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佐芬普利合用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高血压

    作者:赵尚清;李瑞林

    多项临床试验表明,佐芬普利/氢氯噻嗪联合用药的降压效果优于单一用药.而且与单一用药相比,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性质、严重程度并没有显著差异.总之,与单一用药相比,佐芬普利/氢氯噻嗪30/12.5 mg·d-1能使大多数病人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临床功效及安全系数表明,对单一用药不能有效控制的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和急需彻底控制血压的病人,联合用药将成为现有治疗方法很好的补充.

  • 依那普利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作者:彭洪炉;黄桂芳;姜果希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氢氯噻嗪组(40例)、依那普利组(40例)、氢氯噻嗪联合依那普利组(40例),疗程4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降压疗效及达标率.结果 3组血压下降显著(P<0.05),氢氟噻嗪组与依那普利组血压下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血压下降更显著(P<0.05).联合用药组降压有效率75.00%,达标率72.50%,分别与单独用药组比较P<0.05.结论 小荆量氢氯噻嗪和依那普利单用或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但两药联用显著提高降压疗效及达标率,联用不良反应减少.

  • 不同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与预后评价

    作者:赵艳平

    目的 研究洛沙坦(LOS)加非洛地平与LOS加氧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分析及预后评价.方法 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LOS加非洛地平组与LOS加氢氯噻嗪治疗组,每组60例.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评价两组药物治疗后患者血浆脑钠钛(BNP)水平变化.结果 A组总有效率98.3%,B组96.7%,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均能降低血压变异性,A组优于B组(P<0.05);A组治疗前后血浆脑钠钛水平显著降低,且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组药物降压疗效相当;LOS+非洛地平组在降低血压变异性更为明显,患者预后更佳,可推荐临床使用.

  • 心脏双瓣置换术后卡托普利致顽固性高血钾

    作者:肖志斌;贾清仁;黄祥

    患者男,67岁.主因活动后心慌、气短20余年,加重1月,于2003年4月15日入院.经心脏超声、胸片、冠状动脉造影等全面检查,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房颤、心功能Ⅳ级.入院后准备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术前检查血:Cr 122 μ mo1/L,K+4.26mmol/L,给予口服地高辛、氢氯噻嗪、卡托普利、枸橼酸钾等药强心、利尿治疗.13 d后,患者心功能好转,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手术顺利.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致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作者:邓颖;葛平

    1例61岁男性患者因高血压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 d)和厄贝沙坦(150 mg/ d),因疗效不佳将厄贝沙坦改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片(含厄贝沙坦150 mg、氢氯噻嗪12.5 mg),1次/ d,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原剂量继续服用。首次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后约8 h,患者左上肢皮肤出现红斑、局部水疱伴皮肤温度升高、疼痛。次日患者周身皮肤充血、水肿,可见弥漫性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及水疱疹,颜面、躯干、手足可见大疱,前胸及双上肢皮损严重,颜面、眼睑水肿明显,诊断为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停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给予地塞米松5 mg 静脉注射,1次/ d。第6天,患者皮肤充血减轻,皮疹颜色变暗,水疱疹减少。停用地塞米松,给予氯雷他定10 mg 口服,1次/ d。第8天,患者躯干、上肢和眼睑处皮肤红斑渐消退,皮温正常,部分结痂。11 d 后随诊,皮损全部消退。

  • 呋塞米静注致急性尿潴留3例

    作者:张端阳

    例1男,42岁,因风湿性瓣膜病,心衰Ⅲ°于1996年10月11日入院.无药物过敏史,经常口服氢氯噻嗪、呋塞米(速尿)片等利尿药,无不良反应.入院后给予常规抗炎、强心、利尿治疗.静注速尿20mg后0.5h自觉有尿,不能自行排出,采用变换体位,下腹热敷、精神诱导等方法均无效,后经导尿排出尿液约800ml.当时未保留尿管,此后自行排尿5次,每次尿量300至500ml,于隔日再次静注速尿后0.5h左右,自觉尿憋又不能排出,经导尿排出700ml,此后间断口服速尿片,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 MHRA警告阿利克仑的不良反应

    作者:

    阿利克仑(aliskiren)是诺华公司开发的具有新型药理作用机制的抗高血压药,为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的第二代肾素抑制剂[1].2007年分别在美国和欧盟批准上市.2008年1月,由阿利克仑与氢氯噻嗪组成的复方制剂也获得了FDA的上市许可.目前SFDA已批准阿利克仑进入新药临床研究阶段.

  • 光敏性降压药可能增加唇癌风险

    作者:刘琛

    <内科学文献> 8月6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非西班牙裔白人长期使用某些光敏性降压药物(如氢氯噻嗪、硝苯地平)可增加唇癌的风险[1].这是美国学者对1994年8月1日至2008年2月29日期间处方进行的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3 616例使用降压药物2年以上的非西班牙裔白人高血压病患者,评估的降压药物包括4类:氢氯噻嗪、氢氯噻嗪氨苯蝶啶复方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赖诺普利;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该研究纳入的惟一非光敏性药物).共有712例发生唇癌,且几乎所有唇癌均为鳞状细胞癌.唇癌的发生风险与抽烟、用药剂量和用药疗程有关.该研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校正抽烟的风险因素后发现,相比于未用药者,用药5年以上的患者发生唇癌的优势比(95%置信区间)分别为氢氯噻嗪4.22 (2.82~6.31);氢氯噻嗪氨苯蝶啶复方制剂2.82 (1.74~4.55);赖诺普利1.42 (0.95~2.13);硝苯地平2.50 (1.29~4.84);阿替洛尔1.93 (1.29-2.91),排除其他药物干扰后降至0.54 (0.07~4.08).

  • HPLC法测定复方降压平片中5个成分的含量

    作者:车宝泉

    目的建立复方降压平片中5个成分(利血平、氢氯噻嗪、氨苯蝶啶、氯氮革和硫酸双肼屈嗪)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氰基键合硅胶色谱柱,分别以乙腈-0.01 mol·L-1庚烷磺酸钠溶液(pH2.7)(7:3)和(5:5)为流动相;利血平、氢氯噻嗪、氯氮革的检测波长为267 nm,氨苯蝶啶、硫酸双肼屈嗪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60nm和310 nm.结果所有实验都经过了线性关系、回收率、样品稳定性等试验研究,均满足含量测定方法学的要求.结论该法可有效控制复方降压平片质量.

  • 3D打印技术用于市售华法林钠片与氢氯噻嗪片的精确分剂量

    作者:林威;皮雪莹;吕洁琼;黄家琪;冯丽影;郭水美;陈燕忠;吕竹芬;杨帆

    将3D打印技术运用于药品分剂量,并对分剂量片进行评价,探索其可行性及技术可推广性.以医院常用分剂量药物为模型,取市售品研磨粉碎后混入稀释剂及黏结剂,以75%乙醇搅拌配成糊状得打印原浆料.在计算机软件中设置打印参数、生成打印模型,控制片剂剂量及物理化学性质.采用不同3D打印机制备分剂量片,评估器械对打印片的影响,同时打印不同药物考察分剂量技术的可推广性.结果表明,试制的3种分剂量片华法林钠片1 mg、2 mg和氢氯噻嗪片5 mg,药物含量分别为1.02±0.03、1.96±0.01和5.19±0.06 mg,含量均匀度分别为1.0、5.3和2.6.在45、45和30 min时药物溶出率为(99.3±1.2)%、(101.5±0.3)%和(98.1±0.8)%,3种分剂量片机械性质及30天内稳定性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要求.研究发现打印参数与处方均可对分剂量片溶出性质产生影响.通过控制稀释辅料加入比例及分剂量片打印参数设置,可调整药物释放速率,达到个体化治疗的效果.两种不同模式的3D打印机均可制备小批量、高精度、高重复性的分剂量片,各项性质均符合药典规定,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可推广的分剂量方法.

  • 脉君安片主要降压成分葛根素和氢氯噻嗪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张仙;韩凤梅;杜鹏;陈勇

    脉君安片是由葛根、氢氯噻嗪和钩藤三味药组成的复方制剂,临床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等有较好的疗效.葛根素是葛根中的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1].

  • 脉君安片中主要成分对氢氯噻嗪在Caco-2细胞模型中转运的影响

    作者:廖晓欢;王俊俊;高明勇;高倩;陈勇

    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了脉君安片中主要降压活性成分葛根素、钩藤碱与氢氯嚷嗪配伍使用前后对氢氯噻嗪体外吸收与转运的影响,探讨了氢氯噻嗪与葛根素、钩藤碱配伍使用时在吸收阶段的药物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氢氯噻嗪在Caco-2单层细胞模型中的吸收可能存在由载体介导的主动转运,葛根素能减少P-糖蛋白(P-gp),对氢氯噻嗪的外排,钩藤碱对氢氯噻嗪的吸收转运无显著影响,葛根素、钩藤碱与氢氯噻嗪合用能增强氢氯噻嚷的吸收.同时,实验还发现氢氯噻嗪可能是P-gp的作用底物,且pH值对氢氯噻嗪的转运有重要影响,在弱酸性条件下,氢氯噻嗪的吸收比在中性条件下好.

  • 赖诺普利/氢氯噻嗪复方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韦阳;孙莹莹;王恪申;孙丹利;郑名友

    本研究描述了赖诺普利/氢氯噻嗪复方片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9名受试对象分别服用高、中、低3种剂量的复方片剂,结果表明,两种药物的AUC和Cmax都随着剂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但3种剂量间AUC/Dose、Gmax/Dpse和tmax无明显差别.赖诺普利和氢氯噻嗪在涉及剂量范围内呈线性代谢特征.8名健康受试者在多次服用赖诺普利/氢氯噻嗪复方片后,与第1次服药比较,达稳态后的赖诺普利的AUC、Cmax和Cmin 有所增加,其中AUC和Cmax显著增加;氢氯噻嗪的AUC、Cmax、Cmin和tmax有所增加,其中AUC和Cmin显著增加.达稳态后,赖诺普利的波动指数(FI)为2.29,浓度较为平稳,而氢氯噻嗪的波动指数FI为4.09,浓度相对波动较大.

  • 复方缬沙坦片生物不等效性原因分析

    作者:邵妲;张逸凡;詹燕;陈笑艳;钟大放

    对复方缬沙坦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并探讨生物不等效的原因.36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组,于2个周期交叉服用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采用LC-MS/MS法同时测定血浆样品中缬沙坦和氢氯噻嗪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及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采用(1-2α)置信区间法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采用溶出仪和UPLC-UV法考察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4种介质中的体外溶出曲线,并采用相似因子f2来考察其相似性.受试制剂中缬沙坦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F0-t和F0-∞分别为(139.4±65.2)%和(137.5±61.2)%.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Cmax、AUC0-t、AUC0-∞分别经过对数转换后进行(1-2α)置信区间检验,判定两种制剂所含缬沙坦生物不等效.多种条件下体外溶出试验表明两种制剂相比,在pH 1.2的盐酸溶液中缬沙坦的溶出曲线有很大差异.在酸性介质中受试制剂缬沙坦的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不一致可能是导致该制剂生物不等效的关键因素.

  •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

    作者:潘宏华;边平达

    目的 评价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单用厄贝沙坦片(150 mg· d-1)血压控制不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氨氯地平组服用厄贝沙坦150 mg·d-1+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d-1,氢氯噻嗪组改服厄贝沙坦150 mg/氢氯噻嗪12.5mg复方片剂.3个月后,比较2种降压药物组合在血压、脉压(PP)、肌酐、尿酸、血钾、血糖和血脂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 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都能有效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平均脉压(24 hPP) (P <0.05),但在降低24 h DBP方面,氢氯噻嗪组疗效比氨氯地平组好(P<0.05);2组患者在血糖、血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氨氯地平组能明显降低血肌酐和尿酸水平(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都能有效降低血压,对舒张压较高的患者可优先选择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降压,而对肌酐、尿酸较高的患者可优先选择厄贝沙坦+氨氯地平降压.

  • 复方缬沙坦片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

    作者:陈颖;王德志;李扬;陈今扬;李可欣;刘蕾;孙春华

    目的研究国产复方缬沙坦片和胶囊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及其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复方缬沙坦片和胶囊160 mg/25 mg,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及紫外检测法测定血浆中缬沙坦、氢氯噻嗪浓度,据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有关参数计算.结果受试与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缬沙坦:tmax分别为(3.1±0.7)和(3.0±0.7)h,Cmax分另为(4932.82±1557.19)和(4975.94±1472.51)mg·L-1,AUC0-t分别为(30.54±10.73),(29.54±10.68)mg·h·L-1;氢氯噻嗪:tmax分别为(2.2±0.9)和(2.2±0.6)h,Cmax分别为(196.04土13.95)和(185.77±16.35)μg·L-1,AUC0-t分另为(1.29±0.23)和(1.34±0.28)mg·h·L-1.复方缬沙坦片中缬沙坦、氢氯噻嗪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4.8±13.0)%,(98.3±14.7)%.结论2制剂生物等效.

  • 复方缬沙坦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

    作者:许莉;蒋娟娟;田蕾;翟玫;黄一玲;刘红;李一石

    目的 研究复方缬沙坦(抗高血压药)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双周期、两制剂交叉试验设计,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交叉、先后单次交叉口服国产复方缬沙坦(每片含缬沙坦80 mg/氢氯噻嗪12.5 mg)(被试制剂)和进口复方缬沙坦(每片含缬沙坦80 mg/氢氯噻嗪12.5 mg)(参比制剂)各1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同时测定血浆中的缬沙坦和氢氯噻嗪浓度.结果 被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缬沙坦:Cmax分别为(2.39±1.28),(2.61±1.23)μ g·mL-1;tmax分别为(3.1±1.4),(3.4±0.7)h;t1/2分别为(7.5±1.8),(7.4±1.6)h;AUCo-t分别为(16.95±8.85),(18.14±9.06) μg·mL-1·h.氢氯噻嗪:Cmax分别为(0.40±0.18),(0.42±0.15) μg·mL-1;Tmax分别为(2.6±1.6),(2.2±1.0)h;t1/2分别为(9.6±1.4),(9.8±1.8)h;AUCo-t分别为(2.85±1.05),(2.80±0.89) μg·mL-·h.国产复方缬沙坦中缬沙坦和氢氯噻嗪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3.9±20.3)%和(102.1±22.2)%.结论 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

    作者:邱相君;刘涛;袁世英;刘心霞;陈汇

    目的 研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抗高血压药)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22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双交叉单剂量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试验制剂)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参比制剂),剂量为厄贝沙坦300 mg、氢氯噻嗪25 mg.分别于服药后36 h内,多点抽取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血浆中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的浓度.用DAS程序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评价2种制剂生物等效性.结果 单剂量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和片剂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厄贝沙坦:Cmax分别为(2.61 ±0.62)和(2.57 ±0.46)mg·L-1;AUCo-36分别为(15.14±3.43)和(15.39±3.91)mg·h·L-1;AUCo-∞分别为( 16.37 ±3.42)和(16.80 ±4.28)mg·h·L-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75±19.42)%.氢氯噻嗪:Cmax分别为(162.51±27.55)和(168.18±25.71)μg·L-;AUCo-36分别为(1115.41±147.34)和(1144.15±171.62) μg·h·L-1;AUCo-∞分别为(1212.68±160.77)和(1252.75±211.27) μg·h·L-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8.53±13.35)%.结论 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LC-MS/MS法同时测定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血药浓度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作者:张伟东;张运好;胡玉钦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厄贝沙坦和氧氯噻嗪血药浓度的液相色谱-质谱方法,并评价2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以氯沙坦为内标,血浆样品经固相萃取后检测.Agilent Zorbax SB-C18 (4.6 mm × 50mm,1.8μm)为分析柱,以甲醇-乙腈-0.15%甲酸水溶液(40∶ 25∶ 35)为流动相,流速:0.3 mL· min-1,用电喷雾离子化源(ESI),以负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监测.22例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于2个周期交叉口服相同剂量的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受试药物或参比药物,考察其生物等效性.结果 血浆中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浓度分别在20.0 ~4000.0 ng·mL-1和1.0~200.0ng· mL-1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9.28 ×10-2x-7.50×10-2(r =0.999 2)和y=5.27×10-2x-2.99 ×10-2(r=0.998 8),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5%.受试药物相对于参比药物的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的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7.4±19.9)%和(105.6±16.2)%.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人血浆中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的浓度测定,可用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2种药物生物等效.

  •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戴胜燕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治疗,8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氢氯噻嗪12.5 mg/次,2次/d.两组均治疗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血压及脉压的变化.结果 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8.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均有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及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5.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降压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176 条记录 8/59 页 « 12...567891011...585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