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镜与显微镜经鼻蝶窦垂体瘤术后生存质量研究

    作者:严正村;王清;张恒柱;许恩喜;吴巍;王晓东

    目的 比较内镜与显微镜经蝶垂体瘤术后生存质量,为全面评估手术疗效提供依据. 方法 2006年6月~2011年9月对105例垂体瘤分别施行内镜和显微镜经蝶手术,采用SF-36、HADS、MFI-20生存质量量表对41例内镜经蝶垂体瘤手术(内镜组)和64例显微镜经蝶垂体瘤手术(显微镜组)进行比较. 结果 SF-36提示内镜组总体健康指数(71.6±21.9)分明显高于显微镜组(59.8±21.7)分(t=2.706,P=0.008);HADS提示2组焦虑指数无明显差异(t=0.518,P=0.615),抑郁指数亦无明显差异(t=0.128,P=0.899);MFI-20提示内镜组一般疲劳程度(10.2±4.3)分与显微镜组(11.3±5.3)分差异无显著性(t=-1.114,P=0.268). 结论 内镜经蝶垂体瘤手术比显微镜经蝶垂体瘤手术使患者获得更满意的生存质量.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代秀勤

    目的 探讨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对60例垂体瘤患者采用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为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前选好适应证,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及时妥善处理并发症.结果 60例垂仁瘤手术均顺利,出血不多,并发症少,没有发生视力恶化、颈内动脉及其分支损伤、颅神经损伤、颅内感染、长期脑脊液漏等严重或永久性并发症.本组共发生各种类型的并发症15例,其中出现一过性尿崩症5例(8.3%),短暂脑脊液漏2例(3.3%),视觉障碍2例(3.3%),垂体功能低下2例(3.3%),低钠血症4例(6.6%),经积极治疗后均在3~8天内恢复.结论 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垂体瘤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有关,熟悉局部解剖及良好的手术技巧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并发症经积极合理的治疗能获得痊愈.

  • 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听神经瘤一例

    作者:刘玉光;焦力群;李刚

    颅内肿瘤出血以转移瘤、恶性胶质瘤、脑膜瘤及垂体瘤多见,约占颅内肿瘤的1.4%~10.0%[1],而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听神经瘤却极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31岁,因突发头痛、恶心、呕吐5 h,于2000年4月1日以“小脑出血”收入院。入院查体:嗜睡状态,眼底轻度水肿,右侧轻度周围性面瘫、面部感觉下降及听力下降,余未见阳性体征。颅脑CT扫描示右侧小脑半球出血并脑积水。DSA检查未发现有畸形血管。于2000年4月17日在全麻下行后颅窝开颅手术治疗。术中见听神经瘤出血,肿瘤直径4 cm,血运极为丰富,瘤内为大量扩张的小动脉,出血完全局限于瘤内,将之分块切除。病理诊断为听神经瘤出血。术后20 d患者好转出院。 讨论 1974年McCoyd等[2]报道第1例听神经瘤出血,以后国外相继报道20例,加我院1例,共21例[3-7]。21例中,患者年龄19~71岁,平均51.5岁,

  • 经蝶手术治疗青壮年女性垂体泌乳素瘤患者130例分析

    作者:王涛;李士其;黄中

    垂体泌乳素腺瘤约占垂体瘤中的40%,据估计其年发病率约为6-10/100万[1].高分泌的泌乳素(PRI)会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脉冲式分泌,抑制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的分泌,引起性腺类固醇激素的生成不足,进而导致性腺功能低下和不孕[2].

  • 单层皮肌瓣翼点入路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奇;杨新宇;颜荣;张琳;洪国良;岳树源;刘春祥;魏伟;张建宁;杨树源

    翼点入路又称为"筋膜间翼点开颅"或"额颞蝶入路",为神经外科处理颅内动脉瘤、鞍区占位性病变等的经典入路;该入路术式成熟、显露充分、并发症少,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1-2].我科在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及鞍区脑膜瘤时,对传统的翼点入路进行了一些改良,成功地治疗了177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鞍区占位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张洪涛;陈劲草;于加省;范月超;王雄伟

    颅内动脉瘤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但也可以出现颅内占位的表现,其中少数动脉瘤瘤体位于鞍区,并可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易误诊为肿瘤性病变如垂体瘤、颅咽管瘤等,有作者将此类动脉瘤统称为鞍区动脉瘤[1].误将动脉瘤当作一般肿瘤进行手术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正确认识表现为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动脉瘤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 溴隐亭治疗垂体催乳素瘤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李向东;惠国桢;黄沁;毛棣华

    近20年来,垂体瘤的药物治疗已有巨大进展.然过去认为药物治疗为辅助方法,但临床研究表明,对于某些肿瘤如垂体催乳素瘤(PRL腺瘤),药物治疗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1-3].本研究从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溴隐亭治疗PRL腺瘤,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 脑胶质瘤与垂体瘤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的多中心研究

    作者:杜明梅;曹晋桂;刘丁;王志刚;王琼书;肖鹏云;张新玲;高延新;曾华;杨婧;黄怡;张群;张波;陈炜;史皆然;范珊红;王芳;杨金燕;杨慧宁;索继江;邢玉斌;刘伯伟;刘运喜

    目的 调查我国19家军队医院脑胶质瘤与垂体瘤切除术的感染情况、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相关疾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6月19家医院脑部2种特定肿瘤的切除手术进行前瞻性目标性监测,19家医院均采用信息系统收集病人的资料,专职人员床旁观察病人切口情况,术后1月对所有病人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2种手术共纳入3211例,手术部位感染191例,感染率5.95%.其中胶质瘤切除术纳入2068例,手术部位感染161例,感染率7.79%;垂体瘤切除术纳入1143例,手术部位感染30例,感染率2.62%;胶质瘤切除术SSI发病率是垂体瘤切除术的2.9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与垂体瘤手术常见的SSI类型为器官腔隙感染,分别占88.82%与70.00%;出院后电话随访SSI感染占6.28%;脑部肿瘤手术后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结论 获得我国多中心的脑胶质瘤切除术与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部位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资料.

  • 垂体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影响因素与疾病负担分析

    作者:胡爱香;李静;石月欣;贾桂军;张越巍

    目的 调查神经外科患者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患者经济负担,探讨其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患者1 583例,将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11例患者纳入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同病区未发生颅内感染的4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的分析方法找出颅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依据住院天数和发生的住院总费用,分析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术后颅内感染所致的疾病经济负担.结果 1 583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11例,感染率0.69%;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住院天数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患者住院总费用平均为54 682元,对照组患者住院总费用平均为20 226元,两组患者总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尽可能减少术中暴露时间,且术中尽量选取精准的手术部位和肿瘤切除方式、降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以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对可疑发生颅内感染患者,应及时诊断、控制感染,减少后遗症状,降低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

  • 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作者:胡爱香;张越巍;石月欣;曹红谊;贾桂军

    目的 调查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并比较其预防用药相关指标在干预前后的变化,探讨建立一套长期可行的抗菌药物管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1年1-6月和2012年1-6月神经外科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493例,将2011年1-6月211例患者设为干预前组,2012年1-6月282例患者设为干预后组,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指标,并比较各指标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干预措施实施以后,干预组患者术前30 min~2 h、术后48 h内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分别为81.56%、48.04%,明显高于干预前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63.24%、7.62%;干预前抗菌药物使用费用平均为1740元,干预后为626元,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费用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明显提高,需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使用,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

  • 经鼻蝶不同微创手术方式用于垂体瘤治疗的效果研究

    作者:黄文辉;曾白云;肖仕印

    目的 探讨不同微创手术方式经鼻蝶治疗垂体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垂体瘤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法 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8例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为神经内镜组,42例行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为显微镜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神经内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45.09±10.31)ml,少于显微镜组的(77.82±12.06)ml,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1.44±27.63)min、(6.74±1.14)d,均短于显微镜组的(154.67±38.20)min、(10.25±1.4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患者的肿瘤全切比例为94.74%,高于显微镜组的71.43%(P﹤0.05);神经内镜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低于显微镜组的26.19%(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治疗垂体瘤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建议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不同微创手术方案经鼻蝶治疗垂体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孟宁;王永和

    目的 探讨不同微创手术方案经鼻蝶治疗垂体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160例垂体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经鼻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全切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一周各激素回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全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一周各项激素水平基本回落至正常范围或略微高于正常范围内,回落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5.0%和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垂体瘤患者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治疗虽然手术时间略长,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恢复较快,可以推广使用.

  • 大垂体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作者:郭跃信;樊锐太;李国文;郭有中

    目的探讨大垂体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SRT)的效果和视力保护问题.方法 11例大垂体肿瘤患者,肿瘤中位直径为4 cm,2例垂体肿瘤距视神经或视交叉的距离≥2 mm,其余患者肿瘤则紧贴视神经或视交叉.本组患者用X线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每次剂量为5~7 Gy,每周2~3次,总剂量为40 Gy.做计划时使80%等剂量线避开视神经或视交叉.结果肿瘤经分次SRT后体积明显缩小90.9%(10/11),视力有改善者占90.9%(10/11).结论 SRT治疗大垂体肿瘤是有效的,对于肿瘤距视神经或视交叉的距离≤2 mm的垂体肿瘤,只要掌握好合适的分割剂量和次数,不会出现视力障碍.

  • 内镜辅助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分析

    作者:石海平;曾春;段佳;张施远;蒋永明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58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内镜辅助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手术前均进行影像学和血液内分泌激素检查,术后随访0.5~1年.结果 在内镜辅助下,肿瘤全部切除41例(70.7%),大部分切除11例(19.0%),小部分切除6例(10.3%),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在内镜辅助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创伤小,临床疗效显著.手术过程中认真操作和科学处理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垂体瘤质地与磁共振成像平扫增强表现的相关性

    作者:陈旭;殷玉华

    目的 探讨术前运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增强判断垂体瘤质地的可能性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130例垂体瘤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肿瘤质地与MRI 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以及强化的情况.结果 垂体瘤的硬度与MRIT1 WI像信号高低无关(P>0.05),与T2WI像信号高低有关(P<0.05).垂体瘤质地与是否明显强化无关(P>0.05),而对于T2WI呈低信号者,明显强化者较乏强化者质地硬(P<0.05).结论 垂体腺瘤质地较硬在T2WI多表现为低信号,反之则表现为高信号和等信号.在T2WI表现为低信号的垂体瘤中,明显强化的肿瘤质地硬韧的可能性较大;腺瘤质地与T1WI无关.

  • 放射治疗垂体瘤84例分析

    作者:周孟强;沙永慧;孟广典

    1975年5月至1985年5月,我们共收治垂体瘤放射治疗病人106例.本文总结其中资料完整的84例进行分析,以首次治疗方式分为单纯放疗组(简称单放组)共42例,经额入路手术后放疗组(简称综合组)42例,全部病例已随访10年以上.许多文献报告由于垂体瘤位置特殊,常侵蚀邻近组织,手术难以切净,采用术后配合放射治疗,以减少肿瘤的复发[1,2],现将放射治疗在垂体瘤治疗中的作用及放射剂量与生存的关系分析如下:

  • 垂体腺瘤术后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董洪敏;金风;吴伟莉;黄薇;姜汉

    放疗在垂体瘤治疗中占重要地位,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是一种先进放疗技术.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笔者采用3DCRT技术治疗垂体腺瘤术后残留患者36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垂体瘤伴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

    作者:王亚冰

    患者女,39岁,头痛伴恶心,呕吐半年,突发左眼突出1个月,在外院行头颅MRI检查,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同时发现左侧海绵窦区异常信号(图1),考虑垂体瘤,并累及左侧海绵窦.2003年12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合并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图2 2A、B).患者不接受任何治疗,仅行压颈试验.近3月来,左眼肿胀渐缓解,来我院复查脑血管造影发现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消失(图2 2 C、D).患者拒绝手术治疗鞍区病变,自行出院.医师建议患者定期复查.

  • 侵袭性垂体瘤伴发鞍区动脉瘤一例

    作者:寿雪飞;鲍伟民;高亮;冷冰;宋冬雷

    患者男,50岁,因左眼视力下降伴性欲减退10余年入院.8年前患者因外伤行头颅CT检查发现垂体瘤,当时左眼已基本失明,未行手术治疗.2个月前患者突发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发作,咬碎舌头,2周前又有类似发作,于当地医院就诊,查头颅MRI示:垂体瘤伴左颈内动脉瘤.

  • 颅内动脉瘤样骨囊肿一例

    作者:徐庚;杜建新;叶明;朴月善;卢德宏;赵瑞林;单永治;徐建堃

    患者女,47岁,8年前因患垂体瘤在当地医院经鼻腔蝶窦入路,行肿瘤全切术.入院前8个月出现头痛,呈间歇性,晨起为甚,进行性加重.1个月前头痛转为持续性,偶有恶心、呕吐.1周前出现视力下降,复视,嗅觉减退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部CT检查,提示鞍区、颅前窝底囊性病变,考虑垂体瘤复发.

1274 条记录 6/64 页 « 12345678...636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