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保护未成年人,美国法律“无微不至”
对于那些变态性侵者而言,那些对“性”一无所知、不会自我保护的孩子,简直就是好的受害者。
-
欧洲人中的反应过度疟疾脾大综合症:5个病例的报道
反应过度疟疾脾大综合症(HMS)被认为是长期居住在疟疾地区的居民反复感染疟疾后的一种变态性免疫反应.其确诊包括:脾大部分肿大,疟疾抗体水平高,血清IgM至少比当地均值高2个标准差,肝组织显示淋巴细胞增多症(HSL)以及抗疟治疗的临床和免疫学反应延长.
-
儿童哮喘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近年来在哮喘的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其核心在于现在已认识到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气道慢性变态性炎症,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炎症细胞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均参与其炎症过程.
-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对策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状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等参与的气道高反应性、变态性炎症.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伴有哮鸣音的呼吸性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直接影响病人的健康,而且造成众多的社会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支气管哮喘病人尤为重要,即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
低分子右旋糖酐致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1例
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是1958年首次发现的一种严重的变态性药疹,较少见,初起致死率达47%,1993年降至25%.本科于2009年2月成功救治1例,现报告如下.
-
120例变态反应皮肤病点刺试验护理
过敏性皮肤疾病病因复杂,往往由于病因不明,易受体内外多种理化因素影响,致使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给预防和治疗带来极大困难.我科2004年9月-2005年7月门诊诊治120例变态性皮肤病,引进符合国际标准化的阿罗格变应原(过敏原)制剂,采用操作简单且安全、特异性高的皮肤点刺试验,进行过敏原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后巩膜炎误诊1例
巩膜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变态性反应有关,因常与胶原性疾病并存,亦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近来,我门诊部遇到1例单眼后巩膜炎患者,曾在多家医院误诊为上颌窦炎、视神经乳头炎、眼眶内肿物等.现报告如下.
-
支气管哮喘及其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长期以来,支气管哮喘一直被认为是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所至,故对哮喘的治疗着重于在急性发作期应用解痉平喘药进行对症治疗,疗效短暂,成功率不高.近年来,对哮喘的发病机制有进一步的认识,90年代初认为哮喘是一种气道炎症(变态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而非传统认为的以支气管痉挛为特征的疾病.因此,治疗药物亦有一定的进展,由解除急性支气管痉挛转变为防治气道炎症.
-
我院皮肤科抗组胺药物的处方分析研究
抗组胺药物[1]指能与内源性组胺竞争性的与组胺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组胺过分释放而产生各种病理效应(毛细血管扩张以及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分泌粘液以及产生瘙痒感)的药物.虽然已发现存在四种组胺受体亚型,但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只有受体1抑制剂和受体2抑制剂.对于皮肤科而言又以受体1抑制剂的为主,常用来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如荨麻疹、湿疹等)和某些具有瘙痒症状的非变态性皮肤病(如瘙痒症等).
-
Loeffer综合征45例临床分析
Loeffer综合征又称单纯性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为过敏原引起的变态性肺部疾病,因临床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及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5例患者,就其临床表现及X线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
变应性鼻炎证型与免疫关系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证型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3组不同证型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共 150例,即肺气虚组 60例、脾气虚组 42例、肾阳虚组 48例,测定其免疫球蛋白 IgA、IgG、IgM、IgE等数值,然后对 3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证型的 IgA、IgG、IgM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肾阳虚组的 IgE值高,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免疫功能更低,临床可将 IgE值作为变应性鼻炎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
药物性皮疹及其药物治疗
1药物性皮疹的概述及临床表现药物性皮疹,顾名思义,是因用药而引起的皮肤粘膜炎性反应,且每次发作的皮疹均固定在初发部位.其病因分为2类,一类属变态性,与药物作用及剂量无关;另一类属非变态性,与药物作用和剂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