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反应遥测技术在多导入工耳蜗病人听觉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王硕;韩德民

    神经反应遥测(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技术直接记录Nucleus24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耳蜗内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ECAP)的技术手段。NRT是多导人工耳蜗中一项崭新的测试技术,对于该项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国内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对NRT的测试条件、测试原理、测试结果以及临床应用等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 人工耳蜗植入前电刺激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作者:王斌;曹克利;魏朝刚;王轶;路远

    目的 建立术中利用探测电极施行电刺激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nerve compound active potentials,ECAP)检测的方法,在植入人工耳蜗装置前评估患者耳蜗听神经功能状况.方法 选择20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其中耳蜗形态发育正常12例,5例双侧前庭导水管扩大,3例双侧耳蜗Mondini畸形.测试完成后全部使用Cochlear人工耳蜗.全麻后常规人工耳蜗手术进路,行标准耳蜗鼓阶开窗,将自制测试用多通道试验电极置入鼓阶,电极连接Cochlear公司体外言语处理器及自制电刺激发生器,连接电脑,采用Custom Sound EP 2.0软件,调整优化刺激参数进行神经反应遥测(neural responsetelemetry,NRT)初步了解听神经功能状态;刺激强度以5 CL为步长递减或递增至反应阈值给予电刺激脉冲,同时自动记录ECAP波形和阈值.植入人工耳蜗后常规进行NRT检测,记录ECAP波形和阈值;术后1个月患者开机后采集T、C值,将两种电极测试所得阈值和开机C值进行相关性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电极ECAP引出率为90%,商业电极ECAP引出率为90%,平均阈值分别为(160.50±15.12)CL和(160.00±11.27)CL,两者经统计学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开机后C值(177.40±10.61)有明显相关性(R2=0.844,r=0.919).结论 成功建立了术中植入人工耳蜗装置前的ECAP检测方法,为内耳和/或听觉通路发育异常及无残余听力患者提供有效的听神经反应信息,对了解听觉系统发育程度及初步预测术后患者康复情况提供客观依据.

  • 经大鼠面神经管引导耳蜗生物电反应

    作者:于进涛;丁大连;孙虹;Richard Salvi

    耳蜗生物电包括耳蜗内淋巴直流电位(EP),耳蜗微音器电位(CM),总和电位(SP),及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这些不同的电位成份分别起源于耳蜗内不同的组织器官。除了EP是反映血管纹功能状态的静息电位之外,其它耳蜗生物电位都是声刺激诱发的耳蜗内不同组织细胞的电反应。因此,记录耳蜗生物电是直接反映耳蜗功能的佳观察指标。许多传统的耳蜗生物电引导方法由于把电极置放到中耳腔内难免损伤中耳组织和结构而大都仅适用于急性或亚急性动物实验却不利于开展慢性实验的长期记录和观察。尤其在大鼠目前还缺少一种稳定可靠的长时期观察耳蜗生物电的引导方法。本实验将银丝电极经大鼠茎乳孔插入到面神经管水平段,由于面神经管水平段与耳蜗仅以很薄的骨壁相隔,因此可以从近距离引导出良好的耳蜗生物电反应。同时,由于电极埋藏在面神经管内而无需打开中耳腔,因此也避免了中耳粘膜或听骨链损伤以及因此而可能发生的术后中耳感染。我们在电极植入到同一动物测试耳面神经管水平段后不同时间测试的CAP和CM以及SP波形清晰并具有可靠的重复性,但是在不同动物之间的耳蜗生物电振幅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提示本方法引导的耳蜗生物电更适合于对同一测试耳进行实验前后的比较和观察。经面神经管这一天然骨性管道把引导耳蜗生物电的电极巧妙地植入到耳蜗隔壁,为更有效直接观察耳蜗各个组织器官对声刺激的反应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经验。本文还就各种耳蜗生物电反应的特点及其相互内在联系以及与ABR之间的关系展开了讨论。

  • Smad4 条件基因敲除小鼠听功能初步研究

    作者:侯昭晖;杨仕明;郭维;胡吟燕;孙建和;于宁;张继帅;杨晓;韩东一;杨伟炎

    目的 对Smad4条件基因敲除后三种不同基因型小鼠野生型+/+、杂合子+/-、纯合子-/-进行听功能检查,初步确定Smad4条件基因敲除后小鼠的听力学表型特征.方法 对Smad4条件基因敲除后同窝出生的三种不同基因型小鼠野生型+/+、杂合子+/-、纯合子-/-分别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和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的检查,判断Smad4条件基因敲除后三种基因型小鼠是否有听力的改变;如果听力有所改变,再将两种方法 相结合以综合判断听力改变可能的病理部位.结果 各个月龄的Smad4条件基因敲除后的纯合子小鼠各频率的ABR阈值均在100dB SPL以上,有的甚至在大给声刺激都无法引出可识别的波形.野生型和杂合子小鼠都可以诱发出可辨别、可重复的ABR波形.听神经动作电位的结果与脑干诱发电位结果相似,纯合型小鼠各个频率均未引出动作电位波形,另外两种基因型小鼠可以引出稳定的CAP波形.结论 Smad4条件基因敲除后小鼠由于基因的缺陷而出现了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纯合子小鼠出现全聋.

  • 人工耳蜗植入术术中检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一红;李瑞玉;陈洪;黄少鹏;蒋刈;陈平

    目的 分析电极阻抗测试和神经反应遥测(NRT)技术在人工耳蜗手术中的应用,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术中电极阻抗测试、NRT的临床意义,探讨术中检测的方式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12例植入Nucleus 24型人工耳蜗的患者于术中及术后1个月进行电极阻抗测试、NRT,并比较术中、术后ECAP阈值的差异.结果 91.7%(11/12)的患者术中电极阻抗测试正常;8.3%(1/12)的患者其中1个电极出现开路.91.7%(11/12)的患者记录到良好的NRT反应波形;8.3%(1/12)的患者术中NRT测试未获得分化良好的ECAP.术中、术后ECAP阈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电极阻抗测试可以及时了解电极的工作状况.NRT技术可以有效地应用于Nucleus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术中检测,同时协助开机时不能进行心理物理测试的儿童完成映射图的调试.

  • Nucleus24人工耳蜗系统直电极与弯电极神经反应遥测值的比较

    作者:陶勇;郑芸;王恺;孟照莉;胥科

    目的:测试和比较Nucleus 24人工耳蜗系统中直电极与弯电极神经反应遥测(NRT)值的差别,分析内耳螺旋神经节细胞对不同电极电刺激反应特性的差异.方法:对46例进行耳蜗植入和编程的Nucleus 24人工耳蜗系统直电极与弯电板患者进行配对分析,计算患者vNRT值的均值,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直电极的NRT值为160~170 μV,弯电极为150~160 μV,总的趋势是低频值较低而高频值较高.结论:Nucleus 24人工耳蜗系统弯电极较直电极所需电刺激量略低.

  • 卡因酸耳蜗毒性的电生理学研究

    作者:韩仕龙;孔维佳

    目的:观察谷氨酸类受体激动剂卡因酸(KA)对豚鼠耳蜗的毒性作用.方法:健康杂色豚鼠8只,每只动物经圆窗膜给予60 mM KA 1 μl,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2 h分别检测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耳蜗微音电位(CM)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之2 f1-f2.结果:用药后 CAP明显下降或消失(P<0.001),而CM和DPOAE无明显变化.结论:KA对初级听觉传入神经末梢具有选择性毒性作用.

  • 听力正常者交替短声诱发的耳蜗电图特征

    作者:冀飞;陈艾婷;邓新生;李兴启;赵阳;郗昕;刘兴健

    目的 分析听力正常者交替短声诱发的耳蜗电图(ECochG)特征,为耳蜗电图的临床应用提供参照.方法 对听力正常者38人(49耳)行耳蜗电图检查.使用Nicolet Bravo诱发电位系统,用交替短声作为刺激信号.每只测试耳的起始测试强度为100 dB nHL,以10 dB为步距逐渐降低强度,直至无法引出CAP.观测各强度下CAP的潜伏期和幅度、CAP阈值以及高强度(90 dB nHL)下SP/CAP幅度比值.绘制CAP的输入-输出曲线.结果 49耳均引出良好ECochG波形,平均引出反应阈为28.37±6.81 dB nHL.CAP峰潜伏期随刺激强度降低而延长.高强度下-SP与CAP幅度比为0.27±0.14.CAP幅度的I/0曲线呈明显的低、高两个强度段,在60 dBnHL附近存在明显的拐点.结论 听力正常者耳蜗电图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照依据.CAP的I/0曲线及-SP/CAP幅度比可提供耳蜗病变的诊断信息.CAP的潜伏期和阈值可反应耳蜗内、外毛细胞的功能.

  • 参数改变对神经反应遥测波形的影响

    作者:陈雪清;王硕;韩德民

    目的观察神经反应遥测技术(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参数改变对其波形的影响.方法本文对20名Nucleus24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进行NRT测试,选取反应波形较好的电极作为测试电极.每次只改变某一个测试参数,观察波形的变化,从而总结出各测试参数对波形产生的影响.结果对波形影响较大的参数有电流强度(current level,CL)、刺激脉宽(stimulate pulse width)、延迟时间(delay)、增益(gain)、掩蔽刺激间期(masker advance)等.结论对波形采集时间影响显著的是刺激速率和叠加次数.

  • 蜗神经管狭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康复效果分析

    作者:苏金霏;张道行

    目的:分析蜗神经管狭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cochlear implantation,CI)后康复效果。方法对30例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诊断为蜗神经管狭窄的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术中和CI术后3、6、9个月行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voked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ECAP)和电刺激脑干诱发电位(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检测,并于术前、术后3、6、9个月行声场测听,其中17例3岁以上(含3岁)患者行封闭式言语识别率测试,分析其听觉康复效果。结果①30例患者术后3、6、9个月 ECAP 和 EABR 的波形均无明显变化。②术后3、6、9个月声场听阈分别为65±8、62±4、61±7 dB HL,较术前(100±5 dB HL)明显改善。③17例术后3、6及9个月的单韵母识别率分别为55%±7%、56%±8%、80%±4%,术后9个月时较术前(52%±8%)明显改善;单声母识别率分别为9%±3%、8%±4%、9%±2%,较术前(8%±2%)无明显改善。结论双侧蜗神经管狭窄患者CI术中、术后ECAP与EABR检测均不能引出典型波形,术后主观听力及言语识别率较差,语言交流存在障碍。

  • 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的电生理学

    作者:Barbara Cone;史伟;冀飞;郗昕;李兴启

    1介绍听神经病听力损失(ANHL)的诊断是基于耳蜗微音电位(CM)能够引出,同时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和听性脑干反应(ABR)的缺失或严重异常.用听觉诱发电位(AEPs)诊断ANHL是容易的,但能否用听觉诱发电位来鉴别诊断听神经病的类型或病变部位?AEPs能否用于预测患者的言语感知(speech perception)能力?本文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一些研究方向,以期实现用电生理学指标来预估患者言语感知能力的目标.

  • 听性稳态反应——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及展望

    作者:李兴启;张倩;郭明丽

    纵观电反应测听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在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或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等电生理指标测试听功能时,始终存在着一个似乎不可调和的矛盾:想寻求既能使神经冲动同步化好,又能满足频率特异性,即能反映耳蜗各圈功能的刺激声,这是很难做到的.

  • 突发性聋预后与耳蜗电图N1波潜伏期的关系

    作者:付玉贵;车峰远

    本文分析63例67耳突发性聋患者的耳蜗电图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AP)N1波潜伏期与预后的关系.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