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氯吡格雷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YKL-40、NF-κB的影响

    作者:刘凌琳;司良毅

    目的 分析氯吡格雷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4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吡格雷组与阿司匹林组,每组各120例,均行PCI术,分别于围术期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随访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浆YKL-40水平、NF-κB活性变化.结果 氯吡格雷组总有效率为90.8%,显著高于阿司匹林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YKL-40水平及NF-κB活性均显著降低,氯吡格雷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阿司匹林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能够下调YKL-40水平及NF-κB活性,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心脏功能的改善具有更积极的作用,可有效延缓冠心病病程、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值得推广.

  • 替罗非班在老年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陈世君;余皓月;卢慧;胡佳勇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老年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拟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高危NSTE-ACS患者32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162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158例(常规治疗+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PCI治疗前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检测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计数,随访30 d,记录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观察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观察组TIMI心肌灌注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0.29±0.09)也明显低于对照组(0.40±0.10)(P<0.05);术后随访30 d,观察组MACE发生率(8.9%)明显低于对照组(14.2%)(P<0.05);而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危NSTE-ACS患者,替罗非班能有效地改善患者TIMI心肌灌注水平,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近期临床预后水平,而不增加出血风险,值得临床运用。

  • 硝普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尚誉;蒋翎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 将同期于我院行PCI且术中出现无复流的79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硝普钠组)和对照组39例(硝酸甘油组),两组手术方法相同,出现无复流现象后分别经冠状动脉内注入硝普钠(每次用0.05~0.1mg)和硝酸甘油(每次用0.1~0.2mg),术中出现低血压给予阿拉明0.5~1mg.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首次和末次冠脉造影图像,分析其冠脉特征(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观察两组冠脉内有创血压、心率变化及术后7d的射血分数;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80d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MACE).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内注射药物后:实验组TIMI分级达到3级以上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7.5%vs 46.2%,P=0.004),TMP分级达到3级以上的比例高于对照组(75.0% vs 48.7%,P=0.016);两组冠脉内有创血压及心率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7d LVEF高于对照组(54.6%±9.2%,43.8%±5.9%);实验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 vs 20.5%,P=0.038);实验组在平均80d随访期间发生总的MACE事件比对照组相对有所减少(7.5%vs 25.6%,P=0.030).结论 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可以改善A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分级,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是治疗此类患者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 介入治疗对急性心梗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作者:郑宏;朱福音;张丽莉;李艳华;赵学森

    目的 观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梗(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AMI患者86例,根据行PCI情况分PCI组、非PCI组,所有入选患者分别于入院即刻、入院第24小时、入院第48小时、人院第5天、入院第14天、入院第28天采集静脉全血测定血浆BNP-32浓度,分析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两组间比较,人院即刻血浆BNP水平无显著差异;入院第24小时、入院第48小时、人院第5天、入院第14天、入院第28天PCI组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非PCI组,非PCI组分别于入院24小时和人院第5天血浆BNP水平出现两次高峰.结论 研究证明再灌注治疗可明显降低AMI患者血浆BNP水平.

  • 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会诊模式在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陈雪丽

    根据心电图的表现特点可将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流减慢,造成心肌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若心肌缺血时间超过1h ,即可引发心肌梗死。该病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可出现心律失常、心脏破裂、休克等并发症,从而危及生命。临床上常使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作为主要治疗手段,持续性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使相关血管进行血流再灌注,防止患者心肌缺血坏死,起到治疗目的[2]。时间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重要因素,越短时间内进行治疗,预后越好。此外,静脉溶栓也是临床常用的灌注方法,尽管临床对静脉溶栓后PCI治疗和直接PCI治疗的效果尚无一致结论,但多数专家认为PCI 前先行静脉溶栓治疗可弥补直接PCI造成的再灌注延迟[3]。本研究主要围绕我院进行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会诊模式对临床提高AMI 患者救治率的影响展开讨论,将资料整理后报道如下。

  •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安全性

    作者:李小琴;曹政;石小燕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急诊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6例,分为非回落组和回落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PCI术后,回落组患者的EDV低于非回落组,LVEF高于非回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落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非回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EMI行PCI术后早期ST段变化可作为此类患者心肌再灌注效果的评估标准,可作为患者心脏功能和近期预后的评测指标。

  • 大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作者:徐谭

    目的:探讨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大剂量氯吡格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按照氯吡格雷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B组患者的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3.33%,低于治疗A组2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PCI治疗者,术前氯吡格雷600 mg负荷治疗较术前300 mg具有更为显著的预防作用,而术后维持剂量对于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并无明显影响。

  • 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PCI术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靳东亮;睢德道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入院资料,从患者进入急诊室开始计算时间,记录其在抢救室停留时间、到达心内导管室和开始PCI的时间。结果本研究中72例患者均安全转运至心内导管室并接受急诊PCI术治疗,在急诊科抢救室停留平均时间为9.8 min,到达心内导管室的平均时间为15.6 min,开始PCI的时间平均为18.6 min,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转入心内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抢救成功率为100%,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绿色通道进行急救可以缩短患者实施急诊PCI的时间,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 西洛他唑治疗经皮冠脉内介入术后对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随访研究

    作者:姚艳梅;郭剑华;王捷鹏

    目的 观察经皮冠脉内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使用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外周血血小板聚集率、PGE2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64例确诊冠心病并行PCI术后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出现阿司匹林相关上消化道出血,其中32例患者改用西洛他唑加氯吡格雷,而另外32例患者出血治疗后继续原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GE2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平均随访(0.9±0.1)年,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西洛他唑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外周血PGE2的浓度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但两组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 对PCI术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西洛他唑替代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经过短期的临床观察,其血小板聚集率优于阿司匹林,升高外周血PGE2的浓度,且安全性与阿司匹林相当,可用于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复发.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12例抢救体会

    作者:胡燕清

    心脏骤停(CA)是心脏急救中紧迫的一种情况,如不及时抢救或措施不力则复苏的成功率大大降低。我院心内科于2008年9月至2012年12月共抢救1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骤停患者,现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1.1诊断标准
      1.1.1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心肌坏死的生化标志物典型性升高和逐渐降低(肌钙蛋白)或迅速升高和下降(肌酸激酶同工酶),至少伴有下列一种情况:①心肌缺血症状;②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③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ST段抬高或压低);④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

  • 急诊心脏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预防措施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长江;杨璇;刘爱国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出现无复流现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2例,无急诊PCI治疗禁忌证,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常规PCI治疗、血栓抽吸和冠脉内注入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后PCI等不同的治疗,监测患者PCI治疗后血浆脑钠肽前体(pro-BNP)和PCI术后冠脉造影TIMI血流分级,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和28 d死亡率.结果 三组患者间发病至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总平均住院时间、PCI治疗术后28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PCI治疗组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高于血栓抽吸组和冠脉内注入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并且血浆pro-BNP明显高于后者.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与冠脉内微血栓形成有关,通过血栓抽吸和冠脉内注入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无复流的发生.

  • 静脉注射胺碘酮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防治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作用

    作者:汪捷猛;张雪莲;白玫;刘和平

    冠心病介入治疗越来越多,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常常出现心律失常,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有时导致猝死等严重临床事件.静脉胺碘酮治疗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心肺复苏(PCR)抢救中疗效确切[1-3].我科2003年到2006年间PCI中室性快速心律失常高危患者165例预防性应用静脉胺碘酮,试图防治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现对其效果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后ST段回落幅度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郭丽敏;曹树军;程国杰;胡硕强;张银;王文斌;韩兰唐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ST段回落幅度(STR)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5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急诊PCI术后心电图单导联ST段回落幅度.将患者分为STR组和STR不良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功能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差异.结果 STR组患者148例,STR不良组患者97例,STR不良发生率为39.6%.PCI术后TIMI血流达到3级而STR小于50%的患者占32.5%.STR不良组患者住院期间B型利钠肽峰值为(415.9±168.3)pg/ml,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4.7±15.3)mm,左室射血分数(49.2土5.9)%,与ST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7例STR不良组患者中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患者共24例,其中恶性心律失常8例、心力衰竭11例、心源性死亡4例,均高于ST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发生ST段回落不良,这些患者具有较高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超高龄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同策略的疗效对比

    作者:高瑜;蔡兴赳;方小丽

    目的 对比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超高龄(>80岁)患者同时伴有多支血管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不同策略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02例ACS超高龄患者,均经冠脉造影证实伴有多支血管病变且实施PCI,其中仅对罪犯血管实施血运重建106例(A组),完全实施血运重建96例(B组).对两组临床特征、对比剂肾病情况、住院时间、随访1年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绞痛复发、再次血运重建及全因死亡等)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B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11.5%(11/96),与A组的16.0%(17/106)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146).B组MACE发生率为10.4%(10/96),明显低于A组的39.6%(42/106),其中心绞痛的复发率也低于A组[3.1%(3/96)比19.8%(21/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40).结论 针对ACS超高龄患者同时伴有多支血管病变时实施PCI完全血运重建的治疗策略是安全有效的.

  • 他汀多效性的"再捕获"——ARMYDA-RECAPTURE 研究解读

    作者:李建平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导致的血管损伤与炎症反应是临床非常关注的问题,大量的研究显示,PCI术后高炎性反应状态与不良事件相关[1,2].因此,人们试图通过降低这种炎性反应而改变患者预后[3].

  •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长期疗效分析

    作者:张斌

    目的:比较并评价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长期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120例50岁以上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对照组患者做常规性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住院期间配合药物治疗基础之上,并进行经皮腔冠状动脉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急性发作和治疗进展做出比较(包括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RP、TNFα、cTnI浓度比较)。结果:60例对照组中,患者获得显效为15例,有效32例,无效12例,并有1例发生恶化,临床有效率78.3%;60例治疗组中,手术圆满成功56例,总共植入支架73枚,手术后没有参与狭窄的情况。患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在手术后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减缓,完全恢复为41例,显效34例,有效24例,无效2例,临床有效率达到96.7%。同时,治疗组患者手术前后CRP、TNFα、cTnI浓度发生显著变化,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经皮腔冠状动脉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方式中,具有显著的成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择期PCI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冰;周秋杰;许长存

    目的:观察溶栓成功后择期PCI对STEMI预后的影响。方法68例STEM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再通,其中32例患者接受PCI术,36例未行PCI术者作为对照,比较随访期间两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接受PCI治疗组MACE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溶栓后择期PCI术可明显减少患者MACE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普罗布考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

    作者:索新祺;杨世诚;马振华;孙婷婷;张文雅;丛洪良;林文华;卢成志;田凤石;付乃宽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可能的作用机制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市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四所医院心内科行择期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共64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普罗布考组(n=321)及对照组(n=320).其中普罗布考组于PCI术前1 d至术后3 d,每日给予患者口服普罗布考500 mg,每天2次;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2组患者均于术前12~24 h给予静脉点滴0.9%氯化钠溶液水化.分别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72 h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胱抑素C (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CIN的发生情况,住院及术后14 d随访期间有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果 两组术前血Scr、BUN、eGFR、Cys-C、hs-CRP、NGAL、SOD、G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2 h血Scr、BUN、Cys-C、hs-CRP、NGAL、SOD、GSH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普罗布考组hs-CRP、NGAL水平低于对照组[(10 ±4)比(11 ±4)mg/L、(25 ±8)比(34 ±7)U/ml,P<0.05],普罗布考组eGFR、SOD、GSH 水平高于对照组[(80 ±27)比(72 ±26)ml· min-1· 1.73 m-2、(67 ±9)比(58 ±8)U/ml、(4.6 ±0.9)比(3.9 ±0.8)U/ml、P<0.05].普罗布考组CIN发生率4.0%,对照组CIN发生率为1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3.3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普罗布考是对比剂肾病的独立保护因素(OR=0.334,95%CI 0.172~0.648,P=0.001),住院期间及术后14 d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肌无力、肝功能异常、心血管事件等不良反应.结论 普罗布考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可能起到一定预防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普罗布考的抗炎、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血小板功能检测指导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择期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

    作者:杨宁;赵翠;付莉;陈少伯;姜铁民

    目的 探讨血小板功能检测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入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择期行PCI的患者,对照组患者不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按常规给予氯吡咯雷治疗.检测组患者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测,对于氯吡咯雷低反应性的患者,给予替格瑞洛治疗,治疗时间为120d,其余患者给予常规氯吡咯雷治疗.比较两组PCI术后20~24 h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120 d血糖、尿酸水平及120 d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卒中和心血管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PCI术后20~24 h CK-MB、肌钙蛋白、hs-CRP水平[分别为(3.75±0.11) ng/ml、(0.038±0.004) ng/ml、(9.1±1.4)mg/L]均高于检测组[分别为(2.18±0.09) ng/ml、(0.022±0.005) ng/ml、(5.4±0.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组和对照组120 d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卒中、心血管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测可指导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可以降低PCI术后20~24 h心肌酶及hs-CRP水平.

  • 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

    作者:周松;刘惠亮;杨胜利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虽是少见并发症,多数直接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高,故应尽量减少造成支架内血栓的影响因素,做到预防为主;掌握支架内血栓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及处理,对临床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支架内血栓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影响因素包括患者临床状况、冠脉病变因素、手术操作因素、支架因素及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等多方面.针对患者的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等采取积极药物治疗与器械治疗相结合的方式预防及处理支架内血栓至关重要.作者将分别叙述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支架内血栓预防与处理.

271 条记录 4/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