胥爱丽;罗文汇;江洁怡

    目的 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葛根枳椇软胶囊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 采用Agilent Poroshell120 SB-C18色谱柱(100 mm×2.1mm,2.7 μm),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质谱定性采用飞行时间质谱,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质谱的相关参数:干燥气温度300℃,干燥气体积流量10 L/min,雾化气压力276kPa,鞘流气温度350℃,鞘流气流量11 L/min,毛细管电压3 500V,碎片电压175 V.结果 结合质谱数据及文献数据分析,鉴定出20个黄酮类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集中于250~650.结论 借助UPLC的快速分离和Q-TOF-MS测定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有效地对葛根枳椇软胶囊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鉴定.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实用可靠的技术手段.

  • 黄蜀葵花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杨熟英;李振麟;赵艳敏;左其艳;吕旭辉;王新婕;钱士辉

    目的 研究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并经过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黄蜀葵花的90%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鉴定出黄酮及黄酮苷类化合物11个:槲皮素(1)、金丝桃苷(2)、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3’-葡萄糖苷(4)、8-(2"-pyrrolidinone-5-yl)-quercetin (5)、杨梅素(6)、floramanoside F(7)、isomyricitrin (8)、dihydromyricetin(9)、芦丁(10)、3-O-kaempferol-3-O-acetyl-6-O-(p-coumaroyl)-α-D-glucopyranoside (11);核苷类化合物4个:腺嘌呤核苷(12)、5’-deoxy-5’-methylsulphinyl adenosine (13)、尿嘧啶(14)、烟酰胺(15);及有机酸类2个(E)-9-octadecenoic acid (16)、没食子酸(17).结论 化合物5、9、11~14为首次从锦葵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16首次从黄蜀葵中分离得到.

758 条记录 10/38 页 « 12...78910111213...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