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赵娜

    目的:分析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的1例主动脉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护理资料进行回顾,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对策.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并发症产生.结论:为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 瑞芬太尼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在胸、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

    作者:甘务琼;唐培佳

    目的 探讨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联合硝酸甘油应用于胸、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患者48例,均行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采用气管插管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术中以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低血压.桡动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BP、HR和CVP.结果 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变化T2、T3与T1、T4比较,SBP、MA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与T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支架过程中患者低SBP为(85.6±5.4) mmHg,MAP为(60.5±4.8) mmHg;HR为(65.6±6.4)次/min.全部患者顺利置人覆膜支架,术后苏醒平顺,均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低血压应用于胸、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安全有效.

  • 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研究现状

    作者:石磊;何巍;刘永春

    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是指经股动脉导入人工血管,以内支架固定于动脉壁上,将血液与瘤壁隔绝,使瘤壁免受血流冲击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介入治疗方法.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支架介入手术前焦虑和抑郁状况分析

    作者:何世琼;杨丽娜;纪宏新;汪涛

    目的:调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支架介入手术前焦虑和抑郁状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拟择期行支架介入治疗患者83例,收集其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医疗和家庭状况等一般资料,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前SAS和SDS标准分分别为(55.49±10.52)分和(56.38±11.48)分,均高于国内常模标准分,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SAS≥50分占92.1%,SDS≥53分占89.3%。女性患者SAS标准分高于男性,而男性患者SDS标准分高于女性;从事脑力劳动与文化程度高的患者SAS和SDS标准分高于体力劳动与文化程度低者,而有医保和家庭和谐患者的SAS和SDS标准分低于非医保和离异丧偶患者,以上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患者的SAS和SDS标准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前呈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状态,针对不同的人群有必要对其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

  •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观察

    作者:黎平;闵苏;王彬;魏珂;程波;何开华;唐晓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局部麻醉下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某院2011年11月-2013年3月择期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成曲马多复合氟哌利多组(C组,n=30)和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大尼组(D组,n=30),两组均于局部麻醉下行手术.D组于切皮前15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10 min匀速给予),之后以0.3~0.7 μg/(kg·h)维持,并在切皮前和支架撑开前静脉注射0.15~0.2 μg/kg舒芬太尼;C组于切皮前15 min将曲马多100mg、氟哌利多注射液5mg合剂溶于等容积生理盐水,以相同方式给予,并在切皮前和支架撑开前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监测并记录入室(T0)、开始泵注给药后1 min(T1)、5 min(T2)、15 min(T3)、支架撑开前即刻(T4)、撑开1 min(T5)、5 min(T6)各时间点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Narcotrend指数和呼吸抑制、心动过缓、高血压、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及处理用药情况,随访患者和外科医师满意度.结果:与C组比较,D组T4~T6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降低、Narcotrend指数降低,T3~T6HR减慢;心动过缓发生率、使用降压药几率、患者满意度和外科医师满意度均更高(P<0.05).与T0相比,C组T3Narcotrend指数降低;D组T4~T6 SBP和DBP降低,T3~T6 HR减慢、Narcotrend指数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可安全用于局部麻醉下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能够满足术中镇静镇痛需求,患者和外科医师均感满意.

  •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的临床应用

    作者:何云;黄岚;宋耀明;李爱民;耿召华;于世勇;崔斌;宋明宝;赵晓辉;晋军

    目的:评价经皮股动脉穿刺完成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后应用Perclose ProGlide(Abbott,USA)血管缝合器止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2004-2012年我院收治的200例Stanford B型AD患者,根据在局麻或者全麻下完成主动脉EVGE随机分组.100例为对照组,经外科纵行切开腹股沟区皮肤4.0~6.0 cm,暴露股动脉2.0~3.0 cm后穿刺建立股动脉建立入路完成手术.100例为观察组,经皮股动脉穿刺建立股动脉入路完成手术,术后常规使用2套装置缝合血管.结果:观察组使用两套缝合装置成功率95.0%(95/100).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3.0±16.0) min和(90.0±12.1)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建立股动脉入路的时间分别为(14.0±1.3) min和(4.3±0.8)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退鞘后股动脉处理时间分别为(8.9±1.3) min和(3.0±0.7)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制动时间分别为(18.5±1.9)h和(7.7±2.3)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2±1.0)d和(3.3±0.8)d,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和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不适感分别为36例(36.0%)和17例(17.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D EVGE后应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止血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止血方法,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建立股动脉人路的时间、术毕股动脉处理时间、术后制动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诊疗策略

    作者:龙超;万毅;吴明正;童玉云;张宏江;王家平

    目的:分析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胸主动脉夹层(AD)及其术前诊断的经验,为临床AD诊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26例AD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在介入室行EVGE治疗,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复查,并常规行CT血管造影(CTA)随访复查。结果 CTA与MRA对破口位置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8%和95.2%;治疗1例失败,其余225例成功置入支架,成功率达99.6%,术后造影93.8%(211/225)的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显著减少,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 AD的术前影像诊断可首选CTA和MRA ,对手术入路的选择有重要意义,EVGE在治疗AD创伤小,成功率高、恢复时间短、疗效较好。

  • 主动脉夹层经皮腔内隔绝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唐玲;张艺;张丽敏

    目的:探讨经皮介入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科2005年6月~2008年11月收治的10例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积极配合介入腔内隔绝术进行针对性护理,7例术毕造影无分流,假腔完全消失,3例有少许残余分流,院内无死亡.术后3~18个月随访,患者全部健在.结论:对主动脉夹层行介入腔内隔绝术者,积极有效的专科护理能减少并发症.

  • 主动脉夹层的发生机制及诊治策略

    作者:黄冬;刘铭雅;李京波;魏盟

    主动脉夹层是常见的临床急重症之一,是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中常见和严重的一种.现对其发生机制及诊治策略进行综述.

  •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作者:刘胜中;杨双强

    近年来兴起的腔内隔绝术,在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初步研究表明腔内隔绝术具有微创、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 杂交手术技术在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及其并发症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哈力木拉提·木尔提扎;哈尔满·阿吉汉;赛力克·马高维亚;宝尔江·阿斯哈尔;其阿米西·别孜尔见

    目的 探讨杂交手术治疗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方法 自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共有14例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完成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aortic repair,TEVAR)并行杂交手术治疗.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44±7.2)岁(22 ~ 62岁).12例患者夹层动脉瘤累及主动脉弓部及其三大分支血管,其中2例TEVAR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后3年和5年支架近端新发夹层或假性动脉瘤形成行开胸杂交手术治疗;3例为累及左颈动脉行颈-颈杂交术;7例为累及左锁骨下动脉行颈-锁杂交术.另2例夹层动脉瘤累及髂动脉且合并血栓形成导致下肢缺血,行股-股杂交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覆膜支架的置入并行杂交手术.术中血管造影见支架释放位置准确,夹层隔绝成功,支架无明显内漏和移位,主动脉夹层真腔血流恢复正常,旁路及目标血管血流通畅.14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4.0±8.2)个月(3~36)个月;术后2d出现脑卒中1例,术后10d出现切口下血肿1例,术后1个月出现胸腔积液1例,其余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的14例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对于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杂交手术可以增加TEVAR术的成功率及其使用范围,早、中期效果满意.

  •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处理

    作者:景在平;梅志军

    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exclusion, EVE)早用于治疗腹主动脉瘤,1994年Dake报道将其用于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的治疗,国内自1998年开展.在EVE治疗AD的10余年历史中,内漏的预防和处理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现结合笔者的经验讨论AD术后内漏相关的问题.

  •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和开腹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破裂疗效比较

    作者:樊昆;任为

    目的 比较开腹手术和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手术效果.方法 2000年3月-2011年7月,收治48例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其中40例行腹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治疗(开腹组),8例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腔内隔绝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瘤颈长度≤2 cm构成比、瘤颈成角≥60°构成比、髂外动脉严重扭曲构成比、术前收缩压、术前合并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对两组患者输血量、手术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术后并发症、二期手术率、术后24 h内死亡率和术后30 d内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后24 h死亡率、术后30 d死亡率以及非移植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手术时间、输血量、重症监护时间、二期手术率及移植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内隔绝术对解剖条件良好的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在输血量、手术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方面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 血管旁路移植术联合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扩张疾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振龙;邱罕凡;陈良万;陈道中;黄雪珊;曹华;林峰;黄忠耀

    目的 总结采用血管旁路移植术联合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主动脉扩张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8月,采用血管旁路移植术联合EVAR治疗12例主动脉扩张疾病患者.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47~81岁,平均65.9岁.均经主动脉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确诊,其中StanfordA型夹层1例,Stanford B型夹层5例,主动脉弓部动脉瘤4例,腹主动脉瘤2例.8例患者先行颈部血管旁路移植术,再行EVAR;4例患者先行EVAR,再行股动脉血管旁路移植术.结果 术后肺部感染3例,肾功能不全2例,脑梗死1例,血红蛋白和血小板降低7例,腹股沟切口愈合不良1例.11例患者获随访3~42个月,平均18.6个月.1例行胸、腹主动脉EVAR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发现移植物远端有新的动脉瘤形成,再次行EVAR,3个月后复查恢复良好.其余患者术后3、6及12个月复查,主动脉CTA均提示假腔明显缩小以及假腔内血栓形成,未发现内漏,支架无迟发变形或移位,人工血管吻合口通畅.结论 血管旁路移植术联合EVAR扩大了腔内修复术的适应证,既提供了足够的锚定区,又保证了重要脏器血供,简化了手术操作过程,降低了腔内治疗难度.

  • 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成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

    作者:毛文凯;王黎明;祁国荣;杨延平;路霖

    目的 总结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成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经验,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8例PDA患者行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0.4±9.3)岁.主动脉造影显示PDA窄内径为(21.0±3.0)m;肺动脉收缩压(76.6±9.4)mm Hg.结果 8例患者中7例一次性隔绝成功.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6例动脉导管完全封闭,2例残余少量左向右分流.术后2周超声心动图及大血管CT血管造影显示:残余分流消失,肺动脉收缩压(43.5±7.2)mm Hg,显著降低.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较术前明显减小[(52.0±5.2)mm vs.(69.0±11.1)mm].随访8例,随访时间1~11(7.2±1.1)个月,随访期间胸部X线示:肺血明显减少,心胸比率明显减小.结论 应用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成人巨大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腔内隔绝术、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作者:孙益峰;梅运清;蔡建志;冯靖;王玺胜;王永武;P Bergeron

    目的 总结腔内隔绝术、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经验,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2年9月至2006年12月,共完成腔内隔绝术或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8例.对4例近端支架固定区<15mm的患者于腔内隔绝术前行椎动脉-左颈总动脉端侧吻合术1例,应用8mm人工血管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手术后8~10d,行腔内隔绝手术.4例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5mm的患者直接行腔内隔绝手术.结果 行血管旁路移植的4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8~10d行腔内隔绝手术,8例患者腔内隔绝手术操作顺利,隔绝术后3~8d出院,无住院死亡.出院前增强CT扫描无内漏发生.随访4例,随访时间2~48个月,其中1例患者长期胸痛,经对症处理胸痛缓解;4例患者夹层内血栓机化良好,无内漏出现或夹层剥离的现象发生.结论 腔内隔绝手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治疗方法\,腔内隔绝术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扩大了腔内隔绝术的手术适应证.

  • 腔内隔绝术抢救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一例

    作者:林明山;池一凡;牛兆倬;侯文明;生伟

    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因“突发胸腹部疼痛10h”入院.患者突发胸腹部疼痛,呈撕裂样,程度剧烈,伴大汗,伴有右下肢麻木,感觉障碍,无恶心呕吐,无昏迷,急送我院急诊就诊,查体:脉搏90次/分,血压60~70/45~50 mm Hg,应用多巴胺5 μg/(kg·min)提升血压,左肺呼吸音消失,右肺呼吸音增粗.心率90次/分,无心律失常,无病理性杂音.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右侧股动脉搏动触摸减弱,足背动脉搏动触摸不到,右下肢麻木,左侧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22 g/L.随机血糖10.9 mmol/L.血肌酐144μmol/L,尿素氮10.86 mmol/L,肌钙蛋白Ⅰ 1.62 ng/m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1.11×109/L.胸腹部CT平扫提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左侧大量血胸,左肺压迫性肺萎缩”(图1).入院诊断:(1)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Stanford B型),左侧大量胸腔积液.因患者循环不稳定,随时有破裂死亡危险,未再进一步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直接在全身麻醉下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

    作者:冯睿;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赵珺;冯翔;陆清声

    目的观察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 EVGE)后血小板改变,分析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并探讨降低血小板减少幅度的措施. 方法对124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成功施行了EVGE,并于术前,术后2小时,术后1、2、3、4、7和14天连续采集周围静脉血标本,观察血小板计数的变化. 结果106例(85.5%)术后出现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幅度为术前水平的30.3%~69.3%.第1~2天低,为(89.52±19.47)×109/L(P<0.05),此后逐渐回升.出现继发性血小板增多51例. 结论 EVGE后血小板减少常见,其发生原因较多,移植物、内皮损伤、肝素、血小板滞留、失血和输血是血小板激活和减少的主要因素.采取适当的措施,可能有助于降低血小板减少的幅度,避免术后发生出血并发症.

  •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再干预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凯;景在平;张磊;周建

    目的 评估B型主动脉夹层(TBAD)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EVAR)后再干预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上海长海医院199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本院行初次EVAR治疗的347例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再干预情况进行随访,随访时间72个月或截至2015年6月.根据患者是否再次手术分为再干预组(34例)和非再干预组(313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的差异.结果 再干预组34例再干预的原因包括内漏9例、再发夹层10例、假腔不完全血栓化8例、新发动脉瘤4例、夹层逆撕2例及髂动脉闭塞1例.再干预组慢性夹层和吸烟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再干预组(79.4% vs.50.8%,P=0.002;61.8% vs.40.3%,P=0.018),空腹血糖升高的程度和比例同样前者高于后者[(6.9±2.3) mmol/L vs.(5.7± 1.8) mmol/L,P=0.027;44.1% vs.22.7%,P=0.0 11].此外,两组移植物放大率(14.6%±3.2%vs.11.3%±2.5%,P<0.001)、手术时间(172 min vs.82 min,P<0.001)以及出血量(280 ml vs.100 ml,P=0.006)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BAD患者EVAR术后发生再干预的主要原因有内漏、再发夹层以及假腔不完全血栓化.夹层慢性期、吸烟、高血糖、过大的移植物放大率以及复杂的病变和手术是再干预的主要危险因素.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后内脏动脉血供改善情况分析

    作者:王雪钢;白斗;武少辉;张效杰;蒋岚杉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后受累内脏动脉血供改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绵阳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3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5例,年龄45~82(62.5±10.0)岁.35例共140支腹部主要内脏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中79支血流受影响,其中完全真腔供血但狭窄36支,真假腔供血18支,假腔供血18支,无供血7支.分析腹部主要内脏动脉供血情况的改变情况.结果 全组手术均成功,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97.8 (68 ~ 147) min,住ICU时间12 ~ 34h,住院时间10~21 d.术后无脑梗塞、急性肾功能衰竭、夹层破裂、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发生.受累血管血流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能成功封堵夹层破口,改善腹部主要内脏动脉血供情况,杜绝或有效减少动脉血运减少和内脏缺血并发症发生.

549 条记录 24/28 页 « 12...20212223242526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