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成分输血在临床中的运用

    作者:唐开英

    目的:研究并分析成分输血在临床中的运用。方法:将我站2014年1月~2014年9月对发往各临床医院治疗的72例严重创伤出血患者纳入本研究,统计本组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血小板计数情况与凝血情况采用成分输血法,并回顾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输血后,患者FIB水平、血小板计数水平与输血前相比得到显著升高,APTT水平与PT水平显著降低,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1例有出血倾向、2例体温降低、2例酸碱失衡、2例畏寒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结论:对于严重创伤出血患者,采用合理的成分输血法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血小板水平、改善机体凝血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该种输血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 手术患者意外大量输血术后诊断与成分输血分析

    作者:韦喜敢;周建月;周吉成

    目的:回顾分析28例大量输血手术患者术后诊断及成分输血,为患者寻求减少与预防大量输血的有效依据和提供更安全、合理和有效的输血方法.方法:回顾性随机抽取28例大量输血手术患者的性剐、年龄、术后诊断、术前备血与实际用量.结果:大量输血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1,平均年龄为48,以肿瘤疾病为主,严重刨伤病人次之.术前备用的库存血红细胞及血浆分别为7.3U和7U,实际用量为48u和52U.结论:积极预防和控制肿瘤与严重创伤疾病患者术中大出血与研究其自体输血的可行性是当今减少大量输血的主要任务,并能有效缓解临床用血紧张现状.

  • 整形外科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特点观察

    作者:张红;董立维;马显杰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本院整形外科2012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成分输血的134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患者信息、输血原因、输血种类和剂量等,对整形外科患者临床用血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血液制品应用种类主要为血浆及红细胞制品,其目的在于维持血容量的稳定,在某些体表肿瘤的患者兼有血小板及冷沉淀的使用,以预防及治疗大量输入库存血之后的凝血功能障碍;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以创伤、肿瘤、瘢痕等修复重建患者为主.结论:整形外科患者用血原因主要为围手术期急性失血后的有效循环容量补充,对于部分病情特殊的患者同时兼顾凝血功能异常的预防及治疗.

  • 成分输血抢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出血的效果评价

    作者:沈建军

    0 引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临床常见,发病急,病情复杂,而输血在DIC的抢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DIC治疗中的输血方式仍值得研究.为此,2007-03/2009-03我们在滦县人民医院产科采用成分输血治疗了25例DIC患者,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 机采新鲜血小板和机采冰冻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比较

    作者:牛竹萍;刘宁宏;石延社;任延莉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成分输血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成份输血在临床上肯定的治疗效果,对血小板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我站从2003年开始为临床提供机采新鲜血小板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由于输注机采新鲜浓缩血小板(简称机采新鲜血小板)不能保障病人及时需要,满足不了临床的要求.

  • 67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许慧

    目的探究和分析成分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3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输注洗涤红细胞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同时必要时给予患者全血输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量以及红细胞压积。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数量(RBC)以及红细胞压积(Hct)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组内比较差异明显(<0.05)。实验组在治疗后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数量(RBC)以及红细胞压积(Hct)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显著(<0.05)。在输血期间,出现发热、过敏以及紫癜等不良反应。其中,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两组相比差异明显(<0.05)。结论采用成分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 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出血合并DlC效果探讨

    作者:余勤

    目的对成分输血在产科出血合并DIC(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产科出血合并DIC患者38例,所有患者都是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成分输血法开展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输血反应,患者的痊愈率为92.1%,所有患者实施成分输血治疗之后的FGB、APTT、TT、PT等血液指标与治疗前相比都具有明显的改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科出血合并DIC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成分输血法为患者开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产科出血并发症的治疗策略与成分输血

    作者:刘俊丽

    目的研究分析产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了解不同的血液输注成分、量或比例及时机对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1月某院216例产科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的变化以及治愈率。结果189例患者治愈,治愈率达到87.5%,199例患者凝血功能显著改善,治疗有效率为92.13%,死亡17例,病死率达到7.87%。结论对于产科出血患者,采取成分输血治疗,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作用,成分输血是治疗产科患者出血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 浅谈成分输血中血浆制品的临床应用

    作者:连晓征;陈惠民;叶文文

    探讨成分输血中血浆制品的制备,保存等相关知识及临床应用价值,指导临床合理使用,并为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成分输血在32例外科手术患者大出血的应用

    作者:姜学焕

    目的:探讨血液成分输注在救治外科患者手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大量输注血液成分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等血液成分的种类和剂量以及输注后的不良反应。结果32例大出血患者经及时、恰当的输注血液成分救治后出血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并取得满意的效果;输注量大的血液成分是悬浮红细胞。结论成分输血在外科患者手术中大出血时及时、合理应用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但在各种血液成分用量上有较大差异,应根据患者的出血状况及检查指标输注不同的血液成分。

  • 2009~2014年滨海新区临床用血调查报告

    作者:于晶;赵奇;徐传国;胡艳文

    目的 通过对滨海新区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回顾性数据调查,分析探讨滨海新区的临床用血特点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提高临床用血质量.方法 对滨海新区2009~2014年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总量、全血和成分用血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近年来滨海新区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总量逐年增加,全血用血量逐年减少,成分输血比例逐年升高,而成分输血中又以血小板和冷沉淀的增加更为显著.结论 成分输血是输血技术现代化的标志,成分输血成为了滨海新区临床用血的主要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滨海新区的成分输血又以血小板和冷沉淀增长的为明显,这是滨海新区卫生局大力支持以及全区各医疗机构共同配合的结果,因此滨海新区未来临床用血的工作重点不仅要放在成分输血上,更要以血小板和冷沉淀为主,进一步加强机采血小板献血队伍的扩大建设和冷沉淀制备技术的提高上,充分满足滨海新区对于这两种成分血的需求.

  • 成分输血在严重创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堵敏霞

    目的通过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探讨抢救过程中成分输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严重创伤并进行大量输血患者74例,检测患者输血前、输血后6~12h、输血后18~24h的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数量(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输血后6~12h与输血前比较,HGB、HCT、PLT、FIB显著降低。 PT、APTT、TT显著延长(<0.05)。输血后18~24h与输血后6~12h比较,HGB、HCT、FIB显著升高,PT、APTT、TT显著缩短(<0.05),血小板略微降低,无显著性差异(>0.05)。结论输血早期虽补充血液制品,但由于患者失血量大,消耗低凝情况严重,检验指标改善不明显。大量输入成分血后,血红蛋白浓度基本正常,纠正了低凝状态。故严重创伤者应在入院后6~12h内快速补充血液成分。

  • 临床应用冷沉淀的注意事项及研究

    作者:金岩;刘津

    20世纪60年代冷沉淀被pool博士发现,1964年首先应用冻融沉淀法从血浆中提取出来白色沉淀物。因富含F峪、Fg、Fn等凝血因子,而用于HA、Fg缺乏、凝血因子愈芋缺乏和vWD等出血性疾病治疗,是现代成分输血的一部分。因其纯度不高,在生物体内半衰期短,在发达国家,除非无可先择或紧急情况,并不考虑应用冷沉淀治疗HA、vWD和F愈芋缺乏等疾病。近年来,随着临床输血技术快速发展,该项技术突破传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除用于手术后出血、严重外伤及DIC的治疗,还有报道应用于深度烧伤、手术创伤、恶性肿瘤激发的口腔溃疡等病的替代治疗。现将冷沉淀组成和作用机制,制备方法,规格与储存,在临床中的应用,输注剂量及注意事项等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便冷沉淀制品能更好地服务与临床。

  • 成分输血在临床应用的价值研究

    作者:贝辉喻

    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医学学者根据手边的文献或临床案例对肝内管状结构进行系统研究,而随之凸显出了对肝静脉解剖相关知识、研究的缺乏。有临床数据表明,在进行肝脏手术的过程中,肝静脉损伤为发生机率高的医疗事故之一,而如此众多的事故,多半是因为诊治医生缺乏肝脏静脉解剖知识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作者对现有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希望能为临床肝脏静脉解剖提供一定的借鉴。

  • 大量输血实施方案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庆

    大量输血是抢救大失血、严重创伤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其输血方案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关键在于探讨输注的血液成分比例如何搭配.本文拟就近年来关于大量输血方案的研究作一综述.

  • 临床成分输血规范之析

    作者:连建强;侯俊芳;董乐乐

    临床成分输血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即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输血的需求.但是,何时输血、输注什么成分的血液及输注多少血液等,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查阅文献,作一论述,已便临床工作者参考.1996年黎介寿等以失血量为标准,认为出血量<20%(约失血800~1000ml)血容量时,不输红细胞或全血,只输电解质液或代血浆;当失血量>20%血容量时,在输注电解质的同时输注红细胞、代血浆或适当的全血.

  • 减少血浆重复离心的方法探讨

    作者:许少英;胡文娟;吴岚;韩水娟;骆洁贞;谭咏恩

    随着临床成分输血的推广,接近99%的全血被制备为不同的血液成分.采血后的多联采血袋通常使用重力离心法制备血液成分[1],离心后全血因各种成分的比重不同而分层,通过转移管转移到其它空袋制备成不同的血液成分.但由于受到采血袋材质的影响,离心过程中小部分红细胞粘附在采血袋转移管周边造成血浆的污染,血浆需要重复离心,影响血浆的质量和血液成分分离效率,是血液成分制备过程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文献报道采用水袋使血袋尽量饱满,对避免血袋挂血收到一定效果[2、3].我们通过实验证明:采用离心前挤压采血袋标本管近端和阻塞件位置的方法也可以明显减少离心时红细胞粘附在转移管周边的机会,提高血液分离的效率和质量.

  • 成都市各级医院成分输血现状与发展分析

    作者:王晓军

    目的 分析成都市各级医院成分输血现状,探讨进一步提高临床成分输血比例的办法.方法 对2010年成都市各级医院血液成分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成都市2010年临床成分输血比例整体水平较高,但各级医院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结论 为促进成都市临床成分输血不断进展,应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使成分输血更加科学、合理、安全.

    关键词: 成分输血 现状 分析
  •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13年我院临床输血资料统计分析

    作者:曹燕飞;宋杨

    目的  通过对临床输血资料的统计与分析,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我院成分输血的进展与趋势.方法 对我院1998年以来全部输血资料(包括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的用量)进行统计分析,并对2008~2010年全部用血进行分型统计.结果 成分输血率从1998年的17.2%上升到2010年的99.0%.结论 我院成分输血率逐年上升,自2006年起均超过90%,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成分输血率(≥85%)的标准,大大减少了全血输注量,避免了输血不良反应,节约了血源,做到了科学、合理用血.

  • 护理程序在成分输血中的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孙晓明;李晓丽

    目的 探讨护理程序在成分输血中的作用.方法 将450例住院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般输血护理常规,干预组应用护理程序.结果 干预组在知识缺乏、焦虑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成分输血中应用护理程序,可以更好地保证成分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能更好地建立良好的合作型护患关系.

803 条记录 37/41 页 « 12...33343536373839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