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二维应变超声评价室壁运动正常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的左心室扭转运动

    作者:沈燕华;高云华;贺声;杨晔;李馨;张云山

    目的 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2DSE)定量分析常规方法显示室壁运动正常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患者的左心室扭转运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38例CHD患者和31例对照组患者的左心室短轴二尖瓣环及心尖水平切面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测量各项左心室扭转指标并获得相应曲线;二维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 结果各项常规超声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尖及瓣环扭转曲线的正负方向改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体扭转率的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左心室的扭转方向及整体扭转率可以检出CHD左心室壁收缩异常,敏感性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节段运动幅度牛眼图定量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节段运动同步性

    作者:刘表虎;朱向明;李国杰;曹蘅;柯永胜

    Emm、EA、SD/EA等可作为定量评价左心室收缩运动同步性的有效指标.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作者:林英;郝力丹;郭瑞强;陈金玲;周青

    目的 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正常人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方法 选取27例DCM患者(DCM组)与29名正常人(对照组)的标准心尖位左室流出道切面,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及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得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Q波起始点距离16节段和12节段小容积点时间间隔的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及其大差(Tmsv16-Dif、Tmsv-12Dif).用STI分别测量其左心室心肌各节段心电图Q波起始点到组织速率收缩峰值(Ts-SD)、应变率收缩峰值时间的标准差(Tsr-SD).结果 DCM组左心室心肌的组织速率、应变率及RT-3DE的容积-时间曲线交错紊乱,同步性差;DCM组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Tmsv-12Dif、Ts-SD、Tsr-S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T-3DE 和 STI两种方法 均能够评价左心室心肌收缩同步性.STI是通过检测多个心动周期,而RT-3DE则是在同一心动周期检测,更加快速、简便、准确.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室纵向运动功能

    作者:刘琨;张玉红;邓又斌;崔琳;喻林;胡卯秀;刘宇;陈功泉;黄玲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缩窄性心包炎(CP)患者左心室纵向应变能力.方法 对CP患者40例(CP组)及41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超声检查,并存储心尖两腔心、心尖四腔心及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二维图像;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 STI)定量分析并记录各个节段纵向峰值应变及各个切面的总体纵向峰值应变,计算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室间隔应变与侧壁应变的比值.结果 CP组心尖两腔心、心尖四腔心及心尖左心室长轴总体纵向峰值应变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左心室有心包覆盖的室壁纵向峰值应变峰值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室间隔应变与侧壁应变的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CP患者心脏纵向运动功能减低,心肌存在损伤.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较射血分数更早检出心肌损伤,为评估CP患者心功能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方法.

  • 应用组织追踪法评价左乳腺癌放疗早期左室收缩功能

    作者:王月爱;夏稻子;林萍;崔洪岩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追踪法(TT)测定左室壁收缩期位移评价左侧乳腺癌放疗后早期左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35例左侧乳腺癌术后患者按照放疗进程分为3组:A组,放疗前;B组,放疗时间为3周、累积剂量30 Gy;C组,放疗时间为5周、累积剂量50 Gy.比较3组患者心脏左侧壁、后间隔、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的基底段及中间段12个位点的收缩期大位移.结果 C组前壁、前间隔各位点的收缩期位移低于A组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组前壁、前间隔各位点的收缩期位移低于B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前壁、前间隔各位点的收缩期位移略低于A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左侧壁、后间隔、下壁、后壁各位点收缩期位移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组织追踪法可无创、敏感、客观地评价左侧乳腺癌放疗早期左室收缩功能.

  • 手描法与声学定量技术对超声心动图左室短轴不同切面面积变化分数的对比研究

    作者:钟敬泉;刘培良;张庆华;隋文乐;李艳;张薇;张运

    目的对比研究手描法和声学定量技术对二维超声心动图左室短轴不同切面的面积变化分数.方法用手动轨迹球法和声学定量技术对30例二维超声心动图不同左室短轴切面的面积变化分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左室功能正常者,左室不同短轴切面的面积变化分数相近,两法测量的面积变化分数相关良好.结论声学定量技术和手描法测得的不同左室短轴切面的面积变化分数有很好的相关性.

  • 动态三维超声STIC技术评价胎儿室间隔缺损

    作者:王惠芳;张素阁;刘兰芬;梁皓;朱梅

    目的 探讨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空间-时间相关图像(STIC)技术在评价胎儿室间隔缺损(VS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采用动态三维超声STIC技术对13例胎儿VSD的检查结果.并与出生后超声心动图及尸解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动态三维超声STIC技术与常规超声在诊断VSD中的准确率分别为92.31%、84.6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9),可能是病例数过少的关系.动态三维超声检查时间短于常规超声,P=0.0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态三维超声STIC技术可准确、直观显示胎儿VSD,是胎儿期VSD准确、简便的筛选方法之一.

  • 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点的临床分析

    作者:罗青;戴常平;江锦雄;陈军初

    目的 探讨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点(EIF)在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中及孤立出现和联合其他软标志出现时的临床意义.方法 3344例无明显结构异常胎儿分成高、低风险组,发现EIF的胎儿依据风险高低及其是否孤立出现,分别采取分娩时取脐血检查及妊娠期间行羊水或脐血穿刺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计算其EIF及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结果 高风险胎儿EIF检出率高于低风险胎儿,有EIF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高于低风险组.高风险组22例EIF,19例EIF孤立存在的病例中有2例染色体异常,3例合并其他超声软标志的病例中有2例染色体异常;低风险组50例EIF,46例EIF孤立存在的病例中无一染色体异常,4例合并其他超声软标志的病例中有1例染色体异常.结论 低风险组中孤立的EIF临床意义不大;高风险组中孤立的EIF有临床意义.须结合多方面临床资料,谨慎对待.如EIF合并多项超声软标志,则不论是高风险组还是低风险组胎儿均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建议作染色体核型分析.

  • 三维超声评估胎儿心室壁体积的可行性

    作者:姚梦霞;章鸣;周嘉炜;曾施;周丹;谭宜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时空相关成像(STIC)及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OCAL)技术评估胎儿心室壁体积的可行性.方法 测量247胎22~32+6周正常胎儿心室壁体积,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测量14胎心脏异常胎儿数据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 胎儿心脏平均室壁体积与孕周具有良好相关性,左心室壁体积=-6.542+0.339×孕周(r2 =0.98),右心室壁体积=-7.509+0.384×孕周(r2 =0.74).右心室壁体积(ICC=0.994、0.888)及左心室壁体积(ICC=0.995、0.972)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14胎心脏异常胎儿中,6胎心室壁体积发生改变(小于第5或大于第95百分位数).结论 STIC及VOCAL技术可用于估测胎儿心室壁体积的参考范围,可重复性良好.

  • 彩超诊断家族肥厚性心肌病3例

    作者:梁会泽;邹德成;何薇薇

    本文报道同一家族二代3例肥厚性心肌病病例1,男,22岁.以外伤致第2腰椎骨折脱位伴完全性截瘫住院.超声检查:各心房心室腔大小正常,室间隔呈梭形明显增厚,宽处为3.25cm.呈"毛玻璃样”改变.其余心室壁厚度基本正常,左室流出道内径2.04cm.CDFI检查:主动脉瓣下记录到舒张期返流信号,血流速度1.97m/s,返流压差1 5.47mm Hg.

  • 基于超声成像的左室心肌三维节段模型研究

    作者:汪伟;朱云飞;李德玉;汪天富;林江莉

    目的 为研究心肌的机械运动提供一种直观有效的工具,服务于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方法 本文提出一种弱化解剖结构的左室三维标准模型,将左室心肌分成16节段,每节段分成三层.通过心肌节段在功能映射上的桥梁作用,利用图像配准的原理将心肌的组织多普勒速度图像(DTV)中的速度信息映射在标准模型上,利用三维模型多角度、多层面的特点来观察心肌的局部运动特点以及速度传播的方向等运动情况.结果 通过标准模型的速度信息(颜色)映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内层模型的颜色较亮,而中层模型则比较暗淡,根据图像的颜色编码方式,可知越靠近心内膜则心肌的速度越大,证明此模型的有效性和直观性.结论 本文建立的功能映射三维标准模型能有效直观的反映出心肌局部运动情况,并能实现同一节段不同层次间的速度差异对比.

    关键词: 心肌 心室 模型 结构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心房和心室容积及功能的研究

    作者:王雪;张梅;张运;李晓楠;陈良;姚桂华;张鹏飞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和右心房容积及收缩功能.方法在24例正常人、16例扩张性心肌病和27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获取各房室全容积三维图像,分别应用2、4、8平面方法测量各房室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和射血分数(EF),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Simpson法和声学定量(AQ)技术测值比较.结果在扩张性心肌病和心肌梗死患者中,2DE、AQ技术和RT-3DE 2平面法测量的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ESV、EDV明显低于RT-3DE 4平面法、8平面法测值(P<0.05);各种方法检测的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E、AQ技术和RT-3DE检测结果均显示扩张性心肌病、心肌梗死患者各房室ESV、EDV均明显大于正常组(P<0.05),EF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显示心腔立体结构,测量各心腔容积,评价心脏功能.

  • MRI心肌延迟增强联合心电图评价"正后壁"心肌梗死

    作者:程流泉;陈琪

    磁共振心肌延迟增强(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myocardium delay enhancement, MRI-MDE)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可以使坏死心肌呈现异常对比增强,而显示心肌梗死的部位及范围,其准确性与病理解剖结果呈高度一致性,而被视为"金标准"~([1]).心电图一直是迅速判断心肌梗死部位和罪犯冠脉简单和主要的方法,但其敏感性和准确性有限,而MRI-MDE可以提高心电图定位的准确性.2002年,AHA提出了影像学统一左心室分区及命名~([2]),摒弃了应用近50年的"正后壁"的名称,本文结合近年的一些文献~([1, 3~5]),对"正后壁梗死"的新命名、MRI影像及心电图特点加以阐述.

  • 左心室憩室1例

    作者:谭羽莹;王小丛;徐卉;徐晶

    1 病例简介患者男,60岁,因“胸骨后闷痛伴出汗5d,加重1d”入院,患者于近5d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闷痛伴出汗,每次持续约10 min,服用硝酸甘油未见明显缓解.体格检查:血压13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充盈、怒张,叩诊心浊音界不大,心率50次/min,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

  •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室包虫囊肿1例

    作者:周隽;许智韬;张菡;杨萍;王玮;田青

    1 病历简介患者,女性,19岁,回族.因"反复胸闷、胸痛2年余"就诊.患者2年来无明显诱因反复感胸骨下端闷痛,呈阵发性,每次发作持续约数分钟,休息后可缓解,无放射,疼痛与情绪及体力活动无关.既往有牲畜接触史,居住地有人畜混居现象.

  • 7例巨大左心室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交替脉的护理

    作者:刘小燕;刘宝玉;周凯

    回顾分析7例巨大左心室行主动脉辩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术后的观察与护理.7例术后出现交替脉,提示血容量不足.采取了以下观察及处理措施:严密监测有创测压波形、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快速充分补液,先输入晶体液,再输入胶体液,补液速度先快后慢;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经及时有效处理,7例交替脉消失,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后2~3周均痊愈出院.

  • 1例延伸至右心室静脉平滑肌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陈美红;陆骏

    总结1例静脉内子宫平滑肌瘤病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观察要点是:术前绝对卧床休息,术后维持循环与呼吸的稳定,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及控制输液量及速度,进行引流管监测,加强疼痛的管理,并重视术后随访工作.患者手术成功,康复出院.

  • 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观察

    作者:董一慧;袁显文;李鹏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早产儿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20%,在出生体重≤1500 g者发病率约30%,在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约占40%.通过导管的左向右分流,常可诱发或促进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肺部疾病、颅内出血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发展,并增加心室内出血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机会[1],因此早期关闭具有重要意义.

  • Ⅰ型主动脉夹层并发心肌缺血、心室电风暴一例

    作者:陈红磊;王均志;祝斌

    患者男,32岁,发现高血压病5年,血压平时在160/100 mm Hg左右,未服用过降压药治疗,因突发胸闷2h来诊.患者于2012年2月25日上午无明显诱因突发胸闷、气短,可平卧,无胸痛,持续不缓解,于0.5h后到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显示Ⅰ、aVL、V2 ~ V6导联ST段压低>0.2 mV,T波倒置、宽大畸形,QT间期>0.56 s,急查心肌酶、肌钙蛋白T为正常范围,于发病1.5h转来我院急诊科,查体:BP 135/80 mm Hg(左上肢)、120/70 mm Hg(右上肢),神志清,平卧位,双肺中下野可闻及湿哕音,心率96次/min,律齐,主动脉瓣区可闻及哈气样舒张期杂音.

  • 彩超诊断胎儿两腔心并大动脉异常二例

    作者:程秀玲;范斯萍

    例1,患者,28岁,孕1产0,停经28周余.超声检查双顶径7畅3cm,心率142次/min,股骨长5畅5cm,羊水约7畅2cm,胎盘位于子宫后壁,四腔心切面显示室间隔与房间隔回声完全缺失,房、室间仅有一组瓣膜,瓣膜回声短小畸形,仅显示一条主动脉与心室相通(图1),主肺动脉未显示.

1023 条记录 4/52 页 « 12345678...51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