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宫颈癌大小和病理分化程度与ADC值的相关性

    作者:鲁雪红;肖虎;刘文亚;刘晓蓓

    目的 探讨宫颈癌癌灶大小及病理分化程度与ADC值的关系.方法 收集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53例,均于治疗前接受常规MR及DWI检查,b=1000 s/mm2,记录其病理类型、分化程度.采用后处理工作站的像素分析软件划定ROI,测量肿瘤ADC值和大小,并分析相互间的关系.结果 肿瘤平均ADC值为(1.05±0.17)×10-3mm2/s,与病灶横断面大径(r=-0.28,P=0.04)及体积(r=-0.40,P<0.01)均呈负相关;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病灶横断面大径、体积及ADC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宫颈癌病灶体积越大,ADC值越趋向于低;而ADC值及体积大小均不能反映肿瘤的分化程度.

  • 18F-FDG PET/CT在宫颈癌治疗后鳞状细胞癌抗原再次升高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方艳;吴宁;梁颖;陈雁;张雯杰;刘瑛;李小萌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宫颈癌治疗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再次升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宫颈癌手术和(或)放、化疗后血清SCCAg再次升高,临床怀疑复发和(或)转移者行18F-FDGPET/CT全身扫描,查找复发转移灶.以病理学和(或)随诊结果为金标准,计算PET/CT诊断宫颈癌复发和(或)转移的效能,比较不同SCCAg水平下PET/CT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 PET/CT发现异常代谢增高灶者50例,阴性表现者14例.PET/CT诊断宫颈癌复发和(或)转移的灵敏度为96.00%(48/50),特异度为85.71%(12/14),阳性预测值为96.00%(48/50),阴性预测值为85.71%(12/14),准确率为93.75%(60/64).血清SCCAg为1.7~<5 μg/L者PET/CT诊断准确率为90.91%(30/33),≥5.0~70.0 μg/L者准确率为96.77%(30/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2,P=0.34).结论 18F-FDG PET/CT对宫颈癌治疗后SCCAg再次升高者复发和(或)转移的检出率高,定位准确.

  • 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及CT血管成像对早期宫颈癌供血血管的显示

    作者:雷李智;许乙凯;侯美蓉;何梦琪

    目的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和CTA对早期宫颈癌供血血管的显示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为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前的CE-MRA和CTA图像,评估CE-MRA和CTA对双侧子宫动脉主干的起源及连续性显示的一致性,同时评估两者对子宫动脉下行支的显示率.结果 CE-MRA和CTA对子宫动脉主干起源显示清楚、血管显示清楚且连续性不中断为50支,子宫动脉主干起源显示清楚、血管显示不清楚为5支,CE-MRA和CTA对于子宫动脉的起源及连续性的显示一致性良好(Kappa=0.80,P<0.05).MRA对子宫动脉下行支的显示率约为55.00%(33/60),低于CTA对子宫动脉下行支的显示率[73.33%(4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22,P<0.01).结论 CTA和CE-MRA均可良好地显示术前早期宫颈癌子宫动脉主干的起源及连续性,CTA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子宫动脉下行支的显示较CE-MRA更具优势.

  • PET/CT与PET/MR在诊断宫颈癌原发灶及评价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比较研究

    作者:尚靳;孙洪赞;辛军;郭启勇

    目的 比较PET/CT和PET/MR在诊断宫颈癌原发灶及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宫颈癌患者于治疗前分别行PET/CT和PET/MR检查并进行评价.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及配对x2检验分别评价PET/CT和PET/MR与金标准的诊断一致性及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两者对盆腔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两者评价转移淋巴结的可见性及诊断自信度的差异.结果 PET/MR分期与金标准的诊断一致性显著高于PET/CT,二者对宫颈癌分期诊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86,P=0.002);PET/CT和PET/MR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3,P>0.05);二者对转移淋巴结的可见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诊断自信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 PET/CT和PET/MR对检出宫颈癌原发灶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PET/MR对宫颈癌分期及判定淋巴结转移有更大的诊断优势,PET/MR有望在综合评价宫颈恶性病变进展中成为替代PET/CT的一种新技术.

  • 宫颈癌放疗后骨盆衰竭骨折MRI及相关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蔡兆熙;李永;杨泽宏;龚苏;张梦迪;陈建宇

    目的 探讨官颈癌放疗后骨盆衰竭骨折的MRI特点、骨折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176例具有完整临床及盆腔MRI资料的宫颈癌放疗后患者,分为衰竭骨折组及未骨折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6例中,发生骨盆衰竭骨折共15例(15/176,8.52%).衰竭骨折组与未骨折组间官颈癌首诊时年龄、月经状况、放疗治疗方式及是否适合手术治疗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体质量指数、FIGO分期、盆腔外放疗的辐射剂量、放疗结束至MR检查的时间间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RI示15例均累及骶骨,其中4例同时合并第1或2骶椎横行骨折,3例同时累及耻骨或髂骨.Kaplan-Meier曲线图示衰竭骨折5年累积发病率为31.80%.结论 宫颈癌放疗后骨盆衰竭骨折好发于骶骨,高龄和绝经状态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 液基细胞学剩余标本筛查子宫颈病变中人乳头状瘤病毒DNA的应用

    作者:刘彬;陈汶;任生达;刘新伏;马俊飞;崔剑峰;王秀荣;陈凤;乔友林

    目的评价人乳头状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PV DNA)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检测液基细胞学剩余标本中高危型(CIN Ⅱ以上)HPV DNA用于筛查宫颈病变的可行性.方法用HC-Ⅱ方法分别对山西襄垣县研究组人群972份液基细胞检查剩余样品和对照组人群5 797份HPV直接取样标本进行高危型HPV DNA检测,以病理学为标准评定2次筛查结果.结果 2次筛查人群中HPV感染率分别为17.5%和20.1%.研究组HPV DNA检测检出宫颈高度病变以上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7.2%和85.6%;对照组为96.6%和83.2%.2种方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HC-II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查剩余标本中的HPV DNA,可替代HPV直接取样法,该方法也是一种有较好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法.

  •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作者:高婷婷;王晓红

    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排第2位,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明显. 大量研究表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主要的危险因素. 宫颈癌目前已成为惟一病因明确、可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并可能治愈的人类恶性肿瘤. 研发疫苗对预防及治疗女性HPV持续性感染,进而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保留年轻患者的生育功能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HPV疫苗研发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学价值.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敬民;孔繁斗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癌周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5例宫颈癌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织VEGF-C、VEGFR-3阳性率分别为69.1%、61.8%.VEGF-C与VEGFR-3 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组织中均明显升高(均P<0.05).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MVD)明显升高(P<0.01).VEGF-C、VEGFR-3阳性的患者有明显预后不良的趋势.结论VEGF-C通过受体VEGFR-3在宫颈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TGF-β1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柯楚真;何莲芝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TGF-β1、VEGF的表达和MVD值.结果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TGF-β1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9%和62.8%,MVD值为17.2~114.6,平均值为57.42±23.15.TGF-β1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无关(P>0.05),TGF-β1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MVD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TGF-β1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间接刺激血管生成而促进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进展.

  • 早期宫颈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新进展

    作者:张云鹤;张震宇

    近年来早期宫颈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日益趋向年轻化,如何在手术切除病灶的同时,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符合宫颈癌治疗的个体化、微创化、人性化的趋势,目前尚有争议.本文复习了有关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相关文献,讨论适合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比较,以及评估各种术式治疗后的肿瘤结局及妊娠结局.

  • 妊娠合并Ⅰb2期子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顺利分娩一例

    作者:李明珠;赵昀;李明霞;王建六;李小平;张晓红;魏丽惠

    患者27岁,因“宫内妊娠20周+3,阴道间断水样白带1个月”于2015年5月30日收入院。患者妊娠15周余时自觉阴道间断少量排液,当地医院疑为胎膜早破,本次就诊于本院行进一步检查。妇科检查:外阴无异常,阴道畅,有少量水样白带,阴道穹隆可及,子宫颈外口可见外生型菜花样肿物,4.0 cm×3.5 cm大小,向阴道方向延伸,质地糟脆,有接触性出血,宫旁组织质软;产科情况无异常。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颈鳞癌Ⅰb2期。患者孕2产1,要求保留胎儿,鉴于子宫颈肿瘤呈外生型生长,决定行局部肿瘤切除术联合化疗,根据治疗情况再决定终止妊娠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于妊娠20周+5行子宫颈肿瘤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子宫颈鳞癌,中分化,浸润间质,局灶可见微小脉管内癌栓。免疫组化法检测:p16、CD31、淋巴管标志物D2-40阳性(+),细胞角蛋白(CK)7局灶(+),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90%(+),CK20阴性(-)。

  • 子宫颈孤立性纤维瘤一例

    作者:宁慧珍;刘正平

    患者24岁,身体检查发现"宫颈肌瘤"1月余.于2002年6月26日入院.患者2002年5月23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行身体检查,B超示宫颈左侧壁上见一4.8 cm×4.1 cm低回声光团,边界清晰,B超诊断"宫颈肌瘤".平时阴道分泌物较多,性生活时左下腹轻度疼痛,无发热、咳嗽、阴道异常出血等.月经规则,末次月经为2002年6月13日,孕0产0.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分泌物量中,色白,无异味;宫颈被挤压至阴道右侧穹窿部,宫颈口位于9点处,宫颈左侧壁见一卵圆形鸡蛋大小肿物,表面充血较明显,质偏硬,边界清楚,有触痛,上界达阴道穹窿部.子宫前位,大小正常,无压痛;双侧附件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初步诊断:子宫颈肿瘤:宫颈肌瘤待除外.住院1周后,经阴道行宫颈肌瘤挖除术.于左侧宫颈瘤体上2点处做一纵行切口,沿囊壁伸入瘤腔内,挖除瘤组织.术中见瘤组织呈分叶状,质松脆,似菜花状,未见明显包膜.

  • 叶黄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刘会芳;赵元华;何荣霞;王芳

    目的 探讨叶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择对数生长期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6组:20,40,80,160,320 μmol/L叶黄素组及对照组,叶黄素组分别加入200 μL含20,40,80,160,320μmol/L叶黄素终浓度的RPMI 1640培养基及HeLa细胞,对照组仅加入200 μLRPMI1640培养基及HeLa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eLa细胞凋亡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相同时间不同浓度叶黄素培养及相同浓度叶黄素培养不同时间的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差异.结果 HeLa细胞在培养时间相同(为24 h或48 h或72 h)时,随着叶黄素浓度依次增加(分别为20,40,80,160,320 μmol/L)均较前一低浓度组的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显著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eLa细胞在叶黄素浓度相同(为20μmol/L或40 μmol/L或80 μmol/L或160μmol/L或320 μmol/L)培养时,随着培养时间增加(分别为24,48,72 h)均较前一时间点的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叶黄素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且HeLa细胞体外培养的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分别随着叶黄素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而升高.

  • 宫颈癌根治术中改良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术式对膀胱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卢敏;王玲

    目的 探讨改良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性手术,即保留神经平面子宫广泛性切除术(N PSRH)对患者膀胱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接受NPSRH治疗的51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为ⅠB1~ⅡA2期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NPSRH组.采用Excel 2010软件中随机选取公式,随机选取同期接受常规开腹子宫广泛性切除术(CRH)的102例FIGOⅠ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纳入CRH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以术后导尿时间评价术后近期膀胱功能,采用生命质量调查法评价术后远期膀胱功能)及宫颈癌复发、患者生存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FIGO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等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①NPSRH组中位手术时间显著长于CRH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中位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中位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PSRH组术后中位导尿时间显著短于CRH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PSRH组术后远期(手术6个月后)尿频、尿潴留、尿失禁及用力排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RH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尿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③两组术后病理危险因素,如深肌层受侵率、淋巴结转移率、宫旁受侵率及阴道受侵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PSRH组淋巴脉管间隙受侵率显著低于CRH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术后接受辅助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3).④NPSRH组及CRH组患者3年随访的失访率分别为7.0%(3/43)与4.8%(4/8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分别为7.0%(3/43)与8.3%(7/8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率,3年无复发生存(RFS)率,3年总体生存(OS)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对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组织病理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淋巴脉管间隙受侵为影响患者3年RFS率和3年OS率的危险因素(3年RFS率:RR=3.47,5.41,3.09;3年OS率:RR=3.49,8.23,3.82;P<0.05),而保留神经平面与否,对患者3年RFS率和3年OS率无明显影响(RR=1.12,1.20;P>0.05).对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因素的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组织病理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3年RF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RR=2.51,3.68;P<0.05);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3年O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RR=4.76,P=0.001).结论 NPSRH治疗可明显改善FIGOⅠ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的膀胱功能,但不影响患者的预后.

  • 前哨淋巴结识别应用于早期宫颈癌诊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斌;章文华;吴令英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常规术前检查往往不能发现淋巴结转移.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可对淋巴结转移情况做出较好预测.目前文献报道的前哨淋巴结识别方法较多,主要包括:染料示踪法、核素示踪法及联合示踪法.

  • 子宫颈癌患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抑制物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曲牟文;盛修贵;魏玲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和抑制物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的规律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2例子宫颈癌患者和10例良性子宫肿瘤患者的血浆和组织中uPA和PAI-1含量,按良恶性、手术前后、临床分期和组织类型等分别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子宫颈癌患者血浆中uPA和PAI-1含量随临床分期的升高逐渐增加.宫颈癌患者血浆uPA和PAI-1含量术后显著降低.淋巴结转移组血浆uPA含量高于无转移组.癌组织中的uPA和PAI-1含量高于癌周组织.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癌组织uPA含量呈上升趋势.腺癌的组织uPA含量高于鳞状细胞癌组,PAI-1含量无差异.结论:检测宫颈癌患者uPA和PAI-1含量可能对其侵犯范围、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预后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头发中硒的含量与子宫颈癌之间的关系研究

    作者:孙秀华;王瑞斐;王志美

    目的:研究硒(Se)在子宫颈癌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使用XDY-1型原子荧光光度法检测81例子宫颈癌、53例妇科良性肿瘤和25例非肿瘤者头发中Se的含量.结果:子宫颈癌患者头发中Se含量明显低于良性肿瘤和非肿瘤者(P<0.001),且随子宫颈癌临床期别的增高,Se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头发中Se的含量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头发 子宫颈肿瘤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颈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亓建哲;宋丽华;曲瑞敏;亓建军

    子宫颈癌的治疗以手术和放疗为主,晚期辅以全身化疗.但中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范围较大,并发症也多.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ⅡB、ⅢA期宫颈癌24例,取得良好效果.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阴性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刘常燕;肖琳;王宇;勒健美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阴性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间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300例子宫颈癌患者,对高危型HPV阴性和阳性患者的年龄比例、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300例子宫颈癌患者中27例(9.0%)为高危型HPV阴性,273例(91.0%)高危型HPV阳性.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和HC-Ⅱ法符合率为100.0%.高危型HPV阳性子宫颈癌患者各年龄段构成比同高危型HPV阴性子宫颈癌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类患者均以36 ~50岁为疾病高发年龄段.高危型HPV阴性子宫颈癌患者的腺癌比例较高危型HPV阳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阴性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与高危型HPV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阳性子宫颈癌患者中149例行液基细胞学检测(TCT),高危型HPV阴性子宫颈癌患者中12例进行TCT检测,不同病变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在高危型HPV阴性子宫颈癌的诊断中敏感度较高,高发年龄段为36 ~50岁,其中,腺癌的比例较高.

  • 宫颈癌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亚型的关系

    作者:戴永刚;穆家康;王园;张乃馨

    目的 探讨宫颈癌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变 (ASCUS) 与人乳头瘤病毒 (HPV) 亚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和济南齐鲁医学检验所体检的210位女性体检者子宫颈细胞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液基细胞学技术 (TCT) 与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子宫颈细胞标本进行镜下观察和23种HPV亚型检测.结果 210个ASCUS标本中,HPV阳性标本144例,占比68.6%;阴性标本66例,占比31.4%.144例阳性标本中,单一低危型HPV感染9例,占比6.3%;单一次高危型HPV感染65例,占比45.1%;单一高危型HPV感染25例,占比17.4%;多重次高危型HPV感染21例,占比14.6%;高危合并次高危型HPV感染4例,占比2.8%;高危合并低危型HPV混合感染20例,占比13.9%.结论 宫颈癌患者TCT检查结果为ASCUS时,建议做HPV亚型分型检测.

500 条记录 2/25 页 « 12345678...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