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072 鼻粘膜纤毛细胞的检测方法
鼻粘膜纤毛运动功能是鼻粘膜纤毛清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鼻窦炎的发病和预后与此密切相关。因此检查鼻粘膜纤毛功能将有助于对鼻窦炎病因的探讨,并对指导用药、判定疗效有重要意义。目前比较常用的检测纤毛运动功能的指标是测量粘液纤毛传送速度和纤毛振动频率,以上两种检查方法均有体内法和体外法两大类,检测纤毛振动频率的方法近年内有较大进展。
-
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鼠外敷中药膏中冰片的透皮吸收量
目的 对外敷中药膏进行透皮吸收的定性定量分析,初步探讨其在体透皮吸收行为.方法 选择外敷中药膏中的冰片为其指标成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药膏经腹水瘤小鼠皮肤吸收后不同时间的小鼠腹水中冰片的含量.结果 给药后15 min小鼠腹水中未测到冰片,30 min后在腹水中冰片的平均含量为1.707 mg/L,4 h左右上升到峰值9.588 mg/L.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进一步研究该药透皮吸收.
-
生产用Sf9细胞致裸鼠肿瘤性实验报告
对于某些传代细胞系,已证明具有致肿瘤性者,可不必做致肿瘤性检查;而有的细胞系已证明在一定代次内不具有致肿瘤性者,则需要进行致肿瘤性检查.作者采用体内法检查生产用Sf9细胞是否存在致肿瘤性.
-
药物肠道代谢研究方法进展
肠道是口服药物的必经通道,肠道中不仅存在着影响药物吸收的转运体,还含有许多与药物代谢相关的酶,包括消化道上皮细胞存在的结合酶和消化道菌丛产生的酶,这些酶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药物在体内的存在形式、吸收过程等.因此,胃肠道对药物的有关代谢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其研究方法也不断改进.现就目前药物在肠道中代谢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进行综述.
-
超声造影剂在基因转移中的作用
基因治疗的方式有体内直接转基因(体内法)和细胞介导的基因治疗(回体法).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治疗性的基因必须达到靶细胞,进入细胞核,进而实现基因表达,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1].但这一基因转移过程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讨论超声波和超声造影剂在基因转移中的作用.
-
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人用鼠源单克隆抗体
目前,人用鼠源单抗的生产方法一般分为体内法和体外法2种.体内法即腹水法.尽管腹水中抗体浓度比较高(2~10mg/ml),但由于所用的BALB/c小鼠必须达到SPF级,繁殖、饲养BALB/c小鼠及生产腹水、纯化抗体的厂房必须符合GMP要求,WHO及我国对体内法生产的人用鼠源单克隆抗体的质检项目繁多,要求严格,因此限制了体内法在人用鼠源单抗生产领域的应用.由于体外法(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法)的产品纯度高,可以避免鼠类病毒的污染,简化质检项目,操作具有可控制性,适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因此是人用鼠源单抗生产方式的主要发展方向.
-
海绵体内法射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勃起障碍渐进性方案的三年经验
[Baniel J, et al. Urology 2000; 56 (4): 647 ] 为了探讨4种不同方案(罂粟碱+酚妥拉明;前列腺素E1;罂粟碱,酚妥拉明和前列腺素E1;硫酸阿托品+罂粟碱+酚妥拉明+前列腺素E1)进行阴茎海绵体注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作者对625例年龄26~85岁之间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渐进性治疗。所有患者首先接受方案1的治疗,药物剂量为罂粟碱6~25mg,酚妥拉明0.05到20mg,时间间隔为4~6天,阴茎与身体呈80°~90°角,注射后5~20分钟能成功插入阴道为治疗后的阳性反应,即阴茎大于80%大硬度,否则为治疗失败。
-
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体内外定位方法的比较及其隐匿转移检测研究
目的 比较结直肠癌患者体内外前哨淋巴结 (SLN)定位法各自的检出率、准确性和特异性并分析淋巴结隐匿转移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6例结直肠癌行前哨淋巴结定位检测,体外和体内法分别为40例和46例,所有获得的前哨淋巴结及非前哨淋巴结均给予连续切片及以CK20为标记物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计算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检出率、特异性、准确性、假阴性率及病理分期提高率.结果 体外组和体内组在肿瘤大小、位置、分期及分化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分别=0.59、0.97、0.67、0.76,P均>0.05).体外组和体内组前哨淋巴结平均检出数分别为2.62±1.95和2.33±0.91,检出率分别为87.50%和89.13%,准确性分别为90.00%和85.71%,假阴性率分别为10.00%和14.29%,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0,χ2分别=1.13、1.82、0.63,P均>0.05).两组患者病理分期提高率分别为15.38%和20.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P>0.05),全组病例总体分期提高率为18.18%.结论 体外法和体内法具有相似的的检出率和准确性,但体外法简单易行,可减少手术时间;对前哨淋巴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发现隐匿转移从而提高部分患者的病理分期,终使患者从综合治疗中获益.
-
静脉应用放射性药物应注意的问题
放射性药物是临床影像学检查的常用药物.实际工作中保证放射性药物准确注入体内是显像成功的关键.我们体会临床应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基本要求:①注射对严防针头脱出血管;②行全身骨显像时,取正常侧手臂注射;③体内法标记红细胞进行心血池显像时应预先注射焦磷酸盐,再注射99mTc,采用两个不同部位注射;④下肢深静脉造影时,注药及显像过程中要保证扎紧踝部止血带;⑤防止浅静脉显影;⑥“弹丸”式注射对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动作迅速协调;“弹丸”体积应<1ml,以≤0.5ml为宜.
-
小吞噬试验的两种常用方法对照
目的 对小吞噬试验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分别用体内法和体外法染出的标本片进行比较.结果 体外法染出的标本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胞质及分叶核清晰可见,所吞噬的细菌多且位于胞质中,中性粒细胞多.体外法染出的标本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结构形态不清,中性粒细胞少,背景脏.结论 体内法染出的标本镜下观察结构清晰,便于学生观察和计数,操作简便,特适合用于实验室大批制片和教学.
-
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体内、外定位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患者体内、外前哨淋巴结( SLN)定位法各自的检出率、准确性和特异性,并分析各自在临床应用中的利弊。方法选取64例结直肠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定位( SLNM)检测,其中34例行体内法SLNM(体内组),30例行体外法SLNM(体外组)。所有获得的前哨淋巴结及非前哨淋巴结均给予连续切片并以CK20为标记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体内组和体外组的肿瘤大小、位置、分期及分化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体内组和体外组前哨淋巴结平均检出数分别为(2.35±1.03)个和(2.45±1.93)个,检出率分别为88.24%和86.67%,准确性分别为87.50%和90.05%,假阴性率分别为8.8%和6.7%,分期提高率分别为20.00%和17.65%,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体内外定位法具有相似的检出率和准确性,体外法技术含量要求相对低、操作相对简单易行,所以在此方面较体内法有一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