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5-FU有机金属框架纳米粒的体外细胞摄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李秀岩;李英鹏;王艳宏;王子涵;辛丽丽;李永吉

    目的 制备5-氟尿嘧啶(5-FU)有机金属框架(BTC)纳米粒,考察体外细胞摄取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室温配位调控法制备BTC纳米粒5-FU-Cu-BTC,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体外细胞摄取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Cu-BTC载体的粒径约为100 nm,载药量为38%,体外细胞摄取实验表明:细胞摄取率与样品浓度和温度成正比.结论 有机金属框架纳米粒可载入抗肿瘤药物并被肿瘤细胞摄取.

  • 替尼泊苷磷脂复合物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

    作者:张宇;和心依;龚涛

    目的 制备替尼泊苷磷脂复合物白蛋白纳米粒,并表征其理化性质.方法 以人血清白蛋白和蛋黄卵磷脂E80为辅料,替尼泊苷为主药,采用超声法制备替尼泊苷磷脂复合物白蛋白纳米粒及其冻干制剂.以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为主要考察指标来优化纳米粒的处方及制备工艺;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镜对其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用葡聚糖凝胶柱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结果 成功制备了替尼泊苷磷脂复合物白蛋白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82.3 ±11.7 nm,PDI为0.168 ±0.02,Zeta电位为-10.75±1.42 mV,包封率为82.27%±2.74%,载药量为4.29%±0.11%;冻干制剂的外观良好,复溶后的粒径和PDI均符合要求.结论 所用方法简单新颖,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三甲基壳聚糖分子量对载胰岛素纳米粒的影响

    作者:万卓雅;张樊;杨瑞;马山富;黄园

    目的 研究不同分子量的三甲基壳聚糖(TMC)对载胰岛素口服纳米粒性质的影响,以寻找更适于口服的TMC分子量.方法 选用高、中、低分子量(400、200、50 kDa)的TMC为载体材料,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载胰岛素的聚电解质纳米粒;以不同分子量的TMC、三聚磷酸钠(TPP)和胰岛素(Ins)的浓度为考察因素,以纳米粒表面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筛选试验,对比不同分子量的TMC对纳米粒性质的影响.结果与结论 中分子量TMC载胰岛素纳米粒的载药量较高,包封率合适,且释药较平稳,为相对较优的载体材料.

  • 壳聚糖修饰的紫杉醇纳米粒的制备

    作者:杨恩芸;王晓君;戴甜;张丽男;孙勇军;高子彬

    目的 采用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为载体制备紫杉醇(PTX)纳米粒,并用壳聚糖(CTS)进行修饰以减少纳米粒的突释.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TX-PLGA纳米粒,考察乳化剂及浓度、搅拌器械及功率、PLGA分子量、PTX浓度、PLGA浓度、油/水相对纳米粒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将按优处方制得的纳米粒用CTS修饰,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初步研究其特征,并比较修饰前后两种纳米粒冻干粉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优选工艺为:乳化剂为1%聚乙烯醇(PVA),400 W细胞粉碎机超声2 min,PLGA分子量5×104,CPTX=1%,CPLGA=200 mg· mL-1,O/W(1∶10).制得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25 nm,分布均匀,形态圆整,Zeta电位为-11 mV,平均包封率为78.22%,平均载药量为3.72%.用8 mg·mL-CTS修饰后,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42 nm,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CTS层,Zeta电位为+9.22mV,平均包封率80.11%,平均载药量为3.81%,修饰后纳米粒的突释效应减少.结论 所用工艺简单易行,CTS修饰的纳米粒有减小突释效应的作用.

  • 阿霉素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载药性能的响应面分析

    作者:吕凤娇;戴聪杰;许小平

    目的 制备阿霉素纳米粒,并对其载药性能进行响应面优化.方法 采用溶剂去除法制备阿霉素纳米粒,用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阿霉素含量,表征纳米粒,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影响阿霉素纳米粒载药性能的不同因素.结果 制备的阿霉素纳米粒粒径小,圆整度好,分布较均匀;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纳米粒载药性能的影响,利用Design-Expert 8.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二次数学模型方程,确定佳条件为乳化剂2.50%、阿霉素6.50 mg、聚乙烯吡咯烷酮10%.结论 在佳条件下,纳米粒的包封率为85.11%±2.17%,载药量为2.89%±0.09%.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低密度脂蛋白纳米粒处方与制备工艺

    作者:张青;马伟从;张霞;蹇丹;毛声俊

    目的 研制低密度脂蛋白纳米粒,优选其处方与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脂微乳,连接含载脂蛋白apoprotein B-100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合域序列的合成肽制备纳米粒.以脂质浓度、超声功率及超声时间为考察因素,粒径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其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 优选的脂质浓度为0.1%;超声功率为380 w,超声时间为6h.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7.7 nm,PDI为0.17,ζ-电位为-28.7 mV.结论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低密度脂蛋白纳米粒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制备的纳米粒粒径与预测值接近,表明用该法优化其处方与制备工艺可行.

  • 壳聚糖纳米粒Zeta电位与载药量关系初探

    作者:林箐;王梦馨;吴佳奕;彭强;张志荣

    目的 以壳聚糖作为载体材料、冬凌草甲素为模型药物,制备载药纳米粒,研究载药纳米粒Zeta电位与载药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离子交联法在系列pH下制备出不同Zeta电位的冬凌草甲素-壳聚糖纳米粒(Ori - CS - NPs).测量粒径分布、多分散性和Zeta电位,用HPLC测定载药量,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初步得出了ORI - CS - NPs(粒径242.01±11.45nm,PDI <0.3)的Zeta电位随pH升高而降低,载药量随Zeta电位的增高而降低.结论 采用离子交联法在不同pH下可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Zeta电位及载药量呈一定规律变化的载药纳米粒;纳米粒的Zeta电位与载药量呈线性关系.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

    作者:李玲;王青松;刘春晖;许向阳

    目的 以壳聚糖(CS)为载体,研究其对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Endostar)的包封及控释能力.方法采用大分子复合法制备纳米粒,考察形成条件及冻干工艺,并对纳米粒的形态、包封率、体外释放及Endostar的完整性进行考察.结果CS与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 - Na)的质量比介于6∶1~1∶2时可以形成纳米粒,粒径为142~176 nm.壳聚糖分子量的增加可使粒径和包封率均增加;理论载药量由10%增至30%时,粒径增加,但包封率先增加后降低.以外观和复溶后的粒径作为评价指标筛选海藻糖为适宜的冻干保护剂.冻干后的纳米粒为球形结构,10 d的累积释放达70%.凝胶电泳(SDS- PAGE)结果表明了Endostar结构完整,制备及释放过程巾结构未被破坏.结论壳聚糖作为Endostar的载体所制备的纳米粒具有合适的粒径及包封率,并能达到缓释作用,且不会破坏Endostar的结构.

  • 米托蒽醌聚乳酸纳米粒对人肝癌细胞SMMC -7721的细胞毒性与体外摄取研究

    作者:张庆莲;徐超群;袁志翔;张晓芳;朱文涛;彭悦云

    研究人肝癌细胞SMMC - 7721对米托蒽醌聚乳酸纳米粒(DHAQ - PLA - NP)和米托蒽醌(DHAQ)的敏感性和体外摄取特性.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剂量的DHAQ -PLA- NP和DHAQ对SMMC - 7721的细胞毒作用.SMMC - 7721细胞对DHAQ、DHAQ-PLA-NP和2% Dextran 70包裹的DHAQ-PLA-NP的摄取与其浓度和孵育时间、温度有关,用HPLC法测定药物的摄取量.结果DHAQ-PLA-NP和DHAQ对SMMC - 7721均有强的杀伤作用,其杀伤效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纳米粒组的摄取量高于原药,Dextran 70包裹纳米粒的摄取量也高于普通纳米粒(P<0.05).结论DHAQ - PLA - NP可增加SMMC - 7721肝癌细胞对药物的摄取,同时,Dextran 70包裹纳米粒后摄取作用更显著.

  • 多柔比星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

    作者:于艳芳;陆兔林;毛春芹

    目的 制备多柔比星壳聚糖纳米粒,并研究其包封情况和控释能力.方法 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多柔比星壳聚糖纳米粒,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的分布,HPLC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透析法测定多柔比星壳聚糖纳米粒的体外释放情况.结果 壳聚糖的浓度增加,纳米粒的粒径增加、包封多柔比星的效率也增加;壳聚糖溶液的pH增加,纳米粒的粒径降低而包封多柔比星的效率增加;壳聚糖分子量增加对多柔比星的包封效率影响较小,但粒径增加,多柔比星突释减小,释放速率降低.结论 多柔比星可以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精纳米粒,其粒径、包封率可控,具有缓释效果.

  • 盐酸维拉帕米PLGA纳米粒的成型工艺及制剂学性质研究

    作者:龚道琼;尹宗宁;宋相容;何治尧;侯世祥

    目的 优化影响盐酸维拉帕米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成型工艺的参数,并评价优化工艺后所制纳米粒的制剂学性质.方法 采用O/W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盐酸维拉帕米PLGA纳米粒(VRP-PLGANP),以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系统考察PLGA浓度、PLGA/VRP质量比、PVA浓度、有机相中丙酮浓度、外水相pH、内外相(O/W)体积比、探头超声时间、旋蒸时间共8个参数对纳米粒成型工艺的作用规律.结果 用优化处方工艺制备的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5.78%±6.32%和22.75%±1.48%、平均粒径为150.4±6.9 nm、PDI=0.070±0.018(n=3),体外释放规律符合Weibull方程,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结论 所用方法可用于制备载两亲性药物的PLGA纳米粒.

  • 5-氟尿嘧啶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剂学性质

    作者:吴恒;孙颖;于晖;段友容;张志荣

    目的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Pluronic P105-PAGA共聚物制备5-氟尿嘧啶(5-FU)纳米粒,并考察纳米粒的药剂学特性.方法 采用透析法制备纳米粒,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处方,并考察其表面特征、包封率、载药量、粒径、体外释放等性质.结果 5-FU-Pluronic P105-PAGA纳米粒为圆整的类球形实体粒子,平均粒径为175 nm,载药量为22.37%,包封率为95.26%,有突释现象,体外12 h累积释放率为80.4%.结论 所制纳米粒具有高包封率和载药量,粒径适宜,具有一定的缓控释作用.

  • mPEG-PLGA-mPEG系列纳米粒的毒性与其结构的关系

    作者:杨立开;何黎黎;段友容;刘洁;孙逊;张志荣;龚涛

    目的 研究丙交酯/乙交酯/聚乙二醇(LA/GA/PEG)共聚物(mPEG-PLGA-mPEG)系列材料所制备的空白纳米粒的细胞毒性,并考察毒性与材料结构的关系.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与空白纳米粒培养48 h后的正常人肝细胞Chang的细胞存活率,采用Origin软件分析mPEG-PLGA-mPEG材料中的PEG分子量,并考察PEG的含量和LA/GA比例对毒性的交互作用.结果 PEG的分子量和含量对纳米粒的毒性影响较明显,LA/GA比例对其影响较小.结论 控制合成mPEG-PLGA-mPEG的材料中所使用PEG的分子量和含量,可降低mPEG-PLGA-mPEG所制备纳米粒的毒性.

  • 5-氟尿嘧啶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的研究

    作者:陈国广;徐元龙;李学明

    目的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制备5-氟尿嘧啶(5-FU)纳米粒,并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5-Fu-PLGA纳米粒,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并研究了5-Fu纳米粒的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结果 5-FU-PLGA纳米粒为圆整的类球形实体粒子,平均粒径为85.4 nm,载药量为12.4%±0.7%,包封率为64.1%±5.3%,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Q=0 0585t1/2+0 087(r=0 9923).结论 所制5-FU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 不同PEG含量对mPEG-PLGA-mPEG纳米粒血浆蛋白吸附和体外细胞摄取的影响

    作者:全灵东;徐雄良;符垚;孙逊;龚涛;张志荣

    目的 考察不同PEG含量对mPEG-PLGA-mPEG(PELGE)纳米粒血浆蛋白吸附和巨噬细胞吞噬的影响.方法 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分析不同纳米粒的血浆蛋白吸附;以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为模型,采用化学发光法分析不同纳米粒的吞噬情况.结果 与结论 PEG含量为5%~10%时,纳米粒吸附少的血浆蛋白,而且被巨噬细胞吞噬也少.由此,可设计出适合于静脉注射的、可生物降解的、长循环的药物载体.

  • 静脉注射用胰岛素三嵌段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

    作者:徐雄良;段友容;符垚;胡海燕;张志荣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用胰岛素三嵌段共聚物纳米粒(Ins-PELGE-NPs)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复乳/溶剂扩散法制备Ins-PELGE-NPs,并考察其形态、粒径分布、包封率、zeta 电位等.结果 载药量为4.48%~4.67%的Ins-PELGE-NPs在透射电镜下均呈球形或近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40 nm,平均包封率为94%~98%,平均zeta 电位为-21.7±4.3 mV.结论 所用制备工艺简单、包封率高,可用于系列注射用三嵌段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

  • 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相关性质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世伟;孙逊;聂宇;张宏炜;秦暄;张志荣

    目的制备壳聚糖载基因纳米粒,并对其体外相关性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载基因纳米粒;用纳米粒度仪测量粒度分布、多分散性和Zeta电位;用透射电镜观察粒子的形态;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测定包封率和载药量,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用凝胶阻滞分析和电性结合分析对载药方式进行初步推测.结果所制备的载基因纳米粒形态规则,大多呈球形,平均粒径约150 nm,PDI<0.2,Zeta电位约20 mV;包封率大于90%,载药量约30%;凝胶阻滞和电性结合分析结果表明,pDNA与壳聚糖分子间可通过电性结合作用而完全结合.结论采用复凝聚法可制备粒度分布均匀,形态规则,具有较高包封率和载药量的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电性结合作用是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载药的主要方式.

  • 荧光法测定载基因纳米粒的包封率

    作者:何勤;张志荣;刘戟;周益芬;卢懿;聂飞

    目的建立聚丙交酯乙交酯纳米粒中质粒DNA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将纳米粒超速冷冻离心后,用溴化乙锭荧光法测定上清液中质粒DNA的含量,激发波长546 nm,发射波长590 nm.结果测量线性范围0.276~17.648 μg*ml-1,回收率97.2%,日内RSD<3%,日间RSD<5%.结论该法准确,简便易行.

  • 胰岛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军;易以木;杨希雄;王绪兵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胰岛素(INS)纳米粒(NP)制剂.方法以聚乳酸(PLA)为载体材料,采用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INS-PLA-NP,观察形态并测定粒径.给正常大鼠皮下注射2 U*kg-1INS溶液和2 U*kg-1INS-PLA-NP并观察降血糖作用.结果 INS-PLA-NP平均粒径为84.34±14.76 nm,给药后0.5 h血糖即降至低(43.82%±10.41%),并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药理相对生物利用度达到133.51%.结论制备工艺可行且制得的INS-PLA-NP在形态、粒径、载药特性、释药过程等方面令人满意.

  • 复乳法制备阿柔比星A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影响包封率因素考察

    作者:陈蜀;张志荣;石海涛;卢颖名

    以含阿柔比星A(Aclarubicin A,ACRB-A)的酸性溶液为内水相,采用复乳法制备ACRB-A(PLGA)纳米粒.考察了有机溶剂、油酸的量、稳定剂种类、投药量、乳化剂、NazSO4的量和外水相的pH值几个主要因素对ACRB-A PLGA纳米粒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二氯甲烷和丙酮为有机溶剂、油酸(15mg)、右旋糖酐-70、ACRB-A的浓度(5mg/ml)、以F68和Tween-80为乳化剂、2%的NazSO4和外水相的pH等于8有利于提高ACRB-A的包封率.经实验条件优化后制备的ACRB-A PLGA包封率为85.41%,纳米粒粒径为272nm,粒径分散指数为0.213.

1042 条记录 50/53 页 « 12...45464748495051525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